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魏文侯可以比肩齐桓公吗?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这二位都是先秦时期优秀的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魏文侯则带领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雄数十年。但考虑到创业难度、工作手段、最终成果等各方面,我们可以说:魏文侯不仅能比肩齐桓公,甚至碾压了对方。

齐国底子厚,客观战略优势远强于战国初期的魏国

“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馀里”,齐国北、东、南临海,西北面临黄河、济水,形成了两道天堑;西南方向,依次排列着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尼山等诸多山脉。海洋、大河、山岭与长城,齐国的地理战略安全性与秦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齐国自然资源优越,《史记》称:“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自开国者姜尚时期其,齐国的农业、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商业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冠绝各国。

而相比较之下,魏国的地理位置就尴尬的多,当初三家分晋时,韩赵魏三家地盘犬牙交错,魏国大致处中原核心区,北面是出自赵国,南边是与其交错的韩国以及更南一点的庞大楚国,西边是虎狼之秦国,东边则是传统强国齐国,这是标准的“四战之国”,对外极易落入四面受敌的处境。

不过好在当初中原老大晋国家大业大,魏国也分得了不菲的家业。这一点就算与齐国打个平手。但在地缘政治优势上,远远无法与齐国相比。

魏文侯是魏国崛起的实际操盘手,综合能力卓越,齐桓公则相形见绌

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时期称霸,与其大胆任用人才密不可分,《史记》称: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伸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但在其他方面,齐桓公就泛善可陈,比如他因为郯国曾对自己无礼 就大肆讨伐;与夫人蔡姬戏水闹翻大肆兴兵侵略蔡国。而在管仲死后,他不听对方临终前的再三交代,启用具有重大德行缺陷的易牙、开方、竖刀三人,造成齐国逐渐走下坡路。

而魏文侯无论在道德、用人、战略制定等方面都堪称完美君主:

他重视人才,拜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位大儒为师,以身作则,吸引了天下人才纷纷投奔魏国。以此为基础,其后魏文侯在河西办学,使魏国在其后上百年中一直成为各诸侯国人才的汇集地、思潮的发源地;

打破传统贵族政治,大量起用各阶层人才,吴起、李克、翟璜、西门豹、魏成、乐羊(乐毅之父)等名臣辈出,开创了战国以人才强国的潮流;

任用李悝推行了战国首个法家色彩的变法,探索军功制改革,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为其后的吴起楚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提供了基础与模板;

改革军制,任用吴起打造了专业精兵魏武卒,引领战国新型军队建设的先河;

对外团结赵、韩两国,侵齐压楚,雄踞中原;魏国更是靠一己之力,生生夺下了秦国手中的河西之地,将其赶回关中半个世纪;

而且魏文侯堪称帝王的典范,他为人虚怀若谷、坚守信用,任座进谏、虞人期猎、田子方谏音等典故脍炙人口,当时的魏国君臣关系被后世视为楷模。

综上,虽然齐桓公在历史上的名声较大,但无论创业难度,还是个人能力、为政成果等方面,他都与魏文侯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就个人能力而言,魏文侯是战国前半期最优秀的君主,没有之一。


正史漫谈


问:历史上,魏文侯可以比肩齐桓公吗?

答:有过之而无不及!

问:为什么?

答: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人的功绩。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吕氏 ,名小白,是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 。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 。次年,雍林人杀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 。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之后,委以政事,君臣同心,励精图治,整顿朝政、例行改革。这一时期,齐桓公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救援燕国,重建邢卫。齐桓公十六次会盟诸侯,大家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然后齐桓公晚年昏聩,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佞臣,朝纲大乱。对后继之君也没有着意培养,导致他弥留之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齐桓公病死后,五公子互相攻伐,齐国一片混乱,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争位公子无亏得胜继位,才把桓公收殓。至此齐国的霸业也划上句号,齐国成为东方大国,而不是霸主。



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继承晋国魏氏领袖。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襄子派人说服韩康子、魏桓子,放晋水倒灌智寨,灭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要少一些。魏氏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



