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甜瓜生理性病害,細菌病,蟲害等病害,嚴重影響甜瓜的產量,現在小編蒐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注意:藥劑只是建議用品和用量,具體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甜瓜缺鈣、缺硼、缺鎂等生理病害

①甜瓜缺鈣: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病斑產於果面,初期呈水漬狀暗綠色,果面發烏不亮或灰白色,後期瓜肉產生黑色病變。高溫乾旱年份高糖品種鈣不足會發生糖酵解,產生“發酵果”。果實膨大期應及灌水,葉面噴黃腐鈣鹽、氨基酸鈣鹽,可增加果皮厚度,減少畸形果以及爛瓜裂果,改善甜瓜外觀。

②缺硼: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缺硼葉片邊緣黃化並向縱深枯黃呈葉緣寬帶症。缺硼土地,可結合施用底肥,每畝施用硼砂2斤,從伸蔓期開始,葉面噴施硼酸或硼砂,連噴2-3次。

③甜瓜缺鎂: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葉脈之間的葉肉漸漸地變黃,形成斑駁花葉,嚴重缺鎂時,除葉緣殘留點綠色外,葉緣間均黃或葉脈變黃或產生黃綠相間的亮斑。缺鎂要施含鎂肥料,尤其是氮、鉀不要過量,以利鎂的吸收和利用,也可葉面噴硫酸鎂水溶液。

甜瓜病毒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發病初期葉片出現黃綠或濃綠花斑,葉片變小,葉面皺縮,凹凸不平,捲曲。瓜蔓扭曲萎縮,植株矮化。防治方法:將甜瓜種子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後,洗淨催芽播種。田間管理時,對剪切工具要進行消毒,防止接觸傳染。用嗎啉胍?乙銅等噴霧防病毒病。

甜瓜細菌性病害

①甜瓜細菌性果腐病

甜瓜細菌性果腐病是近年從國外傳入的一種危險性病害,曾在山東、湖北等地造成甜瓜大面積絕收。甜瓜細菌性果腐病主要侵染甜瓜幼苗和果實,以果實上的症狀最為明顯,且易鑑別。

幼苗發病後,首先在子葉背面葉脈中間出現水浸狀黃色小斑點,之後沿葉脈逐漸發展為黑褐色壞死斑,有時在下胚軸也會出現,嚴重時幼苗會塌陷、死亡。第1-2片真葉上的症狀是在近葉脈處出現水浸狀,然後變黃進而變成褐色病斑,病斑沿葉脈擴展。

如果遇上長期陰雨天或管理不善,幼苗葉片水浸狀病斑不斷擴大,直至幼苗死亡。相反,如幼苗受到侵染,但苗床溼度等條件不利於發病,則在子葉上形成褐色病斑,或在前幾片真葉上也形成少量褐色病斑,隨後植株可完全正常生長。成齡葉片染病,葉片背面沿葉脈形成不規則病斑。

發病果實初期症狀為瓜面出現水浸狀小點,當天氣晴好、空氣溼度較小時,果實表面的水浸狀小點也會自然癒合,呈瘡痂狀或果皮崩裂,侵染部位癒合後果實還能繼續生長,同時果實內部侵染部位會收縮變硬木栓化;當天氣不好、空氣溼度較大時,果實表面病斑並無太大變化,只是透過果皮發現果肉發暗、黑,切開果實沿果實表面向內腐爛,但不呈液化變質

②甜瓜細菌性葉斑病

葉片受害,起初葉背面出現一些水浸狀的小點,以後病斑擴大,初期呈油浸狀,由於受葉脈的限制病斑呈多角形至近圓形斑,灰白色至灰褐色,在病斑的周圍有黃色的油浸狀暈圈。乾燥時病斑破裂,形成一層硬的白色表皮或脫落穿孔,空氣潮溼時,病斑溢出白色菌膿。果實染病,病斑呈油漬狀汙點,圓形或近圓,綠褐色,有的數個病斑融合成大斑,變為褐色至黑褐色,嚴重時龜裂或形成潰瘍,溢出菌液。乾燥天氣,病菌瓜面上形成汙斑點,不再繼續侵染瓜體內部。溼度大時病斑溢出白色至淺黃褐色菌膿,乾燥時病部易穿孔,果實病斑呈油漬狀汙點是區別霜黴病的主要特徵。

