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我不像坏小孩



夏有凉风61


记者到一个长寿的老人家里去采访。记者问:“老人家高寿了?”

老人答:“我已经80了。”

记者:“老人家,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老人答:“我非常注意饮食习惯和保养。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乱发脾气。”

突然,隔壁传来的摔碎玻璃的声音。

“那是什么声音?”

“不用害怕,那是我爹,每逢断烟断酒,他就发脾气。”

记者:“……”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对一个人的身体一定大有裨益。但同时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又发现,一个人是否长寿,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完全有关。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使人长寿

生命在于运动,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运动使人变得有朝气,有活力,运动让生命神采飞扬。

我的大伯母八十多岁了,记忆中的大伯母就是一个身体孱弱多病的女人。前年摔伤膝盖后,就一直没能从床上再站起来。

前段时间我去探望她。大伯母跟我讲她最近除了每天唱红歌记背一首歌词以防老年痴呆外,还坚持“跳舞”。我看着卧床不起的她,心里很狐疑,她跳的什么舞?

原来,大伯母所说的“跳舞”其实就是手脚在床上舞动。一个孱弱多病的老者,卧床不起两年多,竟然也开始朝运动健身方向努力,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最大写照。

2、劳逸结合更有益健康

《内经》里这样说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形劳而不倦”。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在计步器横行的今天,很多人以步行步数最多为荣。殊不知步行过量也是有害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六条: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建议每天步行6000步。

有新闻报道过,一个新婚前的女孩每天晚上到健身房过度健身减肥,导致肌肉溶解,差点引发急性肾衰竭。

一个老人每天去爬山,没有量力而行,几个月后导致膝关节磨损,最后甚至连步行都有困难。

所以说,物极必反,凡事都要有个限度,在限度范围内的,有益身心健康,能延年益寿。如果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一味地无限度地去运动,那便不仅无益且是有害的了。

3、长寿与否也跟个人体质相关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人天生体质强,在娘胎里就带出来的,这些人根本不注重养生和锻炼,甚至随便糟蹋自己的身体,但他依然有可能会比一般人健康长寿些。就像笑话里的那个老人的父亲。

而我,出生于贫困年代的贫困家庭,先天不足的体质。如今不知不觉年届中年,我越发地感觉自己身体在走下坡路。血压高了,眼睛老花了。我越来越注意饮食习惯,并且坚持锻炼身体。我从不吃垃圾食品,不吃冷饮,一直低盐低脂饮食,还坚持步行上下班。

但是,前几天跟同事们一起旅行的途中,只有我一个人有轻微中暑症状,被同事笑话说常年锻炼的我还不如从不锻炼的她。


我没有因为同事的耻笑而泄气。我觉得,要是我不注意身体的保养,不去进行适量的运动,我的身体或许还不如现在的样子。先天不足只有后天补,虽然现在补得还是有点晚,但是,能补多少算多少。


4、遵循自然之道,追求生命的品质

还有一个关于长寿的故事:有个人很想长寿,他向医生请教长寿的秘诀。医生告诉他长寿的秘诀就是不好色、不喝酒、不吃肉。这个人很高兴地说他既不好色又不喝酒吃肉。于是,医生纳闷了,问他:“那你要活那么久干什么?”


生命总是太脆弱,所以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相对长寿。但我认为,人的生命还是要遵循自然之道,不提倡强行索求生命的长度。只是单纯地追求长寿也是没有意义的。相对于长寿,我们更应该追求生命的品质,追求有意义、有质量的人生。

当然,还是要祝福各位长命百岁哦!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说生命在于运动吧,很多运动员,运动量都很大,后期都罹患了各种疾病,甚至有些人很年轻的时候就猝死了。说生命在于静止吧,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爱运动的人都身患各种代谢类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等。那么,生命到底是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呢?

张大夫认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和适度休息。美国心脏协会关于运动的建议是,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分钟高强度运动。比如说,你每天快走30分钟,每周保持5天,就基本上达到了运动的目标。如果是跑步,那天25分钟,每周3次就可以了。这份建议中并不推荐过度运动。

休息也是人体长寿所必须的过程。如果一味休息,那可能各种代谢类疾病都找上门来,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等。但是,不休息也是损伤寿命的,比如说那些熬夜的人群中猝死机率就很大。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度的把握,适度运动和休息,才可以延年益寿。


张之瀛大夫


生命的长短与运动有一定的关系,现代科学认为,一定的运动可以使人更健康,从而使人的寿命更长,但过度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导致寿命缩短。一些运动强度比较大,运动过量的运动员,普遍寿命都不长。据一家保险公司对六千名已故运动员资料分析,平均寿命只有50岁,其中大多数是运动过量所致。

