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想了這麼一招

“第一書記”想了這麼一招

“第一書記”走進蔬菜大棚,引導農民堆肥還田。

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一帆

圖張志剛

近日,在莊河青堆鎮前爐村,舉行了一場簽約儀式。簽約方分別為北京市世紀(大連)律師事務所、前爐村村委會、前爐村農場合作社。按照三方簽訂的《共創清潔城鄉,農產品購銷協議》,律師事務所長年定點採購前爐村農場用農家肥種植出來的綠色農產品,收入的一部分用於前爐村環境衛生整治。“我們希望用這種辦法提高農戶自覺建漚肥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前爐村駐村“第一書記”康亮介紹說,作為“城裡來的選派幹部”,農村垃圾分類一直是讓他頭疼的難題,這次的舉動,可以說是一種以經濟利益為引導的有益嘗試。

康亮是在2018年5月選派到前爐村的,80後的他是積極的環保倡導者,但在面對農村具體工作時,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2018年以來,我們積極貫徹執行農村垃圾‘五指分類法’,即將垃圾細化分類為可腐爛垃圾、可燃燒垃圾、可變賣垃圾、可填坑墊道建築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按垃圾不出戶、就地分類處理的原則,鼓勵農戶在院內自建小型漚肥坑,將可腐爛垃圾堆肥還田。但一段時間後發現,農戶積極性不是很高,一是因為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二是漚肥池管理繁複,施用時操作難,長出的蔬果個頭不均一,外觀看沒有競爭力,三是漚肥池設在院裡,保持衛生也是個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康亮想到了經濟利益這一抓手,於是有了這一次的簽約。他積極聯繫城市消費群體,利用城市居民對施用農家肥的“綠色蔬菜”“有機瓜果”的追捧,引導農戶“定製”和“專供”這樣的農產品,以經濟效益帶動社會效益,推動農戶堆肥還田的積極性,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和環境衛生整治。“目前已經有兩座蔬菜大棚參與,提供施用農家肥的綠色農產品。”康亮表示,這次的合作將成為模本,進行復制和推廣,吸引更多的城市消費者、環保倡導者加入“共創清潔城鄉”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