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八柱国”是哪八人?为什么叫“柱国”?

2218992768


柱国又称上柱国,战国时楚国设置,是最高武官。北魏因尔朱荣重设,位在丞相之上。北方政治贵族至南北朝时期式微,西魏宇文泰便仿照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部将们改籍关中,设置柱国大将军,重建新贵族。


宇文泰将上古周朝六军军制同鲜卑八部制进行糅合,创立了府兵制,府兵的最高军职为柱国大将军,有实兵的六位柱国各自统领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下辖两个开府大将军。后人把宇文泰等八人称为西魏(北周)八柱国,他们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宇文泰:宇文护之叔父,宇文邕的父亲。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


元欣:北魏闵帝元恭的兄长。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

李虎:李渊的祖父,李世民的曾祖。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

李弼:蒲山公瓦岗李密的曾祖父。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

赵贵: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被宇文护所杀。

于谨: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

独孤信,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三女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被宇文护逼迫自杀。


侯莫陈崇: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预言宇文护将死,被逼自杀。

十二大将军分别为元赞、元育、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

以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西魏到北周

了解八柱国是谁之前,先得了解它产生的过程。六镇起义之后不久北魏灭亡,武川镇军事集团被分为两支,一支跟着高欢走了,一支跟随了宇文泰。宇文泰的利用这支军队扶持傀儡建立了西魏,自己掌管了西魏的军政大权,这时候就有了八柱国的这种说法。



什么是柱国?

西魏时期创立府兵制,军队的统领他们为柱国大将军,之下还有十二大将军和几十个军府,府兵制度一直沿用到唐朝初期,不过已经有所改变。有学者认为当时的六柱国(这个下午再谈)可以和鲜卑六部或者八部大人的旧制对应上,故柱国的全称则为柱国大将军,是当时一个很有权势的官职。

哪六柱国

为什么说是六柱国而不是八柱国?其实名义上确实是有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赵贵、李虎(李唐的祖先)、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还有西魏的宗室元欣这八人为柱国大将军。

但是纵观这八柱国,其中宇文家族之后建立了北周,元欣是一个空有名号没有实权的人物。其余六人是听宇文泰指挥的,所以到了实际上就只有六个真正地位平行的柱国。


之后杨坚的老爹杨忠也当了柱国大将军,这六柱国所在的家族也没有保护宇文家族的地位,任凭杨坚轻松的夺得了宇文家的江山。


淡看天上月


柱国本是柱国大将军的省称

其创立之初本是超越丞相集行政权和军权的权臣职务。建立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继承了这职务后,就将其省称为柱国。

为何后来又变成了八柱国

宇文泰后来改革军制建立府兵制,而使柱国大将军成为府兵制下的最高职务,分别封给包括其自己在内的了八个人。因此才有了威震天下的八柱国和关陇贵族集团。

需要说明的是,府兵制中的八柱国并不是起源于北魏六镇而是仿照的鲜卑族的八部制度,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柱国所辖的军士都改随其所属柱国的姓氏,如同鲜卑旧时以部族为姓的时代。并且八柱国人大都是通过镇压北魏六镇起义而走上历史舞台的。想了解可以自己去看史书或另外提问不在此赘述了。

八柱国是那几个人

宇文泰作为权臣,为何将自己同其它七个人并列或者说其他几人有何德何能与其并列。我从这个角度来回答一下,可能比一个一个讲解有意思些。

首先是宇文泰起家讲起。
  • 宇文泰本是追随整压关中叛乱贺拔岳的部下,但后来北魏内部变乱导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杀。群龙无首的贺拔岳所部为了生存就推举宇文泰为新首领,这之中就首推侯莫陈崇。而李虎作为贺拔岳大副得知宇文泰成为新首领后立马赶回支持。使得贺拔岳旧部团结一致,也使得宇文泰能够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

