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肝是做B超還是CT好,為什麼?

火山一角507


超聲檢查(B超或者彩超)和cT原理大不相同,各有優缺點。

肝臟位於人體右上腹部,屬於消化系統的實質性臟器,宏觀上分左葉、右葉和尾葉;檢查方法的選擇和診斷目的有關係,總體來說,應用超聲掃描更多一些。

B超和彩超檢查肝臟形態結構優勢明顯,具有實時、動態、無損等特點,可以通過聲像圖觀察肝臟各葉、膽囊、鐮狀韌帶、膽總管、肝內膽管、門靜脈等生理結構及走行方位,也可以發現結石、囊腫、腫瘤、脂肪肝、肝硬化、腹水等病理性改變。

CT屬於X射線檢查類,運用電子計算機逐層掃描,更細緻,更準確,但是會對人體組織造成一定的傷害。

總的來說,肝臟形態學檢查超聲應用比較多,至於哪個做首選,請聽取醫生建議,不可盲目自選,以免影響診斷效果,也有可能會耽擱治療。





星151226


當然是CT更好,沒有疑問。


我們就以肝癌為例子講明白吧


現實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某某乙肝患者,或者不是乙肝而是常規體檢的一個人,在做B超的時候突然發現肝臟有個腫塊,B超室的醫生一看,覺得可能是肝癌。事實上,B超能看到腫瘤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以及是否有肝靜脈、門靜脈的癌栓等,診斷符合率可以達到90%,當然,這個數據很難確切的,因為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的經驗水平有不同,牛逼的B超醫生自然一眼望穿腫瘤,讓他無所遁形,但如果是年輕的醫生,很可能就會漏掉那些直徑1.0cm以下的肝癌。

不管怎麼說,B超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它是無創的,可以反覆做,而且沒有輻射,相對便宜。另外,在B超的引導下做肝穿刺取出組織活檢,對於診斷肝癌更加有幫助,但這個已經不是B超本身的價值了,而是肝穿刺的價值,B超這時候只是負責幫忙帶路進去而已,最終的結果是靠肝穿刺的病理活檢說了算的。


但正如上述所言,如果B超看的不夠清晰,不夠肯定,B超科的醫生可能會建議:還是進一步檢查吧,比如做個腹部CT或者MRI。

CT的分辨率是很高,統計學數據也說符合率可以高達90%以上,如果是做CT增強或血管造影,那麼看的更加詳細,很多小的肝癌都能搜索出來。為什麼CT那麼準?因為CT是把人體一片一片切開來看的,然後再運用技術數據整合起來。


一般來說,如果懷疑一個病人有肝癌,腹部CT肯定是需要做的,B超倒不一定需要做,因為CT可以一步到位了。如果CT有肝癌的明顯特徵,加上抽血結果看到AFP(甲胎蛋白)升高,那麼醫生就會考慮手術了,直接開刀。但CT也有缺點啊,那就是相對昂貴,可能要幾百塊上千塊一次CT檢查,B超才幾十塊上百塊。


另外,單純從機子的價格上也能看到哪個檢查更有價值,一臺B超機的價格遠遠比不上一臺CT機啊。


當然,檢查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醫生的綜合評估。


熊貓醫館


這是誰啊?總是在為我準備話題呢👍。這真真是我肚子裡的蛔蟲一般知己啊。對於檢查肝臟究竟做什麼檢查好,這個話題,我早就想吐槽一下了。

首先,對於不同肝病來說,ct和超聲的診斷價值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有的肝病用ct會比超聲好,也有的肝病做超聲可能會更準確。

對於我們肝病醫生來說,依賴ct診斷的最常見肝病就是肝癌。但也需要做增強ct,才是診斷肝癌的靠譜方法。而一般體檢所用的那種不使用高壓注射器打造影劑的普通ct,對診斷肝癌毫無幫助。

對於其他常見肝病,比如脂肪肝、肝硬化,我們更願意相信超聲檢查的結果。因為這些肝病都有典型的肝臟超聲圖像的改變。而做ct往往只能通過間接徵象來推測病人有沒有肝硬化和脂肪肝。