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原先晋国相对落后的地区,在经济上,魏国不如韩国,在军事上,魏国又不如赵国。李悝变法主要在四个当面展开:第一是废除了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原本的世袭俸禄,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使得大批出生寒微的人才能够进入权力中枢。第二是废除了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的产量。第三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魏武卒”制度,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第四是实行法治,修订了《法经》作为国家的法令,对于政府的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等,都做了完备的规定和实施措施。



变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朝堂上聚集了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等名臣,经济和军事得到了迅速发展,抑制了赵国,灭掉了中山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李悝变法也成为了后世变法模仿的对象,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以魏国为蓝本。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后来魏惠王又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史称逢泽之会。魏国三代君主,称霸中原达百年之久,其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相比之下

齐桓公的霸业一世而止,如昙花一现,可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而魏文侯变法图强,魏国号令三晋,力压齐楚秦,称霸达一个世纪之久。显然,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块,魏文侯做得比齐桓公好得多了。



历史流域


我们逐一比较吧。

比成就的话,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魏文侯把魏国经营成了战国七雄之一。两个人打平。

比用人的话,齐桓公用了管仲,魏文侯用了李悝,这两个都是变法人才。但齐桓公完全放手给管仲,魏文侯则不能把国家大权交给李悝。从这点来看,齐桓公得一分。

比武将的话,齐桓公手下没有魏文侯手下吴起那么厉害的人物,但齐桓公那时主要是“行教化”,不需要厉害的武将,而魏文侯最终未能给吴起高位,从这点来说,两人平手。

比用佞臣,齐桓公身边有竖刁、易牙之流,而魏文侯身边没有佞臣。这点上,魏文侯得一分。

比对国家的发展来说,齐国朝商业发展,魏国首先废井田开阡陌,大力发展了农业,两人在这点上不分上下。

比两人的胸襟,齐桓公能容忍差点用箭把他射倒的管仲,魏文侯却不能容下乐羊。这点,齐桓公再得一分。

比对其它国家的帮助,齐桓公主要是代表天子去教训别人,帮助别国发展,而魏文侯一心就是去抢地盘,灭小国,比如中山国。这点上齐桓公再得一分。

比得位来说,齐桓公虽然过程曲折,但他是正常得位。而魏文侯,是僭越得位的,齐桓公又得一分。

从尊天子守礼仪来看,齐桓公还是会尊天子,而魏文侯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所以齐桓公再得一分。

在比一比儿子们。这点,齐桓公是悲剧,自己的儿子们为了抢他的位置,根本对他不管不顾,他死后,齐国开始内乱。而魏文侯的儿子魏武候,对父亲孝顺,接手后继续把魏国推向高峰。这点,魏文侯得一分。

最后比一比人生结果。齐桓公是被困在宫殿里没有人理最后饿死的,死后很久都没有人来埋葬他,属于不得好死。而魏文侯是正常死亡。这点上,魏文侯得一分。

综上所述,齐桓公得五分,魏文侯得三分。在没有对项目进行权重分配的情况下,齐桓公胜出。

但如果把每一项的权重分配上去,就不一定了。比如,古人比较看重“死”,那么最后一项魏文侯就应该不止得一分,不过,对每一个项目的重要性的认定,也比较困难,我们就这样下个简单的结论吧:

魏文侯不能与齐桓公比肩。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朋友阅读!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055185558737454"} --}

知行史话


不熟悉魏文侯的人,可能认为魏文侯是无法和齐桓公相提并论的。只知道管仲的人可能又认为齐桓公就像他名字一样,只是一个小白。其实魏文侯和齐桓公之间是非常具有可比性的。当然评价历史人物,最主要是依托的是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其次才是个人素质。

历史地位和贡献对比

齐桓公生活在春秋早中期。那时候正是周王室衰落,诸侯纷争,戎狄探原的时候。历史留给齐桓公的历史使命是四个字“尊王攘夷”。齐桓公做了以下几点:

