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媽媽,我們可不可以買這個?我要那個,我沒有這個,好不好啊媽媽?”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媽媽說過這樣的話吧。

就像這位媽媽的困惑一樣,“我兒子六歲,每個小孩子想要的東西他幾乎都有,但他還是不知足,看見別人的東西,不管什麼都要”。

“我一向對他有求必應。但是東西買給他以後,他又從來都不珍惜。哪像我們小時候,別說跟爸爸媽媽要什麼,就是要了 ,也不一定能得到,現在的小孩子怎麼這麼貪心啊。”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也許這位媽媽不知道的是,正是她的有求必應,才會造成孩子索求無度。

當孩子有無止境的物質慾望,又不知道珍惜物品時,我們需要問一問自己,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為什麼不管買什麼給他,他玩了一下,或者看了幾眼,很快就失去了興趣,然後又盯著別人手上的東西。

不管給他買了多少東西,他都不滿足,總是不停要求買新的。

有的家長可能最後一咬牙,乾脆狠心什麼都不買,結果孩子一哭鬧,一撒潑打滾,又立刻屈服了。


  • 真正的問題不在買或者不買,而是我們有沒有認清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不是合理?我們有沒有為孩子的需求設定合理的界限?當孩子被拒絕時出現抗拒行為,我們能不能堅持底線?

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滿足,不一定是真的在表達對孩子的愛,反而是在告訴孩子,我們可以滿足他的一切,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哪怕他的要求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承受範圍。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認識一個阿姨,因為很大年紀才得了一個兒子,所以特別寵那個孩子,孩子看同學都穿耐克的鞋子,他也想穿,但是媽媽沒錢,那怎麼辦呢?

媽媽挨家挨戶到親戚朋友那裡去借錢給孩子買。

對孩子來說,想要一雙耐克鞋,只要和媽媽說就可以了,至於媽媽到底有沒有能力買,怎麼才能買到,不是他所關心的。

他有了需求,只要對媽媽提就可以了,他會因此而感激媽媽嗎?不會,他只會一直對媽媽提要求,直到有一天,媽媽再也無法滿足他。


  • 對孩子的物質要求無止境的滿足,並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反而會讓孩子的內心變成一個無底洞,既沒有感激,也沒有珍惜。


那些感覺快樂幸福的孩子,並不是收到最多禮物的,而是得到父母最多關注及尊重的孩子。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我們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學會對孩子說“不”,為他的行為劃定界限,讓他從小就能夠明白,“愛——來自爸爸媽媽的擁抱,而不是玩具”。

對孩子說 “不”從來都不容易,但我們可以做到既不理會孩子的無理要求,又不會被孩子埋怨小氣。

首先,千萬不要為了彌補遺憾而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


只要父母有能力做到,完全可以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但千萬不要為了錯誤理由,或者為了彌補遺憾滿足孩子。

這些理由包括,因為自己沒時間陪孩子而感到內疚;

孩子有情緒不知道怎樣安慰,只好用買東西來滿足他;

彌補自己童年時未被滿足的期望,等等。

若是為了錯誤理由和彌補遺憾而滿足孩子,不僅無法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樂趣,也會使孩子養成毫無節制的壞習慣。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尤其當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有正當的理由時就要堅定的對孩子說“不”。

當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時,我們可以毫不猶豫、無需內疚的對孩子說“不”。

例如家裡已經有好幾個玩具超人了,到了商場又鬧著要再買。

他想要一輛兒童腳踏車,但他還太小不適合騎車。

他想在家裡有一架鞦韆,但家裡沒有地方可以容納。


其次,出門前和孩子做好約定,在對孩子說“不”時,給予他合理的解釋。


如果出門前答應了給孩子買玩具,一定要和孩子約定好,明確購買的數量。

當孩子在商場提出額外的要求時,要溫和而堅定的說“咱們已經約定好了啊,只買一個,我們都要遵守約定哦”,這招非常有效。

每次我和喜仔去商場,都會提前說好,買或者不買,買吃的或者玩具,買幾個,約定好了之後,即使臨陣小傢伙會有情緒,但基本不會撒潑打滾非要不可。

不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可能會變得更加堅持自己的意見,這時就比較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毅力了。

雖然孩子不發脾氣,但就是站在賣東西的地方不走,並且一直說“求求媽媽了,就買一個吧”,或許還會現出可憐巴巴的眼神,流幾滴眼淚。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心軟,一旦破壞了規則,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守最開始的約定。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為人父母,我們有權利說“不”,為了讓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建立合理的規則,我們需要有一種“健康的利己主義”精神,在滿足孩子之前,要考慮這種要求是不是在我們的可接受範圍之內。

但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拒絕的理由——這是孩子的權利,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光是嚴厲的說“不”,而不給出解釋,只會挫傷孩子的自尊。

不過前提是我們自己的言行必須一致,要求孩子做到剋制,我們就不能毫無節制的衝動購物。

第三,如果說不行,就要一直堅持下去,即使孩子因此而吵鬧或者大發脾氣。


能答應的,就立即答應;思索之後能答應的,就告訴他下次可以考慮;不能答應的,就堅決說“不”。

如果孩子發脾氣,我們要冷靜面對孩子的爆發,既不能被孩子帶出自己的消極情緒,也不能夠因為孩子的失控而屈服。

一旦因為孩子的吵鬧而屈服,下次他就會變本加厲,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的底線在哪裡。

  • 牢記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的首要原則——溫和而堅定,如果我們因為孩子吵著要買玩具而隨意發脾氣,那麼下次就有可能因為愧疚而給他買更多的玩具。


“媽媽我要這個,媽媽,那個我沒有,就買一個嘛”


當然,沒有哪個父母想成為孩子眼中的壞人,所以我們要確保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有時候我們也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變通,避免總是不停的對孩子說“不”。

我們應該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以免他們因總是被拒產生不滿情緒。

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保證每天和孩子有一定的親密時間,給孩子的內心填滿愛,孩子就不會那麼熱衷於買新玩具。畢竟,比起玩具,孩子最愛的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愉快的玩耍!

我是 ,一個熱衷於研究育兒知識的社會學碩士,家有兩寶,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和你一起做有力量的媽媽!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