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第一書記譚祥華11次登門拜訪,糾正“犟拐拐”的人生路

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第一書記譚祥華11次登門拜訪,糾正“犟拐拐”的人生路

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第一書記譚祥華11次登門拜訪,糾正“犟拐拐”的人生路

譚祥華(左)給譚萬生(右)講勵志故事,鼓勵他奮鬥。 受訪者供圖

“犟拐拐”是重慶方言,比喻性格很犟的人。一個年過四十歲的貧困戶,遭受過巨大打擊,一二十年來不笑、不說話、不勞動、不相信黨委政府,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第一書記譚祥華登門造訪,被他拒絕6次。這樣的貧困戶是怎樣被改變的?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譚祥華的11篇日記,原汁原味記錄了貧困戶譚萬生改變過去頹廢狀態、迎接新生活的過程。

不堪斷腕打擊,多年精神不振

現年44歲的貧困戶譚萬生,自幼外出務工,1994年的一次不慎,讓他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右掌。事故發生後,譚萬生走進了人生低谷:先是因為各種因素,索賠不順利。再後來,他嘗試著做過黃連生意,不僅沒有賺到錢,還把本錢賠了……

身體和生活的雙重打擊,讓這個年屆不惑的男人絕望了。他開始自暴自棄,把自己關在家裡,不洗臉不梳頭,鮮少跟人打交道,母親給他送飯,他吃完直接把餐具從二樓扔下來。在院壩會上,他還帶頭起鬨,牴觸村裡的扶貧措施。

6次登門被拒,他沒有輕言放棄

起初,譚祥華並不清楚譚萬生的具體情況,只是想通過入戶家訪,看能不能幫幫他。

為了爭取到和譚萬生當面交流的機會,譚祥華多次對他進行家訪,但都吃了閉門羹。但他始終把這件事記掛在心上,盡力在工作中安排時間,白天沒空就安排晚上。

讓人心酸的是,譚萬生誰的面子也不給,父母勸說、催促,他置之不理。譚祥華苦口婆心,他索性閉門不出。有一次,譚祥華實在忍不住,出聲斥責他,他也充耳不聞。

譚祥華說,多次無功而返,雖然難免有情緒激動時,但平靜下來後,他還是決定要繼續走訪譚萬生,“越是這樣(拒絕),越說明他需要人關心、理解。”

“連續被拒絕,先後有6次,確實少見,印象深刻。但幸運的是,我堅持到了最後,贏得了他的信任。”昨日,說起走訪譚萬生的故事,他感慨萬千。

改變人生態度,迎來新生活

譚祥華沒有放棄,第7次上門前,“做好吃閉門羹的準備”。但他沒有想到,這一次,譚萬生打開了家門,從二樓走下來,走進廚房,和父母一起做飯。他留譚祥華吃飯,對著這個走訪自己多次的第一書記敞開心扉,倒起了苦水。

譚祥華鼓勵他,給他講了很多勵志的故事。“你剛過四十歲,還很年輕,還有大好的年華可以去奮鬥……”聽了譚祥華苦口婆心的勸導,譚萬生淚如泉湧。第二天,譚萬生出門剪掉了亂糟糟的長髮,然後下地幹活。譚萬生的父母說,這都是譚祥華多次來訪和苦口婆心勸導的功勞。後來,譚祥華再來回訪時,他們不住地道謝。

再後來,改變了精神狀態的譚萬生開始發力創造新生活。2018年,他種植的前胡、辣椒,加上父母務工收入,一家人年收入近3萬元,不僅一舉脫貧,還成了當地響噹噹的勤勞致富戶。

譚祥華日記摘錄>>

2017年9月7日:光明村上進組群眾院壩會。會上,譚萬生帶頭起鬨、牴觸,不相信幹部。

2017年9月8日:入戶到譚萬生家走訪,想與其溝通,瞭解情況,但被其拒絕,無功而返。

2017年9月9日:晚上繼續前往譚萬生家,試圖與其本人好好溝通交流,但其仍然拒絕,向其父母瞭解情況後決定下次再來。

2017年9月10日:第三次前往譚萬生家找其交談,結果未能如願,又吃了閉門羹,心想無論如何都要找機會溝通,扭轉現狀,不然今後會影響工作開展。

2017年9月15日:再次到譚萬生家中,找他見面溝通,他冷眼瞟了我一眼。不管我怎麼問怎麼說,他都不答話,像仇人似的,我心裡真不是滋味,他的母親向我道歉,看得出老人家很心酸,我想一定要想辦法,消除他心中的怨氣和不滿。

2017年9月22日:繼續前往譚萬生家,可是我沒想到的是其爬上樓,怎麼招呼都不下來開門,我站在地壩邊緣,苦口婆心相勸,他卻視而不見、兩耳不聞。我耐著性子,心想我是幫助他的,不能生氣,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仍不見效,我終於忍不住訓了他兩句:“你簡直無藥可救,你對得起你父母嗎?成天待在家,好吃懶做。”他不理睬,只能無功而返。

2017年10月10日:又一次前往譚萬生家,他的母親告訴我,他在睡覺,然後進去叫他。他的母親出來告訴我,他叫我走。我想還是等等,就與其母聊天,等了兩個多小時,其母又進去催,然後出來告訴我他不搭話。我只好離開,心想,他真是犟拐拐。

2017年10月30日:晚上再次步入譚萬生家,不知是蒼天被我感動還是他心靈發現,這次終於見面,經過多方引導,他倒出了苦水,流出了眼淚。我自己也被感動得差點掉淚。

2017年12月6日:再次回訪譚萬生,精神面貌大幅度轉變,他的母親反映,已在幫忙幹農活了,一起吃飯了,也開始話多了,我真感到高興。

2018年1月23日:再次回訪譚萬生,進一步表揚和鼓勵他,晚上他留我一起吃飯,陪他喝了點小酒,他非常高興,表示今後一定聽話,好好配合工作,認真幹活。

2018年3月3日:再次走進譚萬生家,一大早陪同出門挖地備耕,為種植辣椒作準備。欣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上游新聞記者 張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