(1)周惠王时期,发生了王子颓之乱,齐桓公不管周室,反倒让郑国、虢国平定了王子颓之乱。

(2)那时候,山戎侵扰燕国。齐桓公帅兵征讨山戎,一直打到狐竹。

(3)戎狄攻打邢国和卫国,齐桓公发兵攻打戎狄,迁邢国于夷仪,迁卫国于楚丘,并帮助他们筑城安家。

(4)楚国强大起来,并开始侵略中原诸侯国,齐桓公带领诸侯国伐楚,结果暂时性的劝退楚国侵略。

(5)那时候,周惠王想废黜太子郑,改立少子叔带,并让楚国出兵干预。齐桓公便会盟诸侯,支持太子郑。周惠王去世后,齐桓公再次邀合诸侯,奉太子郑为王,是为周襄王。并平定了叔带和戎狄的叛乱。

(6)九合诸侯,团结中原,安抚诸侯。

评价:齐桓公在安内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迁邢存卫,平定了叔带之乱等等。但是在攘夷方面做的的确很一般。他只能暂时性的把戎狄赶走,对于楚国他也没有多少办法,到了晚年,齐国内乱,戎狄又开始侵犯中原和王室了。但是终究还是保住了中原民族和文化的正统性。

魏文侯处于春秋战国之交,历史留给他的使命是变法图强。

魏文侯时期,兼并战争已经到了大整合的开端。那时候,诸侯国因为分封制的缘故,贵族长期掌握权力和世袭土地,造成了统治阶级腐化,农业生产滞后等问题。魏文侯针砭时弊,创造性的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他的变法对其他诸侯国影响很大,后来各国争相效仿。由此一场士族阶级与贵族阶级的大乱战打响了。慢慢的官僚政治代替贵族世系,士族结局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土地改革则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农业潜力,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变革。最终井田制瓦解,私有经济产生和发展。

《法经》的颁布影响巨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为后来的封建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评价:魏文侯的初衷是变法图强,但是他不自觉完成了变法图强的历史指引的道路,是战国时期变法的先驱,也是中国历史变法的先驱。

对国家的贡献方面对比

齐桓公对国家的贡献: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内政、军政、财政三方面改革。内政和军政方面主要参考的是当时的乡遂制度。财政改革方面,提出“相地衰征”和“轻重九府”的策略,还提倡鱼盐之利,国家经济发展起来。齐桓公对外寻求争霸,扶危济困,但是在国家的利益方面并没有捞到太多的好处。

魏文侯对国家的贡献:魏文侯时期,任李悝进行变法,促进了魏国官僚制度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对外联合三晋扩张大片领土,夺秦国河西之地,灭亡中山,勾连东西核心地区,使魏国在中原站稳脚跟,奠定了百年霸业的基础。

个人素质的对比

应该说,齐桓公最大的优点是心胸宽阔,善于用人,还有点大公无私、义薄云天的感觉。而魏文侯更像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还是一个知人善任,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的人物。形象点说,齐桓公更像一个贤者或义士,魏文侯则是一个阴谋家和铁腕人物。至于你更喜欢谁,那就是仁者见仁了。

通过以上对比,在对国家实质性的贡献上,魏文侯显然更胜一筹。而在历史贡献方面,齐桓公保护了文化和种族的正统性,魏文侯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实在难比高下。至于个人素质方面,你更喜欢谁,那就是仁者见仁了。


先秦史


魏文侯、齐桓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诸侯,在位时间都比较长,都在国家改革、政权巩固、对外军事都有显著的政绩。

综合来看,魏文侯其实比齐桓公各方面才能稍高一筹。齐桓公自管仲、鲍叔牙、桓管五杰等相继去世之后,齐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而魏文侯之后的魏国,霸权地位不但得到进一步巩固而且一直稳步提升。

相同点:

1.都是首霸。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首霸。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首霸。

2.都对内改革,提升国力。

齐桓公对管仲委以重任,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民兵合一的制度,还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在积极政策的推动下,齐国国力稳步提升。

魏文侯对内任用李悝变法,军事重用吴起、乐羊为将建立魏武卒,地方委任西门豹等治理,对于改善战国初期魏国周边环境有决定性作用。

3.军事扩张。

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协助燕、卫等国打败戎狄的侵略,南伐楚国,攻灭谭、遂、鄣等小国,开创了九合诸侯的霸主鼎盛时期。

