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叶问4:完结篇》——为中华武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对于中国功夫,用《精武英雄》中船越文夫的话来说:“中国人的武功是强调个人修为,而不注重实战。”而在电影里,李连杰饰演的陈真在武馆里的一战,也是用自由搏击战胜了传统的迷踪拳似乎也印证了这句话。

《叶问4:完结篇》——为中华武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而叶问系列电影向我展示了中国传统功夫的强大战斗力。从《叶问》的对战日本空手道(也可能是跆拳道)高手,《叶问2》的对战西洋拳击手,再到《叶问3》对战泰森,一系列电影都在说明——中国功夫具有实战能力。对于很多人来说,学功夫为的不是健身,不是表演,而是为了那实战能力。健身可以找健身房,表演可以学舞蹈,而功夫就是应该用来战斗的。

《叶问4:完结篇》——为中华武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叶问4》中的打戏可以分为两部分,中国人之间的比武切磋,和外国人的竞技较量。在与“自己人”之间的切磋比试,更多的是表现中华武术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一场比试下来,行云流水让人大呼过瘾。而在和外国人的竞技较量中,更是体现了中华武学招式的精妙和以“弱”胜强的格斗能力,在力量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击倒对方,看得我们热血沸腾。

《叶问4:完结篇》——为中华武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尽管功夫的实战能力不低,但是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其价值还是一直在被削弱。在影片中,一开始叶问的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抢漫画时不小心打伤了对方,在学校看来,不论原因为何,你打伤对方就是你的错,包括叶问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还有万宗华的女儿若男,在被霸凌的时候,不小心打伤了对方,后面却被对方的父亲用权势压迫,这一切都在说明功夫的战斗能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也毫无意义。

我记得吴京在接受凤凰卫视《非常道》的专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主持人问吴京:“如你此等人,如果在街上跟人发生冲突,你能动手吗?”吴京听完这个问题,立刻回了一个字:“跑。”吴京接着解释道:“我有一次在香港的街头就碰到几个酒鬼,是外国人。当时我是和我经纪人一起,那几个酒鬼就不停冲着我经纪人骂。”

“我当时就特别想动手,但是我经纪人就对我说:即使是他先动手,你再还手,你都触犯了香港法律。为什么呢?因为你会武术。他们认为你本身就具有攻击性。我说:那我就让他这么打我?他说:你可以适当的自我防卫。所以说,您别看我们是练武术的,能打,但我们其实是弱势群体。”

而在无法使用功夫去战斗的时候,武术似乎就失去了其价值。就像我开头说的,健身可以去健身房,科学健身比练功夫见效更快,表演可以学舞蹈,舞蹈的观赏性比功夫更适合大众口味。而真的要说到防身,中国功夫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与此相比跆拳道和空手道这种几个月就能形成战斗力的格斗技巧更适合人们。(而且跆拳道和空手道都有段位等级,适合吹B。)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功夫的存在空间真的让人担忧。

在军中推广咏春拳,毫无疑问也是影片的主线之一。《叶问4》的最终一战,是战胜军队的军官巴顿。在影片中,李小龙的弟子赫文一直希望咏春拳可以在军队中推广,奈何,一直无法证明其战斗力,直到最后一战。而叶问的最后一战,虽然出发点是“叶叔叔是练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一定要站出来。”但最后的结果应该也是叶问所希望的——弘扬中华武术。

《叶问4:完结篇》——为中华武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项防身能力你会选择什么?


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项防身能力你会选择什么? (单选)
0人
0%
中国功夫
0人
0%
跆拳道
0人
0%
空手道
0人
0%
自由搏击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