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絞死前說了什麼?如何評價永曆皇帝?

用戶62781199621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攻佔了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朱由檢倒是一死了之了,但是明朝剩下的半壁江山,大臣子民們可不願意就此了結啊,於是明王朝宗室,文武百官就紛紛南下逃亡,福王朱由崧到南京監國不久繼位稱帝,南明政權就此建立,之後清軍入關了,很快就集合部隊南下,不久南京城破,朱由崧被俘,之後唐王朱聿鍵稱帝,為隆武帝,繼續抗清,但是沒過多久被俘,然後絕食身亡,在這個危急的情況之下,剩餘的明朝軍隊和官員們一致擁立朱由榔稱帝,也就是永曆皇帝。

但是永曆皇帝登基後卻不能安撫,平衡各方反清勢力,以致於被大將孫可望囚禁,孫可望想要廢帝而自立,但是在事情敗露後孫可望投降清軍,永曆皇帝本來可以聯合起來的反清勢力變成一盤散沙,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之下永曆皇帝只能一路由桂林逃亡昆明,又逃至緬甸,被緬甸王莽達收留,永曆皇帝的逃跑,也讓原本支持他的民眾們心灰意冷,永曆皇帝卻還一直天真的認為,緬甸也算是外國了,清軍可能會迫於國際影響停止追擊,但是很快滿清就讓吳三桂率領十萬大軍逼近緬甸,就在這時緬甸王莽達的弟弟莽白髮動政變殺死莽達,並來信給永曆皇帝,讓他率隨從渡河,共飲咒水結盟,結果卻被緬軍伏擊,永曆皇帝的隨從盡數被殺,永曆帝被俘。

雖然大明殘部多次企圖救出永曆,但是都以失敗告終,1662年,吳三桂大軍逼近,莽白迫於壓力交出了永曆皇帝,據說當永曆皇帝被送到吳三桂軍營後,吳三桂十分高興,立刻前來看永曆皇帝,在這期間他們發生過這樣的一段對話,永曆帝朝南而坐,吳三桂進入帳內,開始態度十分傲慢,只是微微向永曆做了個揖,永曆皇帝問道:“你是何人?”吳三桂默不作聲,不願回答。永曆皇帝又問道:“你是何人。”吳三桂忙跪在地上,埋下頭,但是仍然默不作聲。永曆見狀再次問道:“你難道不是漢人嗎?不是大明臣子嗎?你怎麼就甘心做漢奸,背叛國家,辜負君主到如此境地,你還有良心嗎?”

據後來文獻記載永曆帝被俘之後,滿清對於怎麼處置永曆皇帝其實產生了較大的分歧,吳三桂這時就彰顯了自己漢奸的嘴臉,不斷上書建議朝廷斬殺永曆皇帝,以絕後患,甚至連清軍的將領們都看不過去,滿洲將領愛星阿和安南將軍卓羅極力堅持之下,吳三桂才同意留永曆皇帝全屍,最後用弓弦勒死了永曆皇帝,之後一把大火燒燬了永曆皇帝的屍體,撿了幾塊骨頭回去向滿清覆命。

永曆皇帝也算是臨危受命,他是明王室宗親,在危機存亡之時上臺,但是他卻沒有什麼魄力,在軍政事務上就是個小白,所以執政期間就沒有什麼作為,另外他本人又沒什麼主見,這也導致了他難以在明王朝衰微之時出來力挽狂瀾,本來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皇室宗親的正統地位,將本來在自己手上反清的十餘個省份的勢力集中起來,共圖大事,然而卻在最後選擇了一路潰逃,也導致了明軍士氣大跌,所以朱由榔承擔不起復興明朝的重任,反而成了亡國之君。


玄坤文史


根據史料記載,永曆皇帝被吳桑俘獲以後,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

吳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自己面朝南坐下了,到天亮的時候。吳三桂和屬下的官員們相繼過來見過皇帝,有的人下拜,有的人則是磕頭。

過了一會兒,吳三桂覲見,一開始他表現的十分高傲,見了皇帝后只是長揖,並不磕頭。

皇帝問他:你是誰啊?

吳三桂沉默不言。

皇帝再問他。吳三桂遂伏地不起,直接就跪下不敢起來了,然後才說了自個的身份。

皇帝問他:“你不是漢人嗎?你不是大明的臣子嗎?為甚麼甘願當漢奸叛國負君?你自己問問你自己你的良心在哪裡?