魏文侯任用乐羊攻灭中山国,对西派遣吴起击败秦国,夺取西河之地(今渭南合阳、大荔、澄县、华县等),对南击败楚国,和赵联韩建立三晋同盟,从而确定了战国首霸的地位。

4.继位初期,各自国家政权均不稳定。

齐桓公时国内刚刚经过了公孙无知夺权、诸公子争位的混乱局面,急需稳定政权,安抚国内矛盾。

魏国在战国初期,处于天下之中,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周围国家无不虎视眈眈,周边环境复杂,面临危险很大。 在三家分晋之时,得利最多实为赵国,而魏国国土基本上稳定在晋西南安邑周围,东方虽有几处飞地,但实际不会给魏国对外战略太大的作用。这就是魏国对秦作战时,不在乎后方齐、楚对东方飞地的攻击。

不同点:

1.齐桓公身死而霸业遂灭,魏文侯后继之君魏武侯继续开创伟业,确定霸主。

齐桓公在管仲去世以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奸佞小人,造成国家动乱,尸体出蛆都不能下葬的可怜局面。

魏文侯在世时期,注重培养魏武侯各方面素养,去世时妥善安排后世,使得政权稳定过度。

2.齐桓公后期人才凋零,多奸佞小人把持政权。魏文侯注重人才培养,拜孔子弟子子夏为师,从而吸引各国人才到达魏国,使得魏国当时代替齐国成为文化中心。


曲径通幽处有晓哥


齐桓公和魏文侯都是霸业的开创者,是古代比较贤明的诸侯国君王。但是两者不是同一时代的人。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魏文侯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时,晋国的魏桓子的孙子。后来周威烈王封分晋的三家大夫为诸侯。就是封的魏家的魏斯,魏斯就是魏文侯。另外还有韩家的韩虔,赵家的赵籍。魏文侯是战国七雄中魏国的开国君主。

两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如果一定要将两者进行比较。古人已经将他俩作过一次比较了。在《吕氏春秋·离俗·举难》有这样的记载:孟尝君问於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也就是在战国时,人们认为魏文侯的名声超过了齐桓公,可是功业却赶不上五霸。根据孟尝君的话,认为魏文侯功业赶不上五伯,即五霸。自然,魏文侯的功业也是不如齐桓公的。

白圭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白圭说:“文侯以子夏为师,以田子方为友,敬重段干木,这就是他的名声超过桓公的原因。选择相的时候他却说季成与翟璜哪一个可以,这是造成他的功业赶不上五霸的原因。相是百官之首,选择时要从众人之中挑选,他选择却离不开那两个人,这与齐桓公任用自己的仇人管仲为相,相差太远了。况且,以师为相是为了公利,以亲戚和宠信的人为相是为了私利。把私利放在公利之上,这是衰微国家的政治。他的名声显赫,是因为有三位贤士辅佐。”意思就是魏文侯名气大,是占了他三个师傅的名气大的光。

以上为魏文侯之后来,当然离齐桓公就更远的古人的看法。白圭认为从名声上看魏文侯名气估计要大一些。但是在政绩上魏文侯也并不完全如白圭所说,我们从环境上看,战国七雄时外部小国已经几乎没有,不如春秋时成霸可以四处会盟,战国时七国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互势均力敌。在魏文侯时,魏国还是战国初期的一方枭雄的。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多多指导,谢谢!





爱自学的羊先生


魏文侯和齐桓公绝对是一个层次的。

当晋国被一分为三的时候,魏国分的地盘是最差的,地中天下中央四战之地,而且地盘狭小,极易被呑并。但魏文侯极具忧患意识,对内选贤任能,先佰任命翟璜、李悝实行改革变法,发展经济。对外积极扩张,命乐羊攻取了中山国,任命吴起攻占了被秦国控制的西河地区。

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魏国成为当时天下的霸主。

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欺侮大臣,杀死鲁桓公和郑国国君。最后被无知杀死,无知当上齐国国君后又被人杀死。君位一时空缺,公子小白率先回国继承王位,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是在齐国国内非常动荡的情况下继承王位的。谋士鲍叔牙力劝齐桓公重用管仲,管仲曾经射伤过桓公,所以桓公不愿用管仲,最后在鲍叔牙的苦劝下,齐桓公才同意任管仲为相。