科学研究证明,过量运动能够导致机体的代谢加速,体内耗氧量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使人更快衰老。另外大量激烈超量的运动会加剧身体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和寿命的缩短。

据说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手下有一个叫约翰·南斯·加纳的副总统,嗜好烟酒和肥肉,不运动,是个大肥佬,保健医生劝他要戒烟戒酒,减肥运动,科学生活,他根本不听,结果保健医生死了,他活了99岁。台湾作家李敖的老娘,整天躺在沙发看电视,吃东西也是高糖高热量的可乐咖啡糖包子,过了90岁。他老爸很讲究生活品质和锻炼,才活了50岁。一些对现代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长寿老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方法和特点,并没有一定的规矩。

时空通讯以上的说法,并不是否认运动的好处,也没有鼓吹静止使人长寿的意思,而是想说人的寿命是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

人的情绪和性格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很大。那种偏重强调某一方面对长寿绝对影响的说法,肯定是不科学和片面的。我想适度的运动和相对科学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应该对健康有利,也能够使人的寿命得到提升。


时空通讯


相信大家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并不陌生,但也有人说静止使人长寿。那么,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动与静对健康与长寿都十分重要,也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静止使人长寿”不可偏废。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生命本身就是—个不停运动活体,即便是睡觉的时候,人体的心脏,血管,细胞组织从来都未停止过运动,当然局部性的,病态的供血不好则另作别论。

对于‘生命在于运动’的理解,应生命在于正确的运动。尤其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往往就在家打打游戏,看看电视,这样一天都没有运动,久而久之,身体慢慢就出现亚健康的状态了;然后就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场之后,认为自己锻炼运动的目的达到了,又周而复始之前的生活,身体又感觉异样。所以不管什么运动,贵在坚持且正确掌握一个度。

那么,如何运动与静止呢?如果白天人体静息时心率低于每分钟70次者,就需要多运动,否则心脏就无法满足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就容易产生身体不舒适感,人体内代谢就会不平衡而生湿气,转生出各种疾病。如人体没有心率慢而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少运动为妙,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物体的运动,都会产生相对等的风险。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如果说生命在于运动,大家会反驳说,很多运动员都由于运动过度,致使老了之后伤痕累累,又跟我说生命在于静止,静止使人长寿,例子是乌龟,乌龟多长寿呀一动不动的,但是如果你尝试一下,每天就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没有任何的业余爱好,体育运动爱好,这样久而久之,你的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甚至于现在风靡,许久的四高,高尿酸也会找上你。

所以我们要运动有度,这个度怎么掌握呢?就由营养师来告诉你们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主动运动6000步,这6000步,并不是你每天上班走2000步,下班走2000步,没事儿的时候再晃悠2000步,不是这样的,是要集中一个时间段走6000步,我尝试过并且坚持了很长时间,走6000步我一般用42分钟,我步幅比较大,频率比较快,如果是走的慢一点儿的,要用到一个小时左右,所以大家在走6000步的时候,大概用时40分钟到一个小时。

如果不喜欢走步的话,可以尝试着打一下太极,做一些瑜伽等一些不是特别激烈的运动,一般他们的运动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是想要减脂的情况下,一定要先从有氧运动开始,再从无氧运动开始,抗阻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哟。


国家注册营养技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营养海贼团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举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1.太静了

如果一个人因为脑中风或者脊柱外伤造成了瘫痪,那么长时间卧床,绝对是足够静了。但是这样的患者绝大多数活不久,即使是他们除了运动机能以外的其他社体机能都完好,还是会因为长时间缺乏运动造成免疫系统和心肺功能的损耗。最终可能因为一场简单的感冒就丢了性命。

2.太动了

我们熟知的很多运动员都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锻炼造成一身的伤病,甚至有在高强度锻炼时突发猝死的情况。而且通过统计全美运动员猝死概率和平均寿命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并没有因为强健的体魄而活得更久,反而猝死率高于一般人,且平均寿命也更短: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曾调查了5000名已故运动员的寿命和健康状况,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短。匈牙利的科学家通过半个世纪跟踪调查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的寿命长短发现,这些长跑运动员比一般的人平均寿命要短5~10年,所以过量的和过于激烈的运动不但不会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反而会有害于人体的健康


当然了,这两个例子都是太极端的。但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浅显的道理——静与动都是过犹不及的。

太静则不能锻炼心肺功能。

人老了以后身体机能下降,如果不做适当的运动保持心肺功能,那么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很常见的例子,老年人肺部感染不少见,但是心肺功能好的因为能够有力地咳出痰液,所以肺部感染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纠正,配合药物治疗就能快速康复。但一些虚弱的老人则因为咳嗽无力,很多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咳出,就会造成感染的难易纠正,甚至最后被感染彻底拖垮。

