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王熙凤为何喜欢林黛玉而不是至亲薛宝钗?

~初~


王熙凤是整部书的明眼人

因为她性格开朗直爽,直女一枚

往往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直说

凤姐的情商极高,知道自己协理贾府大权是贾母给的

所以处处行事只看贾母眼色,

有贾母撑腰,她可以把各种难听的话直捅出来

不屑得罪任何人

贾母是脑子,凤姐就是眼和手

贾母明显看中手心林黛玉

而对于薛宝钗,贾母把他们看成来抱大腿的蓬头鬼

凤姐知道贾母心意,所以会见风使舵

但是凤姐和贾母之间还有一个王夫人

王夫人交待的差事,凤姐也做工作

但是只是停留在纸面上预备着

因为凤姐知道,王夫人的差事没有贾母的旨意也是做不动的

比如王夫人看中薛宝钗家势,想指给宝玉

凤姐只是写出依照旧历需要准备的聘礼数字

而不真正准备

结果清虚观打谯,贾母一句话就把张道士驳了

凤姐纸上写的筹备聘礼的差事也就没法执行

凤姐的意思就是贾母的意思





山石道人评红楼


首先我觉得王熙凤肯定是真心喜欢黛玉的。



第一点是贾母的原因。

讨好真正的掌权人,爱屋及乌。

而且感觉黛玉是符合凤姐的审美观念的。书中对黛玉的外貌没有详细描述,却有三个地方能表现。宝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凤姐夸她像老祖宗嫡亲的孙女,薛蟠见着她整个人都酥了。


第二点是性格上合得来

王熙凤在故事里是个泼辣刁蛮又有些功利的人,书中她好像跟宝钗没有单独的交流,但是却又很多场是跟黛玉打趣,这时候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姐姐的样子。

从王熙凤的为人处事看来,她更喜欢爽快、利落、不扭捏作态,有什么的说什么的人,比如黛玉、小红。


而宝钗呢,探春管家的时候,王熙凤和平儿说话,提到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种很圆滑,凡事自保的性格。其实跟凤姐是不合的。


第三点就跟利益挂钩了

王熙凤是有很强的掌事欲望的,从她想替贾珍管理宁国府就可以看出来。但宝钗也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如果她当了贾二奶奶,名正言顺的也就没有凤姐什么事了。


风转了几个弯


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王熙凤深知,只要她让贾母满意,就无人敢撼动她在贾府管家奶奶的地位。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的唯一骨血,且贾敏已逝,想想就能知道贾母得有多么心疼这个外孙女儿。因此,刚开始王熙凤喜欢林黛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讨好贾母。

林黛玉风流婉转,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虽然有时候使小性子,但是不记恨人,面冷心热,对人真诚。以王熙凤的识人本领,很快就能看透林黛玉的本质。何况,王熙凤能在贾府当管家奶奶,依靠的并不是欺下媚上,而是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能力,这从她对待刘姥姥和邢岫烟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刘姥姥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庄户穷亲戚,她尚且能帮二十两银子。邢岫烟连自己的亲姑姑邢夫人都不大理会,倒是凤姐儿冷眼敁敠邢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些,邢夫人倒不大理会了。所以,随着对林黛玉性格的进一步了解,加上黛玉孤苦伶仃,为人做人配人疼,王熙凤关心爱护黛玉也逐渐是发自内心的了。



薛宝钗和林黛玉不同,有母亲和哥哥。而且宝钗为人过于世故,不免让人产生敬而远之的想法。有人说王熙凤怕宝钗当上宝二奶奶抢了她的地位,其实我看未必这样。以宝钗的世故和精明,是断断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落人口舌的,即使他嫁给宝玉当了宝二奶奶,王夫人要收回王熙凤的管家权给她,她也会劝阻,除非王熙凤身体真的不行了主动让出权利,否则她是不会接受的。


由此可见,王熙凤疼爱黛玉有讨好贾母的成分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出于本性,发自内心。而对待宝钗也并不是不喜欢,是由宝钗的实际情况和性格决定的,并非王熙凤不关心她。


