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1076年的那一箇中秋夜,蘇軾給弟弟蘇轍寫了首詞,後來的近一千年裡,這首詞成了中秋詞中的經典,這就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眾多中學必背課文中,這是一首讓學生們心甘情願背誦全文的作品。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宋代文人無法超越之作,事實上連蘇軾自己後來也寫不出來能達到如此高度的作品。這首詞一問世就大獲成功,6年後的一箇中秋夜,同樣是一個失眠之夜,東坡自己又模仿了一首。一樣的月光,一樣的詞人,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詞:

《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初讀這首詞,第一感覺就是這就是宋詞版的《月下獨酌》,同時也是《水調歌頭》的模仿篇,“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幾乎照搬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而“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句又完全是模仿《水調歌頭》中的“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蘇軾寫完此詞後自己覺得很得意,曾拿給友人看,當時眾人無一點評,大概是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吧!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而在後來的很多年裡,文人墨客提起這首詞,也都搖搖頭不加評說。直到200年後,金代文人王若虛看不下去說了實話,他說道:“公雄文大手,樂府乃其遊戲,顧豈於流俗爭勝哉”,意思是:這首詞是蘇軾大手筆之作,連樂府也成了其遊戲,怎能被你們拿來爭論輸贏呢。這樣說其實是間接承認了詞寫得不怎麼樣,不過這只是他信手拈來的遊戲之作,那麼這首詞和李白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詞的上片詞人登高遠望,看長空萬里無雲,月光射來,讓碧秋浸得一片清冷。詞人於是發揮了無限的想象,他想那天宮的清涼國內,仙女們乘鸞往來,看著人間江山如畫,月色被煙霧籠罩樹影婆娑。與李白的浪漫一樣,蘇軾也極盡想象,從月宮到仙女,但整體看來確實落了俗套,少了些些新穎。

詞的下片是邀月共舞,李白在《月下獨酌》中寫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寫的是“我醉拍手狂歌”,同樣的豪放不羈,卻少了有月相隨的美。而將李白的”對影成三人“改成”對影成三客“,是為了突出月、影、人都是人間匆匆過客,也是為了表達自己如今身處異鄉的傷感,只是這樣一改反而顯得有些生硬和明顯,少了一些自然。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最後幾句則是仿《水調歌頭》裡今夕何夕、乘風歸去,相似度非常高,也是少了些新意了。最豪情的是落筆之句,“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詞人想入水晶宮內,在那裡徹夜吹笛子,一曲斷橫笛。這是此時被貶的詞人追求超脫之語,豪邁飄逸。

蘇軾失眠寫宋詞版《月下獨酌》,與李白水平差多少,讀完一目瞭然

從全詞來看,如無李白的前作,也無《水調歌頭》在先,其實算得上是詞中佳作。但正是因為有了兩首經典之作,才讓此詞落了下乘,甚至有人認為這首詞是蘇軾平生350首詞作中最爛的一首。這首詞無論從浪漫指數,還是灑脫指數,以及想象力,與李白的差距還是一目瞭然的。不能以一篇作論英雄,但對比賞鑑卻是理解詩詞最佳的辦法之一,這首詞大家覺得如何?歡迎討論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