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在幼儿园接孩子也是个大学问,你都是怎么接孩子的?

一位孩子妈妈说,她每天下班总是匆匆赶去幼儿园接儿子,然后顺路买菜,或许是分别了一天,儿子便要撒娇,要吃的要玩的,不满足就哭闹,很烦人。

一位奶奶也有同感,接小孙女回家,总要花几元钱在路边小店买零食哄她,都养成习惯了。

但一位爸爸却说,接女儿回家,是他享受天伦之乐的最好时光,是他们父女俩最亲密的时候,他们聊天,讲故事,还商量着买些好吃的带回家。从女儿2岁到6岁,短短一站公交车的路程,他们一起看四季街景,总也不忘和笑嘻嘻站在路旁的“肯德基爷爷”打招呼……沿途每一棵树,每一家商店都那么熟悉,已成了他俩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女儿就是在这条回家路上,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这位爸爸感叹地说。

接孩子回家的路或短、或长,父母应该怎么和孩子互动?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学问。但同时,这也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个话题,希望对您纠正自己的行为有帮助。而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也有义务,引导更多家长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做下去。

我们应该做到这几点:

1、要“

创造条件,走路回家”。

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当然,如果没有条件,比如家离幼儿园比较远,没办法“走路回家”时,就可以忽略此条。但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帮助孩子这样做。

2、要“主动沟通,分享快乐”。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将决定他们的思维导向。请尝试这些正面的问

话: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要和我分享?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

在幼儿园接孩子也是个大学问,你都是怎么接孩子的?

3、要“保持平静,积极引导”。

这一点是针对刚入园的孩子。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

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而如果孩子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家长要努力引导,积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要“抓住时机,丰富知识”。

短短的回家路,实际上是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知识的绝佳机会。如一位妈妈说道:“我用自行车接孩子回家,很自然地教她一些交通知识。小孩子对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感兴趣,我就告诉她,这是什么车,应该开在什么地方,过十字路口的时候要看信号灯,以及各种交通标志所表示的意义。所以我女儿从小就懂得一个社会人应该要遵守社会共同秩序,并且明白遵守一些规则,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在幼儿园接孩子也是个大学问,你都是怎么接孩子的?

而有个妈妈则说:“我和儿子是坐公共汽车回家的,在车上我会给年纪大的人让座,儿子看在眼里,也学会了照顾老人,当老人夸他是好孩子时,我便教他一些礼貌用语‘奶奶坐’、‘不用谢’等。人与人友好相处就应从小教育。”

  同时,以下禁忌要牢记:

1、忌“甜水等待,形成恶习”。

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食,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在幼儿园完成一日三餐,不能让他养成在路上“等吃”的现象。因为一旦形成习惯,他就会把此当成“理所当然”,从而像开头例子中的奶奶一样无奈。

在幼儿园接孩子也是个大学问,你都是怎么接孩子的?

2、忌“刨根问底,反面引导”。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和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到孩子后,你一直围着他问这问那,甚至说一些负面的问话:如:“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吃饱?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这里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孩子送进幼儿园,接他回家,成了每天家庭中的一件要紧的事。珍惜这段亲密的时光,你会感到,快乐的不仅是孩子,自己也会从孩子的成长中感到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