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練字三年有長進,可是平時寫出來與練字時差異甚大,是什麼原因?

黃臘


如果,你練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日常字還是醜。說明什麼?

一、你所練的行書,和你原生態字的風格相差太大,在日常速度書寫時,你很難讓你臨字的結體和你習性相結合,形成你的字!

比如:你的原生態字,習慣一筆一劃寫工整,你若去學偏行草一點的字,可能花的精力就很大;而若學偏行楷一點的,就更為順勢了。

反之,你的原生態字,本身是習慣牽絲、連筆的“自由體”,若學行草一點的,可能更為順手了。


二、只注重臨貼,不注意鞏固、隨抄;

我也喜歡練字,我喜歡臨了貼後,隨意抄寫,遇到臨過的字,我一定用臨過的結體去寫的。

若不小心寫出了以前的結構,說明這個字沒形成條件反射,我會再臨習個百十遍,強化鞏固一下!學以致用非常重要!

隨抄時,速度根據自己對結體掌握的水平,接近實用,或者就是正常速度隨抄。

日常字――


三、硬筆行書臨貼,結構沒大問題即可!

畢竟,自己的習性,是很難徹底摒除的;習性中的陋習,卻是需要摒除的!

我們學字,是學字的結構的,結構上沒大的問題即可,和自己的習性結合起來的字,才是自己的字。

大家都是練字的,誰見過日常字和字貼寫的一樣的?都有每個人的習性的!

李四學書法家A的字學成功了,一定是有李四風格的老A的字!對不對?

當然,尊重自己的原生態習性,和摒除習性中陋習並不矛盾!日常字,抄寫――


四、有的行書,其結構本身難以用於日常書寫,不多聊了……


行書一點通


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看到這的朋友,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發表不同的意見。

題主說自己的書法練習了3年,有進步,但是平時寫字和練習時的水平差異非常的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其實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很多人練習書法好多年,臨帖的時候寫的很好,一旦創作,或者自己平時寫字就原形畢露了,和臨帖作品差異很大,有的甚至還不如以前寫的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我以前也被這個問題這麼,我們老師也很重視這個問題,不斷的強調要加強創作的訓練,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覺得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

1、低一點主要還是練的太少了,這是一個事實,要是練習的數量很大,即使方法笨一點也是可以寫好的,實際上大部分人的練習數量並不夠,這一點又一點傷人,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只有多多練習,不斷的重複,才能記住很多別人記不住的字形,這些自行都能做到會背,很熟練,寫好字是很正常的事情的。

2、方法上出了問題,雖然也練習了,但是練習的效率並不是很高,臨帖的方法不正確,不會精臨。雖然寫了很多,但是記不住要領。


解決方法:

1、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第一點就是要大量的練習,不斷的重複,直到熟練,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沒有這個過程,很難把書法寫好。

2、第二,要刻意的進行創作的訓練,除了對臨,還要學會背帖,把字帖背下來。學會精臨,把一個字反覆的臨摹,一直到會背為止。

能夠做到這兩點,假以時日,學會自由的創作、自由的高水平的書寫是沒有問題的。


你覺得呢?


不二齋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書法愛好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問題。

核心就是“認真寫時我能寫好,一有情況要寫快,該怎樣還是怎樣。”

其實這個問題,有幾大原因

1.練字時,寫得慢,未過腦,記憶不深

2.練字和書寫是兩個狀態

3.臨創須結合


1.練字時,寫得慢,未過腦,記憶不深

練字時,我們都在慢慢的寫字,或是在臨摹,看似寫了很多,練了很多,但我們在練完之後,是否有一個反思的過程,就是我今天寫了這麼多學到了什麼?假如我今天練習了五個方面的內容,我要是能夠回憶起三個左右的要點,那麼我會認為今天的學習是有效果的,不能單純的只是練了字,這樣僅僅是多了一個心裡安慰,練了一份信仰出來。

2.練習時的狀態總是慢慢寫,正常書寫的時候,從來沒有用過練習時候的速度和狀態。這種時候,我認為就好比是一個人單獨練字的時候戴一副面具,平時寫字見人的時候,就把面具脫下來,這樣的狀態還不如平時不戴面具,自己還自在一些。那麼問題出在哪呢,我認為是在平時書寫時,缺乏了一個日後需要書寫的意識。比如說,今天臨摹了“群賢畢至”四個字,然後我會反問自己,如果我平時寫這四個字,我會寫成什麼樣呢?會不會比這好呢?答案是肯定不會,所以我一定要記住“群賢畢至”這四個字怎麼寫,以便日後我只要隨手寫出這群賢畢至四個字,就要和我認真練字時一模一樣,但是這個過程,除了強記之外,手上也要達到熟練,熟練到什麼程度?熟練到隨手寫,就要和認真寫一樣,或者說不能差太遠,這是需要花時間的,同時也是需要針對性的訓練的。