管仲劝齐桓公以先内后外的顺序,对内选贤任能,稳定齐国内部,增强武备,发展生产。对外以“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多次联合多个诸侯国攻打不义的国家,并且替周王室平定内乱。

在管仲治理下,齐国国力大增,国际声望也大大提高。

但是管仲死后,齐桓公信任小人,使齐国内部内斗不断,齐桓公有十几个儿子,前后共有五个儿子当过国君,当然全部都是弑君而登上的。

齐桓公死后,霸主地位很快被晋文公取代了。

从他们的人生经历看,魏文侯和齐桓公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惠眼识珠,同样的礼贤下士,同样的将一个弱国带向强大。然而齐桓公晚年宠幸奸臣,使齐国迅速衰落下去。德行方面却不及魏文侯侯。


普通男人学习


魏文侯当然可以比肩。齐桓公其实只是名声大,论手下人才、论掌权年限、论功绩、论死亡,都要比齐桓公技高一筹。

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向哥哥推荐段干木,说段干木的朋友们都是军队里的将官,有道是人以类聚,他也是不错的人才。

魏文侯心想不可漏过一个,于是去拜访他,不想段干木害羞还是怕官,听闻魏文侯过来了,当即开溜,让魏文侯扑了个空。

魏文侯心中好笑,不过每次路过段干木家门时,都要起身扶拭致意,久而久之,段干木颇为感动,于是入朝为官辅助魏文侯。

以至于公元前401年,秦简公想对魏国用兵,属下人都劝道,魏君礼贤下士,段干木秉政,贤能之士辈出,咱们不可轻动,秦简公只好收回成命,第二年郁郁而终。

魏文侯的英明迅速在四方传播,成为街谈巷论的娱乐中心,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其中就包括郁郁不得志的吴起。

吴起帮助魏文侯夺取秦国的西河之地,西门豹帮魏文侯治邺郡,李悝帮助魏文侯率先变法,乐羊帮他夺取中山。

下面这个故事,最好说明魏文侯的厉害。

当了君王就要有自己的国相,魏文侯发愁了,不是没人,而是不知道选谁好。按理说首选翟璜,毕竟翟璜(huang)很有眼光,西门豹和吴起都是他举荐的,可是弟弟魏成子也不错,礼贤下士,很有名望,犹豫不决,国有疑难可问谁?

于是眼前一亮,想起了李悝,魏文侯对李悝说,你曾经说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我铭记在心。如今国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你觉得谁更合适?

李悝说,疏不间亲,魏成子是你弟弟,翟璜是你亲信发小,还是不要问我了。 

 魏文侯自然不干,非要李悝表态,到底谁行你给个痛快话。 

 李悝不好明说,只好绕着圈子说,你好好想想,平日里他们亲近谁,富有时结交谁,显贵时推荐谁,不得志时又在干什么,不就清楚谁合适了嘛! 

 魏文侯点了点头,先生辛苦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翟璜知道之后问李悝,主公召见你,肯定是询问国相的人选,到底谁会当选呢!  李悝知道君王最烦有人替自己拿主意,于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如同君王猜一个谜语一样,君王说自己猜不出来问你猜出来了没,一般这时候君王都是感觉没什么面子的,你要说这还不容易,那就是下一个杨修。 

有想法也得绕着圈子说,不断地给提示启发,好让君主自己猜出来,这才能让他扳回面子,做个安享晚年的臣子真累。  

李悝对君主客气点,对朋友就随意的多,当即说,当然是魏成子了! 

 翟璜怒了,吴起、西门豹是我推荐的,太子没有合适的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fu),要攻打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国攻下来了没人能守,我推荐你去,我那点比不上魏成子。 

李悝也不客气的说,你当初举荐我,就是为了我为你说话吧!可是你想想,魏成子有千钟俸禄,十分之九拿出去招贤纳士,十分之一补贴家用,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都是他举荐的,主公拿他们当老师,你推荐的人,主公用作臣子,高下立判。 

言外之意,就算我推举你,君主最后也不会采纳的,何况魏成子是他弟弟,明哲保身吧,人家亲兄弟,你去争,不是找死吗?  