太动则造成脏器负担过重。

老年人强行做身体无法承受的锻炼,必然使心肺不堪其重,这样反而会损伤心肺功能,造成心肺和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久而久之,这样勉强的锻炼会把损伤逐渐累积起来,直至发生器官早衰。


所以总结起来,保持适当的锻炼强度,保持心肺为代表的重要脏器功能,这是人长寿健康的保障。

如何知道自己的脏器功能好不好呢?每年定期的体检,通过多种检查手段就能知道啦。而且还能对很多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菲利普医生


若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么为什么勤劳的小蜜蜂,生命非常短暂。而懒惰的乌龟,鳖等动物却长命百岁?应该说物种不同不具备可比性,不过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有意思,还是值得人深思的。

作为人类运动肯定有益于健康,不过任何运动都要讲究量,过犹不及,你看像运动员这类过度运动的人,基本都是一身伤病,普遍寿命都不长。按照中医的说法,运动过量会大伤元气并损耗内脏器官,不仅会导致压力有增无减,还会削弱身体应对压力的能力,让疾病有机可乘。长期处于久坐状态的人刚开始做运动的时候,如果做得过量,又太过狂热,就会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会引发心脏病等更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运动过量带来过度疲劳,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或者劳动。对于体质较弱者以及有一些疾病的人就不适合多运动,比如:肝病、肾病、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静养,不能劳累。还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肺功能差,如果多运动,只能是加重病情。

现代科学认为,一定的运动可以使人更健康,从而使人的寿命更长,但过度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消耗,导致寿命缩短。另外人的寿命长短与运动的关系并不是直接正相关,寿命的影响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基因,还有性情脾气,心智状态,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外部因素涉及较多,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生存环境等。家族中具有长寿基因的人相比较而言活的更长,性情温和,遇事泰然以及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的人应该会更长寿。

所以任何时候不能过度放大运动,也不必过度鼓吹静止。


胡洋


标题中的比喻就有问题,用勤劳蜜蜂生命短暂、懒惰的乌龟长命百岁,表面看似挺有道理但是经不住深究。自然界中食物链物种不同、习性不同,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特征也都不同做比较没有意义,不能完全用人的生存特性去与动物相比,没有可比性。

可以换个角度,从经常锻炼的人与经常不锻炼的人之间做比对,个人觉得意义更大些。


老祖宗总说过“一阴一阳之谓道”!

如果将阴代表静(不动),阳代表动(运动)那么生活中过分运动而没有休息,身体过渡训练、透支肯定也不行。虽然身体是一个可以根据外部压力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也要讲究分寸,把握好度。

静同样如此,如果不能保证日常需要运动消耗的热量同时摄入又不控制,身体会堆积过多的热量最终转化成脂肪存储在身体里,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引起身体各项身体指数异常,心血管机能下降,那么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将大大提高。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最新在著名的《循环》杂志(Circulation. 2016;134:0000.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461)上发表了其专家团队在做了大量的文 献综述以后对“有氧能力”所作出的科学声明(Importance of Assessing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ase for Fitness as a Clinical Vital Sig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低水平的心肺功能(CRF 有氧能力)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全因死亡率和 各种癌症的死亡率有关。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表明,CRF(有氧能力)不仅比现有 诸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和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更好的潜在预测死亡率,而且,在传统 危险因素中增加 CRF(有氧能力)明显改进了不良结果风险的重新分类。并且“有氧能力”被美国医学界列为“临床生命体征”。

所以,过多的强调“静”而缺乏运动造成心肺机能弱、有氧能力差也会带来疾病的风险。

因此,运动需要动静结合、动静平衡才是最佳答案。


家轩教你学健身


去年,一位科级干部正好六十周岁,退下来了。看上去,他依然年轻。于是在自家的饮食店里忙这忙那。每天四点起床,一直忙到十点多钟。老伴劝他多休息,他觉得都是手上事,轻松,不碍事。有一天,他突然感到浑身没劲,脸色苍白,嘴里不停地说,好累,好累。家人慌忙把他送到医院,可是已经晚了。医生抡救三个小时,可他还是走了。倘若,平时多休息,多静养,也许,他还健康地活着。不光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是一样,多休息,多静养,生命才更持久。不是吗?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谁,谁,谁,是名主播,名演员,名记者,年仅三十来岁,生命就划上了句号。正是事业上风风火火的时候,就离开自己的事业,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这惨痛的案例,告诉人们,生命在于静止。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更持久地为国家作贡献,请尊重生命规律,牢记,生命在干静止,不能超负荷地工作,不能太劳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