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黃蓉為什麼在射鵰和神鵰裡判若兩人?

萌萌噠王草莓


黃蓉從來都沒有變。是典型的“不忘初心”。覺得黃蓉判若兩人的原因在於,撒嬌的小姑娘最好命,撒嬌的老姑娘直接噁心死。

比如在《射鵰》裡,有這樣一個橋段:

黃蓉發現穆念慈手裡有一把匕首,上面有靖哥哥的“靖”字。黃蓉本能的就想,你穆念慈肯定愛我的靖哥哥,誰敢強我的靖哥哥,我就要碾壓誰。

所以黃蓉用洪七公教的逍遙遊打趴了穆念慈,然後對穆念慈說:你要是再打我靖哥哥的主意,我就搞死你。

穆念慈一臉蒙圈,哪跟哪啊,這匕首是楊康啊啊啊啊啊!你們家靖哥哥的匕首上刻的是“康”啊!

黃蓉知道以後,忽然開心的不得了,穆念慈是個好姑娘。

於是在樹上的洪七公表示:你們倆姑娘好好的啊,不然老子大耳刮子抽你。

不問是非,先入為主,把人想的特別壞。

《神鵰》裡黃蓉對楊過,不也是這樣?

魯有腳被霍都暗算,郭襄在楊過的幫助下殺死了尼摩星。這時,黃蓉已經有16年沒有見過楊過了,於是在墮淚碑前,黃蓉聽說了神鵰俠和”羊祜”名字音同字不同的時候,黃蓉第一反應是:

會不會是楊過?不,決計不會,過兒的武功便有進境,也決計不致到此出神入化的地步。

隨後確認了這個人是楊過後,黃蓉又腦補了三個問題:

1. “但是,他,他為甚麼要給襄兒花這麼大的力氣?”

2. 竟難道襄兒在風陵渡一日兩夜不歸,已和他做出事來?

3.啊喲,小龍女和他相約十六年後重會,今年正是第十六年了。楊過是報仇來啦!”

後面黃蓉的內心活動就更豐富了:

這一十六年的怨毒積了下來,以他性情,決不會將郭芙一劍殺了便能罷休,定當設下狠毒陰損的計謀,大舉報復,“難道他竟要誘騙襄兒上手,使她傾心相從,然後折磨得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不錯,不錯,依著楊過的性兒,他正會如此。”一想到此點,連日積在心頭的疑竇盡數而解:楊過所以要殺尼摩墾救郭襄,所以遍清當世高手來給她祝壽,全是為了要贏得她的心。

心下又默默計算:“可是有一點不對了!今日是襄兒生日。十六年前,襄兒出世之後,又過數月,楊過才在絕情谷中與小龍女分手。按理椎想,他便是要報仇,也得等足十六年,過了與小龍女約會之期再說。這十六年之約雖然渺茫,但那留言明明是她親手所書,誰又能知道他夫妻倆終究不得相會?難道我爹爹……難道南海神尼……”她眉尖深鎖,越想越是不安,心想,“不管怎樣,襄兒苦再和他相見,實是兇險無比。襄幾天真爛漫,怎懂得人心的鬼蜮狠毒?”

所以黃蓉一直都沒變,只不過在射鵰裡,東邪是爹,南帝是伯父、北丐是師傅,周伯通是玩伴。頂著天大的名頭,行走江湖,誰也惹不起。

但到了神鵰呢?東邪不管事了,西毒死了,南帝、周伯通和瑛姑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以前的小毛病就放大了而已。


酒騎風


黃蓉出場與《射鵰英雄傳》,此時黃蓉集天地靈氣而於一身,豔絕天下、冰雪聰明、玲瓏剔透,多才多藝、博古通今,精通琴棋書畫、廚藝了得。遇到郭靖後,兩人一起闖蕩江湖,彼此愛慕,後來走到了一起,是射鵰中的男女主人公。而到了《神鵰俠侶》中,黃蓉已為人母,加上青年時期和楊康的交集,讓他在對待楊過時顯得小氣刻薄,對郭芙的溺愛,以及對楊過小龍女分離的推波助瀾,讓我們一下對其愛慕全無,為什麼兩部小說黃蓉會變化如此大,簡直判若兩人?且看小樂分析

