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話講養兒防老,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嘛?

高雄393


單純講養兒防老是不全面的。從大的方面講,為了人類的繁衍,社會的發展。小一點來說,為了家族的繁榮和繼承。再小來說為了家庭的天倫之樂。試想,如果都去做"丁克"夫妻,性只為互相娛樂,沒有了休養生息,人類豈不要滅絕?!

當然生兒防老是人類的底線,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在經濟上對子女的依存度己逐步降低,但子女對父母的孝心除了經濟上的贍養,更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撫慰!因此養兒防老這個底線在任何時代都不可也不應該破除。


衡龍春曉


受邀回答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養兒養到老”,我們的同事,朋友家,還有周圍的鄰居都是一樣的,兒子都四十歲了還靠父母養著,有的是單身、有的已結婚,有的孩子都上小學了。所以說養兒防老變成了“兒子養到老”,就是現在常說的“啃老族”。這種情況只有在我國才有,一是我們做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沒有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孩子們遇到經濟上困難的時候不是讓他們去奮鬥,去工作去掙錢,而是一味的接濟,無原則的疼愛呵護,無原則的“幫助”導致他們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最後變成了“養兒養到老,不知何日了”狀況。二是年輕人缺乏自信心,害怕艱苦的生活,對工作挑三揀四,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怕受苦受累,一心依賴家人的接濟,對父母的依賴心理愈來愈強,有父母的資助使他們去奮鬥的動力,無憂無慮的日子成為他們不去工作不去奮鬥的理由。

正是由於我們老人育人不當才導致養兒防老成了一句空話。造成這種結果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做父母做老人的自己啊!



廣陽梁山


並不是~~孩子是父母的血脈基因傳承,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愛的延續,是父母終身的牽掛,唯獨不是養老工具。

孩子跟我們一樣擁有獨立的人格,父母生養孩子,是為了讓他們見識這個世界,體會生命的意義。

當然父母照顧我們小,我們也要養父母老,這是基於濃於水的血脈親情,基於法律責任義務。(下圖是我七十歲的老媽和九十歲的外公[耶])



巫婆玉兒


生兒養兒不單是防老,單看成是為養老就不全面了,太片面化了,是有不妥的。

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養是一個方面。舊時人說,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有備無患,沒什麼不好,有衣不寒,有糧不餓,有子不絕。但許多現象事實又說明,生養兒女未必可靠,不一定能防老養老,不少還啃老坑老呢。


人是自私的,又是無私的。世無不自私之人,只是自私法有不同,明白的,不會太自私,會在自私,無私間找個中間點而行之。生兒防老養老有自私表現,更多的無私體現。俗話不是說,從來多見老養兒,少見兒養老,總是代代兒養兒。生兒養兒,是人生體現,是人類社會之要求,不生養兒女,就倫理道義上對不起父母祖宗,對不起人類社會,對不起自己為人。生兒養老僅是一個方面,而人生又何止如此?人類要延續,社會要發展,自己也當發展延續壯大才是。明白一點說,兒女是父母生命之延續。從這一論,生育兒女,撫養教育好兒孫後代是十分必要的,既是為防老,也是後代順利發展,不讓自己無作為,到此止絕無延綿。


樹德漢碩


與其說是養老,倒不如說是給自己一個新的體驗。

只有親身體驗,才知道人為父母的不易並理解他們。

再加上時代發展很快,總是掉在大步伐末尾的中老年人基本都已為父母,直接跟著年輕人們的思維難免會難以接受。這個時候兒女就可以作為“父母的父母”教導他們一些當前他們並不理解的東西的使用,例如微信✔

防老防老,更多人想到的是生活質量,但也有思維這一方面。

如果一直陷入自己的固執之中,不去學習新的東西,也必然是會被鄙視的,首先就是學不會微信的老人們還執著小靈通┐(´-`)┌

(同時還印證了另一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

我的母親就很注意這方面問題,經常還問我怎麼學做視頻做B站的up主(是炫耀沒錯了)

然後再回歸問題,生孩子就是防老嗎?我的回答是絕對不是,首先一是體驗,二就是在寂寞的時候有一個依靠。這個依靠未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今天我要養成早起的習慣,孩子難得在家做頓好吃的;孩子要出差了,這段時間不能惹出什麼事,也不可以生病讓ta操心了……等等諸如此類的心理暗示。