③甜瓜細菌性緣枯病

葉片染病,初期在葉緣小孔附近產生水漬狀小點,擴大成為淡黃褐色不規則形壞死斑,嚴重時在葉片上產生大型水漬狀壞死斑,隨病害發展沿葉緣乾枯,最後整個葉片枯死;或由葉緣向葉片內呈V字形水侵狀壞死大斑,由葉緣向葉中央發展,病斑周圍常具有黃綠色暈圈。葉柄、莖蔓染病,呈油漬狀暗綠色至黃褐色,以後龜裂或壞死,有時在裂口處溢出黃白色至黃褐色菌膿。果實染病,果柄油漬狀褪綠,果實表面著色不均,有黑斑點,具油光,果肉不均勻軟化,空氣潮溼,病瓜腐爛,溢出菌膿,有臭味。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④甜瓜青枯病

又稱細菌性枯萎病、萎蔫病。主要危害維管束。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暗綠色病斑,葉片僅在中午萎蔫,早、晚尚可恢復,該病擴展迅速,僅3-4天整株莖葉全部萎蔫,且不能恢復,葉片逐漸乾枯,造成全株死亡。橫剖維管束,用手擠壓切口處可見大量白色細菌濃溢出,不同於枯萎病。

⑤細菌性軟腐病

主要危害果實,有時也危害莖部。初期病部呈現水漬狀深綠色斑,擴大後稍凹陷,病部發軟,逐漸轉為褐色,病斑周圍有水狀暈環,從病部向內腐爛,散發出惡臭味。莖部染病,主要從傷口侵染,病斑呈不規則形水漬狀,向內軟腐,病部出水,嚴重的莖爛斷,導致病部以上枯死。

防治措施:細菌性病害是近年危害甜瓜比較嚴重的一類病害,甜瓜生長期多雨,持續降雨時間長,保護地栽培高溼管理,葉片長時間結露,病害發生嚴重。

由於植物醫院、農藥商店和瓜農多不能識別甜瓜細菌性果腐病等細細菌性病害,多按疫病、葉枯病、炭疽病、霜黴病等真菌性病害進行防治,失去最佳防病時機,造成重大損失。

防治甜瓜細菌性病害與甜瓜真菌性病害用藥明顯不同,甜瓜細菌性病害主要用農用鏈黴素、四環素和銅製劑防治,而其它類殺菌劑大多無效。

甜瓜細菌性病害感病葉片或果實常溢出菌膿有臭味,而真菌性病害感病葉片、莖蔓或果實常生有黴狀物,併產生病斑的症狀。預防甜瓜細菌性病害一般是將甜瓜種子用40%甲醛150倍液浸種消毒。

多雨年份或棚內溫度過大年份,從苗期開始,最好7天噴灑一次農用農用鏈黴素或其它銅製劑,連續噴3次交潛用藥,果實成熟前一週開始不可再噴銅製劑。


甜瓜真菌性病害

①甜瓜猝倒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瓜苗出土至子葉展平期間,遇陰雨天或苗床溫度過大極易發病。幼苗在接近表土的莖基部產生黃色水漬狀病斑,縊縮軟腐倒伏。該病擴展迅速,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防治方法:播種後用惡黴靈均勻噴灑苗床。苗期遇低溫陰雨天,用惡黴靈或普力克或安克錳鋅灌根,預防猝倒病。

②甜瓜枯萎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此病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發生。苗期染病,病苗葉色變淺,逐步萎蔫,最後枯死,剖莖可見維管束變色。

成株期發病,植株葉片由下向上萎蔫下垂,部分葉片葉緣變褐或產生褐色壞死斑,最後全株枯死。有時病莖上還出現凹陷壞死條斑,空氣潮溼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黴層,最後病莖基部腐爛縱裂,維管束變褐。

