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在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后,希特勒还要进攻苏联?

盧豔


对于希特勒进攻苏联这件事,希特勒是按照他自己定下既定方针办,没有什么奇怪的。

首先一个,当时西欧各国都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犹太人的阴谋,是为了从人民手中夺取财富的阴谋,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基本上把犹太人和共产主义画了等号,要消灭共产主义就必须消灭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德国对于犹太人的有偏见的,不只是希特勒,鲁登道夫在他的总体战中也是提出是犹太人背后捅了德意志一刀。

可能是因为马克思是犹太人,而且红军之父托洛茨基也是犹太人,对于当时的西方国家总是把共产主义前边和犹太人挂上关系。

还有就是争夺生存空间了,希特勒明确提出德国的生存空间太小了,不能够让德国成为一个大国,为了成为一个大国,就只有向东去夺取生存空间。

再加上前边说的对于犹太人的憎恶,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希特勒肯定是会发动对苏的战争的,更何况在希特勒看来东方的俄国都是劣等民族,高贵的日耳曼人一定要消灭这些劣等民族。

这些是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原因,不过为了达到争夺生存空间的目的,还是会在策略上采取一些迂回的策略,比如和苏联签订各种条约,一起瓜分波兰等,但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就已经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进攻苏联。


红色手电筒


这个问题没有必然关系,就好像明明知道白江口之战惨败,从朝鲜半岛为跳板挑战中原王朝是找死,但日本仍然在明朝进行了再一次的尝试。因为一旦成功,之前的所谓经验就会成为不值一提的过眼云烟。

那么,希特勒仅仅是在赌博吗?“静Yes”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1、时代不同了,德国有优势

希特勒虽然狂妄,但是对于苏联,希特勒是谨慎的。

但是希特勒也知道,二战时的德国已经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完全不同了,拿破仑时期,法国从封建主义直接跳转过来,国内本来就不安稳,而且在1807年,拿破仑进攻西班牙失利,导致盟国纷纷离心。最要命的是,当时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还是封建时期,他们被法国强迫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也就是说拿破仑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疯狂输出者,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势必要同拿破仑形成激烈对抗,一旦拿破仑军事上失利,这些被征服的地区就会迅速分崩离析。

而希特勒不同,此时欧洲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新旧制度的冲突。希特勒鼓吹日耳曼优秀论,煽动德国的民族情绪,使得德国内部空前统一。不仅如此,因为苏联的欺压,德国得到了几个铁杆盟友,包括芬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这些国家在进攻苏联时作用巨大。

而且,拿破仑从欧洲最西端长途跋涉到东欧,和希特勒一步跨入苏联,感觉是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德国逐步突破凡尔赛体系,依靠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积累,能够在技术上碾压英法和苏联,这是希特勒的自信所在。此时的德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对苏联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战争准备,希特勒认为,德国彻底击败苏联不在话下。

2、时代虽在变,目的都一样

拿破仑为何要进攻沙俄,目的就是称霸欧洲,如果可以,还将称霸世界。而沙俄,就是阻碍拿破仑称霸欧洲的最大绊脚石。

所以只有击败沙俄,才能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才能彻底在欧洲称霸,所以拿破仑要征讨沙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而希特勒也一样,在轻松消灭法国,扫平西欧、北欧各国后,希特勒的对手就剩下一个,那就是东方的苏联。

希特勒的目标是称霸世界,所以更需要消灭苏联。

除此之外,和沙俄时代不同的是,此时的苏联实行的是共产主义制度,且苏俄成立前期曾不断对外输出革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形成水火不容的态势。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苏联迅速出兵波兰东部,苏德成为邻国。苏联的动作让希特勒既兴奋,又焦虑。这样的条件下,即使希特勒不主动进攻苏联,苏联也会找机会主动和德国开战。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

所以,开战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开战的问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表明上看,二战时希特勒“不识好歹”先攻击了苏联,但实际上,若德国不进攻苏联,会面临更严重的损失:

(1)苏联和德国一直在明争暗斗,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便是因为芬兰和德国走得太近引起的战争。苏联经多个“五年计划”,军工强大,不会坐视德国吞并整个欧洲。希特勒也明白德国和苏联的战争是迟早的问题。

(2)德国闪电战袭击苏联之前,苏军也在西部前线摆下了大量军备,并已经做好袭击德国的计划,只是所计划的时间比德国慢了几天!若不是老早做了战争动员,苏联如何做到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

(3)苏军当时刚经过大清洗,中上层军官损失殆尽,军队里满满是通过政治运动上位的“伪军官”,应变能力差,正好趁你病要你命。希特勒早有预言:“进攻苏联就像往一座烂房子上再踹一脚而已。”

(4)德国海空军比不上英国皇家海空军,相比于死磕仍然是日不落帝国,拥有小半个世界的英国,打苏联显然更加划算。

(5)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确实厉害,但高度依赖石油,进攻苏联可以夺取苏联的巴库油田以战养战,方可和拥有小半个世界的英国打接下来的消耗战。