  • 还要提到的是另两位柱国大将军,赵贵和李弼。他们曾在贺拔岳手下效力,后来被调派到侯莫陈悦手下。当宇文泰整合了贺拔岳旧部来兴师问罪时,他们立刻帅军脱离侯莫陈悦投降宇文泰。这也使的宇文泰轻易取得了立足之地关中。
其次,是前面提到的北魏中央的变乱不仅导致了贺拔岳死亡。权臣高欢控制了中央其威胁使得魏帝西逃如关中投奔宇文泰,而追随的两员大将就是独孤信、于谨。

最后是元欣,他是皇室的代表维系着宇文泰和皇室的关系。

从上面可以看出宇文泰作为一个领袖并没有在获得说一不二的权威,他可能更像是在变乱中各方弱小势力为求生存的盟主。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七个人可以宇文泰并列,将柱国大将军一分为八了。


历史小知


什么是“柱国”?

首先,我们来讲讲什么是“柱国”。“柱国”是一个官职,官级为二品,设置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设置这个官职的原因是为奖励有重大战功的将军,称之为“上柱国”,是当时出国最高级别的武官官衔。北魏时,设置了“柱国大将军”的称号。究其字面意思,“柱国”乃国之梁柱、国之鼎立,是国之根本所在。

“八柱国”的来源

“八柱国”说的是西魏时期的八个人。他们分别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西魏时期的太尉、尚书左仆射,陇西郡公李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这八个人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因此简称“八柱国”。在八柱国之下还设置了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的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共同构筑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与贵族门阀集团,成为了当时西魏当之无愧的核心力量,并对之后的中国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具体来讲就是:三个王朝的相继建立。他们分别是,宇文泰吞并了北齐,建立了北周;杨坚替代了北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李渊灭亡了隋朝,建立了大唐。

关陇集团的利益绑定

追根朔源,这三个王朝的创建者都隶属于之前我们讲到的“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这个利益集团之中。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将这个利益集团称之为“关陇集团”。他们之间相互牵连、互为关系。利用政治、经济乃至婚姻将彼此捆绑在一起。将权力与社会资源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关陇集团”就是那个时期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权力中枢的代表。

“一门三皇后”荣耀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贵族门阀之间喜欢用联姻的方式将彼此进行利益捆绑。“关陇集团”也不例外。但其联姻的方式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目的的通过婚姻的方式形成一条特殊的政治纽带。这条政治纽带的一大亮点显现在“八柱国”之一的大司马独孤信身上。因为,他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位皇帝,其中有两位还是一统江山的开国皇帝。并且这还不算,关键是这三个女儿都还当了皇后。独孤信本人分别是三个皇帝的老丈人。他们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前所未有、后所无继,被称为“一门三皇后”。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儿嫁给了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四女儿嫁给了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之父李昞,也就是李渊的妈,李渊登基称帝以后追封父母为皇帝、皇后。因此,才有“一门三皇后”之说。如果说独孤信的四女儿是皇后有点牵强的话。那么,说独孤信有一个当开国皇帝的外孙子,那也是莫大的幸福与荣耀啊!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的将士因为不满自身待遇和上升途径被洛阳鲜卑贵族垄断,于是聚众发动叛乱,后来这些六镇军人分成两大派势力,一派以高欢为首占据河北,建立东魏;一派以宇文泰为首占据西北,建立西魏。

西魏帝国建立时,因为内部有众多大佬分庭抗礼,当时的宇文泰,无论从实力,还是影响力、地位都非常有限,至少与他相若的大佬多的是,为团结各大派势力,并最大限度的维持,力量均势宇文泰于是设下八大柱国。

所谓的八大柱国,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魏最有权势的八个军政大佬,他们之间平起平坐,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臣属关系。而这八大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赵贵、孤独信、李虎、李弼、于谨、侯莫陈崇。

其中,元欣作为魏帝国皇族成员,他的这个柱国只是一个虚衔。真正有实力也就是七大柱国。而这七大柱国,除于谨、李弼外,其它人都是武川镇军人出身,这也意味着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以六镇军人为主体,以武川镇军人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关陇集团。

后来的北周、隋、唐都是从这个集团内衍生出来的。宇文泰是周武帝宇文邕的父亲;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弼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祖爷爷;独孤信是隋文帝杨坚的岳父,也是李渊的外祖父;杨忠(孤独信的下属)则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我是赵帅锅