吳三桂啞口無言,就像是個死人一樣什麼都說不出來。

皇帝最終說:“算了,我也沒什麼說的,我是北京人,我想看見祖宗的陵寢而死,你能做到嗎?

吳三桂說:'我能做到。'

皇帝說:“那你走吧”,吳三桂這個時候伏在地上起都起不來了,左右人把他扶出去,見他臉色如死灰,汗流俠背,從這以後就再也沒有敢見過皇帝。

有次可以看到,吳三桂的內心裡,也是為他自己所做的一切而自卑的吧。

他不敢見皇帝,也不敢把皇帝送到北京獻俘,怕中途被人劫了去,就提議說就地處決把,這時候連滿洲的將領都看不下去了,愛星阿說:“永曆怎麼也算是我們的皇帝,這要是直接斬首,未免失了體面,還是讓他自盡,留個全屍比較好”;安南將軍卓羅也說:“怎麼都是死,他既然做過皇帝,我們就全了他的體面把。”,於是吳桑就把朱由榔父子抬到門首小廟內,用弓弦勒死。永曆皇帝由此殉國。

作為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永曆的性格是十分懦弱庸碌的,也就是所謂的無能決定命運,他喜好權利。曾經和廣東擁立的邵武帝發生內訌,又極度懦弱。每當清軍來襲的時候,朱由榔就開始跑,於是在其有生之年到處逃竄,甚至是逃到了緬甸,更缺乏能力。正是他的無能才使曾經一片大好的局面毀於一旦,所以說做皇帝他是失敗的,但他在臨終的時候沒有搖尾祈憐做出皇帝叛國的事情,最終殉國而死,也算是不負他身體內流的那點血脈吧。


關河南望


南明永曆皇帝名叫朱由榔,他的父親名叫朱常瀛,是明神宗的七兒子,被封為桂王。朱由榔是桂王的三兒子,被封為永明王。

順治三年十一月,朱由榔在肇慶宣佈登基,年號永曆,不久奔往梧州。 以後奔走在桂林、柳州等多地,後來進入雲貴,倚重李定國、孫可望。

後來李、孫二人之間內鬥,孫可望落敗,率軍投降清軍,永曆政權實力大減。

清軍三路大軍進軍雲南,永曆皇帝和李定國、白文選逃入緬甸境內。平西王吳三桂鎮守西南,決心趕盡殺絕。

朱由榔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提起當年崇禎皇帝死後,吳三桂縞素誓師、提兵討賊的壯舉,大加讚美。又說起自己當前的處境,說自己的命運現在都掌握在吳三桂的手中,自己願意服從新朝,只求能夠活命。

在書信的最後,朱由榔哀哀地懇求:“僕今日兵衰力弱,煢煢孑立,區區之命,懸於將軍之手。如必欲僕首領,則雖粉身碎骨,血濺草萊,所不敢辭。若其轉禍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倘得與太平草木,同沾雨露於新朝,惟將軍是命。冀裁之。”

吳三桂毫不理會朱由榔的哀求。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吳三桂的大軍進入緬甸,緬甸人把朱由榔父子送到軍前。

《南疆繹史》記載了朱由榔和吳三桂見面的情景。朱由榔南面而坐,吳三桂入見,朱由榔“切責良久”,最後嘆息說:“今亦已矣!我本北人,欲見十二陵而死,汝能任此事乎?”

顯然,朱由榔明白自己不會有好結果,希望在死之前能夠看一看祖宗的陵墓。

吳三桂答應了,帶著朱由榔回到雲南。

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元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派楊坤、夏國相等人,在滇城的篦子坡用帛帶把永曆皇帝朱由榔和皇太子等人勒死,火焚屍體。

至此,南明永曆政權滅亡。


於左


永曆皇帝是誰?永曆皇帝名為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 1646年至1662年在位,南明最後一位皇帝。

這個永曆皇帝只活了40歲,便被吳三桂用彎弓絞殺,而對於他被絞殺前說了什麼,很多網友很好奇,下面有書君將真實記載的場景原景重現一下:

根據史料記載,永曆皇帝被俘獲以後,發生了這麼一段場景:

吳三桂把皇帝送到公所,皇帝自己面朝南坐下了,到天亮的時候。吳三桂和屬下的官員們相繼過來見過皇帝,有的人下拜,有的人則是磕頭。

過了一會兒,吳三桂覲見,一開始他表現的十分高傲,見了皇帝后只是長揖,並不磕頭。

皇帝問他:你是誰啊?吳三桂沉默不言。皇帝再問他。吳三桂遂伏地不起,直接就跪下不敢起來了,然後才說了自個的身份。

皇帝問他:“你不是漢人嗎?你不是大明的臣子嗎?為甚麼甘願當漢奸叛國負君?你自己問問你自己你的良心在哪裡?吳三桂啞口無言,就像是個死人一樣什麼都說不出來。

皇帝最終說:“算了,我也沒什麼說的,我是北京人,我想看見祖宗的陵寢而死,你能做到嗎?吳三桂說:“我能做到。”

皇帝說:“那你走吧”,吳三桂這個時候伏在地上起都起不來了,左右人把他扶出去,見他臉色如死灰,汗流俠背,從這以後就再也沒有敢見過皇帝。

以上便是史料記載的一段話,那永曆皇帝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有書君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 永曆皇帝朱由榔是一個喜好權利的人。

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他們佔據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並建立了弘光政權。

隨後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史稱隆武帝。他發動了短暫的北伐,但以失敗告終,而後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

隆武帝身亡後,廣州的明朝殘餘勢力擁立了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為帝,史稱紹武皇帝。

當時的狀況十分混亂,幾位皇帝先後被清軍所亡,領土僅剩邊疆貧乏之地。

而在這樣的情勢之下,朱由榔還是決定了登基為帝,並且與邵武帝發生了內訌,開始了爭奪皇位的戰爭。

從這裡可以看出朱由榔是一個醉心於權利的人,是一個權力慾非常強的人。

2、 朱由榔是一個極窩囊的人。

在清軍來襲的時候,朱由榔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抵抗,如何去戰敗清軍,而是選擇了一逃再逃,最終無處可逃。

其作為一個君主,完全沒有能力給南明小朝廷貢獻出任何的力量,完全是一個逃跑皇帝。

他最後逃往到緬甸,而緬甸王因為懼怕清軍,也不敢收留朱由榔。他將這位皇上安置到一塊空地,僅送來草料與木材,讓他們自己搭建住所。

結果只有皇帝有一間小茅屋居住,只能用玉璽換取糧食果腹,依靠賣玉璽來維持生活,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了,這樣的皇帝也是窩囊到頭了。

3、 朱由榔是試圖藉助天主教保護自己的人。

為了抵抗清軍,朱由榔求助天主教的力量。他派人去澳門,當時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的確對他們有所幫助。

而後,除了朱由榔本人外,朝廷大員、太后、后妃、大員、太妃、太監都加入了天主教。

但朱由榔再度遇到危機時,澳門的葡萄牙當權者卻僅提供百枝火槍,而這點支持對於清軍的攻擊卻是微不足道。

於是太后決定去羅馬求援,只是遠水解不了近火,最終朱由榔還是被緬甸王交給吳三桂。最終被不講信用的吳三桂,生生用弓弦勒死,到死也沒能在最後看一眼皇陵。

縱觀永曆皇帝朱由榔的一生,又是極為矛盾的。他膽小怕事,遇到清軍只是一味的逃跑;他又是個權力迷,在外有清軍,內有紹武政權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登基稱帝。

在他遇到危機時,主動求助於葡萄牙的天主教,最終除了他之外的前朝、後宮皈依天主教,在歷史上也算不尋常。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1644年,大明王朝在李自成、張獻忠等人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中戛然而止。崇禎帝朱由檢在悲憤交加中,自縊於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其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從此開啟清朝近300年的歷史。

但是,一部分明朝官吏卻不願接受這個亡國的事實,紛紛擁立明皇室成員為帝。在經歷了福王朱由松、唐王朱聿鍵這些曇花一現的政權後,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被瞿式耜等人扶持上臺,建立永曆政權,成為南明最後一任皇帝。

(朱由榔劇照)

其後,在清軍的圍追堵截下,內外交困的朱由榔一退再退,最後聽取了黔國公沐天波的“急則退入緬甸, 緩則守兩關。間或仿南詔,據大理,圖謀一方”的建議,率軍西竄,越蘭津,過騰衝,抵達緬甸境內,過起了長達3的流亡朝廷生涯。

