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中房协会长:房价持续上涨 削弱年轻人创造力、降低城市竞争力

昨天(2018年8月28日),第十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大连举行。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改善了住房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但目前我国房地产供需错配、租房太难、投资太重、杠杠过高、依赖太重、能耗太大、品质提升慢。

中房协会长:房价持续上涨 削弱年轻人创造力、降低城市竞争力

第十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现场

具体来看,存在如下八大突出问题:

一、供需不平衡。供应不足与需求不足同时存在。把市场的短期平衡当作长期平衡;把市场平衡当作居民对美好居住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租售结构不合理。城镇居民家庭主要依靠购置住房解决居住问题。新就业和外来工作群体初始积累少、收入较低难以通过购置获得合适住房。但租房供应又远远不足,价位高、位置偏,中小户型少。

三、住房属性被扭曲。房地产投资品属性过强,形成了普遍的社会心态——“买房就是投资”、“买房就能赚钱”,住房几乎成了金融机构和家庭优质的“理财产品”。房价持续上涨,也削弱了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导致城市竞争力下降。

四、房地产作用被放大。

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往往靠房地产这一“来得快”的工具拉动投资、刺激需求。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4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房地产作用“一股独大”。

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装修等产业的生产率水平要低于其他行业,房地产过快发展只会不断增加整体经济中的低效率、低效能产业的比重,造成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

五、杠杆率过高。一是房企的负债率连年高企。今年上半年,房企资产负债率达到了80%,少数房企由于杠杆率过高,现金流断裂和债务违约。二是个人房贷过多、增速快。城镇居民房贷挤占了居民其他消费,影响了消费扩大和升级。

六、品质提升缓慢。由于一段时期“房子盖了不愁卖”,企业失去了提升品质的动力。在依靠技术进步和从业者素质提高方面,房地产的脚步远比其他行业要慢。

一是工业化建造水平低,施工现场湿作业占比较大;二是住房建造精度低,各空间尺度误差较大;三是适应家庭结构变化和住房空间的可变能力差;四是房屋渗漏、开裂、串味等质量通病长期得不到根治。

七、企业发展持续性差。目前,房地产企业前十强的销售额约占整个市场的24.1%,前五十强的销售额约占整个市场的45.9%。一些龙头企业“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率”“快开工、快销售、快回款”。

过于追求速度,既埋下了工程质量隐患,也容易诱发社会风险。虽然短期能换来利益,但长期不可持续,也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

八、资源能源浪费大。房地产在建造使用过程中,资源能源浪费比较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的2-3倍,建筑中钢材使用量高出10%-15%,每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公斤,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

即便是绿色建筑,也仅仅局限于强调住宅朝向、门窗节能、材料的密封程度、外墙保温等方面,对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标准、绿色计量、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推广,还有欠缺,尤其是毛坯房带来的“二次装修”问题,为世界各国所少见。

刘志峰还说,房地产的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系统性风险在积聚,影响最终消费的扩大,使经济结构调整变得困难。为此,必须摒弃原来的发展模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房地产业适应新变化的需要。今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动之年,也是房地产业形成共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开篇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