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广西近代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名将?

孤客生


广西近代史中有以下著名的名将:

1、韦拔群

韦拔群,广西东兰人。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2、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广西北流人。1921年毕业于广东韶关滇军讲武堂,习炮科。曾参加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战斗。是中国革命的著名将领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展示着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3、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

4、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1852),客家人。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官封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5、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

6、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汉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7、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

8、韦国清

在广西发生的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红八军。这两只红军中,广西籍将领主要是李明瑞韦拔群等人,后来都在战争中牺牲。韦国清在百色起义中仅是普通一兵,在长征中逐渐成为特科营营长、特科团团长。抗日战争中,韦国清先后在抗大、山东纵队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第9旅政治委员、旅长。1944年,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张爱萍接任,韦国清依旧担任副师长。解放战争中,韦国清先后担任华野2纵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务,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9、李天佑

李天佑在桂军中当兵时,是李明瑞的勤务兵,百色起义中,仅15岁的他就担任了红七军军部特务连副连长。红军时期,李天佑先后担任了红七军第58团副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是红军中战绩最辉煌的团长之一,也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抗日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参加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38军军长,实际上他长期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38军和39军协同作战,作用不亚于兵团司令。

10、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11、黄旭初

黄旭初(1892—1975),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

12、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

13、黄绍竑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珊萃村人,新桂系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4、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广西北流平政镇岭垌村人,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龙州起义领导人,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

15、覃异之

覃异之(1907—1995),汉族,广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广西宾阳。中国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

16、《广西桂系抗日爱国将军》名单:

上将8人黄绍竑 黄旭初 夏 威 何柱国叶 琪 罗 奇 韦云淞 甘丽初

中将17人马晓军 苏祖馨 李 毅 夏国璋 凌压西 冯 璜 陈 雄 杨 勃 吕国铨伍廷飏 李本一 潘国骢 杨愿公 马拔萃 黄剑鸣 封少君 封裔忠

少将67人甘成城 马典符 马振鸿 韦贽唐 伍廷钧 罗克传梁栋新 龚杰元 曾达池 黄中骢 封传壁 黄远镇黄官俊 封高亿 马展鸿 黄循富 罗昌馨 崔 坚崔履栋 梁宝仁 封赫鲁 陈汉吾 伍文湘 梁兆福陆汝畴 苏松石 刘剑奇 陆受祺 陈杰熺 李国基邓光伦 夏拯民 甘乃柏 夏 越 李汉军 韦 灿李焯枬 罗 烈 李秀年 刘觉任 马伟新 黄绍耿刘钧华 梁仲西 李大江 李 权 何剑苍 陆汝群黄懋儒 覃品凡 余丕才 陈世琼 李明芳 马翔鸿梁学基 黄昌琳 罗复馨 罗克斯 黎慧军 韩宗明马炳辉 韦有鹏 凌龙玟 杜时崇 杨高汉 胡振广伍达欧

17、周祖晃

(1891~1959年),字敬生。渡头宿棠村人。早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 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4年 (1925年)参加北伐,先后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八旅十六团团长、十师二十九旅旅长、第七军十九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军中将军长,率军北上抗日,参加了 淞沪、徐州、台儿庄等战役,有“桂系宿将”之称。28年春任四十六军军长,不久升第十六 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广西昆仑关等战役。1949年11月29日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后,即 派副司令兼参谋长霍冠南为代表前往桂林谈判。12月13日与解放军代表、十三兵团副司令李 天佑签署“和平解决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从百寿开往两江集结接受解放军改编,至12 月28日,周祖晃所属部队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编完毕。后他向全省各地通电,希望广西各地 国民党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 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常委。1959 年在南宁病逝。

18、吕竞存

吕竞存(1897~1967年) 。会仙圩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后升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民国13年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副官长。14年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少将副官 长。17年春,任第十五军少将参谋长,兼南宁中央 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军,后调任军政厅厅长。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吕竞存认为广西省会南宁接近广州湾易遭日军 登陆袭击,建议将省会北迁桂林,省府任他为桂林市政处处长。他督办市政,拆除障碍物, 扩宽道路,构筑交通及防空设施,广储粮秣,并修整名胜,使原受军阀混战破坏的桂林面目 一新。与此同时,他在城内多处建有私房,有“吕半城”之称。省府迁桂林后,南宁果然遭 受日军袭击,桂林则成为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之一。 民国26年(1937年),任第五路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广西绥靖主任公署中将副参谋长, 兼广西省政府委员。1967年9月14日去世,终年70岁。


