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开始重新兴建祠堂,或者翻修老祠堂,并向族人征收建祠堂的经费,或者出钱,或者出力。屡见不鲜。很多人会在网上议论,觉得自己与亲族之间联系很少,出钱是完全没必要的,正是 “亲不过三代”更何况是族亲。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唯一的共同信仰就是对自己的祖宗。无论走多远,哪怕远涉重洋,只要有了成就,定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而中国人最害怕的也是怕给祖宗丢了脸。这是信仰的力量,祠堂是要有的,没有就得补啊。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但祠堂,已经不是旧社会的祠堂了,祠堂的意义还剩下什么?

祠堂是有凝聚力的地方。一个家族有血缘关系的人,通过祠堂被聚拢在一起,形成较稳定的社会共同体。祠堂文化也是社会组织民俗中的一部分。旧时的祠堂有很多作用,一个宗族,一个村子,都是要有的祠堂的。祠堂建的好坏在旧时是关系到家族荣耀的问题,当然,现在也不会例外,这是要有经济基础,才能长脸的事。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祠堂在旧时代的作用,可以作为教育后辈学习读书的地方,也可以作为宗族管理者处理族中事务的,还有就是祭拜祖先,跟族人商量大事等等。但如今,教育有学校;管理有警察;商议事情完全不需要聚在一起,有wifi就行了;而且随着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祠堂在现代社会,的确很难再显现出其对宗族群体强大的凝聚力,以及祠堂本身的实际意义。因此,很多被征收了钱款建祠堂的人,对此颇为不满,有骗财想法的人也不算少数。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祠堂本身是宗族的标志。《白鹿原》中,祠堂几乎是所有人故事发生和结束的地方。《那年花开》也是一样,有关生意和家族的大事都是家族的人聚在一起,才能拿定主意,因为这是家族里每个人的兴衰荣辱问题。因此,一个宗族要保持长久的向心力,是需要有被族人认可的共同的宗族文化的。

有了祠堂,族人丢了怎么办?

旧社会一个村、一个族群的人代代生活在一起,自然对宗族有共同认识。与当下社会相比,由于居住环境变化、外出务工等导致的人口分散、还有经济、自然环境,包括战乱影响等因素,如果想让祠堂在当代仍能发挥出凝聚族人的作用,已经不是再补一个建筑物就行的事。分离的族亲已经不再熟悉,甚至下一辈人相互并不认识,大有从0起步要重新开始认识的感觉。毕竟代代相传的环境变了!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即便建了祠堂,还有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寻找族亲,尤其是张王李赵这种街姓。真的是太难了。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里有个姓利的,这是个绝对稀少的姓氏。因为前段时间他去参加了宗族聚会,就聊起来了。那是他第一次参加也觉得很新鲜,因为之前有陌生人联系了他们,于是他们顺利找到了组织。去的人比他想象的多多了,不乏海外专程归来参加的。后来他才了解到,对于稀少的姓来说,找到自己的族亲还是挺难,前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找他们家也不算容易。回来时他领到不少关于家族的资料,对自己的姓氏有了更多了解,其中李连杰的妻子利智也算在其中。

当前补建祠堂之风,又开始盛行,你出钱了吗?

不过还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农村凑钱建祠堂,主要是为了攀比,根本不是风俗传统。村与村之间攀比,有钱人之间的攀比,没有了大家族意识,祠堂的作用就是花瓶。

建祠堂容易,聚人难。也许当祠堂不能再为宗族教育,提供共同的地点的时候,即便人还在原地,久而久之对宗族的感情也会淡化的。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