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湯臣倍健:天神之後,雷神來了

2019年12月31日,湯臣倍健公佈了2019年業績預告。預告顯示,湯臣倍健2019年業績預計虧損3.65-3.7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對前期收購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預計計提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總計約15.4-16.4億元。

湯臣倍健:天神之後,雷神來了

2019年年報季的地雷們,終究還是來了。湯臣倍健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

在2018年年報中,最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天神娛樂,公司以63.75億的資產減值損失,名列前茅(其中商譽減值準備43億)。

2018年的天神之後,2019年的雷神們摩拳擦掌。


一、湯臣倍健的商譽


2018年年報中,公司商譽餘額21.66億,均來自2018年收購的LSG公司。

這是一家生產益生菌的澳洲公司,該公司的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比較受歡迎。以京東為例,前三款Life Space益生菌的評價均為10萬+。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電商平臺存在刷單的可能,這個數字僅供參考不能全信。

湯臣倍健:天神之後,雷神來了

而到了2019年,這家看起來經營不錯的公司,怎麼就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了呢?

對此,湯臣倍健解釋,2019年1月以來,受《電子商務法》影響,部分中小代購退出市場,而LSG由於收入結構中的代購佔比較重,令其澳洲市場業務受到了大程度的影響。“這個影響遠超出了公司在併購LSG時的預判。

但表哥並不認為這個理由足夠充分,因為當初不是這麼說的。

據2018年公司的收購草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完成後,上市公司將 100%持有 LSG 權益,通過已有的營銷渠道,可以幫助 Life-Space 品牌快速進入實體店面渠道,擴大知名度和銷售,同時提高上市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增加交叉銷售機會,促進業績增長。

你看,湯臣倍健當初的說法是進入實體店,而不是依賴代購。

當業績完不成了,又把鍋給了代購。

平心而論,代購肯定是對業績有影響的,但公司在收購的時候,對此避而不談。

為什麼?

因為公司也知道,代購的操作,其實都是在打擦邊球,有逃稅的嫌疑。而公司在併購方案中隻字不提,在風險警示中也不告知,這樣的操作雖然可以理解,並不厚道。


二、虧損卻不虧錢


根據公司的業績預告,2019年虧損,但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依舊靚麗。

主要原因是公司的虧損主要來自計提,和去年的天神娛樂不同,公司的經營狀況還算不錯。

剔除掉商譽減值準備的影響,2019年盈利較去年同期仍保持增長,實現盈利10億-11億元。

據三季報,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7.5億,保守估計,2019年年報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有望突破10億。

這麼說,公司的“真實”業績應該不錯了?

也不盡然,因為公司併購LSG有點傷筋動骨了。


三、捉襟見肘的現金流


作為高端消費品,湯臣倍健的現金流一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但是併購LSG之後,公司的資金狀況一落千丈。

公司從2010年上市以來,財務費用就一直是負數,意思是存款利息收入遠大於貸款利息支出。賬面現金充裕,錢多的存銀行,或則去買理財。

2018年併購LSG後,公司的錢不那麼耐花了。雖然還在買理財,但賬面現金降低了不少,尤其是2018年開始,首次有了貸款。到2019年三季報,公司的長短期貸款接近10個億,這是公司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以至於公司的利息支出達到了3600萬(1-9月份),這是公司上市以來第一次利息支出大於收入。

一般而言,利息支出超過淨利潤的10%,就要保持警惕。剔除掉資產減值的影響,湯臣倍健的淨利潤超過10億,這麼說起來,利息支出並不算多。

只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公司從無貸一身輕鬆到揹負10億借款,都是併購帶來的結果,這個結果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了事,對公司的影響還要持續2-3年。


三、雷神們


無獨有偶,隨著年關到來,地雷陣也開啟了大幕。

湯臣倍健:天神之後,雷神來了


1、12月30日晚間,慈星股份發佈公告稱,因此前收購的杭州優投科技有限公司及杭州多義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大額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跡象。此外,預計產生存貨減值損失1億元左右。上述兩項減值將導致該公司年度虧損7.2億元至–7.25億元。


2、12月30日晚間,中集集團發佈公告稱,預計和海工業務有關的平臺2019年需計提減值約人民幣40億元~55億元左右。


3、華東科技之後亦發佈公告稱,擬對8.5代線TFT―LCD項目資產組計提減值56.56億元(目前排在第一位)。


4、*ST康得發佈公告稱,公司被判向中信保誠支付票據本金2.7億元及利息、違約金等,控股股東康得集團被判向中航信託償還借款本金14.63億元及利息。


5、馳宏鋅鍺公告稱,確認報廢損失1.25億元,預計將減少2019年淨利潤1.14億元。


從會計角度來說,大部分資產都可以計提減值準備(表哥參加財政部準則培訓班的時候,還叫做八項減值準備,現在已經擴充到十幾項),2018年的亮點在商譽減值準備,但並不代表商譽減值準備就是全部。

常見的資產減值風險包括以下幾種:

一是商譽減值準備。這個經過廣泛科普,投資者早應該牢記於心。

二是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廠房、生產線、設備、交通工具等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都有毀損的可能,尤其是重資產企業,在效益比較差的時候,通過這兩項減值準備洗個大澡,來年輕裝上陣。

比較悲傷的是,這兩種減值準備是防不勝防的。畢竟,上市公司想什麼時候讓廠房塌,就能做到什麼時候塌,投資者只能坐等炸雷。唯一能夠防範的,就是留意重資產行業,比如鋼鐵、化工等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公司。

三是存貨跌價準備。存貨餘額比較大的公司,需要警惕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比如囤人參的,做女裝的,搞化學原材料的… …

這些行業的存貨金額往往比較大,風險也就比較大。表哥曾經撰文質疑海瀾之家,最近這家公司也不是很舒服。

四是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和商譽減值準備類似,公司併購的子公司,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部分,如果出現了減值情況,也要計提減值準備。

五是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首先要搞清楚無形資產的構成,經過表哥統計,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無形資產主要是土地和採礦權。專利、自有技術等屬於少數,也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大多數影響業績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主要是採礦權。

最近鋰礦、鈷礦、稀土礦都有相應的風險,可以通過對比採礦權的金額來初步排查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