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自主招生,让我获得降50分,幸运地录取到了同济大学!

学长档案

自主招生,让我获得降50分,幸运地录取到了同济大学!

周权:2018年毕业于长沙市明德中学,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参加自主招生,对我们班上每个同学来说都意义非凡。因为早在高二开学之初,班主任就跟我们说过:“将来,你们每个人都会参加自主招生,一定会的!”当时,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随着学习的深入,更是坚定了要参加自主招生的决心。

艰难的择校过程

在自招报名前,我心中有两个目标: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一直以来,南京大学都是我的梦想,所以我想试一试。至于武汉大学,是因为我从上一届参加了自招的学长那儿得知,武大化学系的笔试只考化学科目,而化学正好是我的优势科目。不过,武汉大学2018年的自招简章出来后,我有点失望,因为相比2017年的自招要求变化太大,比如其限报高校由3所变成了2所,而我原本是打算按照保底、正常和冲刺的级别筛选出三所高校的;更重要的是,笔试变成了统一考“数学与逻辑”和“阅读与分析”,这使得我对通过复试的信心锐减,心里也就慢慢打起了退堂鼓。

接下来便是南京大学了。南京大学2018年的自招简章出来,我再一次失望了。南大的限报高校是2所,按大类招生,其中化学类只对获得了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决赛获奖者开放,对于只有省级一等奖项的我来说,基本被限制在外。我和妈妈经过多次讨论,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南大。

两个目标全部被推翻,到底选哪几所院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汉大学隔壁的华中科技大学,这所高校2018年的自招要求放宽了,只有面试,而且对拿到了竞赛省级一等奖的优惠分数要比非省级一等奖还多出20分(即一般奖项通过自招的人可以有20分的优惠,而对五大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的通过者有40分的优惠,而我当时拿的正是省级一等奖),由此,华中科技大学迅速进入我的考虑当中。还有哪几所呢?这让我十分纠结。当时月考在即,为了不影响考试发挥,自主招生剩下的事我全权交由妈妈去处理了。月考过后,妈妈拿着3份资料来给我签名,于是自招的学校也确定下来了: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在同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面试模拟训练。在这里,我了解到面试时要注意的细节和答题技巧,心里踏实了不少。第二天,我妈陪着我踏上了自招面试的路途。

自主招生,让我获得降50分,幸运地录取到了同济大学!

人生第一次面试

最先进行的是同济的复试。

同济的复试分为实验与面试两部分。实验考核的内容根据所选专业而定,形式是先播放一个实验视频,接着做一张与这个实验相关的试卷。这部分的考核比较简单,我当时考的化学实验是金属置换反应,只不过是在显微镜的视角下拍摄的,我认为这部分考察的就是考生的发散性思维,看看你的观察与联想怎么样。

面试安排在下午。我没有回宾馆,一直在教室里等待。等待的过程中,我将准备好的自我介绍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又把随身携带的材料翻出来认真看了看,做到对材料的每个部分都心中有数。时间一点点流逝,终于轮到我面试了。

我深吸一口气后敲响了考室的门,听到“请进”后我面带微笑进场,朝7位面试官问好后坐在了椅子上。自我介绍后,顺利进入问答环节。面试是七对一,每个面试官手中都有一份我的资料,我被他们的问题轮番“轰炸”,大概持续了二三十分钟,问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包括学习、生活、爱好、家庭关系……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你说你喜欢医学,对吧,但当年鲁迅却弃医从文,对此你怎么看?”这位考官说完,旁边几个面试官都忍不住笑了一下,我猜是他们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犀利吧。好在我当时状态比较沉稳,脑子也很清醒,迅速想到了鲁迅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于是就以我们两个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这个点进行发散,既表达了对鲁迅弃医从文的理解,又肯定了自己对学医的热情和坚定。答完后,我观察到提问的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细节给我增添了不少信心。

还有就是最后一个老师突然用英语提问,“Do you love traveling?”。老师的问题并不太难,就是来得有点突然。好在候考的等待过程中我小憩了一会儿,头脑比较清醒,顺利地从中文切换到了英文。面试结束回到宾馆,我回想起在同济大学面试的整个过程,感觉自己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应该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

接下来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了。北航自招有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为数学、物理的选择题,时间紧,难度逐题上升;面试为三对一,不同面试官问不同方面的问题,我记得其中有个问题“就你知道的最近社会上发生的一件负面事件谈谈认识”。也是巧了,高考结束后的自主招生面试培训时刚好练过这个题,于是很顺利地答了出来。

最后一站是华中科技大学。华科只有专业面试,五对一,进入面试前会让你抽一个专业题目,然后拿着题目进考试作答。答完题目后,每个面试官会问你一个专业方面的问题,你回答完面试就结束了。

三场自招复试下来,自我感觉最好的便是同济大学,因为当时整个考室里的气氛挺活跃的。感觉很悬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在自我介绍说到爱好时被老师打断,问我有没有关于化学学科方面的课外学习经历,因为没做任何准备,我卡壳了,犹豫了下后说“没有”,当时的场面很是尴尬,除此之外,有个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很好地答出来。

后来成绩公布,我以几分之差无缘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面试成绩不错,但被笔试拖了后腿,最后也与其失之交臂。心灰意冷之时,迎来了同济大学的自招成绩——我成功获得同济大学的A类(50分)降分优惠,这个结果让我心里舒坦了不少。

自主招生,让我获得降50分,幸运地录取到了同济大学!

最后的话

回顾起当初参加自主招生的经历,真是感慨万分,我的高考其实并没有发挥好,幸亏拿到了同济大学的自招降分优惠才得以顺利进入同济大学。

前面零零散散说了那么多经历,下面想跟大家再分享一下我总结的心得:

1.在前期的择校问题上,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平时的月考成绩,估摸自己能考上的大学有哪些,一个个列出来以综合考量,尽可能多了解几所高校。不要像我当初一样,盲目小范围选择后才发现条件不合适,手忙脚乱地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影响心情(高三备考过程中保持一个好心情很重要),当然继而也会影响到学习。

2.往年的自主招生简章只是一个前期的参考,当年的自招简章出来,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简章上的每一句话,上面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

3.关于笔试,个人认为没必要临时突击,毕竟刚刚参加完高考,自己的做题能力应该处于高峰期,会的肯定会,不会的临时补也补不上。

最后讲一下,自招虽有不少好处,但你们应仍以高考为重,不能因自招而丢了高考。希望大家未来能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