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專家: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消白”得不償失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專家: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消白”得不償失

工廠停產、汽車停駛、餐飲停業,春節假期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各種生產生活排放大幅減少。然而,京津冀地區卻多次出現嚴重霧霾天氣。

有觀點認為是火電廠排放“白煙”所致,進而希望能夠進行“消白”。究竟”白煙“是不是罪魁禍首?對此,一些業內人士給出了答案。

成分以水霧為主不影響環境質量

“白煙”就是火電廠溼法脫硫後排放的溼煙氣,經常可以看到從火電廠的煙囪裡冒出來,有人認為這些可能會對空氣造成汙染。“白煙”又稱“白色煙羽”,因其外形呈羽毛狀而得名,業內也將之稱為溼煙羽。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王志軒對此解釋說,火電廠產生的“白煙”是採用了溼法脫硫工藝,煙氣溫度可達45℃—52℃。這些煙氣排放時與溫度相對較低的外環境空氣接觸而冷凝,所形成的大量霧狀水汽對光線產生了折射或散射。由於天空背景色和天空光照、觀察角度等因素髮生了顏色的細微變化,通常呈現出白色、灰白色或藍色等。其中,“白色煙羽”較為常見。

另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190012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14408萬千瓦,火電發電量49249億千瓦時,比未實施超低排放的2013年增長16%,但2018年全國火電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3年分別下降了86%、87%、88%,為常規大氣汙染物的總量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廣泛認可。

根據華東地區3個火電大省99臺各種容量等級的超低排放煤電機組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數據的統計,煙塵介於1-5毫克每立方米,平均2毫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介於8-24毫克每立方米,平均16毫克每立方米,氮氧化物介於22-44毫克每立方米,平均33毫克每立方米,單位發電量的汙染物當量數小於燃氣電廠。

“對於環保治理設施合格的超低排放機組來說,煙羽的成分以水霧為主,汙染物濃度很低,對環境質量沒有直接影響,屬於視覺汙染”,王志軒說。“即使電廠環保設施全部滿足環保要求並穩定運行,但是煙流在不同光線、時間和角度下還是會呈現不同顏色。就如同雲,有時是白雲,有時是烏雲,有時是彩霞”,王志軒指出。

王志軒強調,火電廠溼煙羽治理,本質上與改善環境質量

無關。從政策目標、監管要求和治理措施上看,僅僅能起到消除視覺影響的作用。”

治理“白煙”成本高昂得不償失

是否需要對煙氣進行“消白”,業內人士指出,應該考慮減排效果、對環境的改善效果、經濟投入與運行費用、技術可行性以及運行可靠性與穩定性等相關問題。

燃煤電廠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實質上包括可過濾顆粒物 (FPM) 與可凝結顆粒物 (CPM) 。有業內相關人士表示,將煙氣中CPM平均排放水平按10mg/m3計算,中國燃煤電廠排放的CPM總量約12萬噸/年,佔全國PM2.5總量不到1%,影響微乎其微。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物理模擬與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法華指出,我國燃煤電廠的煙氣治理技術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跨越式發展的過程,吸收了全世界煙氣治理的經驗,自主研發出世界領先的治理技術與工藝路線。近年來,我國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技術及產品不僅在國內得到廣泛使用,而且出口美國、德國、日本、土耳其、印度等40多個國家,推動了清潔煤電技術的全球應用。

按照朱法華的分析,煙氣“消白”單位千瓦的投資一般在70元左右,全國燃煤電廠進行煙氣“消白”約需700億元,每年的運行費用大約在200億元左右,另外每年還會增加標煤消耗400-1200萬噸。

根據多個完成煙氣“消白”的電廠調研,煙氣“消白”治理工藝和設備穩定性差,且對生產設備和系統造成多方面影響。可能會影響脫硫系統設備正常運行進而影響脫硫效率問題等,採用管式煙氣換熱器時,存在管束磨損、積灰、腐蝕等問題。

朱法華說,煙氣直接加熱“消白”增加大氣汙染物排放,煙氣冷凝再加熱“消白”,基本不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但投資與運行費用均不低,治理的邊際成本太高,從環境保護角度來看就是勞民傷財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以2018年為估算年份,天津、上海、河北等已實施溼煙羽治理政策的地區,涉及燃煤機組約4.5億千瓦。按照典型溼煙羽技術改造工藝,估算改造投資費用約320億—680億元,年增加運維費用約120億元。同時,增加標準煤消耗約230萬—600萬噸。相當於向大氣多排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累計約3200—8400噸,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00萬—1500萬噸。

王志軒認為,在火電廠普遍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再進行消除溼煙羽治理,總體上是盲目的,得不償失

他建議,應科學認識溼煙羽的基本情況,運行好現有的環保設施,減少二次汙染物的產生。明確地方政府制定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基本條件,防止出現不科學、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情況。

(本報綜合)

End

準確理解“調度獨立”:並非所有調度職能都獨立於電網

專家: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消白”得不償失

中國海油戰“疫”生產兩不誤

專家: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消白”得不償失

政策解讀丨煤礦智能化如何發展?這份指導意見給出了方向

專家:火電廠白煙不是霧霾,“消白”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