是宇文泰搞的,这糟老头子贼得很

北魏六大军镇起义时,宇文泰本来是起义军的一员,后来尔朱荣平定了义军,这宇文泰就成了尔朱荣麾下势力,在贺拔岳手下任职,并深得贺拔岳信任,是尔朱荣小弟的小弟。如果不出什么大变故,宇文泰或许一辈子就是贺拔岳手下一个普通大官

然而变故出现了

老大的老大尔朱荣一不留神让北魏皇帝弄死,势力一分为四:一部分被高欢收拢;一部分归于尔朱家里;一部分让一个叫侯莫陈悦的搞去了;最后一部分就是老大贺拔岳

这高欢很厉害,他联合北魏皇家

先收拾尔朱荣家的那一部分,后又离间侯莫陈悦和贺拔岳,纵横捭阖间成功接替尔朱荣职位

侯莫和贺拔俩人本来是把兄弟,可也没经得住高欢折腾,侯莫陈悦中计干掉了贺拔岳,自己醒悟后也悔恨而终。就这样,老大的老大死了,老大死了,隔壁老大也死了,除去被高欢搞去的,剩余势力一时间群龙无首。投靠高欢,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选出一个盟主,蛇无头不行嘛

经过一番商议沟通,当时作为贺拔岳手下左丞相的宇文泰,成功当选!

为躲避高欢追杀,宇文盟主一边带领大家逃往长安,一边上表北魏称臣

北魏孝武帝,没整过高欢,他也逃到长安

宇文盟跑了,盟主还拿到了北魏任命书,成为大都督。这高欢枪口没了目标,转过头来就干起了北魏孝武帝,攘外先安内嘛

高欢势大,孝武帝没干得过,乘着高欢一时疏忽,带领人马逃到了西安,和宇文盟主汇合。天下除了当时的南梁,也就宇文盟主那边能和高欢扳下手腕,不逃到他那边又能逃哪去呢,总不能跑南梁吧

这时,宇文泰坐蜡了,势力内,山头众多,他仅仅是盟主而已,又不是自己打出的天下铁板一块。现在又来了个皇帝,虽然没毛的凤凰不如鸡,但也是凤凰不是

百鸟朝凤,本就不稳定的联盟,更松散了

一帮乌合之众,哪能干得过高欢

除了皇帝,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宇文泰这糟老头子贼啊,几场败仗打过后,他搞事了

既然自己做不了皇帝,那也不能便宜了孝武帝,大家都做皇帝吧。仿照北魏前身代国的部落联盟制,设置八个柱国大将军,家天下的皇帝,变成了联盟名誉主席,而宇文盟主则是实打实的大宰辅

之所以叫柱国不叫酋长,柱国大将军称号猛啊,大家都认可,尔朱荣还活着的时候,他的职位是北魏柱国大将军。暗地里的山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封柱国,除了皇帝,大家都满意,更加团结了

当然,柱国也仅仅是权宜之计

后来宇文家不断往里面掺水,分封好多自己人,柱国之上更是设置大柱国。经过两代人努力,宇文家终于成了皇家,代西魏成立周,并统一北地

史书记载:此后功臣,位至柱国及大将军者众矣,咸是散秩,无所统御

附八柱国名单:陇西郡开国公李虎,广陵王元欣,赵郡开国公李弼,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南阳郡开国公赵贵,常山郡开国公于谨,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外加上总百揆、督中外军事的宇文泰