石径斜


王熙凤为人精明强干,是荣府临时掌管家务的人物她贪婪、敛财终饱私囊。她防范的就她的接班人宝钗。宝钗是商家之女与王熙凤同类重财轻义,如果宝钗与宝玉成婚是宝二奶奶,坐上了管家之位置,一定要清算所有的收支过失,对凤姐不利,所以凤姐平时与黛玉亲近,并推荐宝玉黛玉姻缘。黛玉为人聪明识大局,她不会纠结往事。黛玉有管理的能力,把潇湘馆治理得人派和谐气象太平。所以王熙凤不喜欢薛宝钗亲近林黛玉。


陈相因631


其实事实正相反,王熙凤开始“喜欢”林黛玉是为了讨好贾母和宝玉,并非真喜欢;林黛玉玉刚进贾府王熙凤对她的布置照料事事都想在贾母前头,而薛宝钗刚进贾府王熙凤对她的布置照料必须听“老祖宗示下”,为什么?这就是典型的“亲不间疏”!王熙凤和薛宝钗是亲两姨姊妹,而和林黛玉是远在苏州的姑婆婆生的表妹,其亲疏关系一目了然。王熙凤根本就不认识林黛玉,可刚一见面就擦眼抹泪,百般赞扬,她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看这通身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王熙凤的这一番说词和举动,明眼人一看就知“纯属拍马屁”。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黛玉也开始讨厌她的趋炎附势的嘴脸,在宝玉被打之后,各房亲眷婆娘都来探望,王熙凤稍迟一步,黛玉便说,“她必定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花胡哨是虚情假意的敷衍之意,可见林黛玉对王熙凤人品极端厌恶和揶揄。到了给宝玉娶亲冲喜,王熙凤使了一个“偷梁换柱”的阴毒计策,就是明里是娶黛玉实际是娶宝钗,为了欺骗宝玉还把黛玉从苏州带来的丫鬟雪雁骗去“送亲”,致使林黛玉忧愤气绝一命呜呼。题主说“王熙凤为什么喜欢林黛玉而不是致亲薛宝钗?”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冀望再读原著方知就理。


旭阳1954


王熙凤是贾府CEO,是有实权的当权派,手握荣国府的财政大权,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察言观色的能耐无人能及,对别人虚意逢迎的表面功夫十分了得,见风使舵的本领也是相当高超的!对于贾府的大方向和政治气候,那是判断的十分准确,自然不会站错队,跟错人!她知道贾母是贾府的绝对核心人物,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尖,是她的靠山,只要笼络好老祖宗的心,她就不会失势,所以她很早就把自己不得势的亲婆婆邢夫人给抛弃了!黛玉是贾母的嫡外孙女,贾母心头肉宝玉的意中人!她喜欢黛玉是表面化的,是为了拉拢宝玉这个未来的当家人,做给贾母这个老佛爷看的!黛玉本来天资聪颖,伶牙俐齿,却无城府,没有心机,平时相处没有那多心眼,性格脾气和她天差地别,却不容易互相排斥!又加上黛玉高傲清高,不关心世间俗物,不计较利益得失,活得比较潇洒,注重精神世界。而且林家人都死绝了,没有背景,没啥根基,又是一个孤弱女子投靠而来,加上黛玉生来身子弱,重病缠身,精力有限,就是将来嫁给了宝玉成了少夫人,估计也撼动不了她的地位!宝钗则不然,虽然和她血缘关系更近,但是心机颇深,惯会拉拢人心,她们属于一类人,自然相互排斥,互不喜欢。宝钗性格平和随众,又不清高孤僻,不仅有学问,还比较有才干,管理能力强,办事有分寸,顾全大局。论管家的能力可以与她匹敌,可是宝钗又有学识,就远胜于她!薛家财大气粗,根基深厚。由于选秀失败,进宫无望,就准备攀宝玉这根高枝,嫁入贾家这个豪门!操纵舆论,大作金玉良缘的声势,使其不断蔓延,又广泛树立贤惠得体的形象,收买人心,越来越得到贾府实力派人物的青睐,已占了黛玉的上风,越来越有机会嫁给宝玉,成为荣国府的少奶奶。面对未来这个,不仅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还手段高超的潜在当家人,她怎么会高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