只有自己好了,兒女們才不會操心。

(喜歡這個回答可以點贊轉發關個注✔)



全職生活


絕不僅僅是為了養老。真的是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由懷孕開始,兩口子就在期待著這個小生命慢慢成長,期待每一次產檢,想知道孩子每一次的變化,到中期聽孩子的心跳,到感受胎動,每一次都會讓我們激動喜悅。到孩子出生,每天抱著都忍不住想親親,到孩子搖搖晃晃的走路,到開始喊第一聲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收穫很多快樂

到孩子各種生活習慣性格的養成,到孩子的學習,還有應付孩子的各種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我們又會知道什麼是責任和擔當。

所以絕不是為了養老,如果僅僅是養老,把用來養孩子的期間精力去掙更多的錢存起,將來住養老院不是更簡單粗暴嗎。


忽地笑3


我是韓旭胖仔,很樂意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

“老話講養兒防老,生孩子就是為了防老”我認為這句話帶有片面性。

60後,70後的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如果指望獨生子女養老是很不實際的。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試想讓獨生子女成家後承擔雙方老人的養老問題,那將成為孩子們的最頭疼,最不現實的問題。

老話兒的對與錯,不是絕對的,是要就事論事的。往上數幾代,大都認為此老話有道理,那個年代的人思想上認為多子多福,兒孫滿堂,大都心裡面就指望兒女養老送終。但不是所有的兒孫都是他們期望的那樣,給他們養老,那怎麼辦,生活不繼續了嗎?靠己一樣維持生計。

生兒育女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的唯一途徑。人類有的時候是矛盾的動物,即使兒女指望不上但還是要給他們生命,給他們未來。所以說人類繁衍是天性,是本能。試想沒有人類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那將沒有“子承父業”,沒有“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有“一代更比一代強”,沒有“少年強則國強”......連最基本的兒孫親情也是奢望。


付出不一定要回報這是人類善良的一面。就像種樹,一定非要產生經濟價值才去種樹?養雞,養鴨養鵝一定生蛋才要去養?非也。是維持社會平衡的需要,是人類的一種精神寄託!

任何事情都有迂迴,趕到什麼年代就按什麼年代的方式生活,60後70後當下就面臨養老問題,沒有兒女養老一樣可以幸福生活。國家給予獨生子女一定的養老補貼,合作醫療,退休後領取一定的養老金,這都是可以養老的條件,不一定非要給兒女壓力,心態放平,開心就好!(本文圖片均載自網絡)


用戶韓旭胖仔


中西方文化不同,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比較強,家族觀念比較強,而西方國家多是移民國家,歷史較短,傳統思想觀念比較少。中華民族講究"仁愛“,多子多福,而西方人比較自私,多以自我為中心,只要自已高興,快樂,就一切都0K了。現在的中國人隨著生活的不斷提高,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並不是喜歡多生孩子,而是喜歡要男孩子的比較多,這主要還是傳統觀念的做怪


徐國華


親,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這個是一個千百年來一直探討的問題,但是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性子和意義作用是不同的。作為老一輩的大部分是這樣想的,都想著老有所依,百年後有個摔瓦起靈的。這也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人的新思維不斷前進,觀念也改變很多,有的生孩子也許就是為了來玩的,或者為了一個家庭組合的圓滿,不管男孩兒女孩兒要一個也算完成家庭任務不是。就目前時代發展的速度,我認為以後孩子的生活壓力會比我們現在還要大,他們不給我們找負擔就是孩子的本事了,指望他們著實不敢。有生之年,能力之時,好好奮鬥,為自己養老準備好資本,展望現在中國發展的速度大力興建養老機構,我們這一代還是多攢點養老錢,以後自己給自己養老吧,孩子們能夠自己過的好那是心之所願!別後來啃老就悲催了。所以,生孩子就是小時候他們給我們帶來樂趣,後面就拼了命來把她們教育好,讓他們自己有自己的精彩人生就行 [呲牙][呲牙][呲牙]


開心玩樂場


養兒防老是以前基於農村生活狀況說的。以前農村沒有低保、沒有糧食補貼,有本事幹農活就吃,沒能力的生活困難。如果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女兒出嫁了照顧不到,最後只能成五保戶。假如有個兒子種地,生活上總會有依靠,這就是養兒防老的由來。

現在國家優撫政策那麼好,無兒無女也無憂無慮了,政府會讓老人安享晚年。所以,這個觀念也會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