1661年10月,吳三桂領清兵十萬,從大理出發,向緬甸進軍。

清軍一鼓作氣,直搗緬甸都城阿瓦,命令緬王交出永曆帝,否則兵戎相見。緬王迫於壓力,準備將朱由榔等一干人交由吳三桂處置。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朱由榔得信後,含淚給吳三桂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希望能感化吳三桂,讓他改變主意。

“將軍既毀我室,又欲取我子。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不為僕憐,獨不念先帝乎?既不念先帝,獨不念二祖列宗乎?既不念二祖列宗,獨不念已亡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於將軍,僕又何仇何怨於將軍也?”

但朱由榔此舉並沒有得到吳三桂的憐憫,他勾結緬廷官員,假稱李定國派人接應朱由榔,將他送至河岸邊,交給清軍。

當清軍揹負朱由榔上岸時,朱由榔問了一句:“你是何人?”來人回答道:“我是平西王麾下先鋒高得捷。”朱由榔一切就都明白了。

1662年3月,朱由榔一干人被吳三桂押解回雲南,清廷將這一喜訊昭告天下。雲南百姓目睹朱由榔回來後的落魄情景,盡皆泣不成聲。

“永曆之自緬歸也,吳三桂迎入,坐輦中。百姓縱觀之,無不泣下沾襟。永曆面如滿月,須長過臍,日角龍顏,顧盼偉如也。”

(吳三桂劇照)

關於如何處置朱由榔,吳三桂內部是有爭議的。吳三桂本人主張直接砍頭,以絕後患。但有大將提出異議:“永曆嘗為中國之君,今若斬首,未免太慘。仍當賜以自盡,始為得體”。

在處死朱由榔之前,吳三桂也曾覲見過他。兩人之間,有過下面這段頗為有趣的見面情景。

吳三桂“初甚倔傲”,沒把朱由榔放在眼裡,既不下跪,也不作揖。朱由榔問你是誰?吳三桂“噤不敢對”。朱由榔“再問之”,吳三桂才“伏地不能起”,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朱由榔怒火中燒,當時朱由榔接連責問了吳三桂三個問題:“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

吳三桂跪在地上,始終默不作聲。顯然,他無法回答這三個問題。

朱由榔知道大限將至,也不再多言,只是提出了一個要求:“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還見十二陵而死,爾能任之乎?”

吳三桂滿口應承:“某能任之。”

1662年4月25日,吳三桂在接到了清廷“不必到北京獻捷”的命令後,用弓弦將朱由榔絞殺在了昆明篦子坡的一個小廟中。此地被後人稱為“逼死坡”。

辛亥革命後,蔡鍔將軍在此樹碑“明永曆皇帝殉國處”。

李定國聽聞朱由榔的死訊後,悲憤不已,吐血身亡。臨時前仍然表達了寧死不降的決心,對兒子說:“寧死荒繳,勿降也!”

朱由榔之所以有如此悲慘結局,是和他的懦弱分不開的。

(李定國劇照)

當初,廣西巡撫瞿式耜等人決定擁立朱由榔時,其母王氏就曾說道:“諸臣何患無君乎?吾兒柔仁,非撥亂才,願更擇可者。”

可見,朱由榔生性柔弱,是難成大器的。

到後來,朱由榔在瞿式耜和李定國的扶持下,反清復明形勢一度頗具氣候,曾控制了兩廣、雲、貴、川、江西和湖北七個省的不少地區。但他只要聽聞清軍獲勝的消息,就不顧大臣勸告,一味逃跑。先後藏匿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各地。

見此情景,瞿式耜曾不無擔心地說:“今乃朝聞警而夕登舟,不知將退至何地?”

