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攥指成拳有力量|來自災區的暖心故事

攥指成拳有力量|來自災區的暖心故事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在災區,從不缺乏溫暖人心的力量。

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以來,總有這樣一群人,會以他們的語言、擔當進入我們的視線。他們在這次地震中的名字,是救援者;他們的職業,是基層幹部、是公安民警、是準備入伍的新兵、是醫護人員……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在災區攥指成拳,匯聚成一組組不屈不撓、挺身而出、友愛互助的群體,擎起希望——

用實際行動詮釋入黨初心 人物群體:墨江基層黨組織

感言:“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小組幹部,現在群眾需要我,我不能不管。”

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後,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最前沿,戰鬥在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入黨初心。

通關鎮丙蚌村是此次地震的震中。地震發生後,丙蚌村下寨一組副組長羅恆雲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群眾的安危,逐戶疏散受災群眾,協助救災人員搭建帳篷,幫助發放救災物資,一直堅守在抗震救災一線 。年邁的母親讓他回家看看受損的房屋,他告訴母親:“等我忙完了再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小組幹部,現在群眾需要我,我不能不管。”

新寨村民小組是魚塘鎮玉魯村種植烤煙較多的村民小組。餘震過後,魚塘鎮玉魯村黨總支委員刀榮華立即組織召開會議,動員大家:“災害已經發生,我們不能等著,要主動出擊,把損失降到最小。”隨後,刀榮華立即組織黨員從受災最嚴重的農戶開始,挨家挨戶轉移烤煙,降低群眾的損失。當救援工作隊到達時,新寨村民小組的烤煙已全部轉移。

採訪中,通關鎮牛庫村黨支部書記刀紹明告訴記者,牛庫村下轄16個村民小組,在此次地震中,有13個村民小組受災嚴重。在外界救援力量沒有到達之前,牛庫村黨支部發揮黨組織作用,召集50餘名黨員,組建黨員突擊隊,對各個村民小組開展拉網式救援,及時搶救受傷人員和轉移受災群眾,全面排查危房和受損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及時上報災情。同時,通過成立黨員服務站,配合救援工作隊開展衛生防疫、道路保通、帳篷搭建等工作,充分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當前正值秋收農忙時節,牛庫村黨支部將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號召廣大黨員帶領村民開展互幫互助,力爭用10天時間完成秋收工作,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隨後的恢復重建工作中去,讓村民早日住進新房子。”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點 評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災區最危險、最困難、最需要的地方,廣大共產黨員彰顯敢於擔當的政治本色,在災難面前挺起了堅強的脊樑。

關鍵時候站出來 人物群體:醫療救援隊

感言:“組建救援隊,不僅是要在危難時刻貢獻一些力量,更是想通過救援隊把一些急救常識讓更多人知曉、掌握,讓更多人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橙藍相間的衝鋒衣、紅色頭盔、橙色揹包,這支裝備“很酷”的隊伍活躍在墨江地震災區,他們是第一時間就深入到重災區的醫療救援隊。這支救援隊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他們中既有普洱市人民醫院派出的專業醫護人員,也有來自各行業的志願者,志願者都來自於“中國茶城陽光救援隊”。

9月9日一早,醫療救援隊的20人來到通關鎮丙蚌村挖野村民小組,挨家挨戶走訪傷員、排查疾病。由於交通不便,挖野村民小組的救災帳篷凌晨才送到,還沒有搭建起來。檢查完病情,醫療救援隊馬上投入到帳篷搭建中。黃文冠是普洱市人民醫院機關黨支部書記,也是“中國茶城陽光救援隊”的創始人和總隊長。四年前,為了籌建救援隊,他賣掉了思茅城裡的一套住房,換回了救援隊所需的急救包等裝備。“我是一名急診科醫生,清楚專業的急救對於生命的重要。”黃文冠說,組建救援隊,不僅是要在危難時刻貢獻一些力量,更是想通過救援隊把一些急救常識讓更多人知曉、掌握,讓更多人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點 評

災難發生,時間就是生命,對於醫療救援來說,更是如此。敢於擔當,關鍵時刻站出來,在搶險中,醫療救援隊經受住了考驗。

“讓我們完成任務再走” 人物群體:15名“準新兵”

感言:“能在入伍前為災區群眾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也值得。”

“雖然軍裝還未戴上軍銜,但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救災,讓我深切體會到什麼是軍人的職責,能在入伍前為災區群眾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也值得。”“準新兵”田應祥的回答堅定有力。

在雲南墨江5.9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中,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武裝部15名參加入伍前集訓的“準新兵”主動請纓到災區一線參加抗震救災。在災區,15名“準新兵”參與了對通關鎮牛庫村7個村民小組的危房排險、搬運救災物資以及連夜搭建100頂帳篷的艱鉅任務。這群“準新兵”大多都是生活在“蜜罐”裡的“95後”和“00後”,對於第一次參與救災任務,大家都體會到軍人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繫和魚水之情。為讓災區群眾能得到最快的安置,大家不肯休息一直堅守在一線, 接到武裝部讓他們撤離災區準備參加入伍儀式命令時,大家說,“請不要給我們的第一次任務留下遺憾,讓我們完成任務再走!”15名“準新兵”在地震災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軍人的神聖職責。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點 評

總有那麼一群人為危難中的百姓挺身而出,那一抹抹橄欖綠不僅帶來生命的希望,還幫助百姓驅散心裡的恐慌。15名“準新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新一代革命軍人應有的風采!