生活的歷練:《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是個20歲不到的豆蔻少女,從小生活在不受禮法約束的桃花島,加上其天資聰慧,遇到郭靖後,其處處已郭靖為中心,為郭靖出謀劃策,互相配合,乃天作一對。而到《神鵰俠侶》中,黃蓉每日操勞家務事情,而郭芙並沒有黃蓉或者郭襄的天資,成了家庭主婦,雖然沒有想像中的三從四德,但多少都會受環境影響的,也就不同與年輕時,變得世故,圓滑,少了當年的靈氣。

青年的遭遇:黃蓉主要的小氣刻薄體現在對楊過的態度,而黃蓉為什麼對楊過那樣?1.黃蓉特別痛恨楊康,一直到後來都不怎麼原諒他。2.楊過長得很像楊康,這個從傻姑誤以為是楊康復活就可以知道了3.楊過不遵禮教,與師結婚,讓郭大俠很失面子,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個問題青年,而黃蓉又特別在意郭靖。4.楊過聰明且城府深,黃蓉看不透他,只能防著。

家庭的顧忌:射鵰中無憂無慮,只以郭靖為中心,神鵰中又是家庭,又是丐幫,還有國家,顧慮太多,人反而會畏手畏腳,難以施展其才能。就如同一個女人好些年不上班在家做家庭主婦,再出來上班,哪怕以前她工作能力很強,恐怕也會不適應,感覺變笨了。

作者敘事重點的變化:前部是主角,有主角光環的加持,所以感覺很強,後部主角轉移到了楊過小龍女身上,大家自然感覺其出鏡的機會少了,反而覺得龍姑娘冰清聰明。


小樂故事會


女孩子和已婚中年婦女的區別而已,不至於“判若兩人”。

賈寶玉說過:未婚的女孩是珍珠;結了婚,雖然還是珠子,顏色卻發黃了;老了以後則完全變成惹人厭的魚眼睛了。

惹人厭的魚眼睛們,面目可憎、語言乏味、貪財勢力、鐵心石腸、調三窩四……對年輕漂亮的女孩子更是分外刻薄。

《神鵰》中的黃蓉,何至於此。

漂亮依舊漂亮,楊過就曾在心裡暗歎過“黃伯母”的美貌。當然,你不能指望一個生過孩子的中年女人,還能擁有少女時代的明媚和嬌俏。

聰明也沒有減半,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無人能及,哪怕是眼睜睜地看著剛出生不久的幼女被心狠手辣的女魔頭挾持,也沒亂了方寸,談笑間計已上心頭。

大是大非面前拎得清,協助夫君郭靖守衛襄陽城,置生死於度外。

說她和《射鵰》中判若兩人,無非是因為她對楊過的不信任和疏離。

《神鵰》中的楊過,有主角光環加持,讀者先就偏心三分。

從黃蓉的角度來說,她不信任楊過,疏離楊過,甚至不教楊過武功,皆是因為其父楊康的留下的陰影。而且,就算在《射鵰》中,黃蓉也不是狹義心腸,捨己為人的忠厚好人人設。她自我、任性、刁蠻、狡黠、不再乎別人怎麼看,可以說,除了她的靖哥哥,世上就沒有值得她在乎的。所以,到了《神鵰》中,有楊康這樣的前車之鑑,她怎麼可能一下子就掏心掏肺地楊過當作一家人呢,並且幼時的楊過,其狡猾完全不亞於她自己。黃蓉說過,她能看透很多人,唯獨看不透楊過,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誰能對一個看不透的人完全不設防呢。

所以,黃蓉沒變,她只是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任性而為的年輕女孩,她肩負著家國的重擔。


小白文鑫


為什麼成年的黃蓉變得很討厭?角色轉換了!

