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真实的孝庄是什么样的?

对对碰125


孝庄太后确实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太后,她的儿子顺治帝是六岁登基,她的孙子康熙帝是八岁登基,都是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一下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而孝庄太后不像吕后和武则天、慈禧,她一心装着的是大清的江山和自己的子孙,并没有像前面三位那样专权,视皇帝如傀儡。

孝庄太后也叫孝庄文太后,因为文是皇太极的谥号,庄才是她自己的谥号,她的名字叫布尔布泰,是博尔济吉特氏,皇太极的五大妃全部是博尔济吉特氏的。

第一位是哲哲皇后,是孝庄太后的姑姑,第二位是宸妃海兰珠,是孝庄太后的姐姐,第五位是庄妃孝庄太后,她们都是科尔沁部的。另外两位是阿霸亥部的。

为什么是皇九子福临继位呢?要知道皇太极是共有十一个皇子呢,具体的原因不得而已,因为史书上没有相关的记载,只记载了这么一个结果,不过,福临是在多尔衮的拥立下继位的,那么多尔衮与孝庄文太后肯定关系匪浅。

至于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这个确实是一个谜,不过即使此事为虚,但是多尔衮确实经常到后宫去找孝庄太后,而孝庄太后死的时候,即不跟皇太极合葬,也不葬在关外三陵。

按孝庄太后的说法是皇太极下葬已久,不忍去打扰他,她想靠近自己的儿子近一点,但是孝庄太后也同样没在清东陵,而是在奉安殿原地起陵,总的来说,孝庄太后就是没在祖陵里。

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影响是很大的,孝庄自己是很喜欢读书的,而康熙的启蒙老师正是孝庄的陪嫁丫头,苏麻喇姑,所以康熙打小就特别喜欢读书,甚至到嗜读如命的地步,连孝庄太后都对他说,你贵为皇子,怎么像一个书生那样苦读呢?

康熙这样评价孝庄太后,他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孝庄太后教诲了他三十多年,如果没有老祖母(孝庄太后),是不可能有他今天的成就。孝庄太后,做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奶奶,她是贤能的代名词。


历史简单说


孝庄即布木布泰,她在十三岁时就嫁给了皇太极,其实这门婚事完全是为了绵延子嗣,而且皇太极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布木布泰还是他的侄女,这虽然在当时是正常事情,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后来皇太极不断充斥后宫,居然还出现了姑侄三人一起侍奉皇帝的局面。后来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虽然她没有得到过皇太极的殊宠,但是皇太极对她也不是完全无情,只不过布木布泰的地位是不如姐姐海兰珠的。

在1638年,庄妃生下了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本来福临是没有机会登基的,可是由于皇太极突然病逝,所以导致帝位空悬,他生前也没有对此做任何安排,所以谁来继承皇位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成为了竞争对手,其中之一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格有很多族人支持,他的声望很高,可是豪格的对手多尔衮也不让贤,毕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也有众多拥护者,所以豪格和多尔衮之间一直僵持不下。这个时候为了缓解矛盾,多尔衮建议让福临继位,就这样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福临登上了皇位。

由于福临继承大统,所以庄妃就成为了圣母皇太后,也就是孝庄太后。虽然福临登基了,可是朝中谁都清楚,权利一直都握在多尔衮的手中,他才是那个真正的话事人,福临只是一个空架子。遇到这样的境遇,孝庄太后自然是很担心的,她一直都为大清江山考虑,也尽力扶持自己的儿子,不想让多尔衮抢走皇位,所以孝庄太后一直都和多尔衮有密切相处和交流,也因此产生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说法。虽然关于孝庄太后是否真的和多尔衮有染始终没有定论,但是从多尔衮离世后顺治皇帝的做法中可以感觉出一些异样。

顺治皇帝在掌权后将多尔衮从坟墓中拉出来,将他挫骨扬灰,以此泄恨,其中可能也有为母亲报仇的含义。由此可以联想到,孝庄太后当年可能是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不得已和多尔衮发生过关系,而顺治也以此和孝庄太后有了嫌隙。后来顺治早逝,孝庄太后开始扶持康熙皇帝,她的一生都在为清朝努力,经过她的栽培,也成就了一位明君,更加重要的是,孝庄太后有政治头脑,但是她没有野心,没有过任何逾矩行为,所以才得到后世的称颂。


历史课课代表


历史上真实的孝庄并不是什么兴国太后,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深宫老妇人。


孝庄的尴尬处境:未被多尔衮尊为太后

很多人都受电视剧的影响,以为孝庄当太后时与多尔衮虚与委蛇,才保住顺治的皇位。但是——

在多尔衮摄政时,孝庄并未被尊为太后。

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八年(1651)孝庄的儿子福临亲政时,她才成为了太后。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

礼曹啓辞,以皇帝生母封皇太后事,颁赦赐物,故谢恩礼物,及进贺礼物,参考前例。

这就是顺治八年那年的资料。

当时,朝鲜接到孝庄要封皇太后的消息后,要研究怎么给她进贡,所以才有此一记。

由此可见,孝庄在顺治初年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她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名份。


太皇太后:只会唯唯诺诺?

