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特殊時期,人們儘量在家待著,對於不復工,不開學的人來說,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很享受,畢竟平時上班上學累成一匹野馬,根本沒有大把的時間讓自己規劃。然而時間一長,很多人就有點難受了,感覺胳膊腿都躺退化了,成天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轉悠,各種不舒服。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其實,自打印度宣佈全國封城後,世界上大概有超過一半人口處於“居家隔離”的“禁足”狀態,那麼,有些人會有疑問,人類真的可以適應“隔離”嗎?關於這個問題,三位宇航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崇高目標”

如果說有人是“隔離”的專家,那必須是美國航天局退役的宇航員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她於2017年打破了人類逗留太空的記錄。退役前,她在空間站累積生活了665天,可謂“長期隔離”的至尊體驗者。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

佩吉·惠特森認為,封閉狀態下,想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必須採用兩種方法:

首先,與同住人員保持良好溝通是重中之重,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不管是親人、朋友或是陌生人,我們都要培養團隊精神,使用平和、有效,且理性的交流方式。

其次,隔離狀態下,人總會胡思亂想,還有可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歧途,因此需要保持正面心態,怎麼保持正面心態?重點在於懷有“崇高目標”。比如說宇航員在煩躁時,總會告訴自己,在孤獨寂寞的空間站工作是為了探索宇宙知識,那麼,一般人在家待著,則可以告訴自己:在家這是為了“拯救生命”,不給社會添亂。瞭解了行為的目的,就獲得了堅持的動力。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發展興趣”

美國宇航局的另一位退役宇航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則根據自己在空間站的生活,給出了幾項具體的居家隔離建議:

首先,他說不能因為沒人監督,我們就放棄了之前的生物鐘,那樣做不對。我們必須嚴格按照平時的作息時間,否則很快就會陷入混亂狀態。

其次,即便是“工作狂”,也要適當放鬆,哪怕是宇航員在太空分秒必爭的工作,他們也會停下來休閒。在家裡能夠放鬆的東西太多了,用不著宇航員來教。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

再次,長期禁足會讓人脫離自然,我們嚮往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喜愛深處大自然的感覺,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宇航員們會播放鳥鳴、流水和樹葉摩擦的背景音,人們也可以試一試。

最後,斯科特建議大家利用空閒時間發展一個興趣愛好,比如說學一門樂器,學習烹飪,或者練練瑜伽。

“擺脫恐懼”

人類害怕幽閉的空間,這是天性。加拿大退役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認為,對於小空間的恐懼來源於無知,或是沒有掌握周遭的環境,因此,他藉助自己宇航員的經歷,提醒大家如何消除在“居家隔離”過程中出現的恐懼感。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

首先,我們必須弄明白什麼東西讓我們恐懼,什麼東西到底對我們有威脅,找到恐懼的源頭,不要陷入見什麼怕什麼的情況中。

其次,弄明白我們的目標和使命,比如說保證自己的健康,不和外人接觸,安全地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最後,找到了恐懼感的來源,明白了目標和使命,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行動了。對一般人來說,所有人居家隔離的任務都是一樣的——健健康康地生活。那麼,我們待在自己家中,減少和外界的接觸,就是完成任務的最好方式,至於說如何填充生活,閱讀、寫作、學習、做家務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尤其是學習,哈德菲爾德說,現在網絡是開放的,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任何知識,居家隔離的生活正是學習新東西“前所未有的好時機”。

在家不出門很難受?宇航員:靠兩種方法,我在天上待了665天

聽了三位宇航員的建議,我想你應該跟我一樣,對在家的日子有了新的看法。如果你還覺得在家隔離很無聊,很孤獨,想想天上的宇航員跟你一樣“隔離”,或許就不那麼難受了。

你認為宇航員們說得有道理嗎?

您的關注將支持我發佈更加優質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