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些科学家说银河系早已死亡?

田园书香


没有科学家说过银河系早已死亡的说法,这又是一个谣言!

我们知道宇宙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而银河系又由太阳系及类似的恒星系组成。因此,我们人类所处的地球就处于太阳系,也处于银河系。银河系如果灭亡,我们人类有怎么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我不得不又一次和大家说,不要传谣言,更不要信谣言!我们所处的宇宙好好的、银河系也好好的、太阳系更是好好的、地球当然也是好好的!太多的所谓科学爱好者,我希望你们要好好了解物理学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科学、进而热爱科学。靠传谣言、抹黑科学家,并不能获利,只能使自己变得很可笑!因为基本常识,现在大众已经具备了,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传播谣言除了让他们鄙视,不会有任何好的作用。


地震博士


这种说法实在太过于极端,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肯定又是谁曲解了某项研究成果,然后把这种误解扣到科学家头上。首先,我们要界定银河系怎样才算死亡?

第一种情况银河系中包含的上千亿颗恒星全部死亡。没有发光发热的恒星,只有无尽的黑暗与寒冷,这样的银河系可以算作死亡。显然,我们的银河系还未进入这种状态,毕竟我们的太阳每天还会照常升起。太阳的寿命长达100亿年,目前才过了一半而已。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小,寿命越长。在银河系的上千亿颗恒星中,只有5%的恒星的质量高于太阳,这意味着绝大数恒星的寿命比太阳还长,考虑到银河系诞生至今大约100多亿年,所以很多恒星还能持续燃烧很长的时间。此外,质量最低的一类恒星——红矮星,它们的寿命最长可达数万亿年。因此,如果以恒星是否存在来界定银河系是否死亡,那么,银河系距离死亡还早得很。

第二种情况银河系中没有新的恒星形成。事实上,银河系中还在不断的形成新的恒星,根据此前的一项估计,银河系的恒星形成速率为每年0.68至1.45太阳质量。在银河系中,弥漫着很多星云,新的恒星在此不断形成。这些星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宇宙大爆炸早期,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自恒星死亡之后向太空中抛射出的物质。只要星云没有耗尽,新的恒星就会不断形成,银河系还是充满了生机。在大约40亿年后银河系将会与仙女星系合并,由于引力作用,导致星云被快速消耗,不断形成新的恒星。最终,星云耗尽,两个星系合并成没有生机的椭圆星系。


火星一号


既然说到了银河系的死亡,咱们先不说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先来看看今天的星系是怎么来的吧。
图:银河系

星系是如何诞生的,目前最靠谱的理论是,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扰动。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宇宙都是同质的,这点已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所证实。然后,宇宙发生了一点扰动,原始的扰动使局部的物质密度增加。这样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它不断吸集周围的物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原始的星云。

在星云的内部,同样有物质密度不均匀的现象,这样,气体不断集中,形成了第一代恒星。这些原始的星系会不断的与其他星系进行合并,这一现象今天依然在进行着。

图:


由NASA的哈伯太空望远镜所拍摄,车轮星系真实色彩的照片中,可以看见两个星系正面相撞后的壮观景象。

图:
涡旋星系ESO 510-G13,因与其他星系碰撞而发生了变形。当与之碰撞的星系被完全吸收后,这种变形将会消失。这一过程需要约几百万年。

图:天文学家拍摄到的一些星系合并的照片



星系合并在宇宙中是一个正常和常见的天文现象,银河系也是通过多次合并后产生的。而且它可能会在30亿年后与仙女座星系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星系。

如果要判断一个星系是否死亡,这个标准应该是星系内不再产生新的恒星,所有的恒星都已熄灭,这应该算是死亡吧。

我们的银河系内部依然在不断的产生着新的恒星。证据如下:离我们10000光年外的MWC 349,发现时估计其年龄只有1,000岁,实际年龄为11000岁;1993年发现的VLA 1623,年龄小于10000岁;L1014 是一颗还最年轻的低质量0级原恒星,还在发育中……


图:
红矮星与太阳的比较

即使星系中不再产生新的恒星,要等到恒星全部熄灭还要很长的时间。有一种恒星叫红矮星。这是一种质量大约在太阳质量三分之一以下的恒星。由于质量太小,它们的核聚变速度太慢,使得它们会保持稳定的光度和光谱持续数千亿年,由于现在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8亿年,故此还没有红矮星发展到最后的阶段。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里多的是。

所以,银河系已经死亡的说法是一个谣言。事实上,按上面的标准来看,目前不可能观测到任何一个星系死亡。


讲科学堂


为什么科学家说银河系早已死亡?

