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在日本人用的汉字还多吗?

云南戴普军


那是相当的多。

胡哥今年五一去了一趟日本,在东京的街头转了一圈。在日本逛街有一种错觉,你会感觉你在香港,除了语言不通(如果你不会粤语和日语的话)之外,路牌、店名,甚至广告牌你都能看得懂。

因为基本都是用汉字写的。

据胡哥观察,日本人在比较严肃的场合用汉字比较多,生活化的场景用假名比较多。

比如说播放新闻、报纸、文件、机构名等等,汉字的比例比假名都很多。

而漫画、娱乐节目的花字等,假名就用得比较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来说汉字传入日本本来就是作为一种官方文字来使用的,上千年的使用历史让日本养成了在严肃场合用汉字的习惯。

另外,假名其实是一种拼音文字,每个字并没有具体含义。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用假名拼写任何语言的。有时候你会看见在日本有的汉字上面有一小串假名,这个假名的作用和我们的拼音差不多。

其实在胡哥看来,日本的汉字和语言是脱节的。比如人名,以织田信长为例,汉语拼音是“zhi tian xin chang”,但日语的发音就变成了“Oda Nobunaga”,如果用假名注音的话就是“おだ のぶなが”,和汉字发音完全不同。

另外,饱受大家诟病的日本人的英语发音也要让假名背锅。其实在日本人那里英语有两种发音,一种是用假名拼出来的,一种和我们的发音差不多。

他们上学的时候有专门的汉字课程,他们对汉字的重视比韩国和越南要好得多。日本每年还会评选出年度汉字。

日本人的常用汉字大约有2000多个,虽然比中国小学生要求掌握的3500个汉字要少很多,但相比某些国家已经很不错了。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长得好看的都点赞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国的逗比生活,欢迎关注嘿老外头条号!】


嘿老外


在学日语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国汉字在日语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哪怕是一点日语都不会的人,去日本旅游看到各种指示牌、宣传册上的汉字,意思也都能猜个七七八八,原因就是日语里有很多汉字。

日本在1866年也曾提出废止汉字,但是毕竟汉字在他们语言系统里太根深蒂固了,所以到现在仍在沿用,日本的“常用汉字表”目前是收录了2136个字。

不过日语里的汉字和中国汉字还是有区别的,不光是有些字词与中国的意思不同了,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下,日本还对汉字做了变更,仿照中国汉字的原理与结构,自己造了一些和制汉字,从而就有了日本汉字——和字(わじ)的产生。

比如日本有个很有名的推理小说家叫绫辻行人,小新一度不知道中间的“辻”字要怎么读,还以为自己成了文盲,后来问度娘才知道,原来这个字就属于“和字”,读作shí,日语读作「つじ」,是土生土长的日造汉字,不过现在也被收录到《现代汉语字典》,意为十字路口。

这些日本汉字在日语中也被称为“国字”。有些是完全日本自造的,有些是和中国古字同形不同意的,有些是对中国汉字的略写。但是他们也都有对应的汉语读音或拟音,大家可以看下这些日语里常见的和制汉字,你都认识哪些呢?

凩(こがらし)

读作mù,是寒风的意思,日语读音同:木枯し。漫画《摇曳庄的幽奈小姐》的主人公就叫冬空凩,这名字感觉还蛮好听的呢。

凪(なぎ)

读作zhǐ,其实严格来讲这个字没有读音,部分输入法录作zhǐ。看字本身就是“风+止”,也就是风平浪静的意思。这个字在日语里可以组成有意境的词,比如朝凪、夕凪,邓丽君有首歌曲就叫《夕凪》。

畑(はた)

读作tián,常用作日本人名中,比如今年去世的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还有《死亡笔记》的漫画家小畑健。畑的基本含义是指旱地,田地,还有专业领域的意思。这个就是中日同形字。

雫(しずく)

读作nǎ/xià,这个字上面是雨,下面是下,意思就是水滴,水滴如雨下。这个字和中文的“霞”虽然类似,但不是霞的异体字。这个字也是日本女性名字常用字,比如北山雫就是动漫《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中的角色。

桜(さくら)

读作yīng,这个大家就很熟悉了,就是在“樱”字的基础上改形简化,是樱花、樱树的意思。

枠(わく)

读作huà,在日语里是限制,范围,框架的意思。在中文汉字里是与“桦”同意。有一个深圳的眼镜品牌就叫木九十,logo看起来九十这个“枠”字。

峠(とうげ)

读作qiǎ,其实这算是个中国古字,古同“卡”,但是日本依旧使用。意思是山顶,顶点。日本还有部电影叫《峠:最后的武士》将于2020年上映,同时峠还是日本的服装品牌。

榊(さかき)

读作shén,即是日本地名,同时也有杨桐树的意思。杨桐树在日本神道教中被视为不可或缺的植物,其枝条可以装饰神社或节庆场所,所以它在日本还有个名字就是“真榊”。

躾(しつけ)