灵石蕴珠宝


历史上的八柱国是一个很生僻的内容,要想讲清楚这个概念,就要先从北魏六镇和后来的府兵制开始说起。

东晋十六国后期,北方大乱,鲜卑的拓跋氏乘机南下中原,并在山西平成建立政权。鲜卑人南下之后,原来的漠北草原被柔然人占据,对北魏的北部边境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北魏在首都平成以北设立了六个军镇,作为防御柔然人南下的屏障。这六个军镇虽然远离北魏的政治中枢,但是由于它们拱卫首都,有很重要的军事地位。不仅统帅皆为鲜卑豪族,成员也以鲜卑人和中原汉族强宗子弟为主。因此六镇在设立之后就有很高的军事和政治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六镇的地位江河日下。因为孝文帝把国都从山西大同南迁到了河南洛阳,这就导致六镇与北魏政治核心圈离得太远,不再如之前那么亲近了。并且孝文帝强调汉化,要求北魏政治核心圈的鲜卑贵族与中原汉地的门阀贵族通婚,只有汉化的鲜卑人才能受到重用,老顽固们靠边站。贵族们为了政治前途,只能迎合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当时的北方六镇远离中原,自然就只能靠边站了。

并且由于国都南迁洛阳,北方六镇也不再有拱卫都城的价值,地位下降剧烈。后来六镇变成了流犯囚徒的发配之地,六镇的鲜卑贵族子弟也难以晋升,甚至还受到中原汉化鲜卑同族歧视,积累了很大的怨气。六镇贵族的这个怨气积累的越来越深,便演变成了后来的北方六镇反汉化大起义。

六镇起事之后,关陇、河北各族也纷纷参与造反,北魏统治濒临崩溃。为了镇压造反军,北魏统治者笼络了大量的北方胡人。最后造反被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北魏政权也随之瓦解。以契胡酋长尔朱荣为首的北镇豪强和酋帅集团控制了北魏政权。(尔朱荣就是董卓那号人)

在六镇起义之时,当时有两个人年轻人也参与了叛乱,这两个就是后来分别奠定了北齐和北周政权的高欢的宇文泰。

后来傀儡皇帝孝庄帝杀死了尔朱荣,高欢乘机起兵,将尔朱一族全部屠尽,并拥立魏孝武帝元修即位,由他自总大政,控制了北魏的军政大权。但是高欢的实力还不够强,为了笼络人心,他任命尔朱荣旗下的大将贺拔岳被为关西大行台,总揽关陇一带的军政大权。当时的宇文泰还没有自立门户,只是贺拔岳的部将。

宇文泰随贺拔岳抵达关中后,贺拔岳任命他为行台左丞,关陇地区的一切大事,事无巨细都交给他来办,于是宇文泰成为了关陇地区的第二号人物。后来高欢使离间计,让侯莫陈悦将贺拔岳暗杀,贺拔岳的残部被宇文泰所收。因此宇文泰便成了关中的老大。但当时名义上还是要听高欢的命令。

再后来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逃跑,西奔长安投靠了宇文泰,并封宇文泰为大丞相,号召天下兵马起兵讨伐高欢。此举将高欢激怒,于是盛怒之下的高欢又立了一个傀儡小皇帝。双方都以正统自居,并蔑称对方为叛逆,然后北魏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北魏分裂后,高欢仰仗河南、河东、山东和河北的生产力和人口优势,全方位吊打只拥有关中和陇西这两块贫瘠之地的宇文泰。尤其是在大统九年(543年)的邙山大战之战中,宇文泰损兵折将不说,自己还差点做了俘虏。在跑路过程中,宇文泰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追杀的东魏大将彭乐哀求:今你杀掉我,明你还有用吗?干嘛不马上还营,把我丢下的金银宝物一并取走呢?追杀他的彭乐是个粗人,被宇文泰的几句话给忽悠的云里雾里,便放了宇文泰。

邙山之战后,宇文泰痛定思痛,因为这一战让他死伤了六万多人,虽然高欢的损失更大,但是宇文泰可没有高欢那么财大气粗,六万人基本上就是西魏一半的家当了。为了解决兵源的问题,宇文泰开始从汉族中间吸收兵员,并宣布征募关陇地区的豪强地主武装。这一举措在当时是破天荒的。

因为自五胡乱华之后,汉人在北方一直就是二等公民。无论是哪个胡人政权,朝廷中央军一定是胡人,北魏更是如此。宇文泰早期割据关陇时,西魏的主力也是鲜卑人,不会让汉人掌握核心武装。但是宇文泰和高欢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消耗掉了大量的鲜卑族士兵,搞的宇文泰手上无兵可用。而当时关陇地区的汉族门阀手上有现成的士兵,宇文泰可以直接用。