铁男春秋


共和国开国将军才是名将!广西籍的开国将军有18位,分别是

韦国清(上将,东兰人)、李天佑(上将,临桂人)、韦杰(中将,东兰人)、冼恒汉(中将,田阳人)、莫文骅(中将,南宁人)、覃健(中将,东兰人)、韦祖珍(少将,东兰人)、卢绍武(少将,武鸣人)、朱鹤云(少将,田东人)、吴西(少将,扶绥人)、张英(少将,灵川人)、欧致富(少将,田阳人)、姜茂生(少将,凤山人)、黄一平(少将,贺县人)、黄惠良(少将,平果人)、黄新友(少将,凌云人)

听历史知事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个上将和中将!

1,韦国清

韦国清上将,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加入红军,红军时期曾任特科团营长,团长,率部参加架设乌江浮桥、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奔袭通安州等战斗。抗日战争中,韦国清上将带兵到苏北,皖东北开辟根据地,后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师长是彭雪枫,彭雪枫战死后,师长是张爱萍。

解放战争中,韦国清上将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州战役。新中国成立后,韦国清上将曾主政广西20年之久,并且还在中央进入了政治局,成立副国级领导。

2,李天佑。

李天佑出身广西贫困家庭,加入北伐军李明瑞部当勤务兵,百色起义后加入红军。在红军中,李天佑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先后参加了攻占娄山关、袭取遵义城、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等战斗。抗日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了115师343旅副旅长、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开辟了晋西南根据地。解放战争中,李天佑主持四平攻坚战,四平解放战,获得大量宝贵经验。李天佑还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曾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3,韦杰。

韦杰和韦国清上将一样都是东兰人,带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是东兰人“拔哥”韦拔群。韦拔群和湖南的毛主席广东的彭拜并成为“农民运动三大王”。韦杰的哥哥韦士超在百色起义中战死。韦杰从一名15岁的红小兵,成长成为红军基层军官,长征途中担任军先头部队红17团的侦察连连长。长征结束后,韦杰升任了红军骑兵团团长,后升任75师师长。抗日战争中,韦杰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688团团长,保卫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安全。解放战争中,韦杰历任中原野战军6纵司令、61军军长。


4,冼恒汉。

洗恒汉参加红七军后,先后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历任政治宣传员、团政委、师政委、纵队政委、军区政委等。解放后,曾主政甘肃多年。

5,莫文骅。

莫文华是广西南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在我军发展过程中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曾任东野四纵政委,41军政委,十三兵团政委。

6,覃健

曾任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

广西籍的开国将军,全部来自于百色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百色起义的领导层,可谓是五湖四海,有四川人邓小平、山西人贺昌、福建人陈豪人、广东人张云逸、当然还有广西本地人韦拔群、李明瑞。韦拔群是农运领袖,李明瑞则是桂军高级军官,曾主持广西全省政务。

广西的开国将军中,又很多兄弟一起参加革命的,韦拔群韦国清韦杰就是本家兄弟,而李明瑞还带着俞作柏、俞作豫两个表兄弟


历史知事


在广西名将中,曾作过介绍韦国清、李天佑、韦杰、冼恒汉、莫文骅、覃健等,这里介绍几位壮族的开国少将。

韦祖珍(1912—1982),广西东兰人,壮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七军连指导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保卫部科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长征中,曾带领20余人的突击队,担任掩护任务,后陷入敌军重围,他率部突击队与敌周旋7昼夜,20余人全部安全撤出,受到上级表彰。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晋西南支队保卫科科长,总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八路军南下支队警备1旅2团政委,主要从事保卫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5师政委等职。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西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21兵团政治部主任,空军第4军副政委、空军7341部队副政委,空军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卢绍武(1906-1978年),广西武鸣人,壮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3团营长,13团参谋长、团长,15军团75师参谋长等职。

