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祕寶了嗎?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秘寶了嗎?

博科園:本文為太空探索類

在我們的印象中,宇航員總是能順順利利地完成他們的任務。即使出現紕漏,也是有驚無險。他們一次要在國際空間站逗留數月,進行各種研究和實驗,而後返回地球。未來,宇航員將重返月球,甚至執行火星探索任務。這意味著他們要面臨一系列新挑戰。為了迎接這些挑戰,歐洲航天局讓宇航員在地下洞穴接受培訓,學習和掌握探月和探火任務所需的技能。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秘寶了嗎?

宇航員勘測地球洞穴,學習和掌握探月和探火任務所需的技能

歐洲航天局的CAVES是一項為期三週的宇航員培訓計劃,受訓宇航員要學習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進行安全而高效的合作。這周,6名宇航員組隊,在斯洛文尼亞喀斯特高原的一個洞穴深處進行為期一週的考察。他們進行水化學方面的測試,尋找追蹤水源的途徑和了解水如何穿過洞穴。此外,他們還要尋找適應洞穴環境的任何極端生命的跡象。

為了完成這些挑戰,宇航員需要克服各種生理障礙。考察期間,他們要對洞穴進行測繪,拍攝照片和收集科學樣本。整個任務中,最難的恐怕是找到一種有效途徑,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密切合作。他們要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合作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如何領導好團隊和平衡團隊動態也是壓力重重。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秘寶了嗎?

探洞六人組,其中包括歐洲航天局宇航員亞歷山大·格斯特,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喬•阿卡巴和珍妮特•伊普斯,俄聯邦航天局宇航員尼古拉·丘布、加拿大航天局宇航員喬什•庫特拉克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宇航員大西卓哉

在進入洞穴前,他們的培訓就已經開始。宇航員要在地上準備一週,利用這段時間做好心理建設。一旦進入沒有隱私的封閉空間,他們要在心理上面臨巨大挑戰。勘測洞穴時,他們只能攜帶少量設備,必須提前做好迎接技術挑戰的準備。受訓宇航員要在洞穴內進行12項科學實驗。這些實驗側重於研究洞穴的微妙氣候、動物群和水。尋找生命跡象也是探洞之旅的一項關鍵任務。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秘寶了嗎?

一名宇航員正在查看滴水形成的微型水池斯洛文尼亞喀斯特研究所教授弗蘭希·加布羅瑟克指出:“這將是科考隊第一次在喀斯特高原的這個獨特洞穴對地下生命進行為期數天的觀察。我們希望再次發現新物種。”2012年,歐航局的第二次CAVES遠征發現了新種甲殼類動物Alpioniscus sideralis。這是一項引人注目的發現,因為Alpioniscus sideralis完成了從水到陸地,最後再回到水的進化循環。

洞穴生物學是CAVES受訓團隊尤為感興趣的一個領域。洞穴裡沒有陽光,也沒有大量食物,但仍棲息著一系列物種。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它們知道如何在環境極端的洞穴內繁衍生息。在洞穴的發現的物種都非常罕見,它們的存在能夠幫助科學家瞭解極端環境下的生命進化,進而有助於在外星球搜尋生命跡象。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秘寶了嗎?

一名宇航員在洞穴內辛苦勞作

宇航員將從洞壁和洞底,岩石和滴水池中採集樣本,進行DNA分析和形態學研究。這些分析和觀察發現將幫助科學家揭示生命如何適應洞穴環境。在洞穴內發現的極端微生物最讓科學家感興趣。這些微生物適應營養貧乏的環境,某些微生物的生物學週期立基於氮和硫,而不是碳。在這些極端微生物中,某些只生活在岩石上。如果我們在太陽系的其它角落發現生命,很可能就是極端微生物。也就是說,CAVES培訓計劃能夠與系外生命搜索工作聯繫在一起。

宇航員也去地下洞穴探險,是發現什麼秘寶了嗎?

  • 參加CAVES培訓計劃的宇航員來到撒丁島的洞穴。此次遠征中,宇航員發現了一個新物種

在地下洞穴勘測時,宇航員會與地面任務控制人員保持聯繫,地面人員可以利用一幅3D地圖追蹤受訓團隊的移動。此外,地面人員還會根據探洞團隊傳回的圖像,確定他們正在進行何種實驗,並就他們的實驗發表意見。共有6名宇航員參加此次CAVES遠征,其中包括歐洲航天局宇航員亞歷山大•格斯特,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喬•阿卡巴和珍妮特•伊普斯,俄聯邦航天局宇航員尼古拉•丘布、加拿大航天局宇航員喬什·庫特拉克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宇航員大西卓哉。

轉自:漫步宇宙/qqtaikong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