北魏末年镇压起义时,关陇豪强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了乡兵。东西魏分立后,这些地主武装并没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强的手中。最早宇文泰并没有看重这些人的私兵,因为他不是关陇本地人,只是个外来户,但后来苦于无兵可用了,便只得广募豪强以充西魏军旅,把这些分散的乡兵武装变成中央军队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新招募的士兵都是人家当地豪强的家兵,朝廷如果不拿出诚意,当地豪强肯定不会答应。于是宇文泰选择了一些在关陇地区有名望的门阀代表出仕为官,利用他们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那么宇文泰许给这些关陇门阀的代表什么官呢?什么都有,最大的官就是标题中所问到的柱国大将军。

所谓的柱国大将军,其实跟东朝、三国时期的大将军是一个概念。大将军统领全国军队,地位在三公之上。姜维、司马昭都当过类似于的职务。柱国大将军只是名词不一样,职务权限是类似的。五胡乱华时,后燕成武帝慕容垂设立了这个官职,地位排在三公之上,统帅全国的兵马,但当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北魏后期尔朱荣崛起后,他凭借对朝廷的控制,也当过几年柱国大将军。尔朱荣被杀之后,高欢就成了柱国大将军。大统三年(537年),宇文泰为了对抗高欢,西魏文帝也封他为柱国大将军。只不过当时西魏还只有他一个是柱国大将军而已。

到了大统十四年(548年),宇文泰为了笼络各方势力,他一口气封了七个柱国大将军,分别是: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和元欣。这其中广陵王元欣是皇族,封他只是为了笼络皇族,实际上元欣的柱国大将军只是个虚职。另外的六人才是真正有实权的柱国大将军,但是相比于最早的柱国大将军,八柱国的权力要小很多。

另外,每一个柱国大将军下辖两个将军,共十二大将军(十二个将军不是按胡汉均分的原则来分配的),每个大将军下辖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辖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人,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人,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人,六柱国合计领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西魏府兵。

通过改革,西魏的民族矛盾弱化,宇文泰借助汉人豪强的支持,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力,削弱了北魏末年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促进了鲜卑贵族与关陇汉人地主的联合。让汉人和鲜卑人都有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感觉,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相比于宇文泰的统战水平,高欢就太失败了。高欢他也知道鲜卑士兵与汉人的矛盾,并且他也试图调和过胡汉矛盾。但是调和的很失败,没能像宇文泰那样把汉人和鲜卑人整合为团结一心的关陇集团。汉族和鲜卑族在高欢的治下,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后来高欢还使劲偏袒鲜卑族,又加深了这种矛盾。最后北齐败给北周,实际上就是败在了内部不团结。

总的来说,西魏八柱国实际上就是当时西魏山头主义的体现。早期的西魏只有宇文泰一个人是柱国大将军,后来邙山大败,西魏原有的军队损失惨重,宇文泰不得不向豪强妥协,用柱国大将军相以笼络。宇文泰年老后,八柱国不直接掌握野战兵,而是由十二将军二十四开府四十八仪同来掌野战府兵,而这四十八仪同中有三分之一都由宇文泰直辖,之后更是不断从李虎、赵贵、独孤信手里逐渐收集兵权。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八柱国的简介。元欣和宇文泰不用多说了,一个是北魏皇族,基本上就是酱油角色。一个是西魏实际掌权者,中国历史上统战水平最高的人之一。

李虎、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四人属于宇文泰的老班底,即所谓的武川派元老。当初贺拔岳去世后,这四人拥立宇文泰接任关西军的老大,有拥立之功。他们的各自下辖的军队是西魏政权初期的主要野战力量。因此这些人的势力很强,加封柱国大将军合情合理。额外再说两点,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唐太宗李世民的太爷爷;独孤信就更不得了了,他是北周武帝宇文毓和隋文帝杨坚的岳父,唐高祖李渊的外公,号称天下第一老丈人。