另一方面,超聲檢查比ct更加簡便和普及,而且也沒有放射性危害,所以更適合做肝病的初篩檢查。對於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病這些慢性肝病患者來說,每半年複查一次肝臟超聲是發現肝硬化、肝癌的最為實用的檢查方法。


肝病醫生閆傑


各有優缺點。

簡單比較:B超簡單經濟,適合普通的肝臟疾病篩查,沒有輻射性;

CT檢查相對複雜些,比超聲檢查一般來說更清晰和準確,費用比超聲高,有時需要增強劑,極少數患者可能會對造影劑過敏,不適合,另外有極少量的輻射。


一般的推薦就是:如果普通的健康查體,超聲檢查就足夠了。超聲檢查容易受到胃腸道氣體的感染,超聲波不容易穿透氣體,因此,大部分的超聲檢查都建議最好是空腹。超聲對於肝膽胰脾腎等實質臟器來說,是很好的檢查手段。一般的問題可以通過超聲篩查出來。當然,超聲檢查出來儀器的好壞之外,也和檢查醫生的水平有一定的關係,相對於CT檢查來說,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如果是初步篩查有肝臟的問題,最好做增強CT或者核磁共振(MRI)檢查,這兩個檢查相對於超聲來說準確度更好,能夠比較客觀的顯示肝臟病變的大小、位置、數目甚至可以最大可能的診斷出疾病的性質。但為什麼說是最大可能呢,因為最準確的診斷就是穿刺取活檢。CT或者MRI只能根據疾病在CT或MRI上的顯示特點,臨床醫生去做出臨床的初步診斷。

那麼對於肝臟的疾病檢查,CT與MRI也是有一定的區別,但區別不大。也就是說這兩種檢查效能差不多。只是對於肝臟囊腫、血管瘤、膿腫、尤其惡性腫瘤的鑑別診斷,核磁共振會稍勝一籌。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做肝臟的檢查,一般首選查【肝腎功能】加【肝臟超聲】,而不是首選,腹部ct檢查。



肝功能檢查抽血呢,主要是通過肝臟的所執行的不同功能,來了解肝臟是否有受損,比如說重點要了解轉氨酶是否有升高。

而腎臟的超聲檢查,一般作為初步篩查一些疾病,可以瞭解到肝臟的大小,形態,位置是否正常。同時對異常的肝臟也可以進行監測,比如說肝臟是否有囊腫或者是,血管瘤,腫瘤的一些問題。

那麼如果肝臟的超聲提示肝臟有異常,比如說懷疑是腫瘤,可以進一步的去做肝臟的增強ct,來進一步去明確。同時肝臟的ct還會進一步來精確腫瘤的一些定位,以及跟血管的一些關係。

所以說不同類型的檢查對肝臟所進行的觀察角度是不一樣的,在醫院裡具體是根據病情的需要來有所選擇。


陳舟醫生


應該說B超和CT檢查,作為不同的檢查手段,各有利弊。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檢查方式。

由於B超檢查具有價錢低、無損傷、無痛苦、能反覆檢查的優點,很受患者的歡迎.尤其對乙肝疾病,B超檢查能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由於其無輻射,對於孕婦都可以使用。在做B超檢查時,醫生常對肝臟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的數據判斷病情。B超對合並肝硬化、腹水、特別對早期發現肝癌是最重要的篩檢方法。對膽囊炎、膽囊結石、膽管結石等的診斷B超比CT更有優勢。

由於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位置固定,最適合超聲診斷。使用彩色B超,可以進行門靜脈血流動力學檢測,觀察有無門靜脈高壓情況。現在發展出介入性超聲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對肝臟進行精細的檢查和治療,即在實時超聲圖像指導下,將各種器械引入肝內進行治療操作,包括肝穿刺可進行抽吸微量組織做病理學檢查,肝膿腫抽膿引流,對肝囊腫、肝癌病灶注入藥劑治療、導管膽汁引流術、肝癌手術過程中進行超聲探查等。

