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零基础学中医,应该从哪里开始,从看什么书开始呢?

北雁南飞98823646


个人认为首先要提升学习中医的兴趣,可以买罗大论的《古代的中医》一书看看,讲医道的,特别感人。

其次入门要读中医的四小经典,即《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汤头歌决》《濒湖脉学》,非常有用,入门必读。

然后就是更深一点的了,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都系统学习过后,开始攻读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样全部读过后,就可以算是入门了。


徐yingr


如果扎进去中医浩瀚的理论和书籍,你一辈子都学不完,也可能越学越糊涂。

学中医最重要的不是看多少书,研究多少方子,认清多少种药材,药性,学中医首先要学的是中医思维和中医智慧。

就像一个人的观念不对,方向就错了,你就是换跑车,飞机,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学中医的思维,懂得中西医的十二大区别,你学中医入门就事半功倍,哪十二大区别?

1.治病和调人的区别:

2.分科和不分科的区别;

3.西药快和调理慢的区别;

4.中药植物和化学西药的区别;

5.中医没指标和西医有指标,临床有数据的区别;

6.中医自检和西医体检的区别;

7.中医宏观和西医微观的区别;

8.个体差异和统一标准化治疗的区别;

9.内因和外因的区别;

10.中西医预防顺序的区别;

11.控制和恢复的区别;

12.排毒反应与指标正常的区别。

把这12大区别搞明白,学中医就入门了。


健康内观阁


中医至少可以分成三类:\r\r一类是西化的中医,按照西医病名、化验单来看病,药也没有什么汤头,堆彻起来的中药没有君臣佐使的章法,不但治疗常常无效,而且可能加重病情。\r\r二是时方中医:这些中医常常是师带徒或是家传中医,开药有汤头,有时也用经方做基础方打底。治疗效果还不错,老病人挺多。但时方中医的问题是,慢性病不能停药,停药后必复发。其次是对大病、重病特别是肿瘤,手段有限,连让病情稳定都非常困难,所以时方中医的观点是让肿瘤病人先手术,同时用中药调理。治疗感冒无法一剂药解决问题\r\r三是经方中医:这类中医是真正的中医,他们按照六经辩证来分析患者病情,辩证准,常常患者喝第一碗药,就可以感觉到中药的神奇疗效;治疗哪怕是可怕的肿瘤,如果辩证准,病情一样一下子就被控制。治疗感冒等外感病,一般都是一剂药或两剂药搞定。这类中医已经非常稀缺,如美国倪海厦老师、北京的武国忠医师、陈明老师,南京的黄煌老师等。但我亦看到经方中医在加减处方、变方时,患者病情常会反复。

建议从「诊余絮语」这本开始



西瓜与少年


既然是自学的话,建议你先到书店里买教材,先从《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开始,20来块钱,先买回来看看,这就会让你对中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你再根据自己是否有兴趣,再看《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几本书都是正规教材,用白话文编写的,看起来通俗易懂,而且顺序 不能颠倒,最最基础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第二条自学之路就是直接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开始。这条路适合于古文基础好,且天资聪颖的朋友。

减轻自学难度的方法: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上有很多中医讲座的视频、录音。那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自己看书的同时看听视频进行学习,效果很好!

书籍有中医四大基础和四大经典(可采用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网上有上述书籍的讲解视频,且都是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讲解。

另外,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学习的好教材


医师考试分面试和笔试,先面试,通过了才可以考笔试,面试分三关,第一关是写一份病历,第二关是临床答辩,随机抽一个病例进行答辩,第三关是实践操作,有培训光碟。现在每年4月份有在网上报名参加考试就行了。


莫若以明释道


一、医理

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虽是西学中所编之教材,但这两本书中有许多中医的基本概念,虽然有不妥之处,但总体说来对于初学者,这两本书能让大家理解中医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虽然不能让大家建立中医思维,但用来理解并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是绰绰有余的。中医诊断学当中的问诊,脉诊,望诊的相关内容则总结得较为精道,后面的辨证部分也有比较精彩的论述,但有的东西还需要去粗存精。这两本书认真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2.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 四圣心源 医理真传 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或运气学导论

