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

却独占鳌头的农家女,

反封建、反侵略冲在前

却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20世纪30年代,推翻帝制后的民国年间,章丘出了第一个女大学生,名叫郑爱菊。她自幼在学习上孜孜不倦,品才超众,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为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做出了显著贡献;为国家的主权振兴,呕心沥血,谱写了中国女性楷模的人生,并献出了宝贵的青春生命。

郑爱菊,祖藉是山东章丘市普集镇水泉村。1912年,出生在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书香门第。在先辈的熏陶下,自幼酷爱读书,勤奋上进,加之聪慧天资,成绩一向卓著,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岁时,在章丘最高学府——章丘城文庙读完高中学业,并考入山东省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校址济南北园,又称红色乡师)。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在考取省里高等学府中,应届赴考的章丘男、女生共300多人,而榜上有名的唯独她自己。在应考时,那些达官贵人、富豪绅士家中的少爷、小姐们前呼后拥,有的乘坐马拉轿车,有的乘坐人力“东洋车”,来到考场,举动不可一世,结果都落了榜,却想不到郑爱菊这个身着布衣、骑着毛驴赶考的农家女娃“独占鳌头”。以优异成绩考取济南考区第一名,曾一度被传为佳话,颂遍乡里民间。

郑爱菊在“乡师”就读中,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从此,她就接受我地下党组织所领导的一切进步、革命活动,并率先加入了“青年学生救国会”。由于老师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她对一位具有革命启蒙主义思想的傅姓老师备加崇敬,课余时间,经常在一块探讨革命真理、振兴国家的大事。后来,这位傅老师竟在深夜被反动当局抓去暗害了。当时,郑爱菊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是她为首组织全校进步学生在宿舍内悄然用纸做成了小白花,秘密举行了悼念活动。郑爱菊在致悼词中提出“傅老师是光荣的!”、“向傅老师学习!”、“要为傅老师报仇!”等革命口号,号召广大进步学生,继承傅老师的遗志,奋斗到底。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郑爱菊受进步思想驱动,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旧社会,女子缠足可以说是封建制度压迫妇女的一种手段,可称为摧残妇女健康、限制妇女自由的一种酷刑。当时,裹足之普遍,舆论之一律,成为一种时尚和不可逾越的鸿沟,郑爱菊从小对中国这种陋习就深恶痛绝。面对广大姐妹们将好端端地一双双天足,经过缠绕畸变成“三寸金莲”,痛苦难堪状况,目不忍睹。于是,在乡间她第一个向封建制度挑战并冲出了这种陋习的束缚,走向文明进步的道路。她一方面升学就读,一方面向政府提倡议,禁止缠足。在她的努力下,上中学时便担当起县“放足委员”的重任。这时的郑爱菊如虎添翼,工作更加活跃了,她充分利用星期天和暑、寒假期,经常地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串乡里、登门槛,不辞劳苦地义务宣传放足的好处,同时督检、惩处顽固派等,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事业的工作。曾遭受种种磨难,并付出了个人一定的代价。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当时,在宣传督检放足活动中,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势力的斗争,步履是十分艰难的。可知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受封建势力统治几千年,旧思想、旧传统、旧习俗根深蒂固,要想改变人们的旧思想、旧意识,诚然比推倒一座大山还难。郑爱菊所带领的放足工作队来了,一些妇女出于应付解下了裹脚布,当工作队走后,他们又偷偷把足缠了起来。针对这种现象,郑爱菊于假期中在一个村子一待就是几天,深入细致地做工作。此间,她曾遭遇到地方封建势力有些人的围攻、谩骂、诽谤、刁难等等,甚至遭到戏弄、污辱人格的种种行为,如曾有人将炸好的麻花让郑爱菊不伤原形的解开。在这些压力面前,虽然处境困窘,但却没有丝毫动摇郑爱菊的坚强信念,仍然坚持开展放足工作。因而,赢得了今天妇女在肉体上的彻底解放的成果。她的业绩,至今还铭记在老乡们的心目中。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国土遭沦陷,民族受蹂躏。国民党南京政府采取了妥协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更加激起了全体师生的强烈反抗,面临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局,广大师生已无法安心教读。于是,掀起了气壮山河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年10月初,郑爱菊首列与广大师生一道,在济南火车站举行了卧轨阻拦火车、南下请愿的革命行动。此间,当局禁令火车南下,阻止广大师生南下开展救国活动。经过这一斗争,取得了胜利,当局认许了师生们的革命行动,被迫派车但无司机。于是,师生们当中能者强行从济南火车站开出了南下的火车。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冲破种种险阻最终到达南京。郑爱菊与广大师生们一道,立即展开对国民党中央机关的抗议斗争。师生们壮志凌云的爱国热情,一举冲了总统府,砸了《中央日报》馆,并砸毁军车数辆……采取多种形式,敦促当局抗日救国,迫使蒋介石出面与广大师生代表谈判。反动政府由于本质所决定,是不会“立地成佛”的,对广大师生们的强烈要求毕竟难以接受,他们弃正义于不顾,竟然动用军队向这些手无寸铁的广大师生开了枪。当时死伤惨重,有的师生被军阀打伤扔进了阴沟,有的师生被打死悬头示众,有些师生被驱赶进长江中活活淹死……古老文明的南京城,曾一度变成了反动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屠场,到处充满着腥风血雨的恐怖气氛。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郑爱菊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的抗议斗争中,身负重伤,但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医治,并因饥、寒、惊吓所致,患染重病,报国夙愿未酬,从南京归来后不久便离开人世。时年仅21岁,在她临终前,嘴里还不停地呼喊着“要——雪耻”、“抗日——救国”……带着内心的忧伤和极度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郑爱菊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她的同学和群众,使更多的进步青年、志士继承了她的遗志,以献身精神前赴后继的投入了革命和抗日救亡事业中去。

着布衣、骑毛驴去赶考......章丘第一个女大学生郑爱菊

(本文作者和其重外孙)

文•章丘区公路局离休干部、高级政工师 周义军

11月14日,初冬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进屋内,大半个办公室都有暖光盈盈流动。本文作者周义军就是这个时候走进了我们的编辑部,身材干瘦,精神矍铄,轻声慢语,思维清晰。一般老同志来投稿,手写稿件的多,但他拿出来一个U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文稿是家人帮忙整理的电子版,社会发展太快了,我现在快成文盲了。”我们新出的杂志送给他,他双手接过连声感谢:“精神食粮比什么都好!”

耄耋之年的老人尚且如此勤奋,不放弃努力,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让我们编辑部的几个年轻一辈不禁有些羞愧,明日将刊发系列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