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25岁,单身,女会计:北漂2年月薪4K,我还该不该坚持?

毕业选择北上广深,另一层意思是选择了梦想,选择了不苟且,选择了想要更好的生活。

会计从业人的疑惑

但具体到现实层面,又是另一番含义。高收入的一线城市,意味着高房价,高消费。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在举目无亲,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城市里,生存就是一大难题。

25岁,单身,女会计:北漂2年月薪4K,我还该不该坚持?

就如同这位网友的提问:

匿名:

16年我会计专科毕业,不顾父母反对,一个人背井离乡,选择到大城市打拼,学历低,第一份工作月薪才3.5K,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咬牙同意了。现在已经工作两年了,前几天薪资涨了500,但还是觉得太低了,于是我准备跳槽,在网上平均一天能投几十封简历,但要么被查看后就没有下文,要么被hr标记为不合适,简直怀疑人生,我都有点怀疑当初的选择了。

北京会计待遇情况:

25岁,单身,女会计:北漂2年月薪4K,我还该不该坚持?

梦想是闪亮的,但奔赴梦想的道路是坎坷崎岖的。那该如何缩短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不再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呢?

我想应该是要寻求改变。学历低,就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弥补学历,找不到工作,是不是自己的简历有问题?或者是投递的方式出了差错?比如像下面这两位网友说的:

张先生:

北京4K根本生活不下去啊,要么回老家吧,要么趁早提升自己,不管是提高学历还是提升技能,总之不能继续这样下去。

王女士:

提升自己是一方面,但是你有考虑过为什么海投简历,依旧没有回音吗?简历是求职的第一步,然后是面试,然后是入职,这些项要挨个弄好,比如说,你好好把简历优化一下,就算是不海投,也能大大提高简历通过率。接着是面试,面试也是有很多技巧可循的,掌握好方法,你就可以更容易的跳槽。

另一种做法是,与你现有的公司谈判,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两年只涨了500?和公司进行薪资谈判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同样厉害的人,涨薪幅度可能千差万别。

到底要不要坚持做会计

这个问题应该是最近一两年来很多会计人员的困惑:本身现在工资不高到底还要不在会计领域做下去?会计还没有有前途和钱途?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跟财务打交道,接触到不少公司的财务部,也认识过形形色色的财务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感触。

财务有关的消息很多,典型的如:

传统ERP软件业务与财务集成越来越紧密,业务一完成,财务凭证就自动集成了,需要会计做的凭证越来越少;

德勤推出智能机器人,更进一步扩大了自动记账凭证的范围,甚至直接覆盖到审计;

中国厂商推出“财务云”产品 ,目的是要取代中小企业公司自己的账套,先是你的帐我帮你管,慢慢就变成了你的财务部我帮你管。

外企把共享中心建到印度去了,中国区的财务部开始裁员;中国的集团企业大范围推广共享中心或者实施基础财务外包,相应地下属分子公司财务部开始裁员或停止招聘。

这些事情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改变着财务人生存的环境,留下了的人不可谓不艰难 ,相信很多人已经感受到工作不好找,工资涨不起来的困境。

传统会计在一点点被颠覆,而且未来随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彻底。会计的未来会怎样? 以下两点应该已经成为共识:

只要会计还被用作解释商业活动的国际通用语言,会计不会消失,公司也仍还需要财务。但是基础会计核算中那些标准的、规范的、重复的工作,势必会逐渐被机器所替代。

核算会计会变成技术含量越来越低的工作,像共享中心流水线上的实习生,代理记账公司的初级会计人员,他们很容易就能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这些岗位根本就不愁找不到人,非但不担心员工流失率,甚至还巴不得有流失率来维持活力,所以这些岗位就是工资不高也不要求做到老。

而企业需要的不再是只会记账的基础会计,而是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财务人员。也就是常说的管理会计,能改善企业管理,防范企业运营风险,为企业带来价值。比如做投资决策分析、融资、税务筹划,这样的人在财务领域才有发展前途,才会有高工资。但相比庞大的从业队伍,这部分人才需求相对要少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专为企业提供这类服务,像传统的会计事务所已经可以做税务筹划方案、股权设计方案、尽职调查报告。

这样一来,很多企业财务部就不再配置大量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有需求的时候找外包。这些岗位仍有高工资,但要得到这些岗位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企业里财务人可能做到财务经理就很难再有上升空间。

年轻本就是优势和资本,如果还年轻,也就还有很多选择。留还不不留,都来得及仔细思考重新作出选择;如果已经到不惑之年,多少会有些尴尬,35岁会是很明显的一个风水岭,基础技能准备不勾充分,要再进入全新的领域就会很难。之前也看到很多老会计,40多岁年纪还在做着出纳,工资也不可能太高,我想,他们能得到的好机会不太多了。

25岁,单身,女会计:北漂2年月薪4K,我还该不该坚持?

股市里的每一次下跌和震荡都是换仓的好机会,当然前提是已经在高位的时候腾出了足够多的资金。同样,当我们所处的行业进入低谷,同样是冷静下来思考和重新选择的时机,是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次机会?还是利用以前积累的资源找一个更好的位置?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所谓对错,无非就是每个人的取舍和权衡。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三个维度的考量: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市场需要什么。

最理想的状态是三者能很好重叠,如果不行,就需要作出取舍。

0 1

重新认识自己

真的喜欢财务吗,适合做财务吗?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回答,可能我们认为的优点并不是真正的优点,我们认为的喜欢也并不是真的喜欢,所以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真正的答案。当然也可以借助一些性格测试工具,像MBTI职业性格测试、DISC性格测试、性格色彩分析,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会在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上体现出来,做擅长的、有优势的事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2

了解市场需要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遗忘;教导我,或许会记得;亲身参与,才可学成。别人的看法永远只是别人的,可以参考但仍需要有自己的判断。通过招聘网站、人才市场或者财务人的圈子,是更近距离了解市场真实需求的很好方式。不同工作的招聘要求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人,待遇是怎样的。需要的人多不多,工作好不好找。或者还可以直接去公司面试,不以入职为前提,仅是了解行情。亲身去看和感受,形成自己的判断。

0 3

确定未来方式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基于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了解,重新确定未来的方向,是留下更好还是应该离开更有机会?即便是留下了继续做财务,也有很多细分的方向,比如:税务筹划、审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业务财务,每个子领域需要的能力素质模型又是不一样的,选择一个方向,考证、阅读、参加培训都可以,深入进去不断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