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易小迪為什麼賤賣項目?


雲地產 | 易小迪為什麼賤賣項目?



繼王先生變賣股權、黃先生甩賣項目後,又一地產老闆被迫加入到了“斷腕求生”的行列。

看來,鬱亮拋出“活下去”的言論,的確有“先見之明”,且正在被一些小對手們一一驗證。

王、黃二位的“自救”行動,始作俑者源於“調控”的風雲突變,更源於二者在“人造牛市”裡,將資金髮條擰到極致的“狂奔”。那麼,易小迪為什麼要甩賣項目?

按照以往經驗,凡是甩賣項目者,要麼是流動性出現了“危機”,比如萬達、華夏、泰禾;要麼是不想幹這行了,比如柳傳志之於融科、宋衛平之於綠城。那麼,易小迪屬於哪一種?

先來看看易小迪賣了什麼項目。

今天一早,陽光100昭告天下,將重慶的兩個項目,賣給了地產界公認的“白衣騎士”老孫。

公告很長,“縮水版”的具體情況如下:

1、項目位於重慶南岸區南濱路兩江交匯處,此乃重慶核心區CBD的核心位置,光就地理位置而言,屬陽光100的優質資產,有圖有真相:


雲地產 | 易小迪為什麼賤賣項目?



2、資產包括重慶陽光100國際新城項目(住宅、商業、商場)及慈雲寺老街項目,未開發的建築面積約51.73萬平米。目前,該區域的住宅均價至少在16000元/平米,若靜態計算,出售的貨值達82億。

3、融創收購了項目公司70%的股權,耗資13.3億元。也就是說,融創用了13.3個小目標,拿下了約60億的資產,簡直是撿了個大便宜。

有人撿便宜,就有人“割肉”。

不難看出,對易小迪而言,是在將公司優質資產打折打到底後,變現,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只有當事人才能夠體味,比如黃先生。

順便插一句話,以“拋磚引玉”。剛剛說“2019要小心謹慎”的餘音還未散去,老孫就出手拿地大購項目,這是不是與鬱亮說出“活下去”後,就“收割”華夏幸福的項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其實,甩賣項目,是一家地產公司當下狀況最好的詮釋。那麼,陽光100處於什麼樣的當下?

眾所周知,進入2019年,地產界更為波橘雲詭。巨頭們忙瘦身、打折促銷之際,數個內房股的股價出現了罕見的大跳水,其中,“損失慘重”的,非陽光100莫屬。

這場“風暴”源於陽光100的高負債及轉型的陣痛。從前不久公佈的2018“體檢表”中,可以窺見其中的秘密。

去年,陽光100股東應占虧損為3000萬元,而2017年,這一數據則為5.9億。一盈一虧,足以彰顯這家公司的重大變化。

陽光100給出的解釋是,出現虧損,主要因為計提了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損失撥備。其中,撥備款高達9億元,主要是因為部分貸款方信用風險增加導致。

這其中的意味並不難理解,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陽光100償債能力及承受著高負債之痛,主要表現在三個數據上:

第一,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陽光100的流動比率減少,從2017年的170%減少至164%。

第二,流動負債從2017年底的247億上升至2018年底的約280億。

第三,淨負債率由2017年底的231.6%上升至261.6%。

尤其是淨負債率,遠遠超出了行業平均水平70%的3倍多。那麼,什麼導致了陽光100如此高的負債率?

第一,不斷高企的融資成本。2018年,陽光100的融資成本高達5.5億元,比2017年的3.59億增加了53.5%。

第二,銷售不暢,回款有限。據瞭解,2018年,易小迪給陽光100定的任務是完成175億元的銷售額,但最終只完成了121億,除了受調控影響外,還與去年麗江雪山小鎮項目停工、供貨速度等有關。

第三,商業佔用了大量的資金。2015年,陽光100從傳統的住宅開發向“街區綜合體”模式轉型,逐漸放緩了拿地和項目拓展速度,並主打街區綜合體、服務式公寓和特色小鎮,但這些項目都不如住宅銷售回款那麼快。

客觀地說,陽光100的此番轉型,正好與上輪住宅牛市失之交臂,換來的卻是高負債壓頂。

因此,當新業務的增長速度不足以覆蓋融資速度時,就出現了上述情況,當前“解圍”的辦法只能是甩賣項目。

可以肯定的是,此番“自救”,儘管我們只看到了變賣項目股權,但也造成買賣之外的一連串影響:

第一,給外界釋放了“資金承壓”的信號,若銷售情況未有好轉,也不排除繼續甩賣項目的可能。

第二,賣項目是讓老闆為難的一件事情,但接下來可能引起的項目上的人員變動甚至高層的變動,也讓管理層很為難。

第三,儘管市場有可能出現好轉,但對陽光100來說,承壓資金量較大,因此,此番“自救”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與2008年之後的富力走向,如出一轍,至今“痛點”尚在。

所以,陽光100當下的處境,也代表著不少中小房企目前的鏡像。你覺得呢,歡迎留言。

你也可以加微信ideahaoyeah,詳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