而對於肝臟佔位性病變(肝血管瘤、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CT由於具有更好的空間分辨率,較B超更有優勢,許多B超檢查出肝臟佔位病變的患者需要行做CT進一步明確,而且需要做上腹部增強CT檢查。肝癌患者表現為不均勻強化,而血管瘤表現為造影劑“快進快出”現象。但畢竟CT有一定的輻射,而且比B超要貴得多。

所以對於常規體檢及疾病篩查做肝臟B超就可以了,如果B超提示異常,尤其是腫瘤可能,則必須行增強CT或者磁共振進一步檢查,觀察病灶位置,大小及肝臟周圍的情況。


胡洋


B超,CT及MRI均可以用於肝臟的檢查,可根據自身不同情況及醫生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

如果只是體檢的話,建議選擇B超檢查,因為B超價格便宜,無論醫院大小基本都有B超,B超無輻射,備孕或懷孕期間都可以放心檢查,禁忌症相對較少。

但是B超空間分辨率相對較低,容易受周圍組織干擾。

CT檢查相對B超來說空間分辨率較高,可清楚顯示病灶及周圍情況,多期增強CT還可以顯示病灶的供血情況,根據強化方式不同診斷,CT一般都會有片子可以存檔,利於複查比較病灶的變化。

CT也有缺點,CT相對價格較高,CT是通過X線來成像,具有一定量的輻射,不適合頻繁掃描,對於備孕及孕婦不適合CT掃描。

MRI是檢查肝臟比較好的手段,能有效顯示病灶及病灶周圍情況,沒有輻射,相對比較安全,但MRI價格昂貴,MRI有較多禁忌症:

1.體內安裝過各種金屬植入物的的患者,如心臟起搏器,動脈夾,人工耳蝸,某些人工心臟瓣膜等等。

2.危重病人,特別是帶有搶救設備的危重病人不能做MRI。

3.具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

4.孕婦,特別是3各月以內的孕婦最好不要做MRI。

肝臟的檢查,B超,CT和MRI各有優缺點,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檢查手段!

我是@重症醫生康駿朋,健康疾病問題,歡迎私信,留言。


康駿朋醫生


對於沒有高危因素、進行常規體檢的人群來說,B超是更為常用的方法。

B超費用更低廉,而且檢查方便、無創、無輻射,可以清楚的看到例如膽結石、肝囊腫、肝內膽管結石等較大的佔位病變,對脂肪肝的診斷也比較容易。對於懷孕女性檢查肝臟,首選B超檢查。

但是這並不代表B超檢查可以太代替CT檢查。

CT檢查分為普通平掃CT和增強CT,平掃CT不需要造影劑,可以在各個切面看查看肝臟的情況。增強ct需要使用造影劑,能夠更細緻的看到肝臟細微病變,比如非常早期肝癌。

總而言之,普通的健康查體首選超聲檢查,如果有可疑病變,建議平掃CT或者增強CT,進一步明確診斷,具體得聽從臨床醫生的建議哦。


婦產科小超人


提問者裡面提到的是檢查,而非篩查,這個就很有意思了。

比如我們通常說的進行肺癌的篩查,使用的是低劑量螺旋CT技術,而非常規劑量的CT,但假如對特定病人進行肺部檢查,就不可以用低劑量CT,為何?因為低劑量CT的圖像不清晰,用來進行肺結節篩查是足夠的,但進行疾病性質的判斷,往往不夠。

回到肝臟,也有同樣問題,假如對肝癌高危人群進行肝癌篩查,或者正常人的體檢,使用AFP和B超檢查是正確的選擇。但如果是已知肝臟病變,需要進一步檢查,則更多的選擇CT或MRI。

線簡介下,三種都可用於肝臟的檢查的特點:

(1)超聲檢查的優點為無電離輻射﹑可重複﹑實時性和便捷性,但超聲視野小、干擾大、單次造影只能觀察一個或數個病灶,且對操作者的水平和經驗依賴性較大。

(2)CT 檢查覆蓋範圍廣、速度快,檢查技術的標準統一,但CT 存在電離輻射和對比劑副作用。

(3)MRI無輻射,且軟組織分辨率高,可顯示多個序列、參數,多方式顯示病灶,但掃描速度慢、患者屏氣配合要求高,也存在對比劑副作用。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B超懷疑肝癌,而病人之前並無腹部不適或相關病史,下一步怎麼辦,可以做增強CT也可以做增強MRI,也有可能後兩者都需要做,放射科診斷的時候就像福爾摩斯破案,需要找證據,一種檢查證據不足就需要另一種檢查。

再比如做了肺部平掃CT的時候,發現肝臟有低密度灶,這時候怎麼辦,做B超行不行?當然可以,但多數時候需要做增強CT或MRI,後兩者多數情況下可以確定,比如是肝囊腫還是血管瘤?