翟璜是聪明人,听后恍然,于是不再提及这件事。翟璜是难得的伯乐,魏文侯本来手上一穷二白,手上的政治军事资源几乎全部由他举荐而来,若是我来选,魏国兴盛的最大功臣肯定是他。

然而魏文侯对翟璜看得很准,没有因为偏爱让他担任相国,可见人才在他手上,真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魏国,在魏文侯手上是天下第一强国,赵国、韩国有了争执,都请魏文侯调节。直到魏文侯孙子,魏惠文王时,孙膑将庞涓打败,才开始衰败。

而齐桓公只是靠了鲍叔牙和管仲,死后国家立刻动乱,高下立判。


安殊意


个人认为魏文侯不仅是比肩齐桓公,甚至可以说是超越

对比古代统治者可以从“开创性、历史影响、对当世影响、内政、外交、军事及自身能力”七大方面做比较

齐桓公


首开“尊王攘夷”,为春秋争霸提供理论基础;齐桓公“九合诸侯”更是首开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以会议形式解决问题;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强兵富国改革;外交更是成为天下心服口服的春秋首霸

自身能力:齐桓公的功绩离不开管仲,故管仲一死,齐桓公也死于小人之手。

魏文侯


魏文侯时期迫使周天子册封”魏韩赵“为诸侯。从此,”以下犯上“成为官方认可,周天子更是成为无人搭理的”吉祥物“。

魏文侯在位时期,礼贤下士,以智者为师。任用李俚变法,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首创”依法治国“。

外交方面,团结”三晋“,一致对外。北灭中山国,西破秦国,尽朵河西之地。南败楚国。

军事方面,创”魏武卒“,第一次以国家供养的专业军人出现。

自身能力:魏文侯应该算得上最完美的帝王之一了,各方面条件突出。

小结


两位都属于优秀的王者,只是魏文侯更好的是历史变革时期,他的改革比齐桓公更伟大。


小何才漏尖尖角


春秋战国五百秋,龙争虎斗几时休。你放舱把我登场,青史扬名方罢休。

——自作诗一首

历史上,春秋战国是一段非常有名的乱世。各个诸侯国争战不休。而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在这一有名的乱世,各路人物纷纷登台亮相,以图荣华富贵,青史留名。或者富国强兵,建立不朽功业。

随着国力的增强,春秋时期,以齐桓公为首,出现五个超级霸主,合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则出现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

姜齐桓公——姜小白

齐桓公和魏文侯春秋战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的齐桓公有两个。一个是姜氏齐国的姜小白,另外的一个是田氏齐国的田午(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分别称呼他们为姜齐桓公和田齐桓公)。包括魏文侯,他们三个人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因而功成名就。有些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那么,这几位人物,是谁比较厉害,魏文侯能够兼比齐桓公吗?

为了说明这一个问题,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位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姜齐桓公。

姜齐桓公在历史上可谓家喻户晓。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小白即位

小白年幼时,齐国陷入混乱。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小白和弟弟公子纠分别由鲍叔牙和管仲护送,逃往莒国和鲁国。齐国内乱平定后,莒国和鲁国分别派人护送他们回国。鲁国还派管仲半路拦截,射伤了小白。但是小白反倒先回国继位。在鲍叔牙的建议下,派人攻打鲁国。索要管仲,并且杀死公子纠。

射杀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得到管仲后,听从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齐国

在齐桓公的帮助下,管仲在齐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行政改革。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2、经济改革、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节物价,征收赋税。

3、选官制度改革。考察官吏政绩。选贤任能,扩大了人才来源。

4、尊王攘夷。打着尊重周王的旗号,北伐山戎,南遏楚国。消灭不听号令国家。

称霸诸侯,保卫中原

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实力大增。于是,齐桓公开启称霸之路。多次打着尊重周王的旗号,南征北战。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二十八年,卫文公有狄乱,告急於齐。齐率诸侯城楚丘,而立卫君。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带与戎、翟合谋伐周,齐使管仲平戎於周。
——《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桓公的作风,加上齐国的国力强盛,使得齐国赢得各个诸侯国的尊重,因此,齐桓公称霸诸侯。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秋,复会诸侯於葵丘。——《史记.齐太公世家》

