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千万不要把牛逼这事儿,一不小心弄巧成拙,变成了傻逼。

——国馆君按

杜月笙曾经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场面、体面、情面。

但他却忘了说,人生最该吃的一碗面:世面。

活着,总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尴尬。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所见的世面太少。见到的世面多了,闹的笑话就少了。

世面这碗面没吃好,剩下的三碗面简直就难以下咽了,过得不体面,撑不起场面,别人压根儿也不会给你情面。

身边总有些迷之自信的人。明明能力平平,却牛吹的震天响。用我们乡下一句土话讲就是300斤的野猪,就剩了一张嘴。

刚开始还以为是不懂装懂,后来发现他们是真的以为觉得自己很有点本事。

这就有些尴尬了。真正无知,但喜欢吹牛的人最多也就是好个面子。但无知而不自知的人,却喜欢揽事儿。

没有金刚钻,揽了瓷器活。事情多半是会搞砸的。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有个同事罗大嘴,某名牌高校力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总觉得自己属于文理兼修、天赋异禀、还特有情怀的奇才。

同事之间讨论唱KTV,他插话说:“其实嘛,唱歌的关键在于控制用气。”同事都惊讶得不得了:“哎呀,这么说你应该唱得很好了?”

罗大嘴笑了笑:“说实在的,确实唱得不错,好歹这个控制用气的方法,我也是练过的。”

同事之间讨论打桌球,他也要插话显摆一下自己:“打桌球嘛,主要是懂力学,分分钟一杆收的节奏啊。”

同事又很惊奇:“没记错的话,你就是学力学的,这么说来,这桌球水平很厉害了哦?”罗大嘴说:“懂力学的话,这玩意练都不用怎么练,就能打好。”

于是,罗大嘴的“歌神”“桌球小王子”两大名号传遍整个公司,人人都觉得他唱歌堪比张学友,打球赛过丁俊晖,一度还收获了一大批迷妹,天天嚷着要罗大嘴唱歌给她们听,手把手教她们打桌球。

牛哄哄的名声倒是先炒出来了,可惜到了该秀功夫的时候,就出了岔子。

前段时间,公司组织去团建,在一栋别墅里住下,里面有台球桌,又有K房。罗大嘴同学在大家的簇拥下,进行了一系列才艺展示。

去唱歌,本来大家都怀着美好期待,结果他连唱三首,气势倒是足,声音也洪亮,就是跑调跑得厉害,不看大屏幕还真不知道他唱的什么歌。但他唱得太嗨,一点没觉得有啥问题。

去打桌球,拿着球杆瞄准、计算台球运动路线,搞得挺认真,结果猛力一推,不是滑杆,就是连白球一起打进洞了。

罗大嘴连忙解释说:“这球桌不平,这杆也不行。”反正就不是他水平的问题。

作家红胡渣曾经说过:“人生最可怕的幻觉就是,我很优秀、我能行。”可惜,大部分平凡人的所谓优秀,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幻觉,换句话说,那叫“伪优秀”。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这种伪优秀,和不懂装懂还不一样,因为那些伪优秀的人,是真的觉得自己很懂,很了不起,很优秀。

我的前公司,是个家族企业。老板只有小学文化,趁着改革开放刚开始,他敢想敢闯敢拼命,因此创业成功,打下了一片天地。

但你知道的,家族企业普遍有点喜欢任人唯亲。老板年纪逐渐大了,没怎么管事,请了个亲戚当CEO。

这个CEO呢,比老板学历倒是高那么一点,还在小国企当过部门领导。但也正因为这样,他读过几本《一口气懂得管理学》《三分钟掌握领导艺术》《周末学会心理学》之类的书籍,总觉得自己很懂管理学、心理学,掌握了高深的领导艺术。

在开会的时候,总喜欢拽点这种理论、那种原理,看起来很高大上,把公司里小年轻都唬得一愣一愣的,我也崇拜得不得了。

结果部门领导私下里拍拍我的肩,悄悄告诉我:“别听他瞎胡扯。我当年做管理咨询的时候,可是专门参与过编写管理学书籍,他对于这方面的理解,纯粹就是瞎扯,边都没挨着。”

果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公司效益却急转直下。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成功一路走到了倒闭的边缘。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最要命的是,像这种自以为很懂的人,不仅没文化的人中有,高学历的人里面也不少。

朋友云昊是个医生,这么多年来,遇到过很多觉得自己比医生还聪明的病人家属,在医生面前指手画脚,觉得医生判断不对,或者治疗方案有问题。

其中有个病人家属,是个女博士,还在英国留过学,学的是分子生物学。她老爸住院,但女博士不相信云昊的水平,宁愿相信自己,上网查了一大堆文献,拿着文献质疑他的治疗方案。

云昊很郁闷:“这文献是一回事,但具体医疗实践是另一回事啊。隔行如隔山,你个学分子生物学的,对临床知道多少?凭啥就觉得比我懂得多?”当然这话,他不敢当面说。

因为这事,双方闹得很不愉快,还耽误了病人的病情。

说白了,这种觉得自己很懂的“伪优秀”者,广泛分布在社会当中,他们极可能是没文化的市井小民,也可能是高学历的社会精英,既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也可能是你的领导客户。

