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七十歲的兒子揹著九十歲的母親上北京

七十歲的兒子揹著九十歲的母親上北京

最近,小編聽人說,我們湖北省隨州市隨縣殷店鎮街上有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自己身體有病,腳腿又不靈便,但他為了實現母親生前去北京看一趟的願望,他硬是拖著病體,揹著母親去北京看了一次。聽到這件事後,筆者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敬老孝親故事,它充滿了正能量,很值得宣傳。於是,今天下午放學之後,我便來到這位老人家裡採訪,並連夜趕寫稿件,以期早日讓讀者分享這個故事。

這位老人叫劉雲剛,今年68歲,家住殷店鎮淮南路車輛超檢站旁邊的一棟樓房裡。見到劉雲剛時,他正在給躺在床上的母親穿衣服,端水洗臉。然後,他抱起母親在房間裡走了幾圈。當劉雲剛聽母親說她的肚子餓了的時候,劉雲剛將母親放在床上,讓她靠著床頭坐著。劉雲剛讓筆者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的母親,他便去廚房給母親做飯去了。

小編趁著這個機會,向劉雲剛的母親瞭解的一下劉雲剛揹著她看北京的故事。劉雲剛的母親說她今年90虛歲。因年高體弱,她講話的聲音低沉,斷斷續續。從老奶奶的講述中,小編還原了這個故事情景。

大約一個月前,老奶奶自感身體不適,小病不斷。她知道,自己活了這麼大的年紀,人生的燈盞即將熄滅,今後活在人世的時間不多了。她說,她這一生有了這麼一個孝順的獨子劉雲剛,她就是死了也值得。可是,老奶奶唯一的遺憾就是活了這麼大的年紀,還沒去過北京,老奶奶想在臨死前去看一次北京,這樣她就沒有任何遺憾了。

當老奶奶把自己想去北京看看的想法告訴自己的兒子時,劉雲剛沒有猶豫,當即決定準備帶母親去北京。第二天天剛剛亮,劉雲剛便帶上行李背起母親,前往殷店汽車站搭車去隨州。儘管劉雲剛的家離汽車站只有半里路,但因為劉雲剛分別在前年和去年各發生一起車禍,給他留下大腦反應遲鈍、走路腿腳不方便的毛病。所以,劉雲剛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母親背到汽車站門口的班車上去。在隨州,下了班車,劉雲剛又把母親背上火車。在北京,下了火車,劉雲剛又把母親背上公交車。他們在北京玩了三天,先後遊覽了天安門廣場、故宮、萬里長城等地。為了實現母親看北京的願望,劉雲剛老人吃苦流汗受罪,卻沒有一句怨言。

七十歲的兒子揹著九十歲的母親上北京

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劉雲剛老人端著熱騰騰的飯菜進來,他用飯勺一勺一勺地喂著母親。趁著這當兒,筆者與劉雲剛拉起了家常,對劉雲剛的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

劉雲剛的老家住在巖子河九角村1組,他於1970年參軍,1975年退伍。隨後他在村裡當過7年的會計。1982年,劉雲剛開始做屋面防水這一手藝活。2005年,劉雲剛全家從巖子河搬到殷店鎮街上定居。

劉雲剛說,敬老孝親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他們劉家有著良好的尊老愛幼家風,並代代相傳。在劉雲剛很小的時候,他看見自己的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很孝敬,他的內心深處深受觸動。耳濡目染,自成習慣。劉雲剛長大後,他也對自己的父母很孝敬。他對自己的父母的生活起居常常噓寒問暖,關愛有加。在劉雲剛的悉心關愛和細心照顧下,他的父親活了86歲,前幾年才去世,也算是壽終正寢。

劉雲剛老人的語言很樸實。他說,我們人都是媽生的,都是肉長的,爸爸媽媽把我們從小一把屎一泡尿,一杯水一碗飯的養大,真的是不容易,當自己的父母年紀大了,不能動了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地孝敬他們,如果我們當後人的對他們的生活不管不問,甚至嫌棄他們,那真的是虧良心!

告別劉雲剛老人後,筆者走訪了他的幾家鄰居。大家都說,老劉是個大孝子,他對他的媽那個好呀,那真是沒說的。老劉在敬老孝親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我們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

據劉雲剛的一個鄰居、現任釣魚臺村的村幹部馬廣成講,前幾天,老劉的母親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從此臥床不起。老劉放下家裡的一切,專門在家服侍老孃。老劉每天揹著母親去附近的衛生室打消炎針,然後,他又將母親揹回家,陪母親說話,給母親捶背、按摩。至於給母親倒茶遞飯,端屎倒尿,老劉更是殷勤備至,毫無怨言。每天晚上,老劉都是在母親身邊陪睡,以方便他在晚上更好地照顧母親。

七十歲的兒子揹著九十歲的母親上北京

走在回家的路上,筆者在想,劉雲剛老人那麼大年紀了,身體又不好,他對自己母親的照顧,還是事必躬親,無微不至。他的這種敬老孝親的精神,真的是可圈可點,可歌可泣。相比之下,當今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人,當他們的父母年老的時候,他們就把老人趕到一邊去住,有的後人還讓老人住在遠離家門的小木屋裡,甚至竟然還有的年輕人讓自己的老父母住在豬圈裡、羊舍裡。當老人生病時,有的後人根本就不聞不問,也不送老人上醫院,他們巴望不得老人早點死。這樣的人,喪失了起碼得倫理道德,更不用說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了。同劉雲剛同志相比,顯得多麼的渺小!

“媽把我養大,我陪媽變老”“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是偉大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像劉雲剛同志一樣,做一個知恩圖報、孝老敬親的好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