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最近資本圈傳出了一條消息,拼多多的日訂單已能和京東相比。這家拼單模式的電商兜售幾元一件的打底褲、幾十元一件的大衣。據數據顯示它在三四線城市最受歡迎,它的目標消費群體是篤信一次買到不好的東西還可以再買,反正多買幾次也比去其他網站便宜。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花錢的人是精明的。在同樣喜歡賣“大牌同款”的名創優品店裡,有人做過一次調查、一位消費者說,她會放心購買這個品牌的抱枕、收納盒,但絕對不會買它的唇彩和護膚品。

她覺得有的東西可以首先考慮性價比,但另一些產品決不能“挑便宜”。這位消費者在口紅上的選擇是星辰,那是過去兩年的風潮,好像用了它才能趕上潮流、作為無聊時的談資。

網易嚴選剛上線時,嚴選以兜賣“大牌同款”產品為亮點,它會出售一些和superme、QNMLGB、LAMY的明星產品外形極為相似的商品,但價格卻連它的一般都沒有。如今嚴選用作宣傳的,則是它的工廠都是知名大牌的製造商,它能給消費者帶來更高性價比的商品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說到底,網易就是抓住了消費者想擁有精緻大牌、但又沒那麼高消費能力的心理。作為中國互聯網的頭部公司,它也有足夠的實力整合資源,比偷偷摸摸做仿款的小商家更容易做出品牌效應。

消費者也自有算盤,當他們意識到品牌溢價和中間環節的加價超過了某個界點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對原版大牌的價錢照單全收。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對於大部分處於=在“中產階層”的人士來說,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我感覺還挺好,由於有一點閒錢和閒時間,他們就開始用一種比較廉價的方法模仿起了富裕階層的生活方式,比如消費奢侈品牌、出國度假、各種講求生活格調以及追求所謂的精神生活。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消費者顯然已經不滿足產品的基本功能,他們有著各種微妙的會左右消費的心理的功能。那些風頭正旺的品牌正是抓住了這些心理,

正在努力“抓心理”的品牌也別忘了最基本的東西。聽說仰望包角布已不再排長隊,還有一些網紅店已經沒了蹤影。當它們還只有一兩家店時,愛拍照的年輕人還願意為之排隊。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但當它們擴大規模後,那種只靠營銷、沒有太多實際東西來支撐的神秘感將不再存在、是有人鍾愛“打卡”拍照,但產品不能維持高水準,誰會光靠“打卡”拍照一次又一次去光臨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說到這裡可以說是,現在國內的中產階級人士,身家與日常收入沒有明顯增長,但是他們不僅願意買好的用貴的,還追求高品質的商品來滿足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謂“內心戲太多”,根源就在於此了吧。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追本溯源,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全社會收入與得到的分配不公平,這是一個人人常談卻又令人深感無奈的話題。不管採取什麼措施,全社會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就像是自然規律,實在難以改變。

談了這麼久的消費升級,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