你可能不胜其烦,不堪其扰,但却又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想想都头大。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伪优秀的人,或许一时半会能迷惑一部分人,但要么在真懂行真优秀的人面前,露馅闹笑话,要么自我膨胀过头了,也给自己带来灾祸。

这当中,又以自以为很懂又喜欢瞎指挥的领导,最招人烦恼。

网上看到一个技术人员吐槽。说公司建立了个实验室,而要使用这实验室的,正是像他这样的技术人员。

但是他的上级领导,很扯淡,啥都不懂,连里面的设备究竟是做什么的都不懂,但偏偏要干涉实验室中仪器的摆放,规定要把仪器放在实验室的仓储架上,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好专门迎接更高一级领导的检查。

搞得公司里技术人员,一个比一个觉得头大,实验室用起来也不方便,受不了这不懂瞎指挥的领导,纷纷跳槽了事。

结果那个技术人员跳槽后,混得很好,升职当上了领导,而原公司因为经营困难裁员,那个部门领导被裁,混到只能出来找工作,兜兜转转就来到了他当领导的公司。

面试的时候,大家打了个照面,原领导记不得他了,但他记得原领导。面试时,这位原领导,又在那里对不懂的技术问题大放厥词。

气得技术员摇头说:“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弄清楚,可以滚了!”当场羞辱了他,他只好灰溜溜滚蛋。

茨威格曾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伪优秀带给你的自我膨胀与虚荣,也早晚要以耻辱和丢人的方式偿还。

就好比在近代,接触到西方的清王朝,一副天朝上国的姿态,觉得自己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依旧闭关自守、不肯悔悟,终于被西方列强打得满地找牙,以羞辱收场。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大部分自以为是的伪优秀,都源于见识太少,所以盲目自信。见识太少,没见过真正的牛人;盲目自信,总幻想老子水平高着呢。

  • 见识太少

汉朝时,西南边有个小国,叫夜郎国。汉朝使节出使夜郎国,夜郎国王竟然问了一句很神的话:“大汉和我夜郎国比,究竟哪个大啊?”

这笑话流传至今,演变成“夜郎自大”的成语。夜郎国国王,当然也没有恶意,只不过是单纯无知而已。

夜郎国王见识少,觉得他那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一个广阔世界,对于大汉的幅员辽阔,根本没法想象,于是就闹出这样的笑话。

  • 信心太膨胀

身边不乏这样自信心膨胀的人。

认识一个神人,他读了两本经济学的通俗著作,就觉得自己好像特别懂经济学,一副指点江山的气派,觉得自己是经济学奇才。

然后没几个钱,每天节约着吃素,把钱都投到股市里面。别人怎么劝他都没用,他非觉得自己看了那么多书,肯定是股神了。

然而,正如半灌水响叮咚,一般不怎么懂的人,往往信心膨胀,觉得天底下老子第一。结果也悲剧的很,前些年股灾,这哥们把这些年的积蓄都陪得差不多了,差点跑去跳楼。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我大学隔壁寝室,有个象棋高手,下象棋非常厉害。他没事就在电脑上搜棋谱来记,各种招法变体都了然于心。

有一次,我试着和他下了一盘,被他杀得丢盔卸下、片甲不留,输得太惨。我很佩服他,伸出大拇指,连声夸赞他棋艺高超。

但他却不以为然。他说:“真不是我故意谦虚。下象棋这种全民运动,全国参与的人多,高手那当然就多了去了。”

“哦?你还遇到过远远超出你水平的高手?”

“那肯定啊。我之前不懂事,下赢了身边很多人,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后来有一次,我在公园里,和一个老头下了一局棋。这老头穿人字拖、白背心,拿着大蒲扇,看起来邋邋遢遢的,其貌不扬,没想到一出手就把局面控制住,我还没怎么挣扎,就输掉了。

“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啥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这点水平,还差得远呢!”

从此以后,我不禁佩服他的棋艺,更佩服他的品德。他很清楚自己的水平所在,没有因为下棋赢了我这种低手,就沾沾自喜,然后故步自封。

他依然凭借一腔对象棋的热爱之情,努力专研棋艺,看棋谱、在网上和高手过招,花了大力气继续提升自己。

后来,在一次重要的象棋比赛中,他拿了一个好名次。

在古希腊,博学多才的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坦诚:“我很无知。”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老师这么厉害的人,为啥会觉得自己无知。

苏格拉底不说话,拿起石子在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

他说:“圆圈内代表我们已知的部分,圆圈外是我们未知的部分。那个大圆圈是我的知识,那个小圆圈是你们的知识。直观上看,我的知识比你的知识多。但是,圆圈越大,它的周长所接触到的外围未知部分也就越多,也就是说,知识越多的人就是‘无知’越多的人。

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知并不可怕。无知却不自知,还要自以为是,甚至对别人指手画脚,才是灾难。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杜月笙最有道理的一句话里,却漏了这一点

微信搜索关注: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 微博:@国馆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