救災前線的“90後” 人物群體:青年志願者

感言

:“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裡。”

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後,普洱青年志願者在普洱團市委、墨江團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下,迅速行動起來,第一時間進入災區一線開展抗震救災志願服務。

截至目前,首批20餘人組成的青年志願服務隊已抵達災區參加抗震救災工作,服務隊成員大多是“90後”的2018—2019年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工作中,青年志願服務隊的成員幫助災區群眾搭建帳篷、搬運物資、清理垃圾,並在災區設立了3個墨江抗震救災青年志願服務站參與後勤保障工作,做到“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在哪裡”,用行動完美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據瞭解,團市委還準備了志願者服裝、帽子各100套運送至地震災區,並積極向上爭取物資,根據災情,及時分配和撥付物資。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點 評

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沒有激揚文字的慷慨陳詞,但青年志願者的一言一行,彰顯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刻進他們的內心深處,並昇華為一種踏實、堅定的價值追求。

警徽在災區閃耀 人物群體:市、縣兩級公安機關

感言:“你們的肩膀就是我最溫暖的依靠。”

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後,普洱警方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市、縣兩級公安機關迅速出動趕赴災區開展災情排查和搶險救援工作。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發揚公安隊伍的優良傳統和頑強作風,克服一切困難,確保災區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家住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瓦房村瓦房村民小組的76歲老人王文清,因病臥床三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裡房屋在此次地震中受損,老伴又無力將行動不便的他從危房中轉移出去。就在兩位老人深感絕望的時候,聯珠派出所的民警來到他的家中,將老人背出搖搖欲墜的危房,安置到了附近的安全區域。老人連聲說到:“你們的肩膀就是我最溫暖的依靠。”

雅邑派出所副所長李強的家在通關鎮牛庫村田心村民小組,父親幾年前離開了人世,年近六旬的母親一個人在老家居住。地震襲來之時,他家受損嚴重,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姐姐一時不能趕回,希望李強能就近回家看看母親是否安好,可作為當天的帶班領導,李強選擇了堅守崗位。

為保障災區群眾的安全,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強化社會維穩工作,加強巡邏防控,嚴防發生各類盜搶案件;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及時有效地向社會持續傳遞正能量,消除群眾恐慌心理;加強應急機制、指揮通信和後勤保障,確保信息傳輸通暢,遇有突發情況能夠快速反應,有效應對。目前,普洱警方共出動警力950餘人,車輛50餘輛。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點 評

面對天災,廣大公安民警臨危不懼,緊緊與人民群眾心連心、肩並肩、手拉手,攻堅克難,奮力抗災,用警魂、忠誠、真情演繹著大愛無疆的壯歌,災區處處閃爍著警徽的光芒。

保障震後“生命線”

人物群體:元磨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

感言:“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疏導交通、提示路況。”

9月9日晚9點17分,普洱市公安局元磨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民警董興華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段小視頻。視頻裡,董興華家的衣櫃門敞開,衣服全部堆在床上,視頻配文寫到:衣櫃在地震中“犧牲”了。這是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後34小時裡,董興華第一次回家。

9月8日上午10時31分29秒,雲南墨江5.9級地震發生。當時,董興華正和同事們在元磨高速公路老蒼坡下坡路段處理一起大貨車側翻的交通事故。“地震發生時,橋搖晃得厲害,其中一名交通事故當事人站都站不穩,我叫她趕緊蹲下。”據董興華回憶,當時,他第一反應就是地震了。4分鐘後,他們接到了立即進行道路保通工作的通知。於是,留下幾名同事繼續處理交通事故,董興華和其餘同事緊急奔赴通關收費站。

地震發生後,很多車輛、人員都集結到墨江運送物資,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為此,元磨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在轄區內開闢了7個“應急救災綠色通道”,並開展道路保通工作。由於正處於通往災區的途中,通關收費站和忠愛橋收費站經過的車輛最多。董興華說,僅是第一天,經過通關收費站的各種抗震救災車輛就有300多輛。

“有好多外地車輛不熟悉墨江的路況,所以,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疏導交通、提示路況。”董興華告訴記者,困了,大家就輪流著在車上打個盹。

董興華說,這趟回家並不是為了休息,只是拿幾件換洗衣服。地震發生後,元磨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全員投入到緊張的抗震救災工作中,隊裡的很多領導和同事至今都還奮戰在一線,沒回過家。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點 評

面對突發事件,各級交警沒有退縮,用速度和效率詮釋了“人民交警為人民”的內涵;面對困難,他們沒有氣餒,用愛和奉獻讓災區人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攥指成拳有力量|来自灾区的暖心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