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誰能簡單介紹下蘇聯研製的P-25型反艦導彈?

專守防衛大野驢


圖注:P-15(SS-N-3“冥河”)反艦導彈

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蘇聯早期反艦導彈中並沒有P-25這個型號,只有彩虹設計局的P-15和切洛梅設計局(第52實驗設計局)研製的P-35這兩個型號。

其中P-15“白蟻”,北約代號是SS-N-2,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冥河”反艦導彈,是蘇聯第一種實用化的反艦巡航導彈,它以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失敗的雅克-1000噴氣式飛機設計方案為藍本,於1960年研製完成,堪稱早期飛機式氣動設計巡航導彈的代表,它採用雷達制導模式,火箭推進系統,廣泛安裝在以“肯達”級為代表的蘇聯中型水面艦艇上。P-15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獲得實際戰果的反艦導彈。

而P-35,北約代號SS-N-3B,是在P-5( SS-N-3)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艦射型反艦導彈型號,P-5的原型是潛射反艦導彈,裝備在W級潛艇上,P-35安裝在“肯達”級和“克列斯塔”I型巡洋艦上。與飛機式佈局的P-15相比,P-35已經有了顯著的現代巡航導彈的外形,比如尖銳的尖錐形頭部整流罩,小展弦比彈翼等,它還採用了腹部進氣道和渦噴發動機,由兩臺火箭助推器在發射時提供初始加速度,在巡航階段則依靠渦噴發動機推進。

可以說,P-15和P-35都屬於蘇聯第一代反艦導彈,前者以水面艦艇發射平臺為主,後者的大部分系列型號則以潛艇發射平臺為主。這兩種導彈的出現,使得蘇聯海軍擁有了初步的反艦作戰能力,對於美軍艦隊的打擊能力顯著增強。此後蘇聯海軍嚐到了甜頭,沿著這條路子繼續前行,大力發展反艦導彈,一度成為世界上反艦導彈作戰能力最強的海軍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