晚年昏聩,霸业崩塌

管仲、鲍叔牙相继去世之后,齐桓公日益昏聩。信任易牙、竖刀、开方使得三人专权乱政。致使齐桓公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五个儿子立刻开启争夺君位的争斗。直到齐孝公即位。但是这时齐国国力衰退,霸主之位,已经让给了晋文公了。

姜齐桓公在位之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尊王攘夷,称霸诸侯,使得中原免遭胡族践踏,开启改革之路和春秋争霸的历史,可谓功勋显赫。与鲍叔牙和管仲的情谊,更是传为佳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魏文侯

开战国变法的先河

魏文侯,即魏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位国君。

魏文侯在位之时,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使得魏国国富兵强。开启战国变法的先河。

一、废除世卿世禄。

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三、实行法治,颁布《法经》。

四、奖励军功,任用吴起,创建强大的魏武卒。

李悝的变法,使得魏国国力大增,李悝变法成为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蓝本。

三家分晋,建立魏国

智伯被消灭之后,赵、魏、韩三家掌握晋国的大权。但是三家名义上还是晋国的臣子。这个,阻碍了三国各自的发展。

魏文侯

于是,随着三国实力的增强,摆脱晋国,成为诸侯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公元前405年,赵魏韩三家联合攻打齐国,抓住齐康公。与齐康公一起觐见周天子,在齐康公的请求下,周天子册封三国为诸侯。

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三家分晋成为战国开始的标志事件之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史记.周本纪第三》

联合三晋,向秦扩张

魏文侯在位时期,对三晋的联合极为重视。因为联合,可以强大魏国的实力,获得极大的利益。于是,魏文侯向韩赵两家表达联合的看法,得到两家的赞同。此后,三晋走上各自发展,但是一致对外的道路。

三晋的联合,也为魏国解除后顾之忧。之后,魏国大力向秦国扩张。在吴起的带领下,强大的魏武卒把秦国打得节节败退。全部占领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向秦国的纵深发展。秦国的实力被极大削弱。魏国占领大片土地。

魏武卒

开创河西学派,发展人才和文化

魏文侯对文化极为向往。于是,魏文侯重用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并聘请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在西河讲学。

虽然这些人都是儒家弟子,但是所学各有不同。河西学派的盛行,使得魏国一时成为各国学术的中心,为魏国,乃至当时的战国各个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魏文侯时期,实行改革,联合三晋,建立武卒,扩张秦国,发展河西学派,使得魏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他的很多做法,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

魏武卒

▶最后,我们来看看田齐桓公

田氏齐国的齐桓公,名午,是田氏齐国的第三位国君。他对齐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田齐桓公

祸乱齐国

公元前374年,田午弑其君田剡及孺子喜而自立为齐桓公。这次宫廷政变导致了国内政局混乱和诸侯列国的武装干涉,出现了燕、魏、鲁、卫、赵纷纷伐掠齐地的局面。

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後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竹书记年》

好在齐桓公后来奋发自省,逐渐改变齐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稷下学宫

田齐桓公的最大政绩,是建立稷下学宫。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很多的文人学士在这里著书立说,使得齐国文风大盛。

中国学术思想史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稷下学宫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触进先秦文化的发展。

稷下学宫

在这方面,田齐桓公功不可没。当然,田齐桓公还是“病入膏肓”“讳疾忌医”这两个成语的所说的对象,被人贻笑大方。


▶结束语

姜齐桓公和魏文侯两个人,对内改革,对外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历史贡献方面,两个人可谓半斤八两。

当然,在名声方面,姜齐桓公的故事更为传奇,特别是管鲍之交,任用管仲等等,这使得姜齐桓公在历史上的名声远远超过了魏文侯。

因此,魏文侯还是比姜齐桓公差一些。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魏文侯都比田齐桓公优秀。

最后,作为历史的爱好者,在填哥看来,这三位都一样的有趣,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贡献,都为后人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