薩沙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第62期

很多人認為,少女時代的黃蓉非常可愛,甚至可以說是人見人愛。

但神鵰俠侶中的成年黃蓉,卻相當的不可愛,甚至可以說是惹人討厭。

成年的黃蓉似乎事事壓制別人,事事維護家人。而且,黃蓉無論言談舉止都滴水不漏,任何人都佔不了她一點上風。

想起來也不奇怪,身份變了唄。

射鵰英雄傳時代,小姑娘黃蓉不需要向任何人負責。

她受父親黃藥師和男友郭靖無條件的愛護,師傅洪七公和長輩一燈大師也將她視為親女一般。

有了這4大高手庇護,黃蓉根本無須擔心煩惱任何東西,只需要和郭靖談戀愛即可。

那個時候的黃蓉,非常天真,無憂無慮,自然不會惹人討厭了。

神鵰中的黃蓉,卻有5大重擔壓在肩上。

第一,丐幫幫主。

丐幫是江湖第一大幫,有30萬弟子。

且不談敵人眾多,單單平衡幫內汙衣派和淨衣派的關係,就是連洪七公都辦不到的大難題。

第二,襄陽的總參謀長和市長

郭靖只是襄陽的前敵總指揮,單純負責打仗而已。

其他所有的一切,均是要黃蓉來負責。

這可是千斤重擔,黃蓉的責任甚至重於郭靖。

第三,一群草包和怪人的師傅

大武小武加郭芙、郭破虜,均是草包。單單郭芙1個人,就能讓人氣破肚皮。

至於郭襄則是1個怪人,十四五歲就暗戀上四十多歲的楊過,終身未嫁,有這種女兒也是夠了!

第四,實際上的武林盟主

武林盟主是郭靖,但郭沒有太多才能,均是由黃蓉主持大局。

武林門派眾多,互相仇殺,極為複雜。

黃蓉要平衡武林的關係,以聯手一同對抗外敵,這又是談何容易,比統帥丐幫難十倍。

第五,敵方暗殺的頭號目標

表面上,蒙古人暗殺的頭號目標是郭靖。

可是,黃蓉如果沒有郭靖,還是可以繼續堅守襄陽一段時間。

但郭靖沒有黃蓉,怕是立即完蛋。

況且郭靖武功極高,金輪法王最多和他平手。

而黃蓉的武功和李莫愁差不多,不如金輪法王,一旦遇刺就危險萬分。

而蒙古人對他們的暗算是時刻都有的。

有了以上5個角色,黃蓉如果不厲害起來,不老練起來,不強悍甚至兇悍起來,恐怕早就全家死光光了。

環境改變人啊!


薩沙


一、首先我不覺得判若兩人!年少不經世事的蓉兒和閱盡千帆的黃幫主不可能為人處世一成不變的!我讀小說和看電視劇時都更欽佩中年的黃蓉!那些討厭中年黃蓉的讀者和觀眾我想以年輕人居多,可能我剛過不惑之年,我更理解這個時期的黃蓉:為人妻、為人母、為工作(丐幫幫主) 、為事業(抗金保宋)!如果她不彈精竭慮,如何保得這一眾的周全?如果說《射鵰》中的黃蓉充滿智慧,那麼《神鵰》中的黃蓉便是大智慧!


二、《射鵰》中的黃蓉主要精力在守護愛情、輔助心上人成材,完成這些以她的天份完全不必機關算盡!《神鵰》中完全不一樣了,內憂外患,江湖恩怨,國仇家恨愣是“女諸葛” 也難免招架不住!而她一直是運籌帷幄之人,所以旁人可能覺得太過算計!

三、至於對楊過,我看《神鵰》原著時我覺得前期他對楊過並不是簡單的排斥,從防備懷疑試探到後來的認可甚至是惺惺相惜,都合情合理,楊過的成長與改變黃蓉都看在眼裡,到後半段,黃蓉才是真正懂過兒的人,特別是小龍女跳崖後黃蓉編的那個16年之約的謊言,真的用心良苦,感人至深!


所以,我覺得黃蓉沒變,只是她也一路成長了!《神鵰》中讓我們再見了充滿母性光輝和民族大義的黃蓉,完成了從“小我”到“大我”的昇華!


