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葉問4:完結篇》——為中華武術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對於中國功夫,用《精武英雄》中船越文夫的話來說:“中國人的武功是強調個人修為,而不注重實戰。”而在電影裡,李連杰飾演的陳真在武館裡的一戰,也是用自由搏擊戰勝了傳統的迷蹤拳似乎也印證了這句話。

《葉問4:完結篇》——為中華武術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而葉問系列電影向我展示了中國傳統功夫的強大戰鬥力。從《葉問》的對戰日本空手道(也可能是跆拳道)高手,《葉問2》的對戰西洋拳擊手,再到《葉問3》對戰泰森,一系列電影都在說明——中國功夫具有實戰能力。對於很多人來說,學功夫為的不是健身,不是表演,而是為了那實戰能力。健身可以找健身房,表演可以學舞蹈,而功夫就是應該用來戰鬥的。

《葉問4:完結篇》——為中華武術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葉問4》中的打戲可以分為兩部分,中國人之間的比武切磋,和外國人的競技較量。在與“自己人”之間的切磋比試,更多的是表現中華武術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一場比試下來,行雲流水讓人大呼過癮。而在和外國人的競技較量中,更是體現了中華武學招式的精妙和以“弱”勝強的格鬥能力,在力量不如對方的情況下擊倒對方,看得我們熱血沸騰。

《葉問4:完結篇》——為中華武術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儘管功夫的實戰能力不低,但是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其價值還是一直在被削弱。在影片中,一開始葉問的兒子在學校和同學搶漫畫時不小心打傷了對方,在學校看來,不論原因為何,你打傷對方就是你的錯,包括葉問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還有萬宗華的女兒若男,在被霸凌的時候,不小心打傷了對方,後面卻被對方的父親用權勢壓迫,這一切都在說明功夫的戰鬥能力在這個社會背景下也毫無意義。

我記得吳京在接受鳳凰衛視《非常道》的專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當時主持人問吳京:“如你此等人,如果在街上跟人發生衝突,你能動手嗎?”吳京聽完這個問題,立刻回了一個字:“跑。”吳京接著解釋道:“我有一次在香港的街頭就碰到幾個酒鬼,是外國人。當時我是和我經紀人一起,那幾個酒鬼就不停衝著我經紀人罵。”

“我當時就特別想動手,但是我經紀人就對我說:即使是他先動手,你再還手,你都觸犯了香港法律。為什麼呢?因為你會武術。他們認為你本身就具有攻擊性。我說:那我就讓他這麼打我?他說:你可以適當的自我防衛。所以說,您別看我們是練武術的,能打,但我們其實是弱勢群體。”

而在無法使用功夫去戰鬥的時候,武術似乎就失去了其價值。就像我開頭說的,健身可以去健身房,科學健身比練功夫見效更快,表演可以學舞蹈,舞蹈的觀賞性比功夫更適合大眾口味。而真的要說到防身,中國功夫需要的是長時間的積累,與此相比跆拳道和空手道這種幾個月就能形成戰鬥力的格鬥技巧更適合人們。(而且跆拳道和空手道都有段位等級,適合吹B。)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功夫的存在空間真的讓人擔憂。

在軍中推廣詠春拳,毫無疑問也是影片的主線之一。《葉問4》的最終一戰,是戰勝軍隊的軍官巴頓。在影片中,李小龍的弟子赫文一直希望詠春拳可以在軍隊中推廣,奈何,一直無法證明其戰鬥力,直到最後一戰。而葉問的最後一戰,雖然出發點是“葉叔叔是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一定要站出來。”但最後的結果應該也是葉問所希望的——弘揚中華武術。

《葉問4:完結篇》——為中華武術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最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項防身能力你會選擇什麼?


如果你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項防身能力你會選擇什麼? (單選)
0人
0%
中國功夫
0人
0%
跆拳道
0人
0%
空手道
0人
0%
自由搏擊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