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国外很火的相互保险,在咱国内有哪些新玩儿法?

国外很火的相互保险,在咱国内有哪些新玩儿法?

这几天,三家相互制保险企业陆续发布了自己的“成绩单”。从获批成立至今,已整整一年。作为保险行业的“新丁”,相互保险都带来了哪些新玩法?

1

28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对外公布了其运营一周年的业绩。截至目前,其累计取得保费近6亿元,有1.8万多名会员和850万名客户。

保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相互制保险是什么?大概很多人并不了解。

所谓相互保险,按照原保监会《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中官方定义:

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简单点说,相互保险其实就是指当个人无法对抗风险时,一群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互相帮助为目的,缴纳的保费汇聚成风险保障资金池,当灾害损失发生时,则用这笔资金对会员进行弥补的互保行为。

2

与股份制保险相比,相互制保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没有股东,而归全体会员共同所有,会员参与管理,共享盈余。

目前,国内首批相互保险社只有三家,信美相互就是其中一家,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寿险类相互保险组织。(另外两家相互保险保险社分别是众惠相互、汇友建工。)

其中,信美相互于2017年5月获批开业,其初始运营资金10亿元。9家发起会员中,蚂蚁金服、天弘基金出资最多,占比分别为34.5%、24%。

相互保险在国内市场,虽然算是个新生行业。但在发达国家,其实相互保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世界保险市场上的主流组织形式之一,在全球保险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世界规模较大的前10家保险公司,有6家是相互保险机构。

据小粉儿搜集的公开资料显示,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

相互保险在法国占比高达46%、日本占比45%、德国占比43%、美国占比37%。而在20世纪60年代,相互制公司曾经在日本占市场份额的76%,在美国占比也超过60%。

由发达国家相互保险行业发展经验不难看出,相互保险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都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目前国内持有相互保险牌照的企业只有上述三家。从批准获批到现在,刚刚一年。据小粉儿观察,这三家相互保险企业从业绩报告来看,均未实现盈利。

但小粉儿认为,首年“亏损”其实并不意外,正如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杨帆所言,“开业初期投入较大”。

没有保险代理人,靠技术推动业务

与股份制保险相比,相互保险的发展战略路径有何差异?

以信美相互为例。在开业之初,信美相互就明确,要充分利用科技技术来赋能保险行业的发展。

也就是说,信美相互没有保险代理人,而是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来推动业务发展。

据小粉儿了解,目前,信美相互的技术人员数量占据公司总人力的一半。信美相互管理层表示,最初定下的走“技术驱动”而非“营销驱动”的战略依然未变。

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出了相互制保险与股份制保险的不同之处。

如何通过技术来驱动业务呢?

背靠蚂蚁金服,信美相互打出了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的概念。

目前信美相互所采用的蚂蚁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项目,包括“会员爱心救助账户”、“理赔档案室”、“赔审团”等,尝试通过其算法和分布式技术架构实现去中心化并解决信任问题。

据信美相互管理层介绍,无论是爱心救助账户的每一笔资金划转,还是每一例理赔案例,都写在区块链上,用来保证数据透明、不可更改,接受会员的监督。

除了区块链,信美相互还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信息系统的架构调整,为与互联网场景相结合的创新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看一组数据,2017年信美相互云客服接待客户服务总量39756客次,客户满意度达98%,智能云客服技术的应用,也让信美相互大大减少对人工客服的依赖。

从某种层面来说,虽然相互保险在国内市场还是“新丁”,但其创新的定制化展业模式,对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场景的营造与运用,其实非常值得整个保险行业借鉴和学习。

当然,相互制保险与股份制保险,一定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