在1934年的高虎脑战斗,右足关节负伤,他带着腿伤参加了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688团参谋长,冀鲁豫边区支队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等职,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1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8军副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武鸣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鹤云(1912—1992),广西田东县人。壮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第7军21师62团排长,滇桂边区游击队第11支队1大队中队长。在红7军主力北上后,他留守右江根据地。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4支队14团参谋,新四军第2师6旅16团团参谋长、团长,第7师19旅55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参谋长、师长,第三野战军第33军97师师长等职。参加过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吴西(1900—2005年),广西扶绥县人,壮族。

曾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海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欧致富(1913—1999年),广西田阳县人,壮族。

曾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的少将军衔。

黄惠良(1912—1975),广西平果县人,壮族。

曾任东北军区后勤运输部政委,辽宁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新友(1912—1985年),广西百色人,壮族。

曾任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郑国柱


列举十个广西近现代有名的十大将领:

1.冯子材,清末抗法英雄。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任广西军务帮办,年近七旬的他帅军取得了谅山镇南关大捷,这是近代史上清军罕有的胜利。

2.刘永福,清末抗法英雄。黑旗军统帅。

3.陆荣廷,民国时期桂系军阀首脑,广西武鸣人,民国建立后任广西督军,人称广西王。西南军阀代表人物,1927年被少壮派驱除。

4.李宗仁,广西桂林人,新桂系首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伐战争时期任第七军军长,第七军有“钢军”之称。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台儿庄战役。1948年5月任副总统,后任代总统。1949年后去美国,1965年返回祖国大陆,1969年病逝。

5.白崇禧,广西桂林人,新桂系首脑,与李宗仁有“李白”之称。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善于用兵,有“小诸葛”美誉。曾任国民政府参谋总长、国防部长。1949年后去台湾。

6.黄绍竑,新桂系首脑,与李宗仁、白崇禧有新桂系“三巨头”之称。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后到国民政府任职,是使新桂系加入国民党的重要人物。1949年后留在大陆。

7.李品仙,陆军二级上将。远在湖南系唐生智部下,后回到桂系,在黄绍竑出走桂系后成为第三号人物。

8.韦拔群,壮族,人称“拔哥”,农民运动大王,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在工农中有很高威望。不幸被叛徒所害。

9.韦国清,壮族,开国上将。

10.李天佑,开国上将,四野虎将之一。



磨史作镜


韦国清:广西东兰县人,壮族,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李天佑:广西天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韦杰:广西东兰县人,壮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上将。

李宗仁:广西临桂人,国民革命军上将。

石达开:广西贵港人,太平天国将领,封翼王。

冯子才:广西钦州人,清末将领,在中法战争中取得镇南关大捷。

刘永福:我就知道他是广西人,具体是哪里的就不知道了。他是黑旗军首领,后被朝廷招安。和冯子才配合,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他率军在台湾坚决抗日,直到台湾全部沦陷才乘船回大陆。

陈铭枢:广西合浦县人,19路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中将。后投身民主运动。

张淦:国民革命军中将,兵团司令。我就知道他是广西人,具体是哪里的就不知道了。他在博白县被解放军俘虏。


血染战旗红


广西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恶劣,自古就以军事著称,广西狼兵更是闻名天下。广西出生的名将更是比比皆是,例如清末冯子材、刘永福,民国时期的李宗仁、白崇禧等。

尤其是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广西起家,主要领导人和大将大多都是广西人。如石达开、萧朝贵、李秀成、陈玉成等等。而我要说的,则是广西籍的新中国开国将领:李天佑上将、韦国清上将、莫文骅中将等人。


李天佑,汉族人,1914年生于广西临桂。1929年,在桂军中当兵的李天佑参加了邓小平等人领导的百色起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的李天佑年仅15岁,就已经成为了军部特务连副连长。在此后的红军生涯中,李天佑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成为了红军师长,并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天佑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后担任了副旅长和代旅长。抗日战争刚爆发,李天佑就率全团参加了著名的的平型关大捷。随后率部转战吕梁山区,参与了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解放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了第四野战军38军军长等职,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先后担任了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韦国清,壮族人,1913年生于广西东兰。同样是参加了百色起义加入红军,韦国清开始了他的传奇经历。红军时代,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后,韦国清先后担任过连长,军事教员,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开赴抗日前线,先后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大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九旅政治委员、旅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作为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莫文骅,1910年生于广西邕宁,与李天佑上将等人一样,莫文骅也是在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加入红军。土地革命期间,莫文骅先后担任了红七军参谋、连长连政治委员、中央苏区军委会总司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莫文骅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中曾担任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盲客


