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越睇越新鮮


翻拍劇往往惹人非議,超越原版可謂鳳毛麟角,能追上就已經不錯了,而大多數都是望塵莫及的。

老版先入為主,第一印象又好,所以後者想要突破非常困難。一旦走了別的路子,讓人看著不順眼。一樣的路子,又有模仿複製、毫無新意之嫌。



2014年的《封神英雄榜》我覺得還可以,裡面的人物、造型都很漂亮。前面的朝歌攻打西岐部分還可以,後面的武王伐紂有點虎頭蛇尾了,據說是史上最帥姜子牙呢。

《射鵰英雄傳》,翁美玲、朱茵、李一桐版本的都各有千秋。



但要說經典,當然還是83版翁美玲、黃日華版本的,羅文、甄妮演唱的主題曲也很給力,將亂世之下的武俠江湖、家國情懷,用音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叫人印象深刻,廣為傳唱。



朱茵版本的黃蓉美麗機智、伶牙俐齒、活潑可愛,也很出色。感覺張智霖版本的郭靖好帥氣啊!



2017年楊旭文、李一桐版本的演員都是新一代的年輕演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西遊記》當然是86版的最精彩了,真山真水真景色,就是比特效漂亮。服裝、造型、場景、配樂方面都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慢工出細活,精雕細琢成經典,匠心精神出佳作。





《大話西遊》也是星爺的經典,裡面美女如雲,無厘頭式的幽默也就是星爺能掌控好,果真是星爺的專屬風格。還記得朱茵眨眼的經典瞬間嗎?




其實,影視劇中不乏新版與老版旗鼓相當的作品,各有看頭,比如:

1.倚天屠龍記

周海媚版本的周芷若令金庸先生讚不絕口,但我覺得吳啟華版本和蘇有朋版本的不輸老版。






2.神鵰俠侶

劉亦菲、李若彤與陳玉蓮三個版本的小龍女都是仙氣飄飄,清新脫俗。但大家普遍認為是李若彤的小龍女更為經典。





3.笑傲江湖

李亞鵬和許晴版本的不比老版差。



4.小李飛刀

焦恩俊版本的“小李探花” 溫文爾雅,十分痴情。



5.天涯明月刀

鍾漢良版本的故事情節相當精彩,層層謎團吸引著觀眾一探究竟追下去。



6.楚留香

雖然鄭少秋版本的《楚留香》曾經萬人空巷,但那個版本太古老了。張智堯版本的香帥謙謙君子,玉樹臨風,就像文雅版的怪盜基德。



7.蕭十一郎

黃日華與吳奇隆版本的不相上下。




再說兩部個人認為比原版好看的電視劇。

《京華煙雲》,趙薇版的要比趙雅芝版的看著舒服,老版的拍攝條件有限是一方面。趙薇一改往日古靈精怪、活潑開朗的角色性格,變身為成熟穩重、知書識禮、優雅大氣的大家閨秀。裡面眾星雲集,老戲骨頗多,很有味道。



《情深深雨濛濛》也比《煙雨濛濛》的效果好,也許是審美隨著時代而變化。趙薇、林心如版本的看上去,幾個年輕人活力滿滿、朝氣蓬勃,有一種文藝清新之感。


一抒己見



時光不等人27


影視劇經典無法被超越的魔咒


這是個事實,不得不承認每當經典影視劇被翻牌時,觀眾總會和老版比較,基本上都是無法超越老闆,有的甚至口碑極差。

導致這個結果,甚至成為普遍現象是多個因素導致的。

演員更注重演技


老演員那個時代,沒有那麼多替身,沒有那麼多特效,只有靠精湛的演技來獲取觀眾的認可,基本上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演員都是實打實的老戲骨。而現在演員說句良心話,過分依靠特效演技,一大批小鮮肉演技一般,卻自帶流量,不是說自帶流量不好,只是在演技上面的精力,下的功夫不是很到位。

