12.18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2019育儿向未来Parents BEST年度大赏开幕在即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2岁的宝宝,还只会叫“妈妈”?连“姥姥”两个字都叫不清楚;

儿子都快3岁了还表达不清楚自己的需求,经常叽里咕噜说一大堆话,但听不懂……

为什么别人家娃叽叽喳喳能说很多了,自己家娃却惜字如金?

长辈轻飘飘来一句:“贵人语迟,再等等看吧”

可孩子开口晚真的没问题吗?“贵人语迟”是聪明,还是大脑发育性问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会影响以后上幼儿园、上学吗?带着爸妈的这些问题,小编采访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的专家章依文教授。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到底什么叫说话晚?

孩子说话早与晚的确有个体差异,而且有的时候差异性还不小。

儿童中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大约在10%-20%之间,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开口”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列举出以下情况,提醒家长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了。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同时父母也可以将孩子的日常表现,对照一下这张中国儿童发育预警筛查表: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说话晚”是不是病?

当孩子的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时,可以界定为语言发育迟缓。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大致会发展成两种状态:

约50%的孩子语言能力逐渐追赶上正常

有一半的孩子在3、4岁左右时,会变得如同龄人一样正常,但进入小学阶段,部分儿童仍可出现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50%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多问题

另外一半的孩子在3、4岁左右时,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相比小时候,看起来会说的词汇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下,孩子在进入集体环境后,原有的语言问题会进一步扩展到学习和行为上。

比如:在幼儿园时,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不合群,难以参与小朋友间和班级集体活动;在未来进入小学阶段,会出现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阅读和书写有困难等问题。

不要听到“发育迟缓”就慌了,也不要庆幸孩子“只是慢一点”

家长不要听到“语言发育迟缓”就慌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信号,提醒家长应该正确干预,而不是盲目等待,或庆幸“只是慢一点”,最终会赶上正常的。应该在医生的专业判断下,早干预,早见效!帮助孩子更好地追赶正常儿童的语言水平。

孩子是语言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

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语言上的问题,是因为不会说、听不懂而难以进行有效的社交。而自闭症主要是对人对交流没有兴趣,不是语言上的困扰,是社交上的缺陷。

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有不同年龄的兴趣爱好,比如长时间关注桌子的边缘,关注电灯发出的“嗡嗡”声音;或者有一些刻板的行为,比如手在眼前持续的晃、拼命的拍打等。

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开心的事

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补上语言输入的不足(学听),孩子才会开口说,着急逼着孩子“说话”是没有用的。

0-1岁:家庭互动中“学听”——强输入阶段

在这个阶段,即使孩子还不会开口说话,也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和听。家长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安排、接触到的物件、要做的事情,用浅显易懂的话说给孩子听。比如在起床穿衣的时候说“早上好,宝宝起床啦,穿衣服”,吃饭时可以说:“宝宝坐下来,我们喝奶啦”。家长需日复一日地说给孩子听,而不是认为“他都懂”就不说了,这些内容都是孩子日后词汇的储备。

1-2岁:生活应用中“学说”——尝试输出阶段

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学着说,当他咿咿呀呀指着东西说不出来时,家长可以帮忙翻译说不出来的词汇,不断重复说给孩子听。慢慢的,孩子是可以通过学习家长翻译的词汇进行模仿的,即使开始时不能模仿得很像,对孩子来说,也是另一种词汇的输入和储备。

说话晚、不说话、说不清,是“贵人语迟”还是智力问题?

孩子最初表达的50个词

人物: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姐姐、宝宝、阿婆、弟弟、妹妹、哥哥、阿姨、叔叔、舅舅

物品:花、蛋、虾、球、饭、糖、鞋、袜、脚、手、嘴、鼻、头、车、耳朵、眼睛、电话、帽子、灯、菜、肉、饼

动物:狗、鸡、猫、鸭、鸟、马

像声词:呜呜、汪汪、咦

2-3岁:绘本派上用场——互动阅读阶段

用绘本讲故事的形式作为互动媒介可能一直出现,但在此阶段会更加重要。利用色彩丰富的绘本,鼓励孩子自己说出画面上的内容,比如家长引导性的提问:“这只小熊在干什么呀?”孩子回答:“小熊在吃饭”,家长继续提问:“小熊在吃什么好吃的呀?”孩子继续回答:“吃面包”,通过引导、解说和扩展,去帮助孩子认知更多,而不只是单纯的按照文字读故事、讲故事。亲子互动式讲故事,孩子收获会更大。

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家长都想做开心的事情,孩子更是如此。回忆一下,你有没有为宝宝说话不清着急发火过?是否强迫过内向的孩子和亲友打招呼?当说话变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后,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越来越反感说话。生活中,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专心、耐心地倾听。

不要把孩子一个人扔给电子屏幕产品

不要把孩子一个人扔给早教机(听儿歌、听故事或者听、看Pad里的内容),家长和孩子一起互动式交流非常重要,如果要听,要合理控制时间,且家长要全程参与陪伴。

美国儿科学会在其2016年更新的儿童屏幕指南中建议:

  • 18月龄以下的婴幼儿不鼓励使用电子设备(除视频聊天)。
  • 18~24月龄的婴幼儿,如父母希望儿童接触电子屏幕,推荐陪伴孩子一起使用高质量的节目/应用软件,避免儿童单独使用。
  • 2~5岁的儿童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尽量观看高质量的节目,建议家长陪同观看,帮助儿童理解屏幕当中的内容,并应用于真实世界中。

孩子说话是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静等花开的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科学引导和鼓励。希望所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在家长的正确引导和专业的干预下,语言能力提升都棒棒的!

资料文献: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Council on Communications and Media. Media and youngminds[J]. Pediatrics, 2016, 138(5): e20162591.


养育是一场没有备考的考试,对于父母而言,一切问题都是新的。

所以我们当遇到问题时,才会特别期待有像章依文教授这样的专家,站在身旁。

12月27日“2019育儿向未来Parents BEST年度大赏”,我们请来了你最熟悉的专家、明星、KOL,一起来认识、探讨育儿未来问题,帮助中国新生代父母家庭通过更智慧、更有趣的方式养育下一代。

我们认真打磨了此次演讲的课题:

1.未来新刚需,爸爸应该怎样提高孩子软能力?

2.10年后我们的孩子会成为谁?

3.运动如何让你的孩子未来开挂?

4.未来教育,如何让孩子回归艺术的本质?

5.人工智能时代,记忆力还有那么重要吗?

6.未来科技下的热门职业,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多个热门话题,解决你在育儿过程中的迷惑和困扰,免费赠票点此链接 邀你来现场听演讲,get独家育儿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