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近期,一場雖然常規,但又意義不同的產品發佈,引起了消金界的注意。

這場發佈會是“招商銀行App7.0”、“掌上生活App7.0”的迭代更新。

說到底,只是App更新,招商銀行 (600036.SH)竟然不嫌麻煩地在線下舉辦大型發佈會,而且還在其服務號上舉行了“留言抽獎”活動,獎品還是iPhone X一部。

顯然,招行非常看重這場發佈會。在消金界看來,招行這次變革,是鐵定了由卡片經營向App經營的決心,力圖打造“金融科技”形象。

確實,App家家有,但能做到招行這樣的卻並不多。

根據招商銀行2018年半年度報告,截止2018年上半年,招商銀行App累計用戶6,528 萬,月活躍用戶3,292.27 萬;掌上生活App 累計用戶5,676.45 萬,月活躍用戶3,046.17 萬。去除重複用戶以後,招商銀行App 和掌上生活App 月活躍用戶達5,381.99 萬。

在招商銀行App上,借記卡線上獲客佔比達14.07%,理財投資的銷售筆數和金額分別佔全行的75.48%和55.29%。

在掌上生活App上,線上獲客佔比達到59.69%,成功辦理的消費金融交易佔招行總消費金融交易的比例為48.81%。

加強強項是一方面,但在消金界看來,招行這次如此興師動眾,還在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最大的威脅,或許來自平安銀行(000001.SZ),該行的金融科技,目前風頭正盛。

金融科技與零售銀行業務關係比較緊密,這是要搶了招行零售銀行冠軍的寶座?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App一直是銀行數字化服務的重心,也是銀行移動端最重要的載體,最能體現一個銀行金融科技實力。

比較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APP,無論是用戶規模與活躍度,還是對業務的帶動作用上,招行都處在絕對領先的地位,單就這一點看,招行的在金融科技的水平和實力上,似乎全面領先於平安銀行。

但平安銀行的包抄是靜悄悄的。

平安銀行之前有口袋銀行、信用卡和直銷銀行三個APP,後來將這三個APP整合為一個“口袋銀行APP”。

根據平安銀行2018年半年度報告,截至2018上半年,口袋銀行APP客戶數達5,145萬,較上年末增長23.3%;月度活躍客戶數2,035萬,較上年末增長37.3%;平安銀行一線作業員工,100%使用口袋銀行家APP,辦理超過90%的非現金業務。

從App研究入手,消金界仔細分析了招行銀行和平安銀行科技金融發展現狀,發現平安銀行在金融科技的滲透力方面,並不落戶於招行,甚至在有些方面已經超過招行。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戰略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對於“金融科技”,招商銀行與平安銀行,都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

“輕型銀行”“一體兩翼”是目前招商銀行的轉型戰略。

招商銀行表示,要以金融科技思維為核心,以金融科技為手段,對業務、流程、管理進行再造,用金融科技為轉型提供“核動力”。

對於平安銀行來說,早在2016年10月,平安銀行就提出了——“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的發展目標,首要的核心策略就是“科技引領”。

而且平安銀行背後的平安集團,目標就是要成為 “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能夠在各個方面與平安集團旗下的其他機構形成協同。

可以說,在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上,兩者不相上下。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管理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在以金融科技為驅動的零售業轉型中,銀行的管理思維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在討論大型銀行“大零售轉型”戰略的時候,工商銀行的某中層對消金界(微信ID:cfwnews)表示,對於想發展零售業務的大銀行來說,缺乏互聯網企業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是一個難點。國有大行在骨子裡就沒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產品思維,在管理上也不是以此為導向,所以,轉型起來面臨困難。

對於這一點,平安銀行已經有了明晰統一的認識。

在2018年半年報中,平安銀行表示,其已經在用互聯網公司的方式推動創新,打造敏捷型的組織,在內部鼓勵創新、試錯,設立創新車庫、成立創新委員會,推行專業技術序列,全方位推動前沿科技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而招商銀行則用“建立了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和組織體制”,一句話帶過。

看來,在管理如何跟上金融科技發展的問題上,平安銀行的認識似乎比招商銀行更加深刻。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投入