一个星系是否仍然处在活跃期,主要还是看星系内部新的恒星诞生速度;银河系约形成与126-132亿年前,确实是一个古老的星系,但银河系里依然是有勃勃生机,为何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结论,我们不妨来罗列一下事实!

猎户座M42火鸟星云,各位应该最熟悉不过了,这是一片炽热而又年轻的星云,记得哈勃望远镜专题有一个片段专门介绍3D的火鸟星云,在这个星云的深处,处处都是新的恒星形成的原始星云盘

这些一个个襁褓似的结构就是星云深处的原始恒星盘

猎户座是银河系中最年轻的星云之一,几乎无法统计有多少新的恒星正在这里形成。

这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口径望远镜拍摄到的半人马座方向的一颗原生恒星系PDS 70,距离地球370光年,诞生约只有540万年。

星云是恒星形成的基地,只要有大量的星云聚集区域,新的恒星系则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我们能观测到的星云类天体,绝大部分都在银河系内,只要有这些星云天体存在,银河系依然活力四射,青春不老。但银河系恒星的诞生速度约每年只有数十颗,和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一非常遥远星系以极快的速度产生新的恒星,每年诞生约高达4000颗恒星想比较起来,银河系确实已经垂垂老矣,但您无需担心,反而是一个恒星诞生数量比较低的星系更适合生存一些,因为新的恒星诞生必定伴随着老恒星的死亡,新恒星诞生如此频繁,可以想象这个星系的超新星爆发频度是有多高,在太阳系30光年内爆发的超新星对地球有毁灭性的影响,您是否很庆幸自己没有在那些年轻的星系中呢?

M31-仙女星系是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矮星系大小麦哲伦除外),也和银河系有类似的情况;与题主的问题比较,这个死亡仍然是有些不符合事实,但进入中老年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最适合演化生命的红矮星却比很多星系的寿命都还要长,我们的隔壁邻居比邻星就是,您还要担心银河系的老龄化会影响我们地球文明吗?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银河系早已死亡这句话算是正确的,也算是不正确,这需要从什么角度看。川陀太空认为,如果说银河系早已死亡是正确的,那么观点应该是银河系已经几乎不形成新的恒星了,每年平均只有1颗恒星,差不多是个位数。

而诸如大麦哲伦星云中的恒星形成速率可达到每年十多颗,有的星系可达到数百个太阳质量,所以从恒星形成速率上看,银河系是已经死亡了,不能再形成大规模的恒星诞生场面,这就是死亡的一个标志。当然这是星系级别上的死亡定义,如果不能大规模形成恒星,就是死亡的表现。

但银河系内部还有大量成熟的恒星,虽然恒星形成速率降低了很多很多,但廋死的骆驼比马大,银河系还没有到完全死透的地步,这种平衡还能继续维持数十亿年。你要知道,银河系的年龄在100亿年以上,与宇宙的年龄差不多,能混到今天的地步,也算是够本了。随着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在30亿年之后合并,又将开启一段新的生命。


深空电报


这个说法有些危言耸听了。

先看一组数据:

宇宙的寿命约138亿年,至今仍在加速膨胀中。

银河系的寿命约130亿年。

蓝矮星/蓝巨星的寿命约数百万年至十亿年。

黄矮星(太阳)的寿命约100-150亿年

红矮星的寿命约数百亿年--十万亿年以上。

其中,红矮星占据了宇宙中恒星的绝大多数,占比超过八成。

也就是说,一个星系是否衰老,主要看的是红矮星衰老的情况。只是相对于数百亿年起步的红矮星而言,无论是宇宙的138亿年还是银河系的132亿年,都显得太过于短暂了。以距离太阳最近的个头较大的红矮星---比邻星为例,经过计算它的寿命超过了700亿年。至今还剩下至少600亿年的主序期,而红矮星的个头越小,其寿命更是成几何倍数增长。

因此,说银河系已经死亡了,确实有些言之过早。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银河系确实“老了”,这个“老了”不是指寿命,而是指银河系已经很少产生了新的恒星了。也就是说银河系已经过了恒星的爆兵期而趋于稳定了。目前,银河系里供新恒星产生的星云已经所剩无几。从这个角度上说,银河系确实老了,但还远远远远达不到“死亡”的程度。