總之,這個原因可以概括為練字書寫慢,日常書寫快。解決方法,減少的寬度的練習,加強深度的針對性練習,讓練習養成的習慣,成為你日常書寫的習慣。

3.在第二點中其實也提到了一些,臨創結合,也就意味著狀態的改變,這裡說的創作指的也是平時的書寫。臨摹的時候,需要考慮到我創作該怎麼去寫,我是去改造它?還是搬用我臨摹這個的對象?也就是在臨習的時候,要具備一定的創作意識(書寫意識)。而日常書寫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慢一點寫?想想我臨摹時候的狀態是怎麼樣的,用這樣的狀態去寫能不能適應。


小結:書寫是目的,而練習(臨摹)是手段,需要藉助臨摹,將臨摹時養成的好習慣,頂替(沖掉)自己多年自由書寫養成的壞習慣。加以針對性的練習,這個問題應該就能夠解決了。

希望回到能夠幫到您。


文三吉的書法生活


其實呢,

練字好像學語言一樣,分第一字跡和第二字跡。練字的時候認認真真寫就是第二字跡,平時不帶腦子隨手寫就是第一字跡。

當人形成第一字跡再去練字的時候,其實是很難通過第二字跡去徹底覆蓋第一字跡的。這就好像我們成人學語言,你英語學的再好也還是會感到自己的思維慣性其實是中文的邏輯。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代人的書法為什麼無法超越古代人的成就。

第一,古代人的書法作品都是第一字跡居多,屬於我手寫我心,那叫一個流暢。

第二,古代人從小寫字,寫字不屬於特長,屬於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能。

第三,古代沒有標準字體,大家心中的審美都先天有機會展示出來並且被髮掘。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寫的再好,哪怕看起來比王羲之顏真卿好,實際上卻是相差甚大,因為人家寫的是第一字跡,心、手、道合一。現代人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去練就了。

所以多練習爭取讓第二字跡越來越強是最好的辦法。



小七說道


練字好了和自己寫字好完全是兩個概念!

練字,大多人都會選擇一本字帖,一筆一劃,一個字一個字的練習,目的在把線條寫好,把結構寫好,把單字寫好!勤奮的練兩三年,單字應該會寫的不錯的!但這不等於你抄一篇文章就很好!為什麼呢?這就是臨帖和創作的轉換沒練習!沒思考!也就是單字和整體的協調性沒把握好!寫一篇文章或一個作品時你得考慮的是全局,而不是單字了,如果你每一個單字都像你臨帖那樣寫,整體協調性肯定不好看。這就是我們看一幅古代的名帖時老覺得有些單字特別不好看,但整篇效果卻很協調的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練的是單字,卻想寫多字作品出現的怪相!

如果想把學的字能為我用,必須還得抄名帖,多觀察整體性,而不要太關注單字。等到自己對寫字有了整體認識時,可以試試揚文章,由田字格慢慢的向空格適應,再慢慢的由空格向橫線格子轉化,最後用不帶任何格子的空白紙練習整篇文章,有了這個轉換的過程,你學的字才真正能為你所用!否則,單字寫的再好,也不過是在背帖而已!

要想由單字能為我所用,最快的方法是多練習行楷,行書,這樣你寫大篇文章就不會太死板!


騎摩托車與書法愛好者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會遇到的問題。當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處在此時狀態下的書寫狀態,與後來自己平時書寫時候的另外一個狀態並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說自己所學到的書寫技能並沒有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這種現象在硬筆書法的學習者中存在較為普遍。很多學習者反映自己平時書寫完全用不上自己學習書法時候的技巧。

簡單的歸因,我們可以認為是學習的熟練度、強度還不夠造成的。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書法練習的次數、強度足夠多,那麼自然寫起字來就會有感覺。

很多人會說,我練習的時候寫字寫的很慢,因此寫的很好,但是日常書寫是不能做到這麼慢的,所以為了圖快,我只能又迴歸到以前的狀態了。

基於此,有些人就開始認為練習書法,尤其是硬筆練習字帖根本是沒有用的,是瞎寫罷了,我並不那麼認為。

以“寫字寫的慢,耽誤書寫速度”為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深入分析這個理由的背後,我們還是會發現,之所以寫的慢,不外乎有兩個原因:

第一、學的不紮實

第二、練的不夠熟

大部分人問題還是出在了第二點上。為什麼他們沒有意識到呢?我猜測是因為大部分人覺得自己練的強度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進行更高強度的練習。

而普通書寫者判斷自己書寫掌握情況好壞的標準之一就是看自己能不能寫好一個字。但是這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的。

比方說,如果我偶然間寫好了一個字,把這個字寫的非常到位,但是同時我也發現自己不能夠做到重複,也就是說不能做到再寫出完全一模一樣的書法來,無法做到第二次。那麼這個時候,到底算不算學會了這個技巧了呢?