1657年,孫可望率14萬大軍進攻李定國,但其麾下諸將一致反對內戰,反水投靠了李定國。孫可望只好帶著數千殘餘部隊跑到了長沙,投靠清軍。

清軍趁著朱由榔實力削弱之際,派遣吳三桂分三路大軍向朱由榔發起總攻。此時的朱由榔,立即慌了手腳,召集大家商量對策。

李定國提出,向湘粵邊境撤退,團結當地的少數民族以圖東山再起。實在不行,渡海南下也可以聯合鄭成功。其他將領還提出另外一種方案,建議去巴蜀,開荒屯練,保存實力。但都被朱由榔一一否決,最後他採納了沐天波的建議,遁入緬甸。

本來緬王對待朱由榔還不錯,但在1661年,緬甸王室發生政變,新緬王對待朱由榔的態度就徹底改變了,想方設法除掉朱由榔的近臣,由此發生了“咒水之難”,殺死沐天波等43人,女眷不堪受辱而自殺的不計其數,並最終釀成將朱由榔拱手送給吳三桂的結局。

如果不是朱由榔的懦弱無能,一味逃跑,在尚有良臣輔助,大軍在握的情況下,或許南明政權會同大清周旋更長時間。至少,不會如此不堪一擊,一敗塗地。

(參考資料:《明史》《廣陽雜記》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讀南明之歷史,恨明人之不爭,多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相繼登場,甚至大部分人血灑戰場,卻仍然無法挽救南明的滅亡,眼看著一個個復興的機遇就此喪失,但也許這就是天數,明朝末年的現狀,不是單純的通過一個或幾個民族英雄的血性才能挽救,甚至到了清朝初期,也是經歷了幾代皇帝的改革,才對前明時期就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了修正,指望南明時期在如此亂世之下擊敗外敵並改革國政,恐怕是比登天還難,更別說永曆帝朱由榔並非是一個名君。



從歷史留下的為數不多的記錄來看,經歷了十幾年的天子生涯,朱由榔的確具備了帝王氣質,甚至在最後深陷敵營之際,也仍然不失王者風範,但同樣也作為一個皇帝,他的能力又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南明王朝最後的失敗,雖然有很多不可改變的時代背景,但也跟朱由榔的種種失誤有很多的關係。



磨盤山血戰之後,李定國元氣大傷,南明喪失了反擊清軍的實力,但同比之下,清軍也損失慘重,南明即便不能光復領土,但仍有堅持下去的可能,但這一時期的永曆皇帝卻逐漸喪失了信心,最終選擇逃亡緬甸,不但自己身陷囹圄,更讓留在國內的南明勢力軍心大失,瞬間走向崩潰,李定國也是無力迴天,而在同一時間朱由榔卻也喪失了明朝皇帝的勇氣,向吳三桂請示放棄一條生路,這反倒讓吳三桂認清了朱由榔的虛軟,最終決定反擊緬甸。



最後緬甸背叛了永曆皇帝,吳三桂手中時,在永曆皇帝最後的話語中,卻也仍然流露著希望清王朝放棄一條生路的態度,雖然人都希望自己活著,但朱由榔的這份骨氣真比不上寧可留守北京自殺的朱由檢,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如果朱由榔有這種骨氣和血性,十幾年的歷史中,他領導下的南明抵抗勢力也不至於多次選擇保守和退讓,不斷的給清廷可乘之機,他更忽略了明末的那幫漢奸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把大漢的榮辱、國家的忠誠和廉恥降低到最低點,儘管在他的最後時刻他想乞命,但在一心當漢奸,更想拿他換得高官厚祿的漢奸面前,朱由榔只能成為最後的犧牲品。

好在朱由榔最後時刻,知道自己死期將至,但沒有失去王者風範,也為朱氏家族保留了最後一分榮譽!


遼寧資深球迷


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軍分三路攻入貴州,吳三桂親自率兵進攻雲南,次年正月攻下昆明。李定國率部隊設伏於磨盤山,想要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有內奸導致沒有大獲全勝,永曆皇帝帝此時只能向西逃入以前的附屬國緬甸。後來李定國曾連連交涉,想要迎接永曆皇帝回雲南,卻都被緬王拒絕。

永曆皇帝流亡到緬甸,緬王見大明氣數已盡,於是將永曆皇帝和他子嗣全部控制。順治駕崩之後,八歲的康熙繼位。吳三桂則親自率兵進入緬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八月十二日誘騙永曆皇帝一行至咒水,把他的侍衛全都殺了,而後緬王將永曆皇帝交給了吳三桂。

永曆皇帝被押解到昆明,吳三桂將其囚禁於篦子坡頭的金禪寺內,此時的永曆皇帝,猶如喪家之犬,連親信隨從侍衛都被緬王殺戮殆盡,於是一場勝利者與失敗者的會面便順理成章了。吳三桂眼見早就不成人形的永曆皇帝朱由榔——這位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上的階下囚,並無一絲尊敬之意,簡單的作揖。沒想到永曆皇帝還對吳三桂說了三句發自肺腑的話:

“你不是漢人嗎?為什麼你身為明臣,卻要淪為漢奸,叛國背主投敵呢?你的良心何在呢?”