光有戰略和目標是不夠,但真正轉型成功,都要靠錢砸出來。

平安集團每年都將收入的1%投入到科技領域。2017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58億元,按1%計算,平安有將近11億元的投入。另據2018平安銀行半年報透露,2018年上半年,平安銀行IT資本性支出同比增幅達165%。

而在投入方面,招商銀行也毫不吝嗇——將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額度提升到上一年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2017年,招商銀行營業收入為 2210.24 億元,按1%計算,招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將有22億元的投入。

可以看到,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上,招商銀行佔據絕對的上風,是平安銀行的兩倍。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人才

科技驅動的戰略轉型,使銀行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一隻既懂技術又懂金融的人才隊伍,才是挖掘“金融科技”這條護城河的主力軍。

平安銀行盯上了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從硅谷以及國內先進的互聯網企業挖來大量的技術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和生物識別等關鍵領域技術專家。

截至2018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已經擁有了4800名複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在這4800名技術人才中,有2500名是專屬於零售業務的IT團隊。

而招商銀行則通過金融科技精英訓練營、目標院校深度走訪等方式來引進人才,搭建金融科技轉型所需的人才梯隊。

2018年上半年,招商銀行開辦了“金融科技學院”,結合之前在深圳、杭州、成都成立的三個軟件中心,以及深圳和上海的兩個數據中心,為招行培養金融科技人才。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平安銀行在速度更快,公佈規模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這方面平安已經走在了銀行業的前列。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營銷智能化

在營銷智能化方面,招商銀行升級了“智慧營銷平臺”和“個性化推薦系統”。

據招行介紹,該系統可以生成1500 多個客戶畫像標籤,細分標籤量提升了6倍,營銷客戶觸達次數提升了2.6 倍,客戶目標名單分析效率提升5 倍,營銷成功率達到了14.38%。

招行還投產了智能保險專家系統,用戶使用率57%,長期期交保費規模同比增長107%,有效觸達客戶111.17 萬戶。

較早推出的智能投顧——“摩羯智投”,累計銷售規模3116.25 億元,客戶數16.69 萬人。

招行還上線了量化交易系統,開展境內貴金屬套利業務,直接2018年上半年,累計交易量227.23億元,執行效率較人工提升90%以上,節省人工成本80%以上。

平安銀行則更多的是將AI技術深度運用到營銷服務中,平安用多年積累的客服問答數據進行機器學習,打造了客服機器人“小安”,並推出“AI+投顧”系列——財富診斷與平安智投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投資方案。

可以看到,在智能化營銷方面,招行銀行比平安銀行應用更多,成績也更好。

誰是招行最大的敵手?

風控

銀行試圖用金融科技對業務流程進行再造,而風控就是這個再造環節的核心。

在智能風控上,平安銀行部署了40套大數據風險模型,啟動了“AI+風控”項目,建立統一的風險信息平臺,能秒級實現信貸產品的總授信額度管控以及整體自動審核。

在反欺詐上,平安銀行將借記卡和信用卡反欺詐統一起來,構建了大零售企業級反欺詐防線,目前可以支持每日千萬級別的金融交易量,這套統一的反欺詐模型,已經可以為各種信貸類產品提供審核。

截至2018年6月,平安銀行零售貸款不良率1.05%,較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信用卡卡不良率1.19%。

招行則投產了“天秤系統”,用於欺詐風險控制,該系統擁有30 毫秒內風險決策和億級數據計算能力,達到了百萬分之一量級的資損水平。

招行還構建了信用卡智能與實時風控管理體系,將信用卡不良率控制在1.14%的水平。

在信用卡不良率上,招商銀行低於平安銀行。

綜合比較下來,在金融科技上,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各有千秋,招行或許還暫時領先。

在卡片經營時代,招行以創新多且執行快,而且服務好聞名銀行圈內;現在從卡片經營向App經營轉變,招行依然沒有在創新進步的路上落下。

但銀行零售轉型已經進入下半場,曾經孤單的賽道,如今擠滿了“運動員”,而且技術普及帶來的彎道,帶動銀行開挖“金融科技”這條護城河。

在這個背景下,平安與招行的較量也許才剛剛開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消金界”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