我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完全學會。只能說從技法技巧上而言已經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但是還沒有完全的熟練掌握,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偶然間”寫好書法的現象。

所謂熟練掌握,其實就是將這種偶然轉化成必然的過程,將寫好書法的“結果”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握的範圍之內。這樣,才算熟練。從書法的學習角度來說,書法字帖的學習掌握情況也是影響後續書寫效果的關鍵。

另外一個常常被人所忽略的因素是基於以往習慣的影響所造成的結果。我們說書法訓練和書法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破除自身習慣、建立新習慣的過程。

我們在進行書法學習的時候,自我破除舊習慣的意識其實還是很強烈的。但是一旦進入日常書寫,有可能舊習慣又佔據了主導性因素,佔據了主流,新習慣建立的不是特別好,所以往往會有“退步”的現象。

這些問題應該來說是我們學習書法學不好的關鍵所在,總結起來,破解的方法還是堅持我們的書法練習,將書法練習所形成的書寫習慣深深的印刻在腦子裡,這樣的話我們的書寫自然會流暢很多,也更容易運用到生活中去。


松風閣書法日講


離開字帖就不會寫字,這是學書法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其實質是不會靈活運用。


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洪七公給他的解決辦法是大量的接近於實戰的訓練。

洪七公的解決方法其實也給我們以啟示。就書法而言,我們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是:

1丶進行背帖訓練。合上字帖,憑記憶書寫原帖。背帖時,求大的相似,不糾結於細節。通過這種訓練,強化記憶,讓這種書寫風格成為自己的習慣。

2、集字訓練。從字帖中找出一些字,組成新詞來進行創作訓練。先從兩三個字開始,逐漸增加字數,由一個詞到一行,到一段,再到一篇,訓練自己的運用能力。

3、仿寫訓練。先將原帖臨寫幾篇,把握原帖特性,再認這種風格書寫其他內容。完成後與原帖比較,尋找差異之處,在下一次訓練時加以改正。

進行上面的訓練後,相信你的書寫能力會有所提高。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作為一個自己也練過幾年的學生來說,不能只靠描字帖,最重要的兩個字是:觀察

要學會觀察一個字的具體結構和宏觀結構。

具體結構就是一個字中的每一個橫豎撇捺應該怎樣正確的寫,可是隻有這樣並不行,你寫的再好看也只是七零八落,要正確的搭配才是成功的臨門一腳。

也就是所說的宏觀結構,比如一個簡單的“行”字,它的最上面一個橫應該在雙人旁的那個位置。

只有正確的觀察,多總結經驗,比如你按偏旁部首分類找到字的相同之處,那麼再多加以練習,就會有一些進步。

但是我們也會說在平時字寫得比較快,很難寫好,這就需要你在平時多抽出時間進行練習,慢慢加快速度,那麼寫出好的字也就不遠了。


掌中的星空


很多人練字都是這樣,對著字帖臨摹寫的還不錯,離開字帖單獨去寫或者去創作時就寫的不太好了,原因說來也簡單,就是功夫不夠深。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怎樣離開字帖還能寫的好,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拙見,也是我自己練字時採用的一些方法。

首先先從大的方面來觀察分析所臨字帖的特點和風格。例如,我學習硬筆書法時臨摹的是《靈飛經》的小楷和趙孟頫的行書。我就會首先看《靈飛經》這本字帖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字形是長方還是扁寬,分析下來《靈飛經》整體字形偏扁,不像啟功先生或者瘦金體這類字體比較瘦長。

然後看《靈飛經》字體的主筆有哪些特點,分析下來發現,長橫非常伸展,撇捺也非常伸展,豎畫(中豎)沒有明顯的垂露和懸針的區別。那發現這些特點後自己單獨寫的時候有意去把這些主筆突出伸展,從外形上看就有了一些《靈飛經》的特點了。另外我還會拿所臨的這本字帖與其他字帖作一個橫向比較,看看它們的一些基本筆畫的寫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特別要注意就是起筆、收筆、轉折的地方,這樣會對這本字帖的特點更加清晰明瞭。

第三,去做一些集字的練習,好比要寫一首詩詞,把詩詞中的字在字帖中找出來,然後集字成一幅作品,然後再去臨摹。如果有些字字帖中沒有的話,找字帖中有相同偏旁部首的相似的字取法。

這樣練習一段時間的話就會對所臨字帖愈發熟悉,寫出的字也就會跟字帖接近了。


翰墨今香


你對你練的字掌握的不夠透徹,慢一點寫大腦可以反映過來,但是一寫的快些,就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況。換句話說,你還是在之前的思維定式中,沒有走出來。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在日常書寫中比較刻意的去應用練的字的儀態,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以後,就可以有所進步了。

加油,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