話語雖然算不上震耳發聵,但卻字字誅心。身為一個武將,吳三桂也不是不知道君與臣的關係,也曾在松錦之戰,勠力同心,險些命喪沙場。此時此刻,他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又為了什麼呢?聽了永曆得話,吳三桂竟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

既然歸順了清朝,自然而然只有殺了永曆皇帝,他吳三桂才算是真正的表忠心,再無後顧之憂。最終,康熙皇帝下詔同意處死永曆。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因為吳三桂怕押解永曆皇帝進北京的途中,出現意外,主張清軍就地將永曆皇帝處決,並且是斬首。這對一個皇帝而言,無疑是奇恥大辱,最起碼得尊嚴都沒有了。

吳三桂的做法,就連當時的清軍將領都看不下去了。將領們認為,永曆皇帝畢竟是一國之君,直接斬首未免有點不合適,保全全屍更是妥當。最終,康熙皇帝准奏,吳三桂派人將永曆皇帝押解到小廟裡,用弓弦活活勒死。1662年,永曆皇帝全家共25人,盡皆被吳三桂絞死。

吳三桂因為此事被進封為“平西王”,他兒子吳應熊也被欽點為駙馬,娶了建寧公主,可以說自此吳三桂的權力達到了頂峰。但是俗話說得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在他還懷揣著“向沐英一樣建造世代鎮守雲南的沐王府”的春秋大夢時,康熙皇帝一步步的收掉他的權力,進行削藩政策,迫使吳三桂起兵造反,最終也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


史之鑑


永曆皇帝朱由榔是萬曆皇帝的孫子,父親朱常瀛是萬曆皇帝的第七子,如果在和平年代,他也許能做一個和平年代的郡王,逍遙於世界,享受這個世間的榮華富貴。但是很不幸,他生在亂世,怎麼也沒有想到命運可以讓他延續明皇室的血脈。

(永曆帝)

1.初露頭角,襲受桂王

天啟七年(1627年),桂王朱常瀛就幡衡陽。崇禎十七年(1644年),這一年張獻忠親率大軍主攻湖南,目標直指河南,衡陽最終失守,於是桂王南逃梧州。這時桂王朱常瀛已經病入膏肓,朱由榔沿襲受桂王之位,這就是永曆皇帝。

(張獻忠作戰路線)

2.寄人籬下,監國稱帝

1646年,隨著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俘,在萬曆這一枝裡也只有桂王朱由榔最近了,於是在兩廣總督丁魁楚等脅迫下在廣東肇慶稱監國,此時他只有23歲,隨著前方戰敗的消息不斷傳來,永樂帝又被裹挾回了梧州,隨後在肇慶宣佈登基稱帝,在一個多月內實現了由親王到監國,再到皇帝的轉變。

(此時南明形勢)

3.顛沛流離,東躲西藏

他沒主見,沒氣魄,沒眼光,在永曆朝完全成了權臣內鬥的工具,甚至還被被孫可望以武力脅迫到安龍府囚禁過三年,雖然此時一度有迴光返照,永曆政權一度佔據東南數省,以大西軍為主幹組成新明軍抗清,連獲大捷。但不久就再次流離失所,吳三桂親率兵攻雲南,永樂帝逃到緬甸,最後被清廷抓到,身死國滅。

(南明覆滅)

身在亂世,擔不起歷史的重任,永曆皇帝就是一個悲劇。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第32篇)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崇禎十七年(1644),大順政權的建立者"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百般無奈之下,最終吊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樹上。

不久,明朝的皇室宗族和大臣們逃到南方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並堅持了近四十年。

無奈,隨著北方清兵的步步緊逼、朝廷自身的權力鬥爭,南明被清朝奪去大片土地,到最後只能退守西南。

永曆十三年(1659),清軍攻下昆明,南明末帝永曆帝只好逃往緬甸,明朝實際上已然滅亡。

三年後,緬甸王迫於清朝的壓力交出了永曆帝,將他獻給了駐守西南的平西王吳三桂。

據說,吳三桂將永曆帝用弓弦勒死於昆明篦子坡金蟬寺,後改名為"昇平坡"。那麼,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絞死前說了什麼?如何評價永曆帝呢?