露地栽培發病初期,葉片不黃化,植株表現為葉片從基部向頂端逐漸萎蔫,中午尤其明顯,早晚尚可恢復,數日後植株全部葉片萎蔫下垂,不再恢復常態,莖蔓基部稍縊縮,表皮粗糙,常有縱裂,維管束變黑(這是區別蔓枯病的重要特徵),一旦發病很難治癒。

棚室栽培與露栽培症狀明顯不同,發病先表現為葉片似水清狀半邊黃,表現為上部或部分葉片、側蔓或葉片半邊黃化,既“亮葉”枯萎病;或發病植株較正常植株矮化黃化,後期中午萎蔫,最後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定植時或發病後用95%惡黴靈或2.5%適樂時灌根。

③甜瓜蔓枯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此病主要為害莖蔓,也危害葉片和葉柄。葉片發病多從靠近葉柄附近或從葉緣開始侵染,形成不規則形紅褐色壞死大斑。

莖蔓受害多在莖節處、形成初為水浸狀深綠色斑,以後變成灰紅褐色不規則壞死大斑,迅速向各方向發展造成莖折或死秧。防治方法:用阿米西達(嘧菌酯)或黴多克或樂必耕或福星噴霧,交替用藥。

④甜瓜霜黴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目前甜瓜露地地膜栽培為害最重的葉部病害,多雨年份常造成甜瓜大面積絕收。

甜瓜露地栽培,果實膨大後期至成熟期,特別是接近成熟期,遇連雨天或大雨或雨後下霧,極易發生霜黴病。甜瓜葉面上先產生淺黃色小斑點,清晨葉面上有結露時,病斑呈水浸狀,病斑擴大後,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多角形、黃褐色,溼度大時葉面背面長出灰褐色黴層,幾天內病斑擴大變成黃褐色大病斑,葉片焦枯。

病情由植株基部向上蔓延,發病後期病斑連成片,全株葉片黃褐色,乾枯捲縮,葉易破,僅蔓稍保留少量新葉,田間—片枯黃。甜瓜熟期遇雨防病不及時,從發病到全部葉片枯黃僅需5天。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或果實膨大後期至果實成熟期下雨,搶陰、晴天及時施藥。用銀法利(氟吡菌胺+霜黴威)、黴多克(丙森鋅+纈黴威)、安克(烯酰瑪啉)、普力克(霜黴威)、阿米西達、克露(克霜氰、霜脲錳鋅),交替用藥,隔7天噴1次。由於上述藥劑均為內吸劑,具有治療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病害。

⑤甜瓜疫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發病初期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病部漸漸縊縮軟腐,呈暗褐色,葉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維管束不變色。葉片染病,初生水漬狀不規則病斑,並且多從葉緣先發病。

擴展速度快,邊緣不明顯,乾燥時呈青枯,葉脆易破裂。瓜部受害軟腐凹陷,潮溼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的白色黴狀物。

甜瓜疫病與霜黴病的區別:疫病病斑不收葉脈限制,葉背面黴層為白色,霜黴病病斑受葉脈限制,葉背面黴層為褐色。防治方法:用阿米西達或銀法利均勻噴霧,交替用藥。

⑥甜瓜葉枯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主要危害葉片,真葉染病初見褐色小點,後病斑逐漸擴大,邊緣稍隆起,病部界限明顯,但輪紋不明顯,邊緣呈水漬狀,幾個病斑匯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

感染葉枯病的葉片初期發生小黃圓斑點,比感染霜黴病的葉片黃斑點小且多,背面沒有黴層。防治方法:阿米西達或黴多克或撲海因噴霧,交替用藥。

⑦甜瓜炭疽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葉片染病,初現圓形至紡錘型或不規則水漬狀斑點,有時現出輪紋。乾燥時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溼時葉面病斑上生出分紅色黏稠物。

