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耿市長答覆: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市民諮詢: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位於迎澤西大街的萬柏林區小井峪城中村改造項目華峪東區,2010年開始出售,當時和社區簽訂的購房協議說要辦理產權證,時至今日,項目還只有項目建設選址意見書,正規的五證沒有一個。老百姓買房子不容易,花費了一生積蓄。這個項目政府會給辦理不動產證嗎?????謝謝

市長答覆:

經萬柏林區政府核實:小井峪社區屬於2014年太原市城中村“整村拆除”重點改造村,近幾年,由於省市重點工程西中環、南內環修建和規劃中學位置調整,導致小井峪“133”用地也隨之調整及火工區等原因,小井峪規劃、土地手續進展緩慢。現階段該社區華峪東區C區已經辦理《不動產產權證書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已上報有關部門辦理當中。小井峪社區一直在積極辦理相關手續,爭取儘快為業主辦理產權證。

耿市長答覆: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建設單位為本地域的小井峪社區居委會,是居委會開拓房地產市場的又一力作,曾經建設了“華峪西區”住宅項目,因此嚴格把控質量關,把產品建築質量作為最重要的環節,在前期階段,強強合作邀請著名規劃設計公司——太原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擔綱建築規劃設計;邀請國家一級施工總承包企業——中建四局建設施工;質監單位為太原市萬柏林區建設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監理單位為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監理公司。通過嚴謹的市場調研做出準確的產品定位,營造出迎合市場需求的地產項目。

耿市長答覆: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華峪東區位於萬柏林區迎澤西大街小井峪路中段,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率37.5%,由華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

耿市長答覆: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華峪東區是小井峪社區城中村改造一期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北起城市中心大動脈迎澤西大街,南至南內環街,東臨前進路,西跨西中環,虎峪河與九院沙河南北相依,華夏公園、萬畝生態園近在咫尺。地鐵1號線專設出入口,地塊毗鄰下元商圈中心地帶。隨著城市的“南移西進”發展的規劃實施,擁有著諸多發展優勢的華峪東區將在城市“西進”的步伐,綻放出新的活力。

耿市長答覆: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小井峪社區總佔地972畝,地上總建面達260萬㎡,由於五橫五縱道路分割,項目分為21個地塊。恢宏的建築群將形成百棟高層住宅、集中商業和社區商業街於一體的千畝大盤。項目分華峪東區、華峪西區和華峪南區,全區形成一軸兩片,雙軸多心的新格局。小井峪路貫穿其中,項目一期分為ABC三個區。其中A區的1234號樓和B區的10-16號樓已經入住,C區是目前銷售區域,C區主入口在正西,沿著logo景牆順著水溪清韻到達湧泉水景,中央景觀區裡設有竹影焦雨、山石池泉、亭臺曲廊和悠然步道,在2號景觀區域設有健身中心和童趣天地,在3號景觀區為中老年人群準備了半畝陽光、石板曲徑和墨香樂苑。

耿市長答覆:太原萬柏林區小井峪社區華峪東區能否辦理不動產證?

整體小區體現著濃厚的書香人文氣息。在C區專屬幼兒園總高三層,面積2600平方米,即將打破城西幼兒領袖標杆師範園,小區業主可享受入園**政策。道路兩側社區商業街,保證社區消費購物需求,繁華的街道、優美的環境、安全的治安、書香味園林,這一切構建城西千畝生態居住區。

從迎澤西大街進小井峪村,沿途要經過華峪東區。小區內,已建或是在建的一棟棟高樓,整齊林立在馬路的一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路的另一邊,拆遷現場斷壁殘垣。“這些安置房,最小的面積約70平方米,最大的面積約180平方米,有10多種戶型。”小井峪村委書記魏滿福說,現在小井峪採取的是邊拆遷邊安置原則,已建好安置房17萬平方米,有1600多套,全部入住;在建的安置房12萬平方米,有1200套左右;現在,新開工13萬平方米,將建設4幢高層。

在萬柏林區,小井峪村是第二大村,土地總面積2655畝,村裡人口7000餘人。開始拆遷的時候,村裡只有5%的村民願意配合。“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這幾年主要就是靠出租房子掙錢,一下子都拆了靠啥吃啥呀。”一位李姓村民回憶說:2011年,小井峪村涉及到南內環西延、西南環鐵路兩項重點工程,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小井峪村實施舊村拆除,規劃中正好有他家的房子。從不同意到同意,從不理解到理解。“如今,我家分到了8套房,除了自己住一套,其他的都租出去了,和之前靠門面房出租的收入基本持平,生活環境好太多了。”李大爺說。

目前,小井峪村與山西蘭花康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選擇合作方式,通過前期借款形式解決拆遷居民的過渡費、補償費及獎勵資金等,破解改造資金瓶頸。在改造過程中,由開發公司統一進行安置樓和發展經濟樓的設計、手續和施工,有效利用了土地,實現綜合規劃、總體佈局、連片開發、區域聯動、資源共享。

來源 人民網 網絡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