以上基本书能让大家迅速地建立传统中医思维,但必须按所罗列的顺序学习,因四圣心源一书根基不厚者容易学偏,用药多温燥,先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按该书所讲的读法进行学习,读透需要半年时间,读该书的原理上篇需结合四圣心源的理论部分进行学习,两书学后再读医理真传,此时读医理真传,会备感亲切,也容易读懂,此书需两月。运气学导论一书其精华部分在于其运气推理部分,此部分只要稍加学习便可运用,此书较于黄帝内经之七篇大论虽有不及,但用之于临床则绰绰有余。

这几本书花上9个月时间,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中医思维。

3.伤寒悬解 金匮悬解 伤寒说意 温病条辨 湿热论 四圣悬枢

此部分前三本为伤寒金匮,后三本为温病,学后便可知伤寒温病本就相通,不必有寒温之争,这几本书用6个月左右时间。

4.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类经 素问悬解

学罢以上书籍,再来学习素问,会感觉以前看不懂的经文一贯而通,也可知其所以然,这几本书需要终身学习,反复参看(重点是内经不要看译本,看原文,经典都建议看原文,有不懂的可以先放一放,先往后面读,经典都是语言精炼,很直白的文字)

二、脉理:

1.濒湖脉学

此书的学习在于理解其脉象的描述部分,熟读之后再上手,渐渐可通

2.脉诀启悟

此书理论部分值得好好学习,徐灵胎治学严谨,其脉法脱胎于内经

3.四诊心法诀要

最重要之部分在于其六脉之分部较为可靠

4.圆运动脉法篇

5.四圣心源脉法解

以上几部分简短精要,但用之于临床很多时候能按脉推症,多有准时,但不可以脉炫技,因脉象多变,临证还需四诊合参,以上3月足够

三、本草:

1.长沙药解 玉楸药解

长沙药解与玉楸药解两书需认真学习,这两本书交给大家如何去理解药性,药物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其四气五味,而非其功效,此书花上3月学习,再看其他本草

2.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为陶弘景所著,其记载之功效虽多,但能用医理道法贯通,亦需结合圆运动进行理解,此书需3月

3.历代药性汇解

此部分为历代医家对每味药解释的汇集,一味药各医家的说法皆有不同,但可集思广益,供自行学习

4.随息居饮食谱

四、方剂:

方剂学

方剂学所载之方皆前人用于临床疗效较好之方,其方解有精彩之处,但大部分不可取,必须按圆运动一一理解

5、博览群书篇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李东垣医学全书、张元素医学全书、朱丹溪医学全书、刘完素医全书、叶天士医学全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徐灵胎医学全书、成无己医学全书、陈世铎医学全书、付青主女科.....

此部分是终身学习的部分,圆运动是所有看所有书籍的指南针,比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运用圆运动的理论来看这些书,会感觉毫无障碍,如读熟书。

本文转自岐真堂中医馆 零基础学习中医培训


苦修的乌龟大师


真正的中医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的能力,严格的说应该称为道医。要能分别阴阳、问题是阴阳又是相对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阴在阳之内,而非阳之对。然后五行生克的道理要懂,十二条经络之间的阴阳属性、生克关系、互为表里要懂,奇经八脉要弄清楚、各经脉上的穴位和经外奇穴的作用要能记住。然后要熟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等等这些也只是让你明白个理而已,而真正要能行医还得平时好好修行、做个善良的人,争取有机缘拜个有造诣的老师才是最好的!





云山厚品


如果你想给人看病,从《中医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脉诀》入手。如果你想给自己保健,从《黄帝内经》入手。


张湛字泽缘


大哥,想学好中医要从娃娃开始背东西,只是上了五年本科出来的都是垃圾中的垃圾!我就是垃圾制造中心造出来的中医垃圾!想学好中医没有个10年死记硬背根本入不了门!


发财美梦


那看你是爱好,还是做为以后发展的职业,目的不同学习的深度不样,<﹥《中医基础》等书籍可以先看看


红火过大年2018


首先可以看看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做一个鸟瞰的了解!继续深入的话,《黄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是学好中医的必研究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