读作měi,看字面意思就是“身+美”,指的就是人的教养和修养,是在武家礼仪确定后创造的汉字。在日语中还有缝线、绷线的意思。

杣(そま)

读作mián,这个是中日同形字,虽然和汉字“杣”同形,但是字义相差甚远。在汉语里是屋檐板的意思,在日语里指树木、伐木的人、伐木场。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学日语时还会看到一些日本汉字,虽然和我们的汉字很相似,但是笔画、字形上却略有不同。那是因为日本以前用的汉字都是我们的繁体字,后来他们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做了简化,和我们的简体字不完全相同,也就是现在的日本新字体

比如“学习”的“勉強”,和中文的“勉强”看似相同,其实“强”字是有差别的。还有:営(营)、塩(盐)、応(应)、悪(恶)、 囲(围)、 価(价)、歩(步)、労(劳)、戻(戾)、仏(佛)等等...

虽然打眼一看,是能够理解对应的汉字及意思,但是在仔细书写的时候还是有差别的,所以学日语的同学们千万要分清这些字,千万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搞混啦~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看日本


我有一次去日本,想坐地铁,看着地铁行程图,上面的地名全是汉字,但线路我看不明白,我想去一个地方,但又不知道怎么坐车,真好身边有一个人,我就用英语问他改怎么去一个地方,但我不知道地名的汉字用日语怎么发音,于是我就拿出手机。

说实话,就算是汉字,我也不知道怎么发音,因为那些汉字我都不认识。于是我就用手写,结果还都能写的出来,就这样英文、手写汉字的交流。然后知道了怎么坐车。

在日本的超市、门牌、竞选海报,都能够看到很多汉字,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再越是需要严肃表达的场景,用汉字就越频繁。


刘权林


多啊。

目前,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汉字1945个。如果加上法务省公布的166个“人名用汉字”,一共才有2111个。但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汉字5万余个。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从汉语词汇吸收过来的。

当然了,现在日本人使用汉字也出现了变化。我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是从汉字造词到用片假名造词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用汉字创造了大量新词。比如美学,民主,共产党,资本家等等,现在中文里有很多词汇都是由日本人所早。

但进入战后,日本人摈弃了用汉字造词的习惯,转而用片假名,直接音译外来语(不只是英语,还有法语,德语,葡萄牙语等),这导致日语里一下子出现了大量用片假名造出来的外来语,导致许多年长的日本人一时不适应,不知道台上的人在讲什么。二是也毁了日本人的英语。因为凡是都用日语假名标注(日语假名主要是表音文字),导致日本人偷懒成形,用日语假名去念英语,成就了他们今天举世瞩目的日式发音。

二是日本女性的名字里开始使用假名

一般日本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汉字,但是近几年,日本女性开始喜欢用假名来称呼自己的名,姓还是使用汉字。至于这个原因,一般日本人也说不上原因,大家主要认为突出女性的感觉,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日本文化自主意识。

三是日本报纸汉字多,电视媒体假名多

如果你看日本的报纸或者杂志,我相信你瞎蒙都能蒙对百分之六十。那是因为报纸比较严肃,且版面比较紧张,所以日本报纸都喜欢使用能够言简意赅表达意义的汉字,而且汉字作为新闻标题更加具有视觉冲击性。

如果你看电视,估计看不懂的会多些。因为电视媒体比较“浮夸”,用外来语比较多,导致满电视屏幕都是片假名。跟报纸比起来,电视的格调还是不高,假装追求时髦而已。

目前,日本总体而言,使用汉字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比较珍惜汉字,认为汉字非常具有美感。

近几年中国流行的电视节目《汉字大会》等,实际上是从日本翻拍过来。日本电视节目每年都会举办汉字书法大赛,以及猜字游戏,让民众了解汉字的美。


北京不冷东京热


在日本书法中,日本人基本用的还是繁体汉字。而日本的语言本身个人认为也基本由本土的语言,汉字和英文构成。所以说日本用汉字挺多的,但是更多是用的汉字的古汉语用法。因为日本的文字根源上是从古代汉字发展,所以其文字无法脱离其根本,但和现代汉语却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一本同源,但是有各自发展。


咫尺天涯197


多呀

在日本用汉字是非常正式的。在一些场合里还是有的。例如学校的门牌,政府单位的通知,标题,马路上的警示牌等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汉字仍然使用繁体字,而且个别字和中国的不太一样。在我们看来就有点像错别字了。



爱唠叨的苗老师


二战后,日本作为东亚最强国战败,加之成后科技突飞猛进,加之西风东进,曾出现过崇美爱欧风气,日本也多少受影响而去汉化汉字,以致假名泛滥,导致倭人智商将降低,因为在定名或翻译成汉字时候则表明理解精髓了字义如一,纯音译假名看似简单省事实则相当无益!!!汉字是神的语言,人类信息量最大的纯分析型语系语言文字!!!!!!!!!


皮皮143536687


多,而且越正式的场合或书写文本就越多用汉字。日本是非常崇拜中国古代文化的,也是很尊敬中国文化人的,比棒子国故意去汉化好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