接着是于谨,他是典型的关陇本地豪强,是宇文泰随贺拔岳入主关陇后所,亲自征召或培养的人才。早先的时候,于谨虽然是关陇大族出身,但他的祖辈在北魏体制内的官位并不算很高,宇文泰征召他,有很明显的拉拢之意。

最后是李弼,他是暗害贺拔岳的侯莫陈悦的部将。侯莫陈悦垮台后,他投奔西魏,被宇文泰为己所用。他投宇文泰时,带了一万多精锐士兵,属于带兵入股,后来了立了大功,封柱国大将军也合情合理。宇文泰收纳李弼,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政治才华,是一个斩杀逆首挟从不问的统战高手。另外李弼是后来隋末瓦岗寨首领李密的太爷爷。

从这八个柱国大将军的分配来看,宇文泰是精心计算过的。当年随贺拔岳一起入主关中的老将都要重用,并且还要占大头;北魏皇族也不能冷落;关中本地豪强也要照顾,最后是敌人的起义将领也要有表示。这个分配方案简直是绝了,堪比五五年大授衔的政治平衡水准。


Mer86


我们先来说一下“柱国”的由来,最开始,柱国是国都的意思,根据《战国策》所载:安邑是魏的柱国,晋阳是赵的柱国,鄢郢是楚国的柱国。后来就变成了,保卫国都的武将,战国楚国、赵国都有设置,是职位最高的武将,地位次于令尹,也就是次于丞相。

到了魏晋南北朝,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北魏,西魏都有设置,地位高于丞相,西魏时期就任命了八个柱国,史称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元欣。

宇文泰,鲜卑人,字黑獭,原是北魏将领,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不和,所以就跑到西安投降宇文泰,十二月,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自此宇文泰控制西魏长达二十几年,宇文泰死于公元556年。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在堂哥宇文护的帮助下逼迫西魏恭帝禅让,建立了北周,宇文泰被追封为北周文帝。

李虎,唐国公,陇西成纪人(甘肃秦安),赐姓大野氏,死于公元551年,他的儿子叫李昞,他的孙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李虎被追封为唐景皇帝,庙号为唐太祖。

李弼,赵国公,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原来是尔朱天光的部将,后投靠宇文泰,死于公元557年,追封为魏国公,他有一个曾孙叫李密,是隋唐时期瓦岗寨的首领。

赵贵,楚国公,天水南安人(甘肃天水),原来是尔朱荣的部将,后投靠宇文泰,公元557年,因为不满宇文护专权,与独孤信联合打算铲除宇文护,失败被杀。

于谨,鲜卑人,燕国公,本来跟着尔朱天光跟高欢作战,失败之后投靠宇文泰,率军灭掉南梁,杀死了梁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死于公元568年。

独孤信,鲜卑人,卫国公,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李渊之父李昞,七女儿嫁给隋文帝杨坚,与赵贵一起在公元557年被宇文护杀害。

侯莫陈崇,鲜卑人,梁国公,北魏宗室,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北魏节闵帝元恭的哥哥,

公元563年,侯莫陈崇被宇文护杀害。

元欣,鲜卑人,大丞相,北魏宗室,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北魏节闵帝元恭的哥哥,死于公元566年。


历史简单说


先说结论:西魏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以下是我绘制的西魏八柱国及十二大将军示意图,供你参照。至于为什么叫”柱国“?有什么由来?请看文章。

要弄清楚八柱国有谁?为什么叫柱国?他们是怎么来的?首先要清楚关陇贵族集团,因为关陇集团的主要将领就是八柱国及十二大将军,那我就从关陇贵族集团的成立说起,介绍一下八柱国是怎么来的以及都有谁。

关陇贵族集团形成之背景

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因西魏、北周、隋、唐四朝主要的创立者都出身于关陇(今陕西关中、甘肃、宁夏一带)地区,故而陈寅恪先生将其命名为“关陇集团”。要想弄清楚关陇集团,必须首先要清楚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因为关陇集团的主要将领都是在六镇起义脱颖而出的,而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亦都来源于此。

