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国史教材为什么说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

文学痞子


作为同盟会内为数不多的法政高端人才,南北议和以后,宋教仁坐了火箭一般,青云直上,俨然有取孙中山而代之的趋势,1913年2月国会选举后,国民党大获全胜,按照当时的形势,三十一岁的宋教仁很可能以国民党党首的身份出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

此时,无论是大总统袁世凯还是国父孙中山,再没有人敢小看这个年纪轻轻,却为人极其刚硬的湖南小伙。

就在此时,他却出人意料的在火车站遇刺身亡,凶手虽当场被抓获,其幕后指使者也没有逃脱法网,但时隔百年,究竟谁才是幕后真凶,依然是个历史谜团。

中学历史教材虽将凶手定为袁世凯,但明显缺乏证据,今日再看,基本可以认为属于有罪推定,真要追究起来,恐怕谁都不干净。

首先是袁世凯,作为民国大总统,宋教仁矢志不渝打造的内阁制度,其本意在于将总统关进内阁制度的笼子,限制总统权力,最终把国家往宪政民主方向驱动。作为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法政人才,宋教仁的政治理念受西方宪政思想影响甚深,其设定也完全按照三权分立那一套来走。

毫无疑问,他的政治理念是十分先进的, 但在一个刚刚从两千多年专制制度走出来的大国而言,这一理念推行难度极大,甚至可以说风险很高,不仅袁世凯不同意,即便在国民党内部也不乏反对声音。

比如孙中山、陈其美等人,对宋教仁的做法就态度暧昧,在所有人看来,宋一旦出任总理,就将成为国民党实质意义上的一把手,孙虽然德高望重,但失去实权,其地位和影响力将大大降低,而陈其美作为孙的忠心马仔,自然对宋的做法不以为然。

当然,日慕乡关也不能认定孙和陈就一定与宋的死有直接关联,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

至于中学教材在缺乏实锤证据的情况下将袁世凯定位凶手,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民国以后,争霸天下的两家都以孙的门徒自居,与公与私,自然要把孙放在神坛上,而站在对立面的袁世凯必然要背锅。

无论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还是窃国大盗,袁世凯都责无旁贷,这锅你不背难道让别人背?谁背的起?

再者说来,作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纵然不担全责,但责任也是跑不了的,背这个锅也算不上多冤枉。

宋教仁案,理论上来说,袁世凯的确有杀人的动机,即便他不动手,手下那帮奴才也可能会私下串通,替主人分忧解难,比如突然死亡的赵秉钧。

当然,赵秉钧死因如何,这又是另外一桩公案,1998年赵秉钧孙子赵纯佑曾在信中谈及,祖父死于中风而不是中毒,坊间添油加醋,说他死前七窍流血,都是讹传。

至于真假,恐怕只有天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