關於永曆帝的遺言,民間有著許多說法。

一種說法是,永曆帝在死前高喊:"寧死荒郊,勿降也!"意思是說,寧願死在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鑑於永曆帝被處死時身邊只有同樣準備引頸受戮的親屬們,他所說的這句話似乎缺少一個接受命令的對象,所以並不是很合邏輯。

其實,據清初文人葉夢珠所寫的《續綏寇紀略》記載,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永曆政權的抗清名將李定國。他在作戰環境惡劣的西南地區堅持抗擊清軍近二十年,最終於永曆帝身死的第二年死在位於今瀾滄江以西地區的勐臘。他臨死前,對自己的兒子及將士囑咐道:"寧死荒外,勿降也!"

關於李定國的遺言,有人稱其實是:“寧死荒徼,毋降也!恢復事尚可為乎?負國負君,何以對天下萬世!天不佑漢!”

最終,除了李定國降清的次子李嗣興,他的另外兩個兒子都死於和清軍的戰爭。他的部隊中許多人堅決不降,有的死於戰事,有的逐漸在緬甸開枝散葉,成為了當地的居民。

另一種關於永曆帝遺言的說法,見於《陽秋雜錄》。

原文寫道:"少頃,三桂進見,初甚倔傲,見王長揖。王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再問之。遂伏地不能起。……王切責曰:'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緘口伏地若死人。王卒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欲還見十二陵而死,爾能任之乎?'對曰:'某能任之。'"

按照這一說法,永曆帝先是詢問吳三桂的身份。又責問他是否是漢人,是否是大明臣子,為何要甘願當漢奸?背叛祖國辜負君王,做出這些行為,他良心何在?

說完這些話,惶恐愧疚的吳三桂已經面無人色。

責備完後,永曆帝這才冷靜下來,平淡地詢問,他作為一個北京人,能否回到明代歷代帝王所葬身的陵寢。吳三桂當時答應,卻並沒有兌現承諾。

天啟三年(1623),永曆帝朱由榔出生於北京。四歲時,他的父親朱常灜被冊封為桂王,前往位於今湖南衡陽的衡州就任。

崇禎六年(1633),十歲的朱由榔被封為永明王。十年後,李自成攻打湖南,朱由榔在逃跑途中與父親失散,被起義軍抓住。不過好在義軍中有明朝官員潛伏,朱由榔才得以被送到廣西梧州與父親重聚。南明隆武年間,朱由榔的父兄都相繼去世,朱由榔繼任桂王。

隆武帝被清兵殺害後,南明的東南大部地區也宣告失守。朝中較有權勢的瞿式耜、丁魁楚等人按照皇位繼承原則,擁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監國。

不過,在清兵的步步緊逼下,南明朝廷只得在十幾天後放棄廣東,集體逃往了廣西。

當年十一月,大學士蘇觀生等人擁立唐王朱聿鐭在廣州稱帝,朱由榔不甘示弱,率眾返回廣東也登基稱帝。

一時間,南方並立著紹武、永曆兩個政權。而清軍則黃雀在後,偷襲了廣州,並逼得紹武帝自殺。

不願步後塵的朱由榔再度逃回廣西,又輾轉多地,十分狼狽。

廣西淪陷後,朱由榔逃往貴州,隨後,李定國又將他護送到了昆明。

永曆十二年(1658),雲南也被清兵攻入。朱由榔逃入緬甸境內,又在緬甸王莽達被其弟莽白所殺後,被送到吳三桂手中,最終身死。

縱覽朱由榔的一生,他有福氣被擁立為帝,卻無福行使幾乎任何作為皇帝該有的權力。一方面是大明王朝以無力迴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其能力實在有限,無法擔當中興之君的責任。


煮酒君


永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的最後一位皇帝。

1644年,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的實在是走投無路,在萬般無奈之下跑到北京的煤山上,傷心欲絕的,來到一棵歪脖子樹上了吊,在崇禎皇帝去世以後,明朝在南方的宗親,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先後稱帝,但終究都未能挽回明朝的江山,在這幾位稱帝的宗親王中,桂王永曆政是歷史最長的一個政權但是也最終難逃徹底覆亡的命運。