也就是因为银河系“老了”,才有了太阳系的稳定。而如果银河系处于恒星的爆兵期的话,对太阳系来说,几乎无时无刻不经历着生死的考验。因为新生星系在初始阶段产生的超大恒星会非常的多,这些巨大的恒星在经历了短暂的主序期以后,往往会通过超新星爆炸来结束其的一生。而恒星超新星爆炸的毁灭半径为30-50光年。之后,氢元素重新聚合而形成第二代恒星,再继续超新星爆炸,然后是第三代。。。比如太阳就是第三代恒星。由此,如果银河系处于造星的活跃期的话,在太阳系里生存的危险性就可想而知了。

银河系虽然确实有些古老了,但离死亡还差的很远很远。


陌上云白


银河系是我们太阳系的母星系,我们太阳老大只是这个庞大星系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恒星。银河系已死?那太阳怎么还活着?地球怎么还活着?你我他怎么还活着?

难道我们这个小小寰球,在宇宙中连一个灰尘都不如的地球,在这个地球上的芸芸众生都是神,银河系都死了,我们能够独活,且活得很滋润?否则怎么在这里唱着银河系已死的高调呢?


其实天文学界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银河系现在的活力没有过去强了,原始星云少了,这或许是一种走下坡路的象征。这只是一种讨论,并不是说真的死亡了,而且早就死亡了,这种说法缺乏依据,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生命和死亡本来是地球上特指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生态世界的总和,包括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等。但如果泛指世界万物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也无不可。这样说来,说银河系死亡就是到了衰亡的时候了?

这个衰亡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呢?时空通讯实在找不到。

据科学界考证,银河系的年龄已经有130亿岁了,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10亿年内银河系就诞生了。银河系总质量约有2000亿颗太阳质量,有恒星2000亿到4000亿颗,这些恒星目前各种状态的都有,但绝大多数都处于主序星时期。

主序星就是恒星的青壮年时期,占有恒星寿命的90%时段,也就是说诞生期和衰亡期都很短。恒星的寿命与质量成反比,质量越大的寿命越短,质量越小的寿命越长。太阳是一个中小型恒星,属于G光谱的黄矮星范畴,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只有3%(也有说7%的)。

太阳这样质量的黄矮星寿命大致100亿年,太阳才50亿岁,正值青壮年,还有50岁的寿命。而比太阳小的红矮星寿命就更长,有的很小的红矮星寿命长的惊人,可以达到上万亿年。由于其能够与宇宙同寿的特点,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颗红矮星老去,所以无法观测到濒死或者已经死亡的红矮星。

现在银河系还在诞生新的恒星,恒星处于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都存在着。

一些大质量恒星,甚至我们太阳一样的黄矮星,在银河系各个阶段的都有。正在生成的,处于青壮年期的,开始衰亡的,已经死亡的,都有。

而且银河系还在不断的诞生新的恒星,比如在巨蛇座老鹰星云中的“创生之柱”巨型星云中,就有许多新诞生的恒星。科学家估计,银河系每年诞生大约7颗恒星。

银河系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围绕着这个银核中性氢分子云激流涌动,形成两条膨胀臂,分别以每秒53公里和135公里的速度,千万太阳质量相向喷射,中心一个300秒差距的氢气盘以每秒100多公里的速度旋转。这一切都说明了这个巨大星系活力十足。

这样一个还在生生不息的星系怎么是死亡星系了呢?37亿年后,银河系还要与仙女座星系相撞融合,那时汹涌澎湃风生水起,又会搅起巨大新的生机吧。

结论:银河系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星系,完全不必杞人忧天。

时空通讯观点,欢迎点评讨论。


时空通讯


首先我要告诉你,没有任何科学家说银河系早已死亡之类的话,如果有,那他一定是假的天文学家。

其次,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到的这种论断,如果确实有来源告诉你这句话,我劝你远离那个人或者媒体。我相信你渴望知识,而不是被愚昧。

在各种地面、轨道上有大大小小各种波段的望远镜,他们不停搜集数据并公开发表。可以说,天文学是全人类共有的科学,所有有实力、有财力的发达国家在天文学发现上不会有任何隐瞒,天文学成果跟其他可以被商业化、军事化的科技成果不一样,来自任何国家的任何天文学数据都是公开的共享的。