果實發病出現水漬狀凹陷褐色病斑,後病斑龜裂,高溼時病斑中部產粉紅色粘稠物。嚴重時病斑連片,腐爛。

幼瓜染病呈水漬狀淡綠色圓形病斑,瓜畸形或脫落。防治方法:施保克(咪鮮胺)或阿米西達噴霧,交替用藥。

⑧甜瓜白粉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少雨地區種植甜瓜易發生白粉病,尤以生長後期遇高溫乾旱天氣受害嚴重。主要危害葉片,如圖13,葉面上先出現白色黴斑,後漸向四周擴展,形成近圓形斑塊。條件適宜時,黴斑擴展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融合成一片,到整個葉面覆滿一層白粉狀物。

防治方法:用腈菌唑或阿米西達懸浮劑(嘧菌酯)或福星(氟硅唑)乳油或武夷菌素噴霧,交替用藥。

⑨菌核病: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這是一種寄主範圍很廣的低溫病害,以春保護地甜瓜受害為主。有時和蔓枯病混合發生造成嚴重的損失。該病較易發生在衰老的葉片上,並經過葉柄向莖部蔓延。起初發病部位出現白色棉絮狀物,髓部破裂,剩下絲狀的維管束組織,病株逐漸變黃死亡。

當切開感染的病莖時,髓部具有白色的黴狀物,並帶有豌豆大小的黑色菌核。受侵染的果實長滿白色棉絮狀物,並很快變軟腐爛。長時間的高溼、降雨、灌溉、結露或大霧,都適合該病的發展。用施佳樂防治。

除草劑藥害、冷害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吉林省中部、南部、遼寧省北部玉米主產區,甜瓜定植後,下第一場或第二場大雨時(農民稱為毒雨),會大面積爆發除草劑藥害。

甜瓜和多種蔬菜葉片均會枯黃,甜瓜新葉和蔓尖生長點變黑死亡,僅保留少部分老葉。植物生長調節劑補救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有效減輕藥害,比如康凱(碧護)或雲大120等噴葉片。

冷害輕的植株葉片變黃,下部葉片萎蔫,嚴重受害的植株萎蔫而死亡。葉面補施康凱(碧護)或0.1%的尿素加0.5%的蔗糖水,有利於受寒的幼苗恢復。

土壤鹽漬化障礙

薄皮甜瓜常見病害總結

植株生長緩慢,矮化,葉片深綠色,葉緣開始有失水性枯邊至淺褐色枯邊現象或整棚甜瓜植株脫水萎蔫或枯萎,幾天內全棚甜瓜枯死。

主要是由於棚室內長期超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鹽分濃度過高,影響甜瓜根系吸收。

預防辦法:多施用腐熟過夏的有機肥,增施腐熟好的秸稈等鬆軟性物質,增強土壤通透性和吸肥性,重症地塊灌水洗鹽,泡田淋失鹽分,及時補充鈣、鎂、硼等微量元素和EM菌肥。

不識病害種類的農民,最好選用高抗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品種。播種後苗床噴惡黴靈或普立克或多菌靈,出苗後遇低溫陰雨天及時噴惡黴靈(或普立克或多菌靈)和鏈黴素(或加瑞農)。

定植至果實膨大期,遇陰雨天或棚室內溼度過大時,每隔7天噴1次加瑞農或阿米西達,交替用藥,可有效預防甜瓜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緣枯病、細菌性果腐病等細菌性病害,甜瓜霜黴病、疫病、葉枯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

果實膨大後期至果實成熟期遇連雨天或棚室內溼度過大時,及時噴銀法利或黴多克、安克、普立克、阿米西達,交替用藥,可有效防治霜黴病、疫病、葉枯病等真菌性病害。

銀法利、黴多克、安克、阿西米達、普立克等防真菌性病害的特效藥對細菌性果腐病、葉斑病等細菌性病害無效,因此要每隔一定時間噴一次農用鏈黴素等預防細菌性病害,果實成熟期不可再噴加瑞農。

注意事項:上面介紹的各種殺菌藥劑,因生產廠家不同,藥品質量不一,甜瓜品種不同對藥劑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各地農民一定要依據農藥標籤上的說明,提前試驗,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達不到防病效果或產生藥害一定要及時停止用藥。開花期儘量不噴農藥,苗期、高溫季節用藥要慎重,以防產生藥害或影響坐果。

西甜瓜種植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