康熙年间,孝庄当了太皇太后。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这个尊贵的身份,对朝政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

换言之,孝庄的政治才能十分有限。还是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

皇帝年仅八岁,有四辅政,担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则别无可否,惟唯诺而已。

当时的北京城上下是这样议论孝庄的:

孝庄,根本没有办法调停、监督鳌拜等四辅臣的行为。四辅臣向她禀报政务时,孝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唯唯诺诺的答应。

如果孝庄真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不可能传出这样的议论。当然,历史也证明,除鳌拜是康熙一个人的主意。

总而言之,历史上真实的孝庄只是个普通的深宫老妇人罢了。


HuiNanHistory


这个就是当时的人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从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能看到她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

孝庄皇后,是科尔沁草原的一科明珠,在出生的时候被当时的大喇嘛预言“可母仪天下的女人”这可能就造就她一生的悲剧。

在她成年的时候,嫁给了姑父皇太极,之后皇太极喜欢上她姐姐海兰珠,所以她在后宫是不受宠的,就连在当时册封五大福晋的时候也是排在最末。

皇太极死了,历经千辛万苦将自己的儿子扶上帝位,但儿子长大开始叛逆,不听话,并且也早早的死了。

最后没办法,将自己的孙儿扶上帝位,还好孙子还算孝顺,对她还可以,所以晚年生活还算无忧。

一个女人,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又得在孙子亲政之前费尽心机。孙子亲政以后才算能好好过过日子。不是悲剧是什么?


婷婷瑜黎


孝庄皇后的故事在清史中占有浓墨的一笔,她与摄政王多尔衮的故事也是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孝庄皇后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就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孝庄简介

她是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首领的女儿。后来,年仅13岁的她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皇后,从这以后,她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孝庄与其结婚后生有3女。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1638年,庄妃生黄九子,她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后,史称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女人,她处事沉着冷静,早在皇太极时期,她就帮助皇太极出谋划策,可以说她是一个很好的“贤内助”。



孝庄下嫁之谜

历史上孝庄皇后究竟有没有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这也是许多历史学者争论的话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孝庄应该是下嫁给了多尔衮,这也是顺治帝可以稳住皇位的原因。不过,清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记载,清朝余下的皇帝也都承认孝庄皇后并没有下嫁。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想维护皇家的颜面而不被天下人耻笑。

孝庄下嫁给多尔衮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当孝庄死后,她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在沈阳的昭陵,而是安葬在了清东陵风水墙外的地宫里。如果,孝庄没有下嫁给多尔衮,那么为什么不让她与皇太极合葬呢?



我国历史上可以与孝庄名气相提并论的只有武则天和后来的慈禧,不同于她们的是,孝庄皇后虽然手握大全,但是她并不登基,也不垂帘听政。

我是作者汝沫2903,一个喜欢历史的文艺小青年,感谢大家点赞与关注,希望可以与大家一起唠一唠历史上那些有意思的事。


汝沫2903



创业山东人


孝庄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孝庄皇太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妻子,连续培养和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死后被追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做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后生下来儿子福临,皇太极死后在各方势力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福临被捧上了皇位,也即是清顺治皇帝。

虽然说顺治皇帝登基是各方争执妥协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孝庄皇太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她和睿亲王多尔衮的私情传说,也有了太后下嫁的民间传闻!

她和儿子顺治的关系却不是很和睦,甚至可以说隔阂很深,但是这却不妨碍她对政坛的影响力。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后,年幼的康熙皇帝玄烨即位,几位辅政大臣争权夺利,这时候是孝庄太后周旋于其中调和,并悉心教导着年幼的玄烨,并最终等到了康熙皇帝铲除权臣,大权独揽的时刻。

她对康熙皇帝影响极大,康熙皇帝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可以说孝庄皇太后是一位传奇的女政治家,她对清初中国政坛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公子皇铘


天降贵人,西宫福晋,永福庄妃,福从天降,风云突变,圣母太后,心力憔悴,临危受命,再扶一帝,力挽狂澜,太皇太后,精心培养,一心辅佐,誉满天下。

历经四朝,两朝孝养,三世尊亲,至尊至贵 ,一代名后。



在这里要解释几点:

1.孝庄太后名为布木布泰,寓意“天降贵人”;

2.福从天降,是指生顺治帝福临;

3.孝庄太后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

4.孝庄太后是以家国利益为先,是以爱新觉罗家族利益为先;

5.孝庄太后只是尽心尽力培养,幕后辅佐,而非扒光皇帝的权力,走上前台垂帘听政。不是她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没有这个想法,这一颗心;



6.在他的培养下,康熙成为一代圣君,大清自此兴盛,步入“康乾盛世”。没有孝庄太后,何来盛世?