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作品


老版《西遊記》花了幾年時間,才拍了15集,僅僅才一半,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作品,有長時間的沉澱,藝術效果自然就高了。現在的影視劇,為了迎合市場,後期處理也是嚴重不到位,急於拋向市場盈利,自然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實力演員的扎堆


不難發現,一部經典影視劇,實力演員和名氣演員會有很多,那個時候演員的片酬不高,六小齡童演孫悟空一集才70多塊錢,而且他是劇組工資最高的。現如今一部影視劇基本只有男一號女一號請些一線明星,如果再多,劇組經費吃不消。如今的天價片酬,在當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老版經典影視劇先入為主,一旦被觀眾接受,就很難再接受後期翻拍的作品。

翻拍需謹慎,任重而道遠。


新鄉小子先鋒員


歷數那些成為我們的童年回憶的經典電視劇,它們之中同樣也有著很多的如今我們嗤之以鼻的“翻拍劇”。經典的87版《紅樓夢》是一個,以至於後兩年出現的89版《紅樓夢》雖也有不少優點,卻還是成為了陪襯。

除了《紅樓夢》外,還有受觀眾喜愛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也被屢屢翻拍,不提2017年的網劇版,很多人都喜歡董潔何潤東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但同樣也有很多人喜歡2000年播出的由梁小冰、羅志祥主演的《少年梁祝》,但再往前的1994年徐克導演的《梁祝》也是格外的打動人心,這部電影甚至還提名了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跨媒介改編劇本獎”。可是還是有無數人將董潔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視為經典。

金庸武俠劇同樣也是被改編無數的電視劇之一,在《延禧攻略》熱播的時候,飾演乾隆的聶遠當年與黃曉明競選楊過的事情一直被網友們議論,有著李若彤版的《神鵰俠侶》珠玉在前,劉亦菲版的《神鵰俠侶》播出以後譭譽參半,然而這部劇所塑造出來的劉亦菲飾演的小龍女至今仍是不少觀眾心目中的白月光。


影視口碑榜


首先,中國人大多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還有就是何謂“經典”?人物刻畫,劇情結構。例如:《三國演義》,第一:演員及人物形象,曹操--鮑國安,關羽--陸樹銘,諸葛亮--唐國強,張飛--李靖飛,劉備--孫彥軍,孫權--吳曉東,周瑜--洪宇宙……等等。這些演員的形象、演藝早已深入人心。又特別是:陸樹銘、鮑國安、唐國強,他們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那都是戲,註定是無法超越,也無人能夠超越!第二:故事情節,《三國演義》,一切以尊重原著,言辭幹練,劇情緊湊,不拖沓。

而回過頭來看新《三國》,陳建斌的曹操明顯缺少了鮑國安的霸氣和狡詐;於榮光的關羽形象上大打折扣,雖然武大場面多了,沒有鮑國安的幹練,再者,關羽多以一招制敵,過上三、五十招都是大將了。然於榮光是經常纏鬥不休,反而降低了關羽的武力值。康凱的張飛就是一個從頭到尾呱呱亂叫的蠢驢,那能和李靖飛的粗中有細,剛中有柔的形象相提並論……其餘就不一一列舉。總之,用一句“東施效顰”則恰如其分也!

再如:遊本昌的濟公,六小齡童的孫悟空,王剛的和珅,古月的毛澤東,孫飛虎的蔣介石,周潤發的許文強等等,別人再怎麼努力,都不被認可一個樣,觀眾不認可如何談超越?玩翻拍就如同吃人家吃過的剩飯一個樣,沒有了新意,食之無味,形同“雞肋”,莫說超越,有人上座就不錯了!


華陰弘農四知堂


第一、時代的烙印很深。這是經典的特殊優勢,那個時代物質匱乏,電影和電視劇的數量還比較少,能看到一部就很稀奇了。所以,也會格外用心看,自然印象很深。

第二、演員敬業。那個時代攝影技術、道具和場景受限於時代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比較簡陋,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那群演員和導演真是敬業啊,真是本著“十年磨一劍”的態度來認真演好一部戲。反觀現代,導演和演員們是為了趕場子圈錢,有的演員一年能接十部戲,少的也三五部。這麼高的產量怎麼可能精細打磨呢?