广西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民风剽悍。这里不仅曾经是中法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沿阵地,更是我国的陆上南大门。而在风云变幻的近代史上,广西也曾涌现了大量的名将。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共有2位开国上将、4位中将、12位少将来自于广西。他们分别是上将韦国清、李天佑;中将韦杰、冼恒汉、莫文骅、覃健;少将韦祖珍、卢绍武、朱鹤云、吴西、张英、欧致富、姜茂生、黄一平、黄惠良、黄新友。


上将韦国清

韦国清,开国上将之一。早年通过百色起义加入红军,曾参加过国民党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功勋卓著,历任特科团营长、团长、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等等职务。

在解放战争中,韦国清上将参加了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州战役,为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韦国清上将又率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军与法军作战。此后,长期主政广西。

上将李天佑

李天佑,开国上将之一。曾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中担任过勤务兵。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李天佑脱离北伐军,通过百色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先后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八路军副旅长、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李天佑与吕正操前往东北地区驻扎,后来他主持参与了四平攻坚战、四平解放战等重要战役,为解放东北做出了巨大贡献。四野部队(东北野战军)成功入关后,李天佑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可谓是劳苦功高。作为一个来自广西的开国上将,李天佑一生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由南向北、由北向南,十分传奇。


(开国上将李天佑)

此外,还有开国中将韦杰、冼恒汉、莫文骅、覃健;开国少将韦祖珍、卢绍武、朱鹤云、吴西、张英、欧致富、姜茂生、黄一平、黄惠良、黄新友的事迹。不过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介绍了。他们都是广西近代史上著名的将领,也是广西人民的骄傲。


世界人文通史


秦始皇统一后,又征调了六国兵马发兵50万,渡长江而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南征百越之战。



秦始皇五路大军南征百越,其中一路十万人马,出兵当年就攻下了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大军攻南越(广东),两路大军攻西瓯(广西)和雒越(广西南部和越南)。但是第一次进攻被以西瓯首领为盟主的抗秦联军击败,主将被杀,“伏尸流血数十万”。后秦始皇又加派了十万援军,征发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运输军粮,历经六年方才征服了广西和越南。可见广西兵战斗力之强。据史书记载:瓯雒军作战顽强,不惜退入深山密林与野兽为伍也至死不投降秦军。

秦始皇征服百越后,数十万士兵继续留驻当地。因而,从人种上来说,两广越南就是能战之士的后代,基因上就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好勇斗狠。

作为边疆省份,广西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恶劣,自古就以军事著称,广西狼兵更是闻名天下。广西出生的名将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北宋名将狄青,明朝的袁崇焕。

到了近现代,广西深刻地融入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更是涌现出一大批能战之将领。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从天王洪秀全以下的几个王都是广西人。

洪秀全当了天王,贪图享乐,仗都是下面的人打的,没机会体现他的军事才能。

东王杨秀清,没啥可说的,从金田出发一路打到南京,杨秀清是实际负责人,派军北伐,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不过他野心膨胀,想取代洪秀全,被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所杀。

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早早战死,来不及展示指挥才能。

北王韦昌辉,让人记忆深刻的不是他如何作战,而是他的野心和冷血屠杀东王两万多部属。并被史学家把太平天国失败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

翼王石达开,公认的会领兵打仗,曾打败曾国藩,逼得曾国藩跳水自杀(当然被救起了)。



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天国后期依靠的主要是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也是广西人。

