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童年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小時候生活在欽州農村,當時物資匱乏,農村除了要買豬肉、豬油外,我家好像沒什麼吃的要去買的,在我心目中,我的媽媽是一個萬能的人,無所不會:種田、養雞、鴨、鵝、豬、狗、牛等,種各種果蔬,變著法子把自家有的農產品做成美味,有這樣勤勞巧手的媽媽真好,現在生活好了,金金也長大了,像很多人一樣,也進入了城裡打拼、生活,在市場看到那些以前媽媽也會親手做的鹹菜,勾起童年的回憶,想起媽媽的味道!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是: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每年春天,家裡就在地裡種下黃豆種子,週末或者放學時間,就跟著媽媽去地裡為黃豆苗子除草、施肥,我記得小時候去幹農活,從來都不用戴帽子防曬之類的,即使是中午太陽曬人皮膚辣辣痛的時候也不用戴,而媽媽就不同了,戴帽子還說頭被曬痛了。

到了暑假的7、8月,黃豆就成熟了,收割回來,放到曬場上曬大半天,到中午時趁著太陽曬得熱的時候,用棍子敲打黃豆夾,黃豆子就歡快的跑了出來,哈哈,也是很有趣的。

把黃豆曬乾了,就可以用黃豆來做黃豆醬了。

媽媽用簸箕篩選飽滿的黃豆、除去石子等雜質,把黃豆洗乾淨,放到缸里加水泡一個晚上,黃豆膨脹了,再洗乾淨,就放到蒸籠裡蒸熟。

童年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圖/網絡

童年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圖/網絡

把蒸好的黃豆,放到簸箕上,攤開,讓黃豆完全涼好了,媽媽用她的那雙巧手,把黃豆捏成團,放在陰涼處,簸箕下面是架空的,等上幾天,那些黃豆團就長出黃色的毛毛。以前我不知道,就像發現新大陸那樣,大叫:“媽媽媽媽,黃豆發黴了,快倒掉吧。”媽媽說:“傻孩子,這樣做成團就是要它長黴的。”我百思不得其解,長黴的黃豆怎麼還能吃呢?後來才知道,原來這種方法叫做發酵。

童年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圖/網絡

等黃豆團長的黴足夠長了,媽媽就把這些長好毛的黃豆團捏散,在簸箕裡鋪開,放到瓦房的屋頂上曬。曬好了,收回來,放進罈子裡。媽媽把水燒開,放進適量的鹽,等開水涼了,把涼開鹽水倒進放有發酵好的黃豆的罈子裡,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開吃了。

童年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圖/網絡

金金最喜歡黃豆醬燜魚了,小時候經常去摸魚,煮魚的時候放一些自做的黃豆醬,真的太美味了!

童年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廣西欽州農村的黃豆醬

媽媽自做的黃豆醬,可以就著粥吃,也可以放進豬肉、魚肉等一起燜,香香的味道,這是媽媽的味道,童年的記憶,長大後無論身在哪,金金永遠忘不了媽媽的味道——黃豆醬!

朋友們:你們童年有什麼關於媽媽的味道的回憶呢,在留言區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喜歡金金這篇文章記得轉發出去和朋友分享,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