很多觀眾對經典作品的演員表演都很滿意與稱讚,現代的小鮮肉們的演技真的不敢恭維,這個就算不是專業影評都能感覺出來的,你認真與不認真真是兩碼事,演員的本身表現素質糟糕是靠好劇本、好故事、好特效掩飾不了的。

第三、很多翻拍劇雖然在攝影技術、道具與場景上大大超越了舊作,但是演員表演與故事新意並沒有改變多少,屬於換湯不換藥,或者為了故意求新改的有點匪夷所思脫離原著精神。所以說翻拍本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活,主要還是為了圈錢吧。

翻拍很難超越經典,因為經典一開始就是忠於原著精神的,你再想創新就難上加難了,創新尺度把握不好就往往變成脫離大眾與原著的搞怪奇想。但是呢,翻拍的商業噱頭很大,圈錢是十分給力的。所以,你懂的……


投筆從戎君


不請自來了。

其實之前答過類似的問題,都是從老版多敬業、多用心的角度來分析,這次想從如今現在翻拍劇的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之所以如今的翻拍劇拍不出老版的感覺,也更不能去期待它可以超越老版,歸根究底,在於整個互聯網文化帶動起來的,娛樂圈、媒體也大受影響而流行起來的“蹭”文化。

蹭熱點、蹭熱度、蹭IP、蹭流量……

這是網絡時代進入千家萬戶後才產生的弊病,由於發言機制和傳媒載體的改變,只要能跟時事熱點相聯繫、掛鉤,流量和利益總不會差到哪裡去。

就像是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前夕,各大視頻網站都紛紛上架了各種標打“潘金蓮”的電影。


之所以片名要這麼起,為的就是,萬一哪個觀眾沒注意,一不小心點了進來,這流量、點擊、廣告費就可以嘩嘩到賬了。

而真正這部電影拍了些什麼,誰又會在乎呢,因為為了賺錢,這些電影自打拍出來的那一刻,就是為了當炮灰使的。

可能有些讀者會認為筆者把話題扯得有些遠,但實則不然,你要知道,這種娛樂的“快餐文化”,已經不知不覺地深入到了主流創作媒體中。

翻拍,本身就是一種“蹭”:蹭的對象就是大眾對“經典”影視的情懷,蹭的就是印象中曾經的那份喜愛。

為什麼翻拍的《還珠格格》要選外表酷似趙薇的李晟來演?


為什麼夏雨荷要讓林心如出山,重塑角色?這些問題你都想過嗎?

這就是在“蹭”,而不是老老實實的“翻拍”啊。翻拍,最重要的就是要“翻”、“翻新”啊,而不是一味地去消費大眾對曾經美好經典的懷戀。這就是為什麼,一部翻拍劇出來,總能颳起一翻“懷舊”風潮。

正面的例子就像是前一陣子上線的翻拍《射鵰英雄傳》,不用流量明星、不用恢宏製作,不用猥瑣營銷,就是這麼悄然上線,還能颳起一陣好評風。

用心製作、脫胎換骨、拍出風格、顯出水平,只要不以想盡辦法地去“蹭”來獲取經濟效益,這片子怎麼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今年不知道是否是翻拍劇大火的一年,隨著《小魚兒與花無缺》開始,到《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金粉世家》《流星花園》《泡沫之夏》《新白娘子傳奇》等多部劇都要重新演繹,但是有很多人紛紛表示不要繼續毀童年了。

翻拍劇要想獲得成功,在我看來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誠意。之前的電視劇特效雖然沒有現在高科技,但是觀眾卻不在意。因為有質量高的劇本,演技高的演員,誠意誠意拍攝的製作方,製作週期長。