其实,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广西子弟兵损耗殆尽影响到太平军的战斗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从广西打到南京时还有两万多广西老兵,这是太平军中最能打的中坚。然而,偏师北伐带走了一万广西兵;天京之变先是韦昌辉杀杨秀清部属,后是洪秀全杀韦昌辉手下,又报销掉数千;最后石达开负气出走又带走了数千。这样,看着有数十万大军的太平军,实际上战斗力已经不如那两万多的广西兵。最后能延续几年靠的还是剩下的一班广西老人如陈玉成、李秀成等在支撑。

清军方面

两个杰出的将领也进了历史课本。

一个是老将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广西提督冯子材率部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使得大清在陆地上击败了法军。

老将冯子材



另一个就是黑旗军刘永福。曾经是天地会的起义将领,后来退入越南。在越南多次击败法军,被越王封官封爵。再之后又被大清招安,三千人的黑旗军被满清想方设法减到了1200人。



甲午战争后,在台湾巡抚内渡后,统领黑旗军和台湾义军抗击日军,取得了击毙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的战绩,在满清断绝援助的情况下杀死日军3万人,日军损失竟然比在甲午战争中损失还要大。之后告老还乡,又资助孙中山同盟会,参与反清斗争。

被盗后的刘永福墓



非常遗憾的是,在民国时期刘永福墓就多次被盗,最近的一次被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黑旗军的七星旗



民国时期

先是陆荣廷为代表的广西旧军阀,后是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广西新军阀。

广西新军阀在李、白时期非常强大,成为了能与蒋介石中央军相抗衡的最大的一支军阀势力。

红军长征时湘江之战损失惨重,其绝大部分损失就是由桂系造成的。

抗战开始后,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率领广西兵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等,桂系坚持大别山,不仅对抗日军,在皖南事变围攻新四军军部时也有参与。



白崇禧抗战时任军委会总参谋长,领导了桂系在广西昆仑关、桂南会战、桂柳会战等。

解放军渡江后,中央军委确定的国民党军方面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两支,一支是青海马步芳的骑兵,另一支就是桂系。虽然多次作工作,但是白崇禧拒绝起义,叫嚣要打到底。结果在衡宝战役其主力7军和48军被歼灭了四万多人。之后,陈赓率四兵团过广州而不入,直插雷州半岛截断桂系退路,北线四野展开南线大追歼,最后将桂系主力全歼。

桂系七军第九任(最后一任)军长李本一,衡宝战役化妆逃跑,1949年12月17日七军被全歼,被我军俘虏。1951年8月24日因抗战时在安徽残害三万多军民被安徽皖北行署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却傻乎乎的跑去了台湾,论打仗蒋介石给白崇禧提鞋都不配,可是论使下三滥手段,没有比蒋介石更无赖的。1966年白崇禧不明不白死了,死后身体全身发青,至于是否被下了毒,只有蒋心里清楚。

49年12月底广西战役结束,然而在50年2月广西就开始出现土匪叛乱。最先叛乱的是广西恭城,领头的是李宗仁的小学同学,桂系的一个退役中将,后叛乱蔓延至广西数十个县。

陶铸到广西后,将原先的“宽大为主,镇压为辅”政策改为“镇压为主,宽大为辅”,又从湖南调入21兵团入桂剿匪,终于清除了广西匪患。广西剿匪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剿匪战争。

我军方面

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了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



红七军军长张云逸解放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广西人民政府主席。五五年授予大将。

红八军韦拔群很早就牺牲了,如果能活到解放,起码是上将以上。



张云逸带领红七军和部分红八军部队千里转战来到中央苏区,从出发时的7500人到瑞金后剩1300余人。历经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剩一百余人,活到解放的人数很少。原来在战士经多年艰苦的战争都成为了干部。

陈毅与在延安学习的的红七军战士合影



其中,原来的红七军连长李天佑成为王牌三十八军首任军长,开国上将;原来的排长韦国清为开国上课,他还有一个头衔----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指导和训练越军,打了奠边府战役。原来的军部参谋莫文华成了开国中将,排长韦杰当了军长、开国中将。等等。

李天佑上将



看中国近代史,总体来说南方各省的兵比北方兵能打,这也许和南北朝、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汉人大规模南迁有关。


我淡如菊


前言:

广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尚武崇文,民风彪悍,历史上所出的名将不知凡几。若论广西近代史中有那些最为著名的名将,笔者认为主要有清朝的冯子材和刘永福、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国民党的李宗仁、解放军的韦国清。