六镇设置及六镇起义

北魏初年,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柔然,经常率军南下入侵北魏,严重威胁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的安全,从魏道武帝拓跋珪时开始在北方长城沿线建立军镇,以抵挡柔然的进攻,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逐渐形成了六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

初期因为六镇将领主要拱卫都城平城的安全,待遇和地位非常高,亦受到当时统治者重视,但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高中教科书所讲孝文帝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平城不复为国都,六镇也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将兵地位一落千丈。

六镇将士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氏族部落成员当兵是义务也是权利,拓跋氏封建化后,兵户身份低人一等。加上汉化后的北魏政府受到汉制度的影响,常常把犯罪的人发配六镇为兵,更使六镇兵民的处境艰难。六镇将兵中不满情绪逐渐增长。

正光四年(523),柔然进攻北魏,沃野镇民要求开仓放粮,以抵御进攻,遭到镇将拒绝,镇民愤而杀死镇将,六镇起义爆发,但旋即被镇压。

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又在关中作乱称帝,不断攻伐北魏王朝。一支仅有一千人的北魏军队是在贺拔岳统领下,前来参与对万俟丑奴的征讨。镇压万俟丑奴后留驻关中。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期,没有人会想到,这支仅有一千人的贺拔岳军团,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爆发出耀眼的将星。宇文泰、李虎、侯莫陈崇、赵贵、于谨、王雄等正是出身于这只队伍,他们后来成为关陇集团的中流砥柱。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北魏孝武帝密令贺拔岳对抗高欢,贺拔岳于是开始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但永熙三年(534年),在高欢离间下,贺拔岳在平凉被侯莫陈悦暗杀,其后夏州刺史(夏州为今统万城)宇文泰进入关中,接手了贺拔岳的旧部。

宇文泰走向历史的中心

同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因为与高欢关系失和而西奔关中长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之职。同年(534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高欢在逼走孝武帝后,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史称东魏。至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形成了以宇文泰集团控制的西魏、高欢集团控制的东魏和南朝萧氏建立的梁朝

当时宇文泰主要面对两大难题:

  1. 对内:公元534年,当宇文泰带领核心军将集团从夏州(今统万城)来到关中后,他面临的形势是关中当地一个一个的汉人豪强集团,而宇文泰带领的以鲜卑将士为主的武川军人集团实力相对较弱。
  2. 对外:当时西魏在兵力财力上远不及高欢集团控制下的东魏,在文化上也不及南方的萧梁。

八柱国及十二大将军建立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稳定关中秩序,巩固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用儒家文化将不同民族融合,儒家周礼来改造中央官制,加强关陇、鲜卑贵族和关陇汉族世家大族以及河东世家大族的团结,组成关陇统治阶级的联合战线。影响中国数百年的关陇集团正式形成。如图所示

(ps:解释下“柱国“概念。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两汉时取消,西魏宇文泰又重新设立柱国之职。柱国你可以笼统理解为现在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

因为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组成了所谓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制

《后魏书》云:“西魏大统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统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军统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凡柱国六员,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

从西魏到北周、隋、唐,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家族。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为便于理解,我绘制了一张图。见下图。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也是府兵制的骨架,(具体的府兵制这里就不论述了)到唐朝玄宗时期,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而关陇贵族集团,经过武则天时期的打击以及科举制的发展,其影响力也渐渐消失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历史与读书


以西魏八柱国为首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纵横中国历史200年有余,前后缔造了四个朝代,其中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

先是权臣尔朱荣打基础,而后宇文泰将其发扬光大,北魏六镇的六个柱国,加上皇族代表元欣、盟主宇文泰,共计八个柱国联手建立的关陇集团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其巅峰期创造了一个神话——四朝更替,皆由该集团之人左右


一个柱国只能称霸一方,但人多起来那就是权倾天下

奸雄兼权臣尔朱荣,虽然历史上骂名累累,但不可否认的就是他的军事实力,其掌权期间,北魏六镇的实力得以迅猛发展,以至于到宇文泰掌权期间,关陇集团已经成为左右整个朝代走向的重要军事力量

虽然只有六个重镇,但这八个柱国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甚至说稍加联合即可翻云覆雨。这八人分别是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乍一看好像没啥脸熟的哎,但如果再往后翻翻,看看他们的后人呢?

