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研討會」丨國企混改要兼顧“混”與“合”

「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研討會」丨國企混改要兼顧“混”與“合”

「2018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研討會」丨國企混改要兼顧“混”與“合”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胡畔

推進國企改革、激發國有經濟活力,對於帶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9月16日舉行的題為“國企混改的經驗與前景”的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分組會上,來自企業界和學術界的多方人士對國企混改怎麼改進行了探討。

明確混改究竟“誰混誰”

“國企在中國經濟裡是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但目前的經營機制仍然存在問題,並沒有完全市場化運作。因此,要改變國企的經營機制和激勵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勢在必行。其中,明確國企混改究竟是‘誰混誰’非常重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發言中率先強調。

“若國企混改的目的是讓國企將民營企業吞併,特別是在民企最困難之時,那國企就是趁虛而入,就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姚洋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要將民營企業吞併,而是讓民營企業加入國企,改善經營機制。若趁民營企業困難之時,國企進行逆向混改,這會大大打擊民企信心,國企應該手下留情。

對此,綠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玉良表示認同。他在發言中強調,國企混改必須明確三個問題:與誰混、如何混、怎麼合。

“在近幾年的實踐當中,出現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和做法,主要表現為:用國有企業之間的整合重組取代混改,用國有資本之間的交叉持股代替混改。”張玉良認為,上述兩種做法均屬於“物理上的加減法”,而不是“化學反應”,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催生新的動力機制和活力

“真正的混改,應該是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之間的混合,通過‘化學反應’,催生新的動力機制和發展活力。”張玉良表示。

針對如何混,張玉良表示,應該優先在競爭性領域實施混改,即便對自然壟斷行業的國企,除特殊環節以外,也應放開競爭性業務,允許社會資本平等進入、共同發展。同時,就改革的徹底性而言,應該更多創造條件推進集團母公司層面的混改。在混改過程中,最好實施員工持股,將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杜絕“一股獨大”。總而言之,國企混改最好應該形成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員工持股的“金三角”股權結構,這樣更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張玉良還強調,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應該兼顧“混”與“合”兩個方面,並非通過簡單引入資本“一混就靈”。“混”是手段,“合”才是目的。所謂“合”,就是要優勢互補、激發動能、形成合力,促進企業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微觀基礎。

具體而言,一是要選對社會資本,不僅帶來“資源”,幫助企業提升產業發展能級,還應該帶來“智慧”,幫助企業擴展戰略視野,帶來“活力”,幫助企業走出傳統的僵化體制。二是要促進產業協同,最好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從而提升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三是要以混改為契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的運行、決策、薪酬、激勵、約束等充分市場化。四是要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在國企混改中的引領作用。

共同享受企業創富紅利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認為,國企混改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理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和私營企業、民營企業之間的關係,形成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三足鼎立”的模式。在此過程中,需要形成良好的所有制形態和機制,即一方面要將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視同市場化的股份公司管理,減少部分行政管理約束。另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員工持股,讓所有者、經營者、員工都能享受到企業創富紅利。

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袁兵在發言中強調,國企必須要和社會資本進行混改,同時藉助社會資本的力量,讓企業做得更好。同時,他還分享了弘毅投資在國企混改中的“四化”實踐,即治理市場化、管理專業化、人才職業化、發展國際化。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大中華區CEO戴璞從管理經驗中總結了國企改革需要關注的四個重點。第一,要明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即將混合所有制的資產變為集群式的組合。第二,混合所有制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治理,包括國家層面、地區層面和企業層面的治理。第三,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特點確定好的商業模式,進行內部改革和轉型。第四,在結構治理上,企業需要引入更多的人才,將權力分散、下放,讓決策變得更為快速、高效。

“總而言之,國企混改不能刻舟求劍,不能用舊眼光來看待變化中的企業發展以及所有制形式,不能‘一刀切’,要針對企業各自的特點採取合適的方式。要解放思想,從多角度、多方面辯證地認識國企混改所帶來的利好。”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祁祥在總結中如是說。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研讨会」丨国企混改要兼顾“混”与“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