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讲内容:媒体这行也处处都有红点奖

讲内容:媒体这行也处处都有红点奖

------本期内容导读------

看似高冷范的设计领域其实是充分学会了如今中国特色的评奖学问,在媒体行业,过去往往只评个冠亚季军,后来开始设定了十强,直到如今,年底年初随便的一个评奖活动,先分出七八十几个分类,每个分类可设十个奖……

------以下正文详情------

前不久,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设计家怀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最近几年在国内声名鹊起的红点奖、IF奖进行无情的批驳,并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奖项就是外国人拿来骗中国企业钱,而中国企业则买了奖之后再去骗消费者。

没几天,曾多次宣传过自己的产品获得红点奖的锤科创始人罗永浩不惜顶住已经近似于一边倒的舆论环境,以其顽强的逻辑站出来发表不同的观点:红点奖本身的评选金奖/最佳奖的标准还是非常严苛的,每年选出来的金奖/最佳奖数量很少。只是问题出在了它们采取了比较商业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大量颁发没有含金量的入围奖来收取报名费赚钱。之后,拿到这种入围奖的公司或企业也趁机搅混水,叫嚣自己拿到了“设计界的奥斯卡”。

这样看来,柳先生没说错,罗永浩也讲清楚了,看似高冷范的设计领域其实是充分学会了如今中国特色的评奖学问,在媒体行业,过去往往只评个冠亚季军,后来开始设定了十强,直到如今,年底年初随便的一个评奖活动,先分出七八十几个分类,每个分类可设十个奖,最后连这些奖也实在挤不进的,还可以拿个看不出高低强差的优秀奖!

平心而论,大大小小的评奖活动中,的确极少有人会在最核心的奖项前几名中搞什么虚假,一则关系自己的权威,二则容易授人以柄。而对于衍生出来的各种边缘奖以及优胜奖这种的,反正成本不过是一堆淘宝就可提供的杯杯牌牌,发的人大可慷慨大方,领的人也是心领神会,大家各得其所罢了。

在这几年国内各城市流行的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也是深得其味。有人说,这类的比赛大多数都成为了许多非洲长跑运动员的淘金之旅,虽然说他们大多包揽了这些城市马拉松赛的前几名,但的确是因为他们的长跑项目中的专业性与高素质,确保了这些比赛的较高水平。而组织者们并不在乎冠亚军的奖金是谁拿走,真正给比赛带来收入与回报的,恰恰却是海量的只为获得一张全程完赛证的参与者们。只要最后在证书的表述上玩点中国式的文字小花头,便会让无数大众满足于一笔报名费换来的所谓“国际马拉松大赛”的“参赛奖”。

国情自然是如此了,只是希望媒体行业里的各种评奖活动能够反向学习到红点奖、IF奖的有价值精髓倒也好了。那就是对于真正核心的最终奖项评选的专业性与严谨性。现实中的大多数评奖往往流于形式与表象,更多的地方会把它与年终考评与业绩成就挂钩,经济奖惩方面的压力从而影响了最终的目的。其实评奖无非是希望通过专业且权威的评定,为这一行业树立起清晰、明确以及突出的代表,让更多的后来者找到可学习、可模仿的对象。

所以,评奖活动中真正的主角,并非是那些造型别致、金光四射的各种奖杯牌匾,而应该是对应于这些奖项的作品、案例。正如学校里成为教材的历届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选集,设计大赛里的获奖图集等等。或许这些东西才会成为它们最核心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