宇文泰之侄宇文护干掉西魏最后一个皇帝,扶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李虎之子没啥大名气,但是他孙子却很厉害,叫李渊!独孤信家男丁不咋兴旺,却出了三个皇后,隋文帝杨坚是他女婿,李渊是他外孙。至于李弼,其孙为隋末著名风云人物李密!

可以了,真的可以了!隋唐年间多少英雄豪杰和帝王将相,这八柱国占了多少?光皇帝这种级别的,就出了四个(李密勉强算吧)

不枉这些持节、挂大都督名,封太傅、太尉、太师,且封王称公的老头子们奋斗半生。带头大哥宇文泰,成功的将西魏势力瓜分一空,也为自己儿子的取而代之打好了基础,但他不知道,打天下的是他,把天下拱手相让的也是他!

所谓武林盟主,很少能下一代也依旧如此的!

门阀氏族是东晋的一大特点,以王、庾、桓、谢这些贵姓为首的大门阀世族,随着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终结,尔朱荣和宇文泰联手创立了纵横中国将近两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盟主则是宇文泰(尔朱荣已被诛杀)

宇文泰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在各个柱国中的盟主地位,将北魏一分为二,与高欢各自扶持拓跋家族之人为皇帝,是为西魏和东魏,高欢成为实际上的东魏控制者,而宇文泰也成功把持西魏朝纲,随后,在其死后由其子取代西魏建立北周,是为柱国第一成就

奈何,北周皇帝多残暴,虽然完成了对北齐的灭亡,但其统治根基已经动摇,杨坚依靠其岳父独孤信的实力,成功取代北周自立,此为柱国实力体现的第二波

虽然隋朝的建立,离不开关陇集团的支持,而杨坚也深知关陇集团的能量之大,自己无法控制。但杨坚依然能对关陇集团进行有效的制衡,并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直到其子杨广登台,得罪了关陇集团,才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取代隋朝建立新王朝的李渊,同样也是关陇集团的后人,是当时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后,而且其母也是独孤信之子,可以说隋朝杨家和李家是有亲缘关系的,可李家代表的关陇集团,却扳倒了同样是该集团出身的隋朝

轰轰烈烈的隋唐演义,实际上就是关陇集团的一次盛大登场

六镇柱国,手下各有两名大将,共计十二名。而这十二个人则是北周一统北方甚至隋唐一统的基石。比如杨坚之父杨忠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些当时名将,后人也都个个骁勇善战。如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尉迟迥(宇文泰外甥)、长孙晟(唐长孙皇后之父)等,都出自关陇集团

且不说这些知名度相对不高的人,比如名震天下的贺若弼、韩擒虎,威名远扬的李靖、侯君集,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而这些人代表了关陇集团的实力,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隋末天下大乱,而李渊能够脱颖而出,成功建立李唐王朝

当然,柱国之后也有失败的典型,就是李密。其实李密在隋末割据势力中,曾手握先机,大有逐鹿中原问鼎帝位的实力,只可惜在内部斗争中失去人心,最后被部下所弃,导致轰轰烈烈的瓦岗寨起义毁于一旦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若不是其家世显赫,他也很难在那个时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也正是因为他这“高贵”的出身,才在瓦岗寨这样一个农民起义性质的团体中不能做到如鱼得水,相比之下李渊一支就好得多

可以这么说,自关陇集团成立并迅速崛起以来,这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就左右了整个朝代的走向,自初代柱国开始,由宇文泰担任首位盟主,其后大家轮番上阵一展风采,直到李唐建立,标志着关陇集团的势力和实力达到顶峰

但很快,在历经高祖、太宗、高宗,关陇集团已经逐渐被削弱,直到武氏一朝,关陇集团更是遭到疯狂打击,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竟成为关陇集团最后的荣光

自此之后,关陇集团逐渐没落并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