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涛涛学走路似乎比别的孩子稍晚一些,同龄的孩子都已经走得稳稳当当了,涛涛才刚刚开始学步。因为涛涛身体平衡能力发展慢一些,妈妈怕他摔倒,总是有意减少他学步的时间,认为孩子走路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反正人长大早晚都会走路的,多练少练没什么关系。

到了年龄自然会,练不练本身意义不大。而涛涛爸爸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抓紧时间让涛涛学习走路,否则就会落后于其他孩子。为了这个问题夫妻俩经常发生冲突。

那么,涛涛到底要不要练习走路呢?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其实,从能力发展的过程来看,不必让孩子提前“预习”什么,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则之一。人类有许多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成长到特定的年龄阶段自然就会掌握那个技能,走路也是一样的。

但是,哈佛大学学前教育研究项目主任伯顿·怀特曾经指出:如果到婴儿2岁时父母亲才注意到婴儿的教育,那就太晚了。

因为研究表明,1岁半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开始显示出他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个时期的一些动作操作成绩,将会逐渐代表婴儿以后包括学业在内的各种成绩可能达到的水平。尤其如果在最初的6个月里,婴儿的动作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那么对今后婴儿对学习的兴趣、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至于信任感都会受到影响。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心理学家吉布森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渐进的训练对未来的学习体验具有积极的效果,我们不可能让婴儿学习他无法体验的东西,却可以渐进地训练和积累,培养他学会怎样去学习。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动作训练不仅依赖于后天的学习,也依赖于先天条件的成熟。如果忽视了先天条件的成熟而强行进行动作训练,也许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另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觉得成熟更为重要。格塞尔认为:不成熟就无法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格塞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曾经做了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在这个实验中,格赛尔选择了双胞胎中的一个从48周起就开始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到第52周时,他才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孩子不进行任何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结果发现两周以后,第二个孩子不用成人帮助就可以顺利地爬到楼梯顶端。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孩子的成长是受到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教育并不能改变心理发展的主要时间进程。只有当儿童的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的发展加快。任意地对孩子的动作采取提前训练的方法,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自然形成,它改变了孩子应有的成长顺序,因此这种优势不一定能长时期地保持下去,并且还可能破坏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对儿童来说,一切学习都要建立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其实类似双生子爬楼子实验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比如说排便训练,在我们中国似乎特别重视早期的排便训练,而在西方国家,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1岁之后才开始训练孩子独自排便,有的甚至会在2岁之后才开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过早训练排便不仅没有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排便心理障碍,为许多心理疾病埋下祸根。所以建议家长们不要对1岁前的小孩进行排便训练,有条件使用纸尿布的,最好不要过多地强调这项训练。

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人迟早会长大,还有必要提前训练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