7.对于孝庄太后,康熙说: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说:

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最后,大清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女人,一位是孝庄太后,一位是慈禧太后,你们怎么看?


三叔小记


前几年,电视剧中历史题材的剧目比较火热,在前有《康熙王朝》后有《孝庄秘史》的影响下,孝庄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位贯穿三朝的后宫女强人,在影视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孝庄秘史》和《康熙王朝》中,对顺治和康熙的影响那是非常的大。

那么,历史中真实的孝庄是什么模样呢?

  1. 嫁于皇太极,与姑姑、姐姐共侍一夫,争取地位!孝庄本名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唤作布木布泰,在满语中是“天降贵人”的意思,1625年嫁给当时的皇八子皇太极,这个时候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哲哲是皇太极的大福晋,而大玉儿自然就成了侧福晋。等到1636年,皇太极称帝,姑姑哲哲成为皇后,而孝庄此时被封为庄妃。当时孝庄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自己的姑姑排在第二位,但是伴随皇太极纳入后宫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迎娶了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后,孝庄在宫中的地位只能说是前五,所幸,她的肚子比较争气,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和两个女儿,确保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2. 智慧超群,为儿子谋取帝位,稳固统治!1638年,孝庄生下了皇九子福晋,到了五年后的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孝庄携带着年仅五岁的儿子福临加入了争夺帝位的你死我活中。这个时候,有两股势力对清朝皇帝产生了争夺。一个是以皇太极大儿子为首的豪格一派,一个势力是以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为代表的皇弟派。这两股势力力量对比相差不大,谁也赢不了谁,而孝庄看准时机,周旋于两股势力之中,在他们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福临推到了台前,顺治登基,自己和姑姑哲哲也成了后宫双太后。
  3. 地位超然,康熙成就帝业的背后力量!顺治时期,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一家独大,隐隐有威胁到顺治统治的危机,这个时候作为太后的孝庄当机立断让顺治拜多尔衮为摄政皇父,解决了这个问题,直到熬死了多尔衮,顺治顺利掌握了权力。到了孙子康熙上位,孝庄俨然就是一座政治上的大山,虽然顺治指定了几名顾命大臣,但是这是孝庄拒绝成为垂帘听政的大清第一人以后的事。虽然有少年康熙生擒鳌拜完成了亲政的伟业,但这完全是孝庄在背后支持所完成的,也就是说,就算康熙生擒鳌拜失败,仍然无伤大雅,因为有孝庄这个政治女强人在背后,孝庄为康熙亲征和平定“三藩”,团结汉族大臣,打破“八旗”和汉族不能通亲的旧规。这些有益的政策促使了清朝的发展和统一。


历史上真实的孝庄绝对在清朝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她凭借一己之力 改变了清朝统治者的面貌,并间接促进了“康乾盛世”的出现!!!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布木布泰就是孝庄(公元1613-1688年)的名字,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孝庄身为清帝皇太极的皇后,一生经历了顺治、康熙两代清朝皇帝。其政治手腕被很多人称颂,是历史上排的上号的女政治家。


孝庄十三岁那年,皇太极出于政治联盟目的迎娶了作为科尔沁部贝勒二女儿的她。崇德三年,孝庄为皇太极生下福临,也就是顺治。

五年后,皇太极驾崩,事出突然导致朝廷以豪格和多尔衮为代表的两大势力对权利的激烈争夺。孝庄审时度势保护年幼的福临置身事外,同时以手段说服多尔衮辅佐顺治。此后多尔衮当上摄政王,暂时解决了眼前的政权危局。虽然顺治手上没有实力权利,但也让多尔衮与朝臣达成了顺治继承大统的共识。


由于顺治年幼,自然而然就把孝庄推到了政治舞台上。李自成入京后,孝庄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强烈建议多尔衮挥军南下。很快多尔衮在吴三桂的配合下入主北京,实现多年夙愿。


孝庄随顺治迁都北京后,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稳住了军功赫赫却不安分的多尔衮。为维护统治,孝庄重用降臣洪承畴、范文程等实现了满汉的稳定。至于野史中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说,实在无从考证,但无论怎样孝庄在多尔衮的权势下保住了顺治的皇位。顺治病重为皇位继承人担忧,孝庄力荐玄烨得到顺治允诺。其后孝庄作为太皇太后辅佐康熙逐步稳固政权。

孝庄作为一名传奇女性,为稳固清朝两代帝王的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清朝的兴盛打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