採菱女


的確是判若兩人,因為黃蓉年齡大了,角色也變了。

射鵰中的黃蓉,是一個追求愛情的的古靈精怪的小丫頭,顯然很可愛。但在神鵰中,黃蓉已步入中年,是郭靖的妻子,是丈夫的助力,是孩子的母親,國事需要她操心,家事更需要操心,為了郭家操碎了心,是一個稱職的妻子,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說神鵰中的黃蓉判若兩人,主要是她對楊過這個主角有著太多的防備。其實這很正常,這是上一代的關係所訣定的。在射鵰中,為了榮華富貴不惜叛國的楊康,曾經算計過郭靖與黃蓉。楊康之死,也與黃蓉有直接關係。黃蓉在鐵槍廟中,在歐陽鋒面前,直接揭穿了楊康是殺害歐陽克的兇手,楊康想殺人滅口,一掌打到黃蓉的軟背甲上,軟甲的刺上有蛇毒,楊康是中了蛇毒而被烏鴉分食而死。黃蓉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救柯鎮惡。但是,楊過之死確與她有直接關係。面對楊康之子,黃蓉自然聯想到楊過會替父報仇,為了郭靖的安全,為了家人的安全,自然會對楊過有所防備,這是人之常情,說不上對與錯。


其實
說來,黃蓉還是對楊過不錯的。郭靖夫婦,將楊過帶到桃花島之後,黃蓉親自教楊過讀書,教他做人的道理,可謂是用心良苦,不首先教武功是對的,因為楊過不讀書,肯定會變得很邪氣。楊過來到襄陽之後,諸般巧合之下,黃蓉連打狗棒的口訣都給他了。黃蓉反對楊過與小龍女的感情,完全也是為了楊過好,因為徒弟娶師傅為世俗所不容,她不想楊過在世人的謾罵聲中與小龍女生活。在絕情谷谷中,小龍女跳崖留書,是黃蓉編出了南海神尼的故事,誘騙楊過吃下半枚絕情丹,保住了楊過的性命。若不是真拿楊過當子侄看,黃蓉會如此煞費苦心嗎?那時,楊康的死還在楊過心中還是個死結啊。楊過在襄陽來給郭襄之生日,看著小女兒陷入情網,又怕楊過會拿郭襄來複仇,黃蓉這個母親還是很擔心啊。想到楊過,黃蓉心裡就很矛盾,楊過之死是兩人心中的結,這個結一日不打開,黃蓉都始終會對楊過有所防備。既要對這個侄子好,也要防著他,說起來,黃蓉在面對楊過上,還是心很累的。

其實,神鵰中的黃蓉形象,還是很成功的,金老爺子把黃蓉典型地塑造成了一個為丈夫為心女操碎了心的郭家好媳婦。


青峰頂的那棵松


黃蓉的冰雪聰穎掩蓋的是精英階層所謂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精於計算長於謀劃,不過當黃蓉戀上郭靖之後就不一樣了。

她開始一心一意的為老實巴交的郭靖所謀劃和算計,他算計過漁樵耕讀、江南七怪、甚至還有洪七公。我們難道沒看見?我們當然看見了,但是由於她是一心一意為了男主角好,所以我們把這種算計和謀劃看作機智。蓋因為我們的屁股此時此刻是坐在郭靖這一方的,凡是利於郭靖的我們都會認為是好的,凡是不利於郭靖的我們都視為敵對勢力製造的危機。

但是當小說變成了《神鵰俠侶的時候就不同了,神鵰的主角不在是老實巴交的郭靖而是楊過。然而從人物設定來看,楊過其實就是男版的黃蓉。楊過除了對小龍女之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同的是黃蓉的機智還勝過楊過一籌,這個在原著中是有特別標註的。這是為何?金庸先生顯然要用智計無雙的黃蓉約束和壓制一下少年成名且一心要殺死郭靖報仇的楊過。由於郭靖的人設被設定為待楊過從無二心且毫不防備,那麼如果沒有黃蓉的壓制和限制,郭靖有什麼理由能活下來,並一直活到楊過明白民族大義之後?楊過而此時我們的屁股已經不在郭靖這一邊了,而是選擇坐在楊過這一邊。文章所帶來的強烈的代入感讓我們對文中唯一能壓制楊過的黃蓉感到煩感就不難理解了。。。


FD守望者


《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蓉和《神鵰俠侶》裡的黃蓉一脈相承,只不過為人母為人妻的黃蓉,考慮問題更加周全,這是元氣滿滿的少女蓉兒經過沉澱之後,變成一個更加完美豐滿的黃蓉的過程。