桂王永曆稱帝以後,清軍將領李成棟率軍進入廣東,永曆皇帝抵擋不住,退往廣西,清兵跟隨進入廣西,此時永曆皇帝的主力何騰蛟的軍隊正在湖南,永曆皇帝身邊的軍隊卻沒有什麼戰鬥力,永曆皇帝無計可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廣東的明朝舊部官員,聚兵進攻廣州,進攻廣西的清兵被迫退守廣東,永曆皇帝的軍隊趁機又收復了廣西的失地,順治四年清軍進攻湖南何騰蛟被迫退回廣西。

順治三年,清軍進入四川,張獻忠戰死,張獻中的部將李定國,孫可望等退往貴州雲南。

順治五年,廣西的清軍將領李成棟,江西的清軍將領金聲恆,舉兵反清永曆帝的形勢一度發生了好轉,但是清軍加緊了對永曆的進攻,隨後,金聲恆,李成棟,何騰蛟相聚敗亡,永曆帝輾轉與廣西和廣東之間,形勢日漸的窘迫,便決定與李定國,孫可望等聯合,並去貴州與他們聯合。

順治九年,在李成國的率領下,明軍向清軍展開全面反攻,在雲南貴州一帶連破清軍並殺死清軍兩位王爺,清軍在西南受挫,永曆地收復了廣東及湖南南部,四川大部。李定國於是奏請永曆帝出兵四川,想搶在清軍主力南下前佔領巴蜀漢中地區,以圖進兵中原。



這時清廷用明朝舊將洪承疇進攻永曆帝,洪承疇是明朝的名將,善於用兵,又熟知明朝內部事物,有了叛軍洪承疇的存在,明軍開始不敵,並節節敗退,順治十年,李定國退入廣西又接著轉攻廣東。

順治十二年,李定國退守南寧,順治十三年,李定國保護永曆帝前往雲南,順治十四年。孫可望投降清軍,孫可望手下部隊大舉進攻雲南,在兩軍交戰之時,孫可望部下不聽指揮,未戰就已經崩潰,孫可望逃走,孫瞭望投降清軍,卻讓李定國產生疑慮,於是她將前線部分將領調往雲南,此時清軍三路人馬分別進攻四川,貴州,雲南,這時的明軍幾乎無法抵抗。



順治十五年,清軍入雲南李定國分路阻擊,力保西南地區,雖然東南沿海鄭成功大軍自崇明進入長江,牽制清軍主力,聲震滿清朝廷,然而明軍勢單力薄,未能挽回全局之窘迫,李定國被迫進入滇西,永曆地則逃亡緬甸。

順治十八年永曆帝已入緬甸,除李定國尚在緬甸外堅持抗拒清兵以外,其他力量都已撫滅,清政權已經處於穩定。

永曆皇帝進入緬甸以後,即刻失去了自由,李定國曾帶兵營救,但沒有成功,同年吳三桂派兵進入緬甸,緬甸王害怕清軍的進攻將永曆帝交給清軍,李定國計劃在途中阻擊吳三桂,但沒有成功,於是乎,吳三桂見到了永曆皇帝。



朱由榔見到吳三桂便問他是誰,吳三桂沒有作答,等皇帝連續問了三次,吳三桂這才倨傲表示,自己就是吳三桂。一聽吳三桂這名字,朱由榔立刻想起他就是引得清軍入關的吳三桂,

永曆皇帝一聽,眼前這個人就是吳三桂,急火攻心連續問了三句話:"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面對朱由榔連番逼問,吳三桂倨傲的神色消失了,面上慼慼,冷汗涔涔,又是一陣沉默,突然跟死人一般癱倒在地上,旁人來扶他,只見他面如死灰,汗流浹背。



這時候永曆皇帝又威風凜凜地說:“我本是北京人,想見十二陵而死,你能夠做到麼?”

吳三桂怯怯回答說:我能做到。然後退了出去,面如土色。”

結束語:永曆皇帝最終還是被吳三桂用弓弦給勒死了,永曆皇帝剋死他鄉的時候年僅40歲,吳三貴就是民族和歷史的罪人,是他打開了山海關的大門,放清兵入關,最後又害死了永曆皇帝,永曆皇帝一死,明朝僅存的最後一絲希望被吳三桂活活扼殺在搖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