但是現在,小鮮肉正當市場,一部劇製作也不採用取景,大多都是棚內完成拍攝,劇本更多的不被人注意,反而是演員陣容製作噱頭,人物形象根本不飽滿,電視劇題材風格太過類似,導致觀眾審美疲勞。

其實在網劇盛行大元年,我反倒感覺有些電視劇製作比不上網劇的高質量。即便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翻拍成功的作品。

小魚兒和花無缺,印象中有兩個版本,張衛健和謝霆鋒,蘇有朋和林志穎。兩個版本我感覺都非常成功,不得不說,演技和顏值都在線的演員帶來的作品還是非常有市場。

新版《倚天屠龍記》中曾舜晞飾演張無忌,趙敏飾演者是陳鈺琪。消息一出,有很多聲音,有的說男主女主挺合適,有的說不要再毀經典了。

其實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賈靜雯版本的趙敏,古靈精怪。但是為什麼還會有翻拍呢?最根本的原因,翻拍給不同年代的人來看。經典永遠都是被模仿的,只有被模仿了才能稱為經典。


銳影Vanguard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什麼叫經典?經久不衰的作品就是經典。

你既然會把這部影視劇看成是經典,那麼就證明你對這部劇從演員、臺詞到服裝、劇情都非常認可,認為無可挑剔。

那麼,如果有人翻拍了你心中的經典影視劇,首先在感官上你就對它無好感,因為你心裡就覺得不會有翻拍劇會超越原版。

其次,要是拍的跟原版不一樣,那你的感覺就是翻拍劇不好,因為你認可了原版的所有東西。要是拍的和以前一模一樣,你就得說了:和以前一樣,沒新意,有什麼看頭?演技一點也不好,還不如以前誰誰誰演的!


這就像小說一樣,一部小說有很多人喜歡,你在閱讀的時候就會自然的加上對這個角色的看法,每一個角色在你心中都有一個定位,但是拍出的電視劇肯定是按照編劇和導演心中的小說人物設定的,那麼肯定會跟你的想法有出入,拍出來不喜歡很正常。

而你在看老版電視劇的時候就對每一個人物進行分類定位了,一旦翻拍的人物跟你之前的定位不一樣,那你肯定不喜歡,這種情況很普遍。

如果翻拍劇想要超越原版,就得像跳遠比賽,第一個跳了3米,你跳了3.1米,那都感覺差不多少。你得跳到4米,才會有人說:哇!跳得好遠...


慶字輩兒


如今,翻拍劇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一方面,有了以前的經典作品,對於翻拍劇而言,劇本是成熟的,且是經過市場檢驗的。另一方面,以前的經典作品已經積累了一定人氣,如今再拿出來翻拍,會極其大家懷舊潮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話題,從而帶動新作的人氣。


不過,正如同題主所說,如今的翻拍劇越來越多,翻拍的時間間隔也越來越短,但真正能夠超越經典的作品卻寥寥無幾,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其實對於大多數創作者而言,他們製作翻拍劇,本身也並沒有打算超越經典。很多經典作品的翻拍作品,例如像金庸的武俠小說、例如像我國的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有一部經典代表版本,像87版《紅樓夢》,83版《射鵰英雄傳》等。而因為有了上面作者提到的關於翻拍劇的優勢,大多數創作者要進行這些經典作品的翻拍,只是為了更加便捷,而不是為了超越經典。甚至,他們在創作之初也是打著“向經典致敬”的口號,而不是“超越經典”。


其次,翻拍劇大多數都無法超越經典,也是和天時地利有關。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有著很多方面的因素構成。以87版《紅樓夢》為例。這部電視劇的誕生,是一代電視人共同努力的產物。而老一輩電視工作者,當時為了拍攝這樣一部經典作品,前後耗費了很多年,化妝師可以為了一個眉毛的眉形花費幾天甚至幾周時間研究,即便進入到演員前期進組學習、體驗生活階段,也要有半年多的準備,這樣耗時耗力,自然會創作出經典作品。但,在如今這樣一個快速消費的大環境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以這樣的進度拍攝一部電視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