第一點,說說性格。少女時的蓉兒古靈精怪,中年的蓉兒溫潤沉穩,這是她在與郭靖在一起後的成長,變得更成熟。

在《射鵰英雄傳》裡,蓉兒聰慧過人,愛捉弄人,愛發脾氣,甚至有些“邪氣”,不講道理,當然這些在郭靖和我們讀者的眼中,她這樣也是非常俏皮可愛的,不傷大雅,她的“靖哥哥”也完全能夠包容她。

但在《神鵰俠侶》裡面,她與郭靖成親多年,相互扶持,他們不再是生活在桃花島的神仙眷侶,天下興亡,郭靖當仁不讓。

蓉兒她會協助丈夫鎮守襄陽,為他分憂解勞。郭靖為了襄陽夙興夜寐,如果他的夫人一直是個長不大的刁蠻小姐,各種惹是生非,各種得理不饒人,一副少不更事的樣子,那郭靖也太難了吧!

在《神鵰俠侶》裡面,黃蓉會照顧好郭靖的生活日常,善待郭靖的大師父柯鎮惡,會疼愛子女,做一位賢妻良母。當然,對於她的靖哥哥,她還是偶爾會調皮一下,權當逗個樂!

在大局上,黃蓉不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味只是依據自己的好奇心來為人處事。協助夫郎舉辦英雄大會,為襄陽城防獻計獻策,做郭靖背後的軍事。

方方面面來看,曾經那個精靈一般的蓉兒,性格並沒有變,她只是長大了,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第二點,說說智商。少女時的黃蓉,智商那不用說了,中年時的蓉兒智商並沒有下降,而且想問題會更加急人所急,會更多的考慮各人的想法。

黃蓉的智慧在《神鵰俠侶》中更上一層樓,小贏考智,大贏考德,蓉兒在《神鵰俠侶》中才德兼備,不愧是女中諸葛。

英雄大會上,霍都帶著金輪法王前來踢館,眾人如臨大敵,中原武林人心惶惶,只有黃蓉想到了“田忌賽馬”的典故,制定應對之策。她的計謀很完美,但霍都太過陰險狡詐,用暗器傷了朱子柳,使中原豪傑陷入被動局面。

之後陰差陽錯,楊過上臺教訓霍都,黃蓉將計就計,當場指點楊過,兩個聰明人一點就透,默契得很。黃蓉坦坦蕩蕩,大局為重,甚至將丐幫的打狗棒法現場指點楊過,足見黃蓉的智慧與胸襟。

在《神鵰俠侶》中,黃蓉曾智鬥李莫愁,佔盡上風,不論武功還是才智,李莫愁不得不服。

之後眾人一起前往古墓尋找楊過,一行人自願以黃蓉為軍師,聽從她的指揮,武三通對黃蓉的智慧早已歎服,首推黃蓉領著大家前往古墓。

黃蓉的智商沒有下降,不管有沒有主角光環,她的光芒是擋也擋不住的。

第三點,對楊過的態度。我猜想提問者有此一問,最在意的還是黃蓉對楊過小龍女的態度吧,覺得她不講道理,棒打鴛鴦,這一點,我們慢慢解釋。

《神鵰俠侶》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得出來,黃蓉確實不是很喜歡楊過,由於楊康,她打心眼裡覺得楊過會像他父親一樣不辨是非、為非作歹。

但其實這也不能怪黃蓉,畢竟心有隔閡,怎麼可能毫無芥蒂。而且我們必須要承認,楊過也不是個忠厚老實的人,他的性格也很乖張彆扭,別人對他不好他肯定知道,但別人對他好,他卻未必知道。

到了英雄大會這裡,其實黃蓉與楊過推心置腹地聊過之後,她是從心底裡接受楊過了,她像郭靖一樣,希望楊過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像對待大小武、郭芙一樣,真心愛護楊過。

之後楊過與小龍女當著眾位英雄的面,說他們師徒要在一起,為武林正派所難容,但楊過在這種情況下,當黃蓉遇到危險,被金輪法王抓到時,明知打不過,楊過還是去救她,黃蓉不是愚昧的人,她感念楊過的俠義,也推己及人,感動於楊過與小龍女的這份感情。

黃蓉並沒有棒打鴛鴦,相反地,她心思細膩,她是最先從心裡去體諒楊過小龍女的這份“不倫之戀”。

她雖然多次勸小龍女離開,但是捫心而問,哪一次不是為楊過深思熟慮過,而做出的選擇。難道黃蓉莫名其妙地就非要做這個惡人嗎?

