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五六十年代的有些人把鹹菜當菜吃,甚至直接吃鹽,那個年代為什麼沒這麼多血壓高的人呢?

邊緣人128858193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五六十年代物質極為匱乏,很多人飯都吃不飽,有口鹹菜就不錯了。那時候因為高血壓就診的人也確實少。福爸來分析一下為什麼。

醫療條件差


五六十年代連基本醫療保障都沒有,也沒有普及體檢。大部分人有點不舒服只能熬著,或者找點草藥吃吃。所以很多高血壓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壓力小

那時候的生活工作節奏慢的多,反正吃大鍋飯計劃分配,大家都差不多。心態比較平和,心理壓力比現在小多了。生活也比較規律,熬夜不睡的人不多。身體受到的應激壓力小,高血壓自然就少。

體力活動多

五六十年代各種機械設備少,交通工具也少,連自行車都是奢侈品。所以大部分勞動需要人的體力,上下班和日常生活也以步行和騎自行車為主。較多的體力活動可以減少高血壓發病率。

飲食相對健康一些


五六十年代肉和油都是計劃供應,不可能敞開吃。就連主食也有很多的雜糧粗糧。同時蔬菜吃得比較多。那時候的胖子是稀有動物。這樣的飲食模式,如果沒有高血壓遺傳,想得高血壓都難。

壽命

高血壓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也會大幅度增加。五六十年代的平均壽命也就60出頭,比現在短的多,老年性的高血壓當然也要少的多。

吃鹽多隻是高血壓誘因之一,現代人得高血壓多,主要還是吃的太油太精細,蔬菜吃得少,活動也少。說白了,高血壓還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

我是福爸,執業醫生,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一說到防治高血壓,第一條就是鹽少!控制食鹽攝入量,不要吃鹹菜、醃製食品等等。前後對比,為什麼現在這麼強調少鹽的問題,吃了上百年千年的鹹菜,怎麼成了罪魁禍首了?以前大家都是這麼吃,也沒這麼多事兒啊!

我想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的疑問,今天就來說說。

五六十年代吃鹹菜或鹽的本質

①身體需要多。

五六十年代人們以體力勞動為主,體力勞動出汗會排出大量的鹽分,在勞動之中揮汗如雨的情形司空見慣,本身就需要更多的鹽分攝入,所以,雖然人們攝入鹽分比較多,卻不會最終造成身體的過分失衡。

②鈉的來源相對單一,總量不比現在多。

五六十年代菜雖然比較鹹,但菜餚的總量很少,食物以無鹽的主食為主,一大碗米飯就一小碟鹹菜就是一餐,而且加工食物非常少,鈉的來源幾乎是食鹽,鈉的總攝入量並不比現在更多。

③鈉鉀的平衡

據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充足的鉀可以平衡鈉的升壓作用,並促進鈉的排洩。五六十年代糧食不足,五穀雜糧豆、薯類及蔬菜瓜果,都是大家的食物,相對來說,大家吃精製的白米白麵的比例是比較少的,而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鉀,保證了充足的攝入鉀。


現代的飲食與鈉的情況

相對的,鈉的需要量下降而鈉的攝入過多。

如今,體力活動所造成的出汗已經很少,夏天還有空調,出汗量進一步下降,減少了鹽的排出途徑——鹽的排出減少,需要減少。

然而,飯吃的少了,菜餚的總量比過去增加很多,一小碗飯配上兩三個菜是很家常的飲食,加上大家對味蕾的追求,食鹽、味精、雞精、醬油等(這些均含有較多的鈉)豐富的調味,每個菜加上一些,總的攝入量也不比以前一碟鹹菜的鹽分少。

再加上餅乾、點心、零食、甜飲料等預包裝食品大行其道,人們獲得非常容易,而這些都含有大量的鈉,儘管吃起來並不覺得很鹹,但總的鈉攝入量必然比從前大幅度上升。有心,你看看包裝食品的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數字乘以2.5就是鹽量。


舉個例子:如圖,這是某品牌瓜子的營養成分表,淨含量305g,每100g含鈉627mg,乘以2.5,相當於食鹽1567.5mg(約1.5g),這一袋瓜子就含有鹽約4.7g。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為6g。

另一方面,鈉和鉀的比例,也隨著時代發生了改變:鈉多,鉀少。現在的生活當中,精白米、精白麵粉是幾乎佔餐桌主食大部分江山,五穀雜糧因為口感粗糙,作為以前“窮苦生活的代表”等原因,不被人們“喜歡”,已經“消失”在大部分人的餐桌上。同時加上大量加工肉類,如火腿、午餐肉、培根等,作為新型(非傳統)食物,因其色、香、味俱全,同時非常方便,為大家喜愛,也替代了部分肉類。然而,好吃背後,這些加工肉類也含有大量的鈉。然而蔬菜水果攝入並不多,所以鉀的攝入量就很低了。特別是如果經常吃快餐和方便食品度日,鹽多而菜少,又沒有水果,鉀的攝入量少得可憐。鈉鉀的嚴重失衡也就合乎情理了。


現在高血壓患者呈逐年上升、年輕化趨勢,離不開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促進其成為很大的公共健康問題而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視。要有效防治高血壓,就要採取高鉀低鈉的膳食。最有名及得到證實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壓的膳食模式就是得舒(DASH)飲食,特點為:

全穀物,多蔬果;

低脂乳,健康肉;

堅果豆,用好油;

低鈉鹽,少加糖。


有效防治高血壓,從飲食調整開始。

作者簡介:賀力,四川省民政康復醫院主管護師,臨床營養師,高級技能公共營養師,四川省營養學會會員,王興國營養特訓班第五期學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