但假如病人已知有個肝血管瘤,需要經常複查,這個時候選擇B超其實就可以,便宜,方便,而且沒有電離輻射。

所以,綜合言之,就檢查而非篩查而言,B超不是最佳選擇。不同的影像技術有不同的使用場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放射科楊大夫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檢查肝臟做B超好還是做CT好?目前檢查肝臟的病變,有B超、CT和磁共振檢查,三種檢查應該如何選擇呢?檢查的側重點和需求不一樣,選擇也不一樣。如果單純的做體檢篩查肝臟,建議選擇B超。如果是已經知道肝臟有病灶,想了解這個病灶的性質,那麼就需要進一步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三種檢查對於檢查肝臟有何區別呢?



B超/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在篩查肝膽胰脾的病變中,應用最為廣泛。因為超聲無輻射,價格相對三種檢查最低,操作簡單,孕婦和兒童均可做。做超聲檢查肝膽胰脾時,要空腹,不能進食物,可以喝少量白開水。因為如果吃了東西,氣體進入胃腸道,會干擾觀察,容易導致漏診。超聲對於位於肝臟邊緣,<0.5cm的病灶,容易漏診。

我們去體檢,一般都會有一個項目是肝膽胰脾超聲,就是為了篩查肝臟的病變。

所以如果單純想去篩查下肝臟有無病變,建議先做超聲檢查。慢性乙肝朋友也可以用超聲體檢肝臟情況。

CT檢查

CT檢查有輻射,價格位居第二,所以應用範圍僅次於超聲檢查。

如果做了超聲發現肝臟或者上腹部有病變,基本都要進一步做CT檢查,而CT檢查要做平掃+增強掃描,就是還需要打藥水進去觀察病灶是什麼性質的東西,有利於診斷是良性還是惡性的病變。

如果不考慮價錢,要檢查肝臟有沒有病灶,也可以不做超聲,直接先做一個上腹部CT平掃,當然做了平掃還是有可能漏病灶,特別是有脂肪肝的情況下,更容易掩蓋病灶。最好的是做CT平掃+增強掃描。


磁共振檢查

磁共振檢查無輻射,價格最高。對檢查者者的要求也是最嚴格的。

做這個檢查如果是平掃+增強,起碼要半個小時,做的過程要保持一動不動,配合醫生的要求。如果有金屬植入物的朋友,做這個檢查之前一定要告知醫生,由醫生來評估能不能做。進去磁共振室之前,要把所有身上的金屬物質取下,特別是鑰匙、銀行卡、首飾等。

因為價格昂貴,所以這個檢查不適用於篩查病變。也是做了超聲發現有病灶,或者做了CT仍然無法定性的,就建議做磁共振檢查,也是需要做平掃+增強掃描。磁共振對於轉移性的病灶檢出率高,胃腸道腫瘤容易轉移到肝臟,如果是有胃腸道腫瘤的,可以選擇做上腹部磁共振檢查肝臟有無轉移灶。

如果不考慮價格,有錢,要檢查肝臟病灶,那也可以直接做磁共振檢查,可以先做個平掃,發現問題再做增強掃描。

建議

如果平常人想去檢查肝臟,那麼可以先選擇做超聲篩查一下。發現問題,再進一步做CT或者磁共振。如果說不考慮價格,只想檢查清楚一點,那麼可以考慮做CT或者磁共振檢查。如果是慢性乙肝朋友,要堅持每半年到一年,體檢肝臟,篩查早期肝癌,建議用超聲或者CT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