每一次小龍女的離開,其實對他們的愛情都是有利無害的。若沒有黃蓉最後苦心孤詣的“騙局”,又何來十六年後的夫妻相聚呢?

所以,黃蓉其實是楊過小龍女愛情的助力,而不是棒打鴛鴦的惡人。

綜上三點,我認為黃蓉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不管是性格還是智商,其實並沒有大的變化,只是變得更加溫潤如玉更加完美!


江湖落拓君莫問


那一年,你20歲,年輕、自信、洋溢著青春的活力。你對整個世界都抱有好感,對所有事物都充滿興趣。那一年,你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遇到了她,她比你小兩歲,美麗、調皮。她喜歡撓你癢癢,讓你東躲西藏;她喜歡假裝生氣,聽你柔聲安慰。你們兩在一起,你牽著她的手走遍了世界。你們在盧浮宮蒙娜麗莎的畫像前流連往返,你們在布達拉宮莊嚴肅穆的臺階下虔誠跪拜。你們在山頂的帳篷外等候流星,你們在雪山封路的小旅館相擁取暖。你們快樂、滿足、無憂無慮,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你對她說:有一天,我要帶你去看最美的極光。那一刻,她彎彎的雙眼中充滿了憧憬,瞳仁中的光芒更比極光美麗。你忘情之下脫口而出:嫁給我吧!她沒有用言語回答,只是溫柔的、依戀的蜷縮進你的懷裡。

婚後你們很快有了兩個小孩,日常瑣碎的事情佔據了你們太多時間,去看極光的計劃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小孩稍微大一點以後,她希望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最後經過努力,成為一家大公司的CEO。而你則是年輕有為,在自己的領域早已闖出一片天地。你們忙著自己的工作,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談論的話題也總是圍繞著孩子。一開始,你們會為一些小事情爭論,也許是孩子該上哪個幼兒園?也許是晚上該去哪裡吃飯?習慣了爭論以後,你們慢慢失去了耐心,爭論變成爭吵,爭吵變成冷戰。她開始不喜歡你周圍的朋友,開始不支持你的興趣愛好。你覺得她變了很多,她覺得你變了很多。你們相互間有了距離,甚至漸漸的,有了那麼一丁點兒敵意。

幸好,你們都愛著自己可愛的孩子,你們強大的感情基礎也還在,所以你們繼續這樣平淡的、冷靜的生活在一起,直到你們慢慢老去。

兄弟,黃蓉一直都是那個黃蓉,改變的只是生活。


丹讀


除了主角光環外,還和年齡、閱歷有關,射鵰中的黃蓉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她捉弄人,耍個小脾氣離家出走,扮個小叫花子,我們都覺得她可愛,機靈,聰明;神鵰裡黃蓉已經是個三十多歲,有孩子的婦人了,這時候她再扮個小叫花子離家出走,大家會覺得她太能折騰,是個沒什麼責任心的成年人,最簡單的,她賭氣走了,家裡孩子誰管?所以失去了少女身份的黃蓉,討人喜歡的程度降低了。

同樣,三十多的黃蓉還是蹦蹦跳跳的,圍在郭靖身邊,“靖哥哥”長、“靖哥哥”短的,這個畫面怎麼都感覺有點不著調啊。就像老頑童,如果是個十幾歲少年,他得圈多少粉,可成年人就夠嗆了,充其量就是不討厭,也談不上多喜歡。

黃蓉在射鵰中不怎麼討喜,世故、精明,除了成長的代價外,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襯托小龍女的出塵脫俗。中年黃蓉的穩重,多疑,也是為了對比活潑,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郭襄,郭襄的聰明、大膽,和江湖豪客的交結,不真是年輕時候的黃蓉嗎?

就像我們小時候討厭父母嘮嘮叨叨,事無鉅細地管這管那,可當我們結婚生子,發現我們變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