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2018世界哲學大會移師中國,“學以成人”聚焦人類生命之問

2018年8月13日—20日,由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名哲學家代表及哲學愛好者參會。

2018世界哲學大會移師中國,“學以成人”聚焦人類生命之問

世哲會首次移師中國

世界哲學大會(The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始創於1900年,每5年召開一次,首屆大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哲學學術會議,素有“哲學界的奧運會”之稱。本屆大會是世界哲學大會第二次在亞洲、第一次在中國舉辦。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每種文化、文明都遭遇到現代性問題的挑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問題。“人應該怎樣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類、面向時代、面向哲學、面向生活的命題,均擺在了世界各國哲學家面前。

誠如大會官方陳述所言,中國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現代轉型過程中,卻飽受斷裂的困擾。這種古今中西糾結難解的現象,將為世界的哲學家提供獨一無二的思想創造空間, 使之能夠深入地思考有關自我、 社群、自然、精神、傳統和現代性的根本問題。

本次大會首次以中國哲學思想文化傳統作為基礎學術架構,體現了全球哲學界對中國哲學及其文化價值的重視,更凸顯了中國在全球人文研究領域中日益提高的影響力。

2018世界哲學大會移師中國,“學以成人”聚焦人類生命之問

“學以成人”聚焦人類生命之問

本屆大會圍繞“學以成人”的主題,著重開拓人的多重維度,並探究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事實上,早在2500年前“第一軸心時代”,蘇格拉底和孔子就曾全面而深入地討論了這個話題。

“認識你自己!”這句鐫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柱上的箴言,被蘇格拉底作為其哲學研究的出發點,由此,發展出西方哲學Philosophy。大約在同時期,在遙遠的東方世界,孔子弟子在編撰《論語》時開宗明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並進一步指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由此,在東方誕生了中國語境(心性之學)的哲學——儒學。

儘管東西方聖哲們對存在的終極本質及其作用的理解角度不同,使用的名詞術語有別。 但是,人之為人之種種可能與面向,無疑是東西方哲學家追問內心、尋求知識、展開思索的原初起點。時至今日,這一命題依然是世界哲學領域的重要議題。因此,本屆大會之所以以“學以成人”作為主題,其目的與價值,就是要回歸人本主義,正視人之為人的種種可能與面向。

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主席德莫特·莫蘭表示,當前世界處於各種各樣的全球危機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人與宇宙整體的關係,到處都是如此。人類在全球範圍內相互聯繫並相互依賴,因此哲學的學術實踐必須反映這一新的現實,不同的哲學傳統之間有很多東西需要相互學習,而整個大會“學以成人”的主題恰當地表達了世界哲學界對於相互學習的承諾,以及為了整個世界的進步與社會的和諧一起發展的意願。

“‘學以成人’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是認知,也是行為。”中國組委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杜維明這樣解釋大會主題。他說,學做人,必然牽涉他者,如家庭、群體、民族、社會、國家、宇宙。從生物人到文化人、文明人、政治人、經濟人、生態人等等,包括各種人物角色的轉換,人始終處在轉化與被轉化、塑造與被塑造的變化過程之中。”

2018世界哲學大會移師中國,“學以成人”聚焦人類生命之問

潘麟先生(右)

2018世界哲學大會移師中國,“學以成人”聚焦人類生命之問

潘麟先生(右)

著名生命學家、東方生命研究院院長潘麟先生則從儒家角度切入,表達了對大會主題的理解:“‘學以成人’的大會主題,是儒家追求了數千年的‘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的當代表述。”

8月17日下午,潘麟先生將受邀出席大會並作主題發言——《印度溼婆神的生命學意涵——對〈瑜伽經〉經文1.23—1.26的註解》。論文涵蓋了神是否存在、神的象徵——自在、宗教問題、因果律、尊師重道等生命科學方面的重大問題,全面完整地對如何成為一個聖人以及聖人所達到的境界給予了回應。

據悉,潘麟先生還發起了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以生命學(即是生命科學)的角度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潘麟先生開創的生命學(生命科學)正是在對東方心性之學吸收與發展基礎上創建而成,囊括生命哲學和生命實踐學。在潘麟先生看來,在當代,要消除對“學以成人”的誤解和爭論,僵化和扭曲,並把“學以成人”落到實處,必須緊扣生命而為學。如此,才能真正的讓哲學造福人類,開創人類歷史的第二個“軸心時代”。

第三屆生命與國學高峰論壇即將召開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