别看后来的苏联那么强大,英国那么弱小。在当时的世界里,英国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而新生的苏联并没有显得有多强,毕竟刚打完的苏芬战争里,苏联连个小小的芬兰都没办法彻底制服。希特勒的失误也在于此,压根没想到苏联工业的发展如此快,人口动员能力如此之强,在损失巨大的情况下依然顶住了德军的进攻。


数说社会


每一个想要创造历史的人,都会有过度自信甚至自恋的情结,希特勒就更不用说了,属于病态的自恋。这也就是他会认为日耳曼民族才是地球上真正的优秀种族,再无别的民族可以比拟的原因。

自从希特勒开始他的征服旅程以来,德军的先进机械化部队配上希特勒的闪电战,横扫欧洲,所向无敌,无人能挡。这个时候希特勒充满野心的目光早已开始俯视全球,自感再无对手。他尽然设计了三个月拿下有着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强大苏联,这种时候他已经在一帆风顺的攻势中,一一轻易实现的设计中忘了历史。

因为曾经横扫欧洲的拿破仑的无敌法兰西早已经被他轻松踩在了脚下,那么拿破仑做不到的希特勒一定能够做到,也一定要做到。因为他是要开创历史,而不是模仿历史,更不是畏惧历史。

而且在他的战争设计中,6月10日开战,三个月拿下苏联,也就是10月前结束战争,刚好避过严冬,不重蹈拿破仑的覆辙。从刚开始的战争进程来看,希特勒的计划似乎没有太大问题,假如没有斯大林格勒的殊死抵抗和反击、假如希特勒不过度自恋非要在斯大林格勒死磕而是绕过斯大林格勒,虽然三个月拿不下苏联,但是历史真的有可能改写。

希特勒最终折戟沉沙于莫斯科,应该说法国也做了贡献,假如法国的抵抗激烈一些,假如希特勒在法国艰难取胜,他就不会对德军、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而不会匆忙去攻打苏联,也就不会有最后兵败身死的可耻下场。











谢金澎


希特勒认为 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怎么能与他的“坦克集团军闪电战”相比?拿破仑也确实不能同希特勒相比!拿破仑皇帝时代的战争,武器装备、部队的机动性能、后勤保障,这三大战争要素与“希特勒兵团”相比是非常原始的,火器主要是前装弹枪和前装弹炮,发射速度很慢、火力持续性、密度都很低!估计一个班的德军“掷弹兵”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能消灭一个连“高卢火枪队”!还有就是拿破仑军队机动性也差,基本上是徒步行军,大部队每天行军10㎞已经是非常快了!


图片上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坦克部队正在推进,一个军每天往前突击15–25㎞。

而“希特勒军团”虽然有有些骡马运输,但是整体是摩托化和机械化行军,人的双腿怎么能和轮子和履带去比速度?德军1941年6月22日从波兰边境开始到9月30日才打到莫斯科城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摩托化、机械化尚且如此,徒步行军机动性就更差了!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代战争总结出来的真理!也就是我们现代说的后勤保障,拿破仑时代将要进入“近代化”


, 勤务保障对比于古代有进步,但是后勤仍然非常原始!军队粮食、被服、鞋帽……等这些物品没能实现全军统一化和制式化!并且战线很长,仅凭骡马驮负不足以为几十万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虽然希特勒军团也饱受严寒、运输线不畅之苦,但是550万东线军团除了准备不足、被围困外,基本没有出现弹药缺乏、官兵长期忍饥挨饿的状况。

而希特勒认为,德军在西欧发动的“闪电战”和自己掌握着当时最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对比于拿破仑时代那种原始军队 有战胜苏联并且夺取莫斯利的能力,所以他才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因为,地理和路途的远近对于现代战争来讲已经变成次要因素!


皇家橡树1972




希特勒的崛起是那个特殊时代造就的,被仇恨刺激的已经快要沸腾的德意志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强势的领袖带着他们洗刷耻辱,因为时代原因,盗世奸雄希特勒不失时机的出现了,于是纳粹德国走上了扩张侵略的不归路。



膨胀是人很难克服的心态,尤其是得意之时更容易膨胀。希特勒悄悄的避开《凡尔赛条约》,暗地里扩军备战时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毕竟强敌环伺,一旦激怒英法,纳粹政府将被推翻。在进军莱茵兰地区时希特勒仍然顾虑重重,只派四个步兵连队前往试探,而且严令一旦遇到他国军队立即撤退,英法的软弱让希特勒再次得逞了。



希特勒羽翼丰满后就开始闪击波兰,39天干掉法国,半年灭掉欧洲14国,当法国政府宣布投降时,惊人的战绩让希特勒开始膨胀了,膨胀到目无对手,膨胀到深信德军可以在半年内扫平苏联,所以德军连过冬的衣物都没有准备,因为冬天来临前战事就可以结束。实际情况是,战争巨人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盗世奸雄希特勒同样兵败莫斯科,战斗民族连续两次教会了侵略者怎么做人。


毒刺剑客


希特勒志大才疏,全无政治家和早队统帅素质。俗话说,闹场容易当家难。纳粹鼓动民族主义情绪煽动民众得势,并无真正的建国方略。东征西讨得势后脑袋发胀,希听不进高级将领不同意见,想夺取乌克兰(粮食,及南高加索(石油),以维持战争消耗,这一点和倭寇向英美开战一个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