从这些望远镜发布的数据看,银河系正值盛年,还在源源不断制造新的恒星。

何况在银河系中心,还有一个巨大的中央黑洞,它既是星系物质的终极归宿地,也是让银河系保持活力的发动机。


听松


回答为什么科学家说银河系早已经死亡?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也许是真实的也许是荒谬的,因为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太少了,根本无法具体判断以至于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当然就算现在给出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科学的发展也许正确的答案又变化了,就像开始说的地球为中心,因此正确答案是会变话的。所以对错我认为无所谓,只是大家相互交流一下。探究的过程就是这样。

就本问题来说,确实有的科学家认为银河系已经死亡。这是结论是日本科学家在分析了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化学成分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这个过程分为五步。

首先: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中,恒星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群。第一种群含有大量所谓的α元素——氧,镁,硅,硫,钙和钛。第二种群是α元素含量较少,铁含量明显较多。

其次:科学家认为不同的种群代表着不同的演化阶段,而且在两个阶段中有一个空白期(大约20亿年),在这个空白期时间段内,银河系处在静止或休眠状态,没有恒星形成。即银河系在那期间“死亡”了。

第三步:早期(第一种群)银河系从系外吸收气体。这种气体聚结形成第一代恒星。经过大约1000万年,其中一些恒星死后变成II型超新星。这将α元素传播到整个星系。之后大约维持30亿年后,冲击波出现并将气体加热到如同70亿年前一样的高温时,气体便停止进入银河系。此时银河系中没有任何恒星形成。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银河系去世了。

第四步:大约20亿年的沉寂期中,银河系发生了第二轮超新星爆炸——更大规模的la型超新星。

第五步:这些超新星中,铁被制造出来,并被喷射到银河系的各个角落。当这些气体被冷却到足以开始形成恒星时,银河系换发了第二春。那是大约在50亿年之前。也正因为如此,第二代恒星的铁含量比第一代高出许多。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太阳,它大约形成在46亿年之前。

正是有着五步的过程,科学家认为银河系已经死亡过一次。当然我认为着无所谓,不管是活还是死对我们人类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们人类不可能以现在的形式活45亿年之久。到时候不管太阳的死亡引发的地球的消失,还是天体的相撞,还是别的原因我们都无法见证那么久以后的事情了。除非我们有巨大的发展改变,去探索到新的星球。

所以说,银河系死不死,是不是复生的都对我们人类来说无所谓,我们也有许多许多不知道的事情。任何的假设提出来都存在可能也都存在解释不通的现象,就像宇宙大爆炸理论也仅仅是相对被确认的一个结果,宇宙的是是非非永无定术。





橘子猪711


据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银河系的年龄大约是124-134亿年之间(根据长寿命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估算),而按照主流观点宇宙大约是起源于138亿年前,由此可见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系。


一个星系的基本组成单元非恒星莫属,那么一个星系的死亡就可以用恒星数量变化来考虑。如果一个星系它产生恒星的速度小于恒星死亡的速度,那就证明这个星系在走下坡路濒临死亡;如果一个星系产生恒星的速度远大于恒星死亡的速度,那么这就是一个活跃的星系。目前来看银河系并算不上是一个活跃的星系,但是却并没有进入濒临死亡的状态,更不要说银河系早已死亡的说法。银河系早期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矮星系,可以说银河系不断的在吞噬着其他星系,有着更多的分子云去产生恒星。但是随着周围星系的减少,如果没有补充,产生恒星的速度自然是下降的。

以下是梅西耶天体M16创生柱,位于银河系内,在不断的产生年轻的恒星:
银河系内存在着大量的星云,它们都是产生恒星的“天然土壤”,只要有他们的存在,银河系就会不断的产生恒星。但是现在不否认银河系确实产生恒星的速度较慢,每年近百颗。而那些活跃的星系每年可产生数千颗。但是在银河系内类似我们太阳质量的恒星很多,我们的太阳还可以存活50亿年,即使现在银河系产恒星数量是负的,那这个濒临的状态也要维持百亿年。

银河系在这个平稳的老年状态,直到30亿年后和仙女座大星系相撞形成椭圆星系,巨大的引力可能导致新生恒星的大量产生,消耗大量的“原料”,这可能加快星系的死亡步伐。但这都跟我们没关了。


图片来源NASA官网。

这里是科学黑洞,欢迎你的关注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