一·清朝阵营:冯子材和刘永福

1.冯子材

(1)冯子材,清朝广东钦州人,今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人。冯子材是清朝最为著名的名将之一,是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功勋卓著,无可争议。

(2)冯子材是真正的名将!一生征战无数,打过农民起义、打过天地会、打过太平天国、打过安南起义军、打过法国侵略军。先后经历了围剿广西地方农民起义军、镇压广西天地会、清剿广东高州凌十八义军、镇压粤桂边界的农民起义军、镇压南京太平天国、剿灭广东罗定信宜反清队伍、驻守安南期间帮安南王剿灭叛乱、中法战争取得镇南关大捷。

(3)冯子材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在驻守安南期间(安南是清朝的蕃属国),先后多次帮安南王平定国内叛乱、骚乱、农民起义。法国侵略军侵略清朝蕃属国安南期间,冯子材多次击败法军,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取得镇南关大捷,侵略安南法军损失惨重。冯子材为中法战争取得了陆路的胜利,法国如费里内阁都因此而倒台。



(民族英雄冯子材)

2.刘永福

(1)刘永福,清朝广东钦州人,今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同时也是防城港市上思县人(8岁时随父迁居上思),祖籍玉林博白。刘永福也是清朝最为著名的名将之一,也是抗法名将、民族英雄,也同样功勋卓著。

(2)刘永福在安南参加中法战争 刘永福早年参加天地会,投身农民起义,攻打地主武装;创建反清黑旗军;率领黑旗军南下安南抗击法国侵略军,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击毙法军司令李威利,安南王封刘永福三宣提督、三定提督;

有鉴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英勇抗击法国侵略军、令法军损失惨重,清朝进行收编黑旗军,封刘永福为记名提督、“依博德恩巴图鲁”。“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3)刘永福在台湾参加抗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朝封刘永福为“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率领黑旗军赴台抗日。 刘永福在台湾抗日战争中,取得大甲溪大捷等多次胜仗,击毙日军少将山根信成、中将北白川能久,击毙日军无数。

(4)但是因为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同时清朝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虽然在台湾英勇抵抗,但台湾仍然因为弹尽粮绝而失守。刘永福悲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民族英雄刘永福)

二·太平天国阵营:石达开

1.石达开,广西贵县人,今贵港市港北区人,祖籍广东河源市和平县。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被封为翼王,在太平天国内有着“翼王五千岁”之称,地位非常崇高。

2.石达开的一生充满传奇,轰轰烈烈,可歌可泣,也可悲可叹。十六岁时就受访出山,十九岁时就已经统帅太平军千军万马,二十岁时就获封太平天国翼王五千岁,三十二岁时却也英勇就义于成都。

3.金田起义时,石达开一人就率领四千余人前来响应洪秀全起义。取得“水陆洲大捷”,夺取湖南重镇岳阳,占领湖北重镇武汉,自武昌东下古都金陵。石达开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清军闻风而丧胆。因此石达开有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之称。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来)

三·国民党阵营:李宗仁

1.李宗仁,广西桂林人,今桂林市临桂区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新桂系领袖、国民党桂系领袖、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李宗仁不但是广西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名将,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名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

2.李宗仁的一生主要参加的大战有:桂系争夺战、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论李宗仁的一生,是功是过,他的军事才华都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他所领导取得的台儿庄大捷,影响了抗日战争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抗日战争李宗仁)

四·共产党阵营:韦国清

1.韦国清上将,广西东兰县人,今河池市东兰县人,东兰县是广西两个将军县之一。

2.韦国清上将少年时就已经投身革命事业,参加农民自卫军攻打东兰县城,参加百色起义、红七军,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参加长征、历经架设乌江浮桥、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奔袭通安州等战斗,参加抗日战争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参加解放战争、历经朝阳集、宿北、鲁南、白塔埠、益林、涟水、淮海等战役。新中国后,曾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

3.韦国清上将,一生经历大小战争无数次,是广西近代史最为著名的名将之一。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韦国清上将)

结尾语:

各位读者,除了冯子材、刘永福、石达开、李宗仁、韦国清,你认为广西近代史最为著名的名将还有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神渡说广西广东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在广西人眼里绝对称得上名将!
那么


李宗仁所属的桂军在抗战中有什么表现吗?那就要说一说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内战 ,八年抗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 没听说过李宗仁的桂军出了什么特别能打的部队,或拿的出手的战绩,都说桂系打的台儿庄战役,但是台儿庄也不是绝对的主力,只是李宗仁指挥的罢了!滕县保卫战是川军打的, 临沂保卫战是西北军 和东北军,坚守台儿庄池峰城的也是西北军部队和中央军,淮河狙击战是东北军51军于学忠部和张自忠59军,所谓的桂系部队在津浦线南段一带坚守,防备、监视日军,另外李宗仁给他手下部队保存实力找的借口好啊!如果不是我桂系31集团军敢于牵制、阻击日军,台儿庄会战的我军即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 这种活 换成西北军和川军,东北军也能可以,台儿庄战役后论功行赏共颁发11块青天白日勋章,桂系没得到一块,连低一级别的四等宝鼎勋章也没有半块,战绩可见一般!

李白桂系除了吹还有何功绩,无非是北伐战争的关键作用,其他的就没什么好吹的 桂系北伐有功,然而桂系联手蒋介石在上海清共,导致国民政府分裂,内战,杀害革命群众无数,罪不可赦,所以白崇禧致死都不敢回广西,爆死台湾 两广事变中,粤桂军阀都拿了日本人的援助,以抗日为名,实则倒蒋 接着是抗战,抗战中桂军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连广西本土都没守住,南宁,桂林都要靠中央军来守,抗战后几乎所有的军阀都成了炮灰,唯有桂系保存了实力 最后是民团制度,广西民团虽然在抗战中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民团制度,解放军解放广西后,广西民团沦为匪患,到最后解放军消灭了近50万人,民团制度有多烂可想而知,桂吹们,你们就别吹了,没有任何日军方面资料能佐证桂军是什么武士道精神。桂军被白崇禧卖了, 桂林白白放弃,大批桂军白白被俘,被凶残的日本兽兵将煤油灌入口中,然后点火烧死。火从口腔内脏发出,桂军被俘将士之惨叫堪称惨绝人寰,天为之暗。而日本兽兵却围观狂笑,拍手得意。白崇禧一手酿成广西百万民众大溃逃,追击日军一路上看到尽是成堆的难民尸骸,臭气难闻。光是被抛弃汽车就延绵数百里,多达百余辆。车上装满财物细软,却无人取拾,只顾逃命。日军成批枪杀难民,更多难民逃入贵州正遇大雪,整家的死去。日军将独山、丹竹等十多城市的装满的仓库全部毁掉。


(上图是桂林保卫战被俘虏的桂军士兵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一个师135师打白崇禧号称最能打的钢七军四个师打的桂军跟豆腐渣一样就这战斗力还狼军自己封的吧!淞沪会战桂军三个师六个旅一天就被打得落花流水,硬是吹出来了六个师,还都阵亡了,都阵亡了那么后面江浙吴兴长兴狙击战第七军两个师也打了难道是鬼兵打的?徐州会战之后桂军移防安徽金寨,面对日军进攻只会保存实力,导致金寨被屠城,桂军三个军看着日军4000多人屠杀了安徽金寨,待弹尽粮绝后一字长蛇阵退出,桂军硬是没敢还手! 豫湘桂战役,桂系为了保存实力,甚至连乡土都不认真守,桂林之战,日军实质是轻取举胜。而广西战场真正打出声色的昆仑关之战,蒙墟反攻之战,都是中央军与广东军张发奎部打的更令人发指的是,坐视日军将广西大部烧成焦土,尽情奸污淫乐的桂军,竟在广东军在蒙墟痛打日军时,不发一兵相援 。

李宗仁两次利用中共扩张发展自己的势力,又两次反共,一次是在广西,一次是在安徽,抗日战争时期的36年还在反蒋,解放战争又妄想和中共划江而治,愿当反蒋先锋,